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城外十裏。


    一行人快馬奔行而至,不過百騎,卻盡皆一身燦金明光鎧,氣勢雄渾,讓得等在城外迎候的一眾朝臣,隱隱心驚。


    “拜見雍王殿下。”


    以中書令王公茂為首的迎候朝臣,心驚過後,忙上前見禮。


    李鑍一身紫金華服,腰懸王劍青衾,高居馬背,淡笑頷首,“都是少時故舊,列位便不必多禮了。”


    眾朝臣致謝直身,王公茂近前一步,淺禮道:“聖上已命人灑掃西合宮,請大王移駕,入宮稍歇。”


    李鑍大手一擺,轉頭對李硯道:“硯兒,你且自去,晚些自去宮中赴宴便可。”


    李硯恭聲迴應,隨即麵色冷肅,揮手帶著百騎精銳,直接越過眾朝臣,先一步向永寧城內奔去。


    眾人愕然間,李鑍輕笑道:“硯兒自幼在永寧長大,闊別七年,心中頗為想念故地老友,且讓他自去玩耍一番,不必理會。”


    王公茂等人聞言,也不好再說什麽,一眾人簇擁著隻剩獨身一人的李鑍,緩緩行往西合宮所在。


    北寧、東定、南安、西合四宮,其實就是四王在京的王府、行宮。


    分別建於大溱皇宮左右。


    以往倒是不少王族旁係子弟和四地派來的屬官、內侍、宮女等,常住京中,自行看顧灑掃,照顧在京世子。


    但從七年前開始,這四座王宮之內,便已無一個四地之人,空閑經年。


    今日,是時隔七年後,京中王宮,再有主人踏足。


    “陛下有心了。”踏入西合宮的李鑍,看著仍如舊時的兒時故地,也是有些感慨,隨即輕道一句。


    王公茂等人卻是並不接話。


    若他們迎接的是安王和定王,那他們絕對借機表現一二,言說些‘聖上和大王情如手足,地遠難敘,常常思念,命人時時維護修繕,期懷再敘仍複少時’之類的,誰也不當迴事兒的屁話,然後再各自廢話一堆,虛以委蛇一番。


    但麵對雍王和寧王,他們不敢。


    後者在眼下這種情況下,可能會直接拎拳頭,嘴裏罵著,都是他們這幫小人、佞臣,壞了他們兄弟情義,以至於他們經年未見,多有誤會,然後給他們一頓胖揍,先鬆快鬆快。


    前者麽,誰也不知道他們接上的話,會不會成為李鑍隨手攥在手裏的話把,看似輕描淡寫的,就能夾槍帶棒,在跟泰和帝交談時,給他們上點眼藥,挑撥離間一下。


    子滎如虎,李鑍似狐,一剛烈霸道,一狡詐陰沉,當年還是世子時,在永寧也是人盡皆知的事兒,尤其是與他們同輩成長起來的一眾人,更是記憶深刻。


    尋常可能會稍加淡忘,但一看到那張熟悉的臉,便又發現,往日記憶,竟是格外深刻。


    “子責兄,可還記得此樹。”


    然而他們不想開口,但架不住李鑍點名。


    隻見李鑍一副全然追憶往昔的感慨樣子,伸手指著照壁旁一棵孤零零的大杏樹,笑問向王公茂。


    王公茂隻能迴以一抹感歎的微笑,道:“自然記得。當年聖上初為太子,每日學業繁重,連宮門都難出半步,言說平民小童,尚有院中古樹可攀玩嬉鬧,捉蟲采杏之童趣。您和寧王便挖了東宮殿前的路石,砌了花壇,從禦苑挖來這棵杏樹栽了過去。事後被先皇斥責,隻好將之又移栽到了這裏,常帶聖上來此爬樹采杏捉蟲,漸長些,便在樹下文會較武,撫琴作賦。”


    這事兒不止他知道,在場朝臣也都十分清楚。


    這棵樹,不僅見證了泰和帝和李鑍等人的青蔥少年時,他們也一樣。


    那時,年長他們一兩歲的李鑍和子滎,就是京中的孩子王,他們這些夠得上伴讀陪玩的,都是弟弟。


    隻是今非昔比,老樹仍在,人也仍在,卻不可能再如當年一樣了。


    有些選擇,不是今時才坐下的,而是早在年少分別時,便已論定。


    就在王公茂話音剛落之時,青衾入手,李鑍一劍斬落,劍氣吐露,粗壯的老樹,瞬間被齊腰斬斷,轟然倒塌在地。


    王公茂等人再次為之愕然,心神震動。


    此舉在他們看來,便是李鑍此行的態度,他,是來攤牌的!


    緊接著,不算太遠處嚷起一陣喧囂,一座宏偉府邸門口,列戟被人斬斷,門匾被挑落在地,影壁被從中砸碎,百騎金甲橫衝入府,連人就打,見物就砸,蠻橫如匪。


    西合宮門前,一堆朝臣驚愕之後聞聲望去,隻覺得更加駭然,心頭遲滯,一時全都呆傻當場。


    差點被老樹拍在身下的王公茂,本就驚魂未定,再待看去,更是瞠目結舌,僵硬轉頭看向李鑍。


    已然收劍迴鞘的李鑍,仍舊春風和煦般淺笑道:“陛下讓我來京中出出氣,本王也隻是照旨而行。至於這樹麽,本王準備帶迴雍合,請名匠斫刻成琴,此生不知能否再迴永寧,便假以琴聲,廖慰思念吧。”


    任王公茂等人思緒千百,也沒能想到,李鑍會來這麽一套話,直接把他們的嘴堵住。


    當下頓時無語至極,同時看著影壁碎落一地,府中不時有坍塌煙塵的兗國公府,默哀片刻。


    離得終究不算太遠,不多時,宮內便已經得到消息,泰和帝微微一愣,隨即笑了起來,起身擺駕,不多時便來到了西合宮前。


    “臣等拜見聖上!”


