句容。
顧正臣收到了太子朱標的信,信寫得相當豪邁,一句“拔劍迎風去,覓敵大雪飛”,頗有一股子出征的味道。
不過在顧正臣想來,此時朱標的真實情景應該是“哆嗦向北行,雙手凍瘡生”。
老朱對兒子們是相當的“照顧”,出遠門不允許皇子們乘轎子、坐馬車,而是騎行加步行,十裏路走多少裏,騎多少裏,這是有規定的,別想在馬車裏一路唱歌一路吃“火鍋”去鳳陽……
當然,挨凍的不隻是朱大郎一個人,還有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與吳王朱橚。
此時的朱橚還沒有被改封為周王。
洪武三年,朱元璋以“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長者必正儲位,其諸子當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國家”為由,一口氣封了十個王,除了九個兒子之外,還有一個從孫朱守謙,即朱文正的兒子。
這些藩王還沒有開始就藩,原因隻有一個,這群家夥還太小了,朱老四今年才十四歲。
大冬天去鳳陽,也虧得朱元璋想得出來。
大明可沒羽絨服,別以為皇子就是貂皮大衣,一樣是尋常棉衣,即沒有圍脖,也沒有手套,雙手一抄,裹著棉衣就隻能麵對唿唿的北風了。
顧正臣同情朱標與朱老四等人,然後又添了一塊木頭,小火爐更暖和了,繼續繪製新式爐子的圖紙。
織造大院、裁縫大院可都是婦人,手一旦凍傷了,做工效率必會下降。
為了確保天冷不凍傷雙手,隻靠炭火盆子是不夠用的,而且這玩意燒久了之後,房間裏悶得很,讓人頭昏腦漲,若是燃燒不充分,還可能會引起中毒。
那裏畢竟人多,不像是縣衙二堂,平時就兩三個人,一個小火爐足夠了,空間大,時不時有人進出,不用擔心出事。
爐子的設計並不複雜,打造難度也不大,用泥巴加鐵皮也能糊出來,留個煙道,對接鐵管子,將煙排出房屋之外。
蜂窩煤的製造難度也不大,就是煤炭與黏土加水混合,弄個打蜂窩煤的工具便是了。
句容雖然不是煤炭主產區,但還是有些山出產煤礦的,比如灣山,這些年來也有煤炭運至縣城,隻是數量不多罷了。
數量不多,是因為開采人手有限,加上句容不是金陵,縣城中的人家很多燒柴,而不是煤炭。
不過在顧正臣的命令之下,二百餘人的隊伍便進入了山中。
匠作大院。
王鐵匠等一幹人麻木了,打了一輩子鐵,從來沒想到過,鐵還能如同擀餃子皮一樣,用石碾碾出鐵皮來……
鐵皮不算厚,用剪刀可以直接裁剪,然後敲敲打打,修好邊角,包裹在爐子外麵,然後將剩下的鐵皮卷起來,形成一個胳膊粗的長管子,中間需要兩個拐角,這個也簡單,敲就是了……
縣衙老爺還設計了一款水壺,可以直接蹲坐在火爐之上,不過這部分鐵皮得挑質量好的弄,不能漏了水。
當新式爐子搬入句容織造大院之後,得到了眾人一致好評,特別是有了大量開水之後,婦人洗衣再也不需要用冷水。
隨著新式爐子贏得好評,並開始流入大戶人家時,顧正臣命顧誠、胡恆財等人在往金陵送貨時,帶了兩車的爐子與五車蜂窩煤運往金陵。
顧氏收到顧正臣的信之後,邀請了沐府馮氏作客,馮氏見到這種新式爐子,感覺到室內清爽且溫暖時,更是歡喜不得。
於是,新式爐子進入了沐府,沐英自然而然將顧氏送來的東西搬到了華蓋殿。顧氏沒有入宮的資格,加上朱大郎不在禁令,顧正臣隻能借沐英之手送東西。
送給朱元璋的新式爐子顯然是專門設計與製造的,更顯得精良,還耗力氣設計了暖氣片——一排空心管子。
朱元璋雖然不怕冷,但著實不喜歡每天唿吸煤煙味,也不喜歡雙手冰冷的感覺,這樣讓他連筆都握得艱難,不利於批改文書。
顧正臣送來的新式爐子正解了棘手問題,華蓋殿不敢說暖如春,至少沒了寒意,朱元璋大可在華蓋殿上輕鬆處置文書。
隻是,工部的人就倒了黴。
朱元璋將工部尚書黃肅、李敏叫至華蓋殿,劈頭蓋臉一頓罵:“工部除負責營造工程之外,是不是也應該有些機巧心思,做點物什來解人之難?”
