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縣衙。
戶房駱韶看著不斷搬出去的錢糧沒有半點壓力,兩萬貫的錢糧進賬,讓縣庫從未有過的充盈,有這些錢財打底,花個幾千貫錢糧不算什麽。
隻是,駱韶還是有些心驚。
自進入十月起,縣尊就征集了一幹匠人,沒日沒夜打造雙層床、攪車、彈弓、紡車、織機等物,甚至拿出錢糧直接在百姓家中采購棉紡織相應物什。
短短十日,句容織造大院已初具規模,民間的棉花開始被大量采購進來,千人招募的計劃,也已到達七百餘人,棉紡織造已初步運作。
句容織造大院。
顧正臣指揮著身後的眾人:“將門檻砍去,改造為坡道,那些破爛的鵝卵石道路全都用青石板鋪平,以後推車直走,不要一群抱著物資走來走去。還有那一座長廊,曲折得很,拆了給取直,台階一律改成平緩坡道!”
“那裏是居住區,晾衣架不夠,就給打木樁,拉繩子,牆上種上仙人掌,牆根處挖出陷阱,布置好夾子!林四時,這裏就交給你布置,這麽對付山中猛獸的怎麽布置!這裏的水翁呢,五個不夠,再加十個,防火之事不能馬虎!”
“這裏是庫房,屋頂全都檢查好,不得出現漏雨之事!貨架底腳不夠高,至少離地麵三寸,一旦房屋有積水,不得損壞貨物。這裏的窗戶改為插栓,風雨不得吹開……”
顧正臣看到不滿意的地方便提出來,身後書吏林山一一記錄,一幹人連連答應。
孫娘、伍氏看著認真的顧正臣,對視了一眼,滿是欣慰。
顧正臣命孫娘、伍氏召集大院之中的全部婦人,於後院空地處講話。
這裏原是郭家的一處花園,不過花沒了,幾塊醜石頭也被顧正臣給賣了,隻留下了這一片空地。
在所有人到來之後,顧正臣登上一處高台,目光看向一幹婦人,肅然地喊道:“這裏是句容織造大院,我是句容知縣顧正臣,客套話就不說了,做工時辰、做工量、錢糧發放、多勞多得的標準,縣衙書吏會擬出文書,貼在各處入口,你們不識字,可以找識字之人,亦或是耆老、先生來讀。”
“本官今日隻講三件事。頭一件事,句容想要做好棉紡織,壓鬆江府一頭,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生產效率,凡是影響作業進度的,該砍就砍,該改就改,打通所有環節,緊密對接,最大限度節省時間。”
“你們中任何人,我說的是任何一個人,認為哪裏需要改進的,可以讓做工更便利快捷,皆可提出建議。隻要建議被采納,證實真正有效,縣衙將視建議效果,給出獎勵,最低獎勵一貫錢,最高獎勵十貫錢!”
話音一落,眾人頓時熱鬧起來。
十貫錢,對於尋常百姓之家可是一筆巨款,足夠五口之家吃用兩年!
許多百姓辛勞一輩子,所存積蓄都不過十貫錢。
有了這筆錢,未來兩年日子可就輕鬆多了。
顧正臣抬起手,止住喧囂,繼續說:“黃道婆之名,你們比本官更清楚。鬆江府正是因為有了此人,棉紡織才得以快速發展,直至如今,成為了大明赫赫有名的棉紡重地!然本官以為,鬆江府棉紡織雖強,卻過於分散,工藝依舊是黃道婆時期的工藝,改進不多。”
“現如今,織造大院完成了新型攪車、新型彈弓的改進,你們之中一些人已經使用過,做工速度明顯好於過去。這都說明,工藝器物改進並無盡頭!”
“你們都是棉紡織中的能手,你們中若有誰如黃道婆一般,改進了某個工序,如將三錠腳踏棉紡車改造為四錠腳踏棉紡車乃至五錠腳踏棉紡車,或是在織造上更快更好,縣衙視改進效果,給二十貫至一百貫錢獎勵!”
眾人再次嘩然。
顧正臣接過書吏遞過來的銅鑼,重重敲打兩聲,厲聲道:“本官告訴你們,但凡改進了棉紡織工序與流程之人,本官絕不吝嗇獎勵!至於這第三件事,則是安全問題。織造大院之內,除灶房與住舍外,一律不得見明火,隨身不得攜火種!誰若違反,直接離開織造大院,絕不姑息,更無二次機會!”
