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穎安縣城外。
“傻貓,你就說說唄,咱大嫂究竟怎麽跟煜哥那個老古板勾搭上的。”
時近晌午,寧郃和公冶梓苡總算是來到了穎安縣城附近,剩個一兩裏路程便可入城。
公冶梓苡圍著寧郃,喋喋不休的打聽秦煜的軼事。
雖然都在北地,但近幾年他們除了時常通信,見麵其實很少。
即便同在鎮北軍的寧郃和秦煜也是一樣,平素都忙著各自職事,或是領兵在外,一年都聚不了十幾二十次。
但比之公冶梓苡,他們倆人彼此情況,還是互相都很了解的。
“從你嘴裏就蹦不出來什麽好詞兒。”
寧郃打馬快走幾步,有些頭疼,暗自埋怨自己,怎麽就忘了這貨的德行,跟她說了秦煜和大將軍孫女互相有意在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後的事兒呢。
當然,這根兒上也怪他,沒他從小時不時跑迴城,盡學迴來些市井痞話街頭軼事迴去說,公冶大小姐其實也不至於越來越野蠻生長,成了現在的樣子。
隻是某人絕對不會承認跟自己有關就是了。
“什麽叫姑奶奶嘴裏沒好詞兒!不是你個傻貓說他們王八綠豆先看對了眼兒的麽。”公冶梓苡自是不服,追上來不滿道。
寧郃目光飄開,“我說的是郎有情妾有意,小樹林裏一起去……”
“小樹林??”公冶梓苡頓時瞪大了眼睛,驚訝的捂著嘴,然後便是投以鄙夷不屑的眼色過去,滿是不信。
這事兒要是眼前這犢子幹出來的,她半點兒不意外。
寧郃乳名花狸,從小這貨就人如其名,像個大野貓一樣,四下亂竄,沒有不敢幹的事兒。
但秦煜可從來都是一板一眼,恪守禮教的人,怎麽可能做出這種事兒來?
“對啊,小樹林裏追小鹿去了啊,不行麽?”寧郃眨巴眨巴眼睛,一臉無辜困惑的樣子看迴去。
公冶梓苡瞬間明白這犢子在作弄自己,直接甩個大白眼過去。
“大小姐也算巾幗英雄了,不喜紅裝反擅騎射,一手射藝便是狼騎之中也罕有對手,常去各營與人切磋,明明的箭法你也知道,倆人各有勝負就這麽杠上了。後來有一次大小姐在外狩獵,追趕一隻小鹿,卻遇見了一隊偷偷入境的北律斥候精銳,幸好明明追了過去,為救大小姐還受了些傷,倆人就這麽好上了。”
寧郃見狀也不再逗她,道出實情告知。
“切,好俗的橋段。”公冶梓苡聞言,興趣全無,隻覺老套。
寧郃:“……”。
索性說著話,穎安縣城也到了眼前,寧郃便上前亮了路引,在一眾未來手下紛雜的目光注視下,拒絕了他們引路,帶著公冶梓苡進到城內。
大溱各城分布多數都差不多。
以縣城為例,坐北朝南,東南西北各一麵城牆,大則長七八裏寬六七裏,小則長五六裏寬四五裏,從各城牆中央城門處連出一十字主路,將縣城分成四份。
其中縣衙居東城北半部分,大門向南開,也是坐北朝南以東為尊的布局。
而其他三塊區域,除了臨近縣衙街道上的宅院房屋,大抵以西北城為貴,東西兩南城為次,多為普通百姓居所,繁亂的集市也是開在西南城中間。
穎安城也是一樣,作為上縣,它占地不算最大那一批,不過六裏長寬,是座真正的四方城。
寧郃他們倆從東城門入,沿街直行一小段路,也就看到了穎安縣衙。
完整的縣衙建築整占了這半城道路的一半左右。
東邊是鄉兵駐地,也是寧郃日後自己的縣尉衙署所在,一麵丈高黑牆,與縣衙大院緊鄰卻互不相通,在東邊開個偏門,內裏其實就是個小校場加幾間兵舍,以及一個單獨供他衣食住行兼辦公的有堂屋的小院。
正中自是縣衙衙署,古樸大門開在中間,牆高丈五,前有寬大照壁,左右有威嚴石獅,入門有甬道通儀門,東西分置膳館、寅賓館、衙神廟、獄神廟、土地祠、牢房、三班捕快班房等。
再入儀門,至大堂左右則是兵、刑、工、吏、戶、禮六吏房,西設吏舍,東有典吏衙,前者再向內為承發房,後者向內則是架閣庫。
過大堂再進,為二堂,大堂升堂審案,二堂辦公理政,在二堂左右還有兩院,分別為縣丞衙和主簿衙,前者在東。
寧郃入縣衙後,便被引入二堂,在這裏見到了穎安縣令文垣。
至於二堂再往內,雖說還有三堂,但那裏就是縣令居住的內宅了,又不是熟人,文垣自不會現在在內宅接待寧郃,靠近內院的稅局銀局等,也跟寧郃沒啥關係。
不過文垣雖沒在內院宴請寧郃,給他接風洗塵的意思,但對他還是相當熱情的。
原因麽:
“寧兄,你可是叫吾等這番好等啊,若是你這幾日再不來赴任,本官就不得不上請借調府郡兵馬了,屆時可對寧兄大為不利。”
“呃。”寧郃尷尬一笑,“北江距穎安屬實路遠,請縣尊見諒,見諒。”
隨後話頭一轉,疑惑道:“穎安在縣尊治下一直海晏河清,不知近日是發生了何事,居然令得縣尊如此?”