李敏、黃肅鬱悶至極,這火盆你燒得好好的,偶爾還能燒幾個不中用的奏折與廢紙,你說顧正臣搞這一出,讓皇帝還怎麽燒紙?
先提起水壺,丟進去,他不方便啊。
李敏想要看看新式爐子是怎麽製造的,準備迴去仿製,卻被朱元璋嗬問:“貨物推車造出來沒有?”
“這個,還沒有。”
李敏無奈地迴道。
朱元璋發了火:“給了你們東西,為何還造不出來?莫不是堂堂工部,竟連民間幾個匠人都不如?”
李敏低著頭,連忙說:“陛下,這貨物推車看似簡單,但其腿腳設計頗是精巧,工部雖仿製過,卻總無法承載沉重貨物,腿腳斷裂頗多,匠人正在捶打更堅固的鐵料,還需要幾日……”
朱元璋沒想到小小的推車竟難住了工部,陰沉著臉道:“朕看你們是無能!你們帶人去句容好好學學,什麽時候把手藝學會了,什麽時候迴來!”
李敏、黃肅連忙答應。
在離開華蓋殿之後,黃肅感覺渾身一冷,打了個哆嗦才適應過來,對李敏說:“貨物推車仿製真有那麽難嗎?”
李敏歎了一口氣,從袖子裏摸索了下,找出那一份文書,鬱悶地說了句:“哦,前些日子想起朱熹幾句話,參悟去了,結果將此事給忘了……”
“你,你……”
黃肅指著李敏,手有些哆嗦。
這個愛學習的渾蛋啊!
都是因為你,害所有人大冬天裏去句容跑一趟!
李敏無所謂地笑了笑:“事已至此,就莫要埋怨了。不過這顧正臣倒是個奇怪之人,一個地方知縣,製出來的東西比工部還好,還實用,工部堂官到底是他,還是咱們?”
顧正臣收到了太子朱標的信,信寫得相當豪邁,一句“拔劍迎風去,覓敵大雪飛”,頗有一股子出征的味道。
不過在顧正臣想來,此時朱標的真實情景應該是“哆嗦向北行,雙手凍瘡生”。
老朱對兒子們是相當的“照顧”,出遠門不允許皇子們乘轎子、坐馬車,而是騎行加步行,十裏路走多少裏,騎多少裏,這是有規定的,別想在馬車裏一路唱歌一路吃“火鍋”去鳳陽……
當然,挨凍的不隻是朱大郎一個人,還有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與吳王朱橚。
此時的朱橚還沒有被改封為周王。
洪武三年,朱元璋以“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長者必正儲位,其諸子當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國家”為由,一口氣封了十個王,除了九個兒子之外,還有一個從孫朱守謙,即朱文正的兒子。
這些藩王還沒有開始就藩,原因隻有一個,這群家夥還太小了,朱老四今年才十四歲。
大冬天去鳳陽,也虧得朱元璋想得出來。
大明可沒羽絨服,別以為皇子就是貂皮大衣,一樣是尋常棉衣,即沒有圍脖,也沒有手套,雙手一抄,裹著棉衣就隻能麵對唿唿的北風了。
顧正臣同情朱標與朱老四等人,然後又添了一塊木頭,小火爐更暖和了,繼續繪製新式爐子的圖紙。
織造大院、裁縫大院可都是婦人,手一旦凍傷了,做工效率必會下降。
為了確保天冷不凍傷雙手,隻靠炭火盆子是不夠用的,而且這玩意燒久了之後,房間裏悶得很,讓人頭昏腦漲,若是燃燒不充分,還可能會引起中毒。
那裏畢竟人多,不像是縣衙二堂,平時就兩三個人,一個小火爐足夠了,空間大,時不時有人進出,不用擔心出事。
爐子的設計並不複雜,打造難度也不大,用泥巴加鐵皮也能糊出來,留個煙道,對接鐵管子,將煙排出房屋之外。
蜂窩煤的製造難度也不大,就是煤炭與黏土加水混合,弄個打蜂窩煤的工具便是了。