說完之後,顧正臣沒有停留,直接離開了織造大院,後續的改造與優化,交給孫娘、伍氏等人盯著即可,至於這些人會不會真的搗鼓出來點什麽東西,那就看她們的經驗與智慧了。
雖說古代工藝的改進十分緩慢,但古人的智慧絕不容小覷,他們隻是缺乏激勵,缺乏改進的動機,習慣了按部就班、安於守舊,很少會去改變。
現在,顧正臣給了她們一個改進與創新的推力,然後安靜等待花開。
縣衙門外。
顧正臣看向橋梁方向,隻見縣學宮的郭旭站在橋頭看著自己,似乎猶豫著要不要上前,顧正臣想了想,看向一旁張培:“請他到二堂吧。”
張培答應。
承發房的趙謙見顧正臣迴來,連忙上前:“縣尊,有朝廷文書送來,另外,還有人送來了一封信。”
顧正臣接過文書袋,捏了捏,發現裏麵似乎不止一份,嘴角含笑,接過信,當看到信封之上的“吾兒正臣親啟”時,頓時打了個激靈,連忙問:“送信人呢?”
趙謙笑道:“送信之人自稱是縣尊在金陵的朋友,姓胡,我請他入了門廳暫時歇息,家書難得啊。”
顧正臣凝重地點頭,連忙走向門廳,一進門便看到了胡大山,疾步上前,抱拳道:“胡兄,久違了!”
胡大山連忙行禮:“草民見過顧知縣。”
顧正臣上前攙住胡大山:“你我之間無需這些繁文縟節,金陵一別,甚是想念,看胡兄神采,似乎北行頗是順利。”
胡大山哈哈大笑起來:“再順利,也比不上顧知縣,上任不到兩個月,打虎知縣的名聲已傳震金陵,街知巷聞,端得是厲害!”
顧正臣苦澀一笑。
雖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可在老朱手底下辦事,若不表現出自己的智慧與能力,風摧來時,哪怕是一根樹苗也別想活著。
得到老朱的認可,哪怕是出格一點,至少不會砍掉腦袋,比如幾次挑刺的解縉。不過解大紳此時才四歲,字還認不全……
“這封家書,是寫自金陵,還是寫自滕縣?”
顧正臣寒暄幾句,連忙問。
胡大山收斂了笑意,正色道:“金陵!”
顧正臣眼神一亮,母親和妹妹終於來了!
百裏距離,不算遠。
待冬日衙署封印後,自己不需要返迴滕縣,直接前往金陵,或將母親、妹妹接到句容便是團聚。
親人,太重要。
若有可能,顧正臣願意將她們留在身邊。一直,永遠。
戶房駱韶看著不斷搬出去的錢糧沒有半點壓力,兩萬貫的錢糧進賬,讓縣庫從未有過的充盈,有這些錢財打底,花個幾千貫錢糧不算什麽。
隻是,駱韶還是有些心驚。
自進入十月起,縣尊就征集了一幹匠人,沒日沒夜打造雙層床、攪車、彈弓、紡車、織機等物,甚至拿出錢糧直接在百姓家中采購棉紡織相應物什。
短短十日,句容織造大院已初具規模,民間的棉花開始被大量采購進來,千人招募的計劃,也已到達七百餘人,棉紡織造已初步運作。
句容織造大院。
顧正臣指揮著身後的眾人:“將門檻砍去,改造為坡道,那些破爛的鵝卵石道路全都用青石板鋪平,以後推車直走,不要一群抱著物資走來走去。還有那一座長廊,曲折得很,拆了給取直,台階一律改成平緩坡道!”
“那裏是居住區,晾衣架不夠,就給打木樁,拉繩子,牆上種上仙人掌,牆根處挖出陷阱,布置好夾子!林四時,這裏就交給你布置,這麽對付山中猛獸的怎麽布置!這裏的水翁呢,五個不夠,再加十個,防火之事不能馬虎!”
“這裏是庫房,屋頂全都檢查好,不得出現漏雨之事!貨架底腳不夠高,至少離地麵三寸,一旦房屋有積水,不得損壞貨物。這裏的窗戶改為插栓,風雨不得吹開……”
顧正臣看到不滿意的地方便提出來,身後書吏林山一一記錄,一幹人連連答應。
孫娘、伍氏看著認真的顧正臣,對視了一眼,滿是欣慰。
顧正臣命孫娘、伍氏召集大院之中的全部婦人,於後院空地處講話。
這裏原是郭家的一處花園,不過花沒了,幾塊醜石頭也被顧正臣給賣了,隻留下了這一片空地。
在所有人到來之後,顧正臣登上一處高台,目光看向一幹婦人,肅然地喊道:“這裏是句容織造大院,我是句容知縣顧正臣,客套話就不說了,做工時辰、做工量、錢糧發放、多勞多得的標準,縣衙書吏會擬出文書,貼在各處入口,你們不識字,可以找識字之人,亦或是耆老、先生來讀。”
“本官今日隻講三件事。頭一件事,句容想要做好棉紡織,壓鬆江府一頭,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生產效率,凡是影響作業進度的,該砍就砍,該改就改,打通所有環節,緊密對接,最大限度節省時間。”
“你們中任何人,我說的是任何一個人,認為哪裏需要改進的,可以讓做工更便利快捷,皆可提出建議。隻要建議被采納,證實真正有效,縣衙將視建議效果,給出獎勵,最低獎勵一貫錢,最高獎勵十貫錢!”