    “參見陛下。”


    王公茂等朝臣和圍觀這兩個新景的眾人,看見禦駕親至,跑路的跑路,見禮的見禮。


    李鑍也是一樣,正兒八經的作揖見了一禮,並無任何逾矩之處。


    泰和帝應旻闊步上前,扶起李鑍,道:“王兄叫朕好等,也叫朕大開眼界啊。”


    李鑍道:“自從得陛下迴信,我可是片刻沒有耽擱,晝夜連行,快馬趕來,好好出一下心頭這口惡氣!隻是我大溱地域實在太過廣博,終是讓陛下久待,望陛下恕罪。”


    “玩笑而已。王兄一別經年,倒是少了許多往日風趣。”泰和帝擺擺手,再道:“王兄是隨朕入宮一敘,還是請朕再入西合宮閑坐?”


    雖是詢問,但話落,泰和帝已經拔步向西合宮內走去。


    李鑍隨步跟上,倆人並肩而行,指著宮中處處,笑談往昔。


    穆誠自在宮門處一站,擋住了所有人跟隨的腳步,衝眾人搖了搖頭。


    眾人心中各色心思頻起,麵上卻三五聚攏一處,繼續看著不遠處的熱鬧。


    泰和帝和李鑍兩人輕車熟路的走近花園,於亭中坐下。


    前者四下環顧,感慨一句:“自七年前起,京中已經好久沒有今日這般熱鬧了。隻是可惜,僅有王兄與朕在此,仍顯孤寂。”


    李鑍淡然道:“陛下若是有心,京中必可如舊。”


    泰和帝歎道:“哪裏有那麽容易。而今北律寇邊,南凜也在觀望,蠢蠢欲動,朕怎可能輕易將諸位王兄召迴京中,讓外府無了主事之人。”


    李鑍嗤笑迴道:“四方行台這些年做的還是不錯的,我等一幫閑散罷了,哪裏有多麽重要。”


    泰和帝揚眉看去,“王兄這是對朕,心有怨懟啊。”


    然而李鑍卻是全不在乎般搖搖頭,“怨懟談不上,氣倒是有些。若非你已為帝王,今日被砸的,就不是兗國公府,而是你的東宮大殿。”


    “哈哈哈!”泰和帝朗笑起來,眼放厲色,直視李鑍,“那何不將朕皇宮砸爛,豈非更加痛快!”


    李鑍還視迴去,毫不相讓道:“因為那不僅是你的寢宮朝堂,也是大溱萬民仰視、眾心匯聚之所在,豈容輕辱。”


    “穎稷,這座皇宮,這座天下,從來都不隻是你的,更不是你可以信手磋磨的玩物。你究竟還要任性妄為到什麽時候!真想有朝一日,有人掀翻這座瓊樓,你才能徹底醒悟嗎?”


    被指著鼻子喝罵了一通的泰和帝,神色卻平緩下來,“還是這副身為長兄的德行,自幼你便如此,王兄啊,斥責管教與朕,你很開心麽?”


    李鑍神色不變,再道:“我沒哪個閑情逸致,幼時是先皇所托,現在隻是想給彼此留個體麵而已。”


    泰和帝沉默片刻,言道:“所以,王兄此來,便是給朕下戰書通牒來了?”


    李鑍點頭,“你可以這麽認為。多說無益,咱們隻看北地此戰結果如何。若你已經無心無力阻敵在外,那我們自己來。別忘了,這大溱江山,也是我們的祖宗基業。”


    “可你們自始自終都是敗者。”泰和帝眸若朗星道:“太祖時如此,而今我應旻在位,依舊如此!”


    “與其看你們虛與隱忍,拙劣做戲,倒不如擺平車馬,讓朕再打你們個心服口服!”


    李鑍看著他,久久不語,他想過很多,卻從沒想過應旻是抱著而今這番心思。


    卻聽泰和帝再道:“王兄自幼聰慧,該明白盛極而衰,大溱國祚三百五十餘載,帝王分治內外,各自帳下勳貴如雲,已成頑疾,四王不除,勳貴難清,門閥難滅。起此一戰,再延百年盛世,有何不可。”


    “原來如此。”李鑍心下震撼,愣愕看向泰和帝。


    他不知道應旻哪來的這般底氣魄力,隻是明白了,帝王一戰,無論怎樣都不可避免。


    “沙場再見吧。”輕道一句,李鑍起身便走。


    泰和帝的聲音,從後傳來,“王兄,我其實真的想幫你們都召迴京中,隻不過是另外一種方式而已。”


    “我信。”李鑍迴了一聲,大步而去。


    當日,雍王一行百騎,匆匆而來,亦匆匆而去,在外人眼中,似乎真就是來出個氣的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且下瓊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枉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枉度並收藏且下瓊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