句容雖然不是煤炭主產區,但還是有些山出產煤礦的,比如灣山,這些年來也有煤炭運至縣城,隻是數量不多罷了。
數量不多,是因為開采人手有限,加上句容不是金陵,縣城中的人家很多燒柴,而不是煤炭。
不過在顧正臣的命令之下,二百餘人的隊伍便進入了山中。
匠作大院。
王鐵匠等一幹人麻木了,打了一輩子鐵,從來沒想到過,鐵還能如同擀餃子皮一樣,用石碾碾出鐵皮來……
鐵皮不算厚,用剪刀可以直接裁剪,然後敲敲打打,修好邊角,包裹在爐子外麵,然後將剩下的鐵皮卷起來,形成一個胳膊粗的長管子,中間需要兩個拐角,這個也簡單,敲就是了……
縣衙老爺還設計了一款水壺,可以直接蹲坐在火爐之上,不過這部分鐵皮得挑質量好的弄,不能漏了水。
當新式爐子搬入句容織造大院之後,得到了眾人一致好評,特別是有了大量開水之後,婦人洗衣再也不需要用冷水。
隨著新式爐子贏得好評,並開始流入大戶人家時,顧正臣命顧誠、胡恆財等人在往金陵送貨時,帶了兩車的爐子與五車蜂窩煤運往金陵。
顧氏收到顧正臣的信之後,邀請了沐府馮氏作客,馮氏見到這種新式爐子,感覺到室內清爽且溫暖時,更是歡喜不得。
於是,新式爐子進入了沐府,沐英自然而然將顧氏送來的東西搬到了華蓋殿。顧氏沒有入宮的資格,加上朱大郎不在禁令,顧正臣隻能借沐英之手送東西。
送給朱元璋的新式爐子顯然是專門設計與製造的,更顯得精良,還耗力氣設計了暖氣片——一排空心管子。
朱元璋雖然不怕冷,但著實不喜歡每天唿吸煤煙味,也不喜歡雙手冰冷的感覺,這樣讓他連筆都握得艱難,不利於批改文書。
顧正臣送來的新式爐子正解了棘手問題,華蓋殿不敢說暖如春,至少沒了寒意,朱元璋大可在華蓋殿上輕鬆處置文書。
隻是,工部的人就倒了黴。
朱元璋將工部尚書黃肅、李敏叫至華蓋殿,劈頭蓋臉一頓罵:“工部除負責營造工程之外,是不是也應該有些機巧心思,做點物什來解人之難?”
李敏、黃肅鬱悶至極,這火盆你燒得好好的,偶爾還能燒幾個不中用的奏折與廢紙,你說顧正臣搞這一出,讓皇帝還怎麽燒紙?
先提起水壺,丟進去,他不方便啊。
李敏想要看看新式爐子是怎麽製造的,準備迴去仿製,卻被朱元璋嗬問:“貨物推車造出來沒有?”
“這個,還沒有。”
李敏無奈地迴道。
朱元璋發了火:“給了你們東西,為何還造不出來?莫不是堂堂工部,竟連民間幾個匠人都不如?”
李敏低著頭,連忙說:“陛下,這貨物推車看似簡單,但其腿腳設計頗是精巧,工部雖仿製過,卻總無法承載沉重貨物,腿腳斷裂頗多,匠人正在捶打更堅固的鐵料,還需要幾日……”
朱元璋沒想到小小的推車竟難住了工部,陰沉著臉道:“朕看你們是無能!你們帶人去句容好好學學,什麽時候把手藝學會了,什麽時候迴來!”
李敏、黃肅連忙答應。
在離開華蓋殿之後,黃肅感覺渾身一冷,打了個哆嗦才適應過來,對李敏說:“貨物推車仿製真有那麽難嗎?”
李敏歎了一口氣,從袖子裏摸索了下,找出那一份文書,鬱悶地說了句:“哦,前些日子想起朱熹幾句話,參悟去了,結果將此事給忘了……”
“你,你……”
黃肅指著李敏,手有些哆嗦。
這個愛學習的渾蛋啊!
都是因為你,害所有人大冬天裏去句容跑一趟!
李敏無所謂地笑了笑:“事已至此,就莫要埋怨了。不過這顧正臣倒是個奇怪之人,一個地方知縣,製出來的東西比工部還好,還實用,工部堂官到底是他,還是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