文垣雖是平民子弟,卻也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能得到穎安縣令這個官職,不僅有貴人相助,也同樣有真才實幹。
所謂海晏河清,並不隻是寧郃的奉承之語,而是他既能折腰事權貴,與郡城上官、地方豪族等交好,也算治下有方,與各佐官相處融洽,政行順達,同時他嚴以律己,恪守律法,並不欺壓平民百姓,在民間也有青天之名。
賀嵐頎等人雖與他關係不近,但言語間談及也不乏認同,還會時不時幫些力所能及的忙。
跟他們談及過的寧郃,更是知道文垣與現賀嵐家主,也是賀嵐頎長兄,賀嵐承鐔關係不錯,常有往來。
一般即便境內出現什麽需要用武力解決的違法亂紀的事,根本不用縣裏鄉兵,賀嵐承鐔就給他搞定了。
寧郃倒不是想偷懶,隻是好奇這倆人是鬧掰了,還是真出了大事,連被大小二十餘刀客幫派奉為魁首的賀嵐承鐔都搞不定。
年不過三十,卻看著比牧柏都要年長幾歲,如四旬年紀的文垣長歎道:“你有所不知……”
文垣一通長篇大論,再給寧郃更詳細的說了遍泠北刀客的事兒,包括而今七大支刀客下各幫派的詳細勢力分布等等。
原來不是賀嵐承鐔幫不上他,而是這事兒就起於賀嵐刀客。
穎安地處璟安郡,位於璟山北側,隔山就是西泠府璟田郡,因璟山山脈多玉石礦產而聞名。
虞朝末期此地礦脈多被私人占據,後被大溱納入後,也準許保留,隻是不許再多開私礦。
賀嵐家和成家這兩支的刀客便是依靠這些私礦富起來,也是因此轉型,成為現在這種形態的。
這麽多年過去,刀客勢力的互相爭鬥,卻是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已入平陌軍那兩支不必多提,自是無人敢惹。
但雍南以行商護鏢為主的這三支,其中“水派”一支,專走水路,多往南虞、凜朝走,原本其實也算太平。
可近些年,他們與以賀嵐家為主的“山派”,和以成家為主的“雲派”,逐漸往來海西,跟仍遊蕩泠北草原的“風派”“狼派”兩支幹老本行的,衝突就日漸增多了起來。
說白了就是他們現在有些越界,讓得那兩支還幹老本行的刀客,收益大減,斷了人家的財路。
而且打的交道多了,矛盾也就多了。
那兩支雖也打著刀客名號,但大多數不是有傳承的,而是後起馬匪不斷並入壯大的,本就不好相與。
現在眼看著他們賺的盆滿缽滿,自己收入因為一堆商隊找他們護行,反而越來越少,哪還能罷休了。
幾個大的分支幫派一合計,就一起掏了單獨在外的水派老窩,賀嵐承鐔等人聞訊忙趕過去援手。
就這節骨眼上,本來一個想脫離狼派,改行加入雲派的刀客分支,來了穎安,卻發現穎安這兩支刀客格外空虛,直接就帶人打上了門。
就在昨天,賀嵐家派人來向文垣求援,可文垣哪裏有人可派,縣裏三班衙役捕快,還有些鄉兵,本就出身刀客,早都迴去幫忙去了。
偏他們有個經曆挺厲害的縣尉,還就在路上晃悠,死活不來赴任。
鎮北關離著是遠,可兵部給的赴任期限也不是沒有考量的,誰也沒想到有人真可丁可卯,掐著時間赴任的啊。
要不是今天是期限最後一天,他還抱有僥幸,早就上報郡城,請兵平亂了,哪管這功過最後落不落自己頭上呢。
“我去!”寧郃猛地起身,爆了個粗口,隨即一拱手,“下官這就前往平亂,請縣尊派我一人引路。”
文垣看著虎背熊腰的寧郃,心下也是長出口氣,他不知寧郃與賀嵐頎等人相識,隻道不是個遇事便準備跑的家夥,知道往前上,看來還不錯。
忙道:“我這就命人替你召集餘下鄉兵歸營。”