話音一落,眾人頓時熱鬧起來。
十貫錢,對於尋常百姓之家可是一筆巨款,足夠五口之家吃用兩年!
許多百姓辛勞一輩子,所存積蓄都不過十貫錢。
有了這筆錢,未來兩年日子可就輕鬆多了。
顧正臣抬起手,止住喧囂,繼續說:“黃道婆之名,你們比本官更清楚。鬆江府正是因為有了此人,棉紡織才得以快速發展,直至如今,成為了大明赫赫有名的棉紡重地!然本官以為,鬆江府棉紡織雖強,卻過於分散,工藝依舊是黃道婆時期的工藝,改進不多。”
“現如今,織造大院完成了新型攪車、新型彈弓的改進,你們之中一些人已經使用過,做工速度明顯好於過去。這都說明,工藝器物改進並無盡頭!”
“你們都是棉紡織中的能手,你們中若有誰如黃道婆一般,改進了某個工序,如將三錠腳踏棉紡車改造為四錠腳踏棉紡車乃至五錠腳踏棉紡車,或是在織造上更快更好,縣衙視改進效果,給二十貫至一百貫錢獎勵!”
眾人再次嘩然。
顧正臣接過書吏遞過來的銅鑼,重重敲打兩聲,厲聲道:“本官告訴你們,但凡改進了棉紡織工序與流程之人,本官絕不吝嗇獎勵!至於這第三件事,則是安全問題。織造大院之內,除灶房與住舍外,一律不得見明火,隨身不得攜火種!誰若違反,直接離開織造大院,絕不姑息,更無二次機會!”
說完之後,顧正臣沒有停留,直接離開了織造大院,後續的改造與優化,交給孫娘、伍氏等人盯著即可,至於這些人會不會真的搗鼓出來點什麽東西,那就看她們的經驗與智慧了。
雖說古代工藝的改進十分緩慢,但古人的智慧絕不容小覷,他們隻是缺乏激勵,缺乏改進的動機,習慣了按部就班、安於守舊,很少會去改變。
現在,顧正臣給了她們一個改進與創新的推力,然後安靜等待花開。
縣衙門外。
顧正臣看向橋梁方向,隻見縣學宮的郭旭站在橋頭看著自己,似乎猶豫著要不要上前,顧正臣想了想,看向一旁張培:“請他到二堂吧。”
張培答應。
承發房的趙謙見顧正臣迴來,連忙上前:“縣尊,有朝廷文書送來,另外,還有人送來了一封信。”
顧正臣接過文書袋,捏了捏,發現裏麵似乎不止一份,嘴角含笑,接過信,當看到信封之上的“吾兒正臣親啟”時,頓時打了個激靈,連忙問:“送信人呢?”
趙謙笑道:“送信之人自稱是縣尊在金陵的朋友,姓胡,我請他入了門廳暫時歇息,家書難得啊。”
顧正臣凝重地點頭,連忙走向門廳,一進門便看到了胡大山,疾步上前,抱拳道:“胡兄,久違了!”
胡大山連忙行禮:“草民見過顧知縣。”
顧正臣上前攙住胡大山:“你我之間無需這些繁文縟節,金陵一別,甚是想念,看胡兄神采,似乎北行頗是順利。”
胡大山哈哈大笑起來:“再順利,也比不上顧知縣,上任不到兩個月,打虎知縣的名聲已傳震金陵,街知巷聞,端得是厲害!”
顧正臣苦澀一笑。
雖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可在老朱手底下辦事,若不表現出自己的智慧與能力,風摧來時,哪怕是一根樹苗也別想活著。
得到老朱的認可,哪怕是出格一點,至少不會砍掉腦袋,比如幾次挑刺的解縉。不過解大紳此時才四歲,字還認不全……
“這封家書,是寫自金陵,還是寫自滕縣?”
顧正臣寒暄幾句,連忙問。
胡大山收斂了笑意,正色道:“金陵!”
顧正臣眼神一亮,母親和妹妹終於來了!
百裏距離,不算遠。
待冬日衙署封印後,自己不需要返迴滕縣,直接前往金陵,或將母親、妹妹接到句容便是團聚。
親人,太重要。
若有可能,顧正臣願意將她們留在身邊。一直,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