在他看來一個人有啥用,把另外兩隊鄉兵召迴來,武庫打開,取了兵甲再去,依靠甲胄弓弩,配合軍陣才是正理。
其實要是沒有縣尉派下來,武庫他也敢開,就是怕來人是個找麻煩的,到時知道武庫被開,鄉兵調動,給他往上告狀。
雖說事急從權,但大溱文官最好不要事急從軍權,真會死人的。
而且就算說是有匪亂,但一沒涉及擾亂鄉裏,二沒攻打縣城,也算不上多急,有足夠依例上報,請郡裏派人處置的時間。
他雖有心幫忙,卻是也不想因此把自己放架子上,看炭火是燃是滅的。
“傻貓,你就說說唄,咱大嫂究竟怎麽跟煜哥那個老古板勾搭上的。”
時近晌午,寧郃和公冶梓苡總算是來到了穎安縣城附近,剩個一兩裏路程便可入城。
公冶梓苡圍著寧郃,喋喋不休的打聽秦煜的軼事。
雖然都在北地,但近幾年他們除了時常通信,見麵其實很少。
即便同在鎮北軍的寧郃和秦煜也是一樣,平素都忙著各自職事,或是領兵在外,一年都聚不了十幾二十次。
但比之公冶梓苡,他們倆人彼此情況,還是互相都很了解的。
“從你嘴裏就蹦不出來什麽好詞兒。”
寧郃打馬快走幾步,有些頭疼,暗自埋怨自己,怎麽就忘了這貨的德行,跟她說了秦煜和大將軍孫女互相有意在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後的事兒呢。
當然,這根兒上也怪他,沒他從小時不時跑迴城,盡學迴來些市井痞話街頭軼事迴去說,公冶大小姐其實也不至於越來越野蠻生長,成了現在的樣子。
隻是某人絕對不會承認跟自己有關就是了。
“什麽叫姑奶奶嘴裏沒好詞兒!不是你個傻貓說他們王八綠豆先看對了眼兒的麽。”公冶梓苡自是不服,追上來不滿道。
寧郃目光飄開,“我說的是郎有情妾有意,小樹林裏一起去……”
“小樹林??”公冶梓苡頓時瞪大了眼睛,驚訝的捂著嘴,然後便是投以鄙夷不屑的眼色過去,滿是不信。
這事兒要是眼前這犢子幹出來的,她半點兒不意外。
寧郃乳名花狸,從小這貨就人如其名,像個大野貓一樣,四下亂竄,沒有不敢幹的事兒。
但秦煜可從來都是一板一眼,恪守禮教的人,怎麽可能做出這種事兒來?
“對啊,小樹林裏追小鹿去了啊,不行麽?”寧郃眨巴眨巴眼睛,一臉無辜困惑的樣子看迴去。
公冶梓苡瞬間明白這犢子在作弄自己,直接甩個大白眼過去。
“大小姐也算巾幗英雄了,不喜紅裝反擅騎射,一手射藝便是狼騎之中也罕有對手,常去各營與人切磋,明明的箭法你也知道,倆人各有勝負就這麽杠上了。後來有一次大小姐在外狩獵,追趕一隻小鹿,卻遇見了一隊偷偷入境的北律斥候精銳,幸好明明追了過去,為救大小姐還受了些傷,倆人就這麽好上了。”
寧郃見狀也不再逗她,道出實情告知。
“切,好俗的橋段。”公冶梓苡聞言,興趣全無,隻覺老套。
寧郃:“……”。
索性說著話,穎安縣城也到了眼前,寧郃便上前亮了路引,在一眾未來手下紛雜的目光注視下,拒絕了他們引路,帶著公冶梓苡進到城內。
大溱各城分布多數都差不多。
以縣城為例,坐北朝南,東南西北各一麵城牆,大則長七八裏寬六七裏,小則長五六裏寬四五裏,從各城牆中央城門處連出一十字主路,將縣城分成四份。
其中縣衙居東城北半部分,大門向南開,也是坐北朝南以東為尊的布局。
而其他三塊區域,除了臨近縣衙街道上的宅院房屋,大抵以西北城為貴,東西兩南城為次,多為普通百姓居所,繁亂的集市也是開在西南城中間。
穎安城也是一樣,作為上縣,它占地不算最大那一批,不過六裏長寬,是座真正的四方城。
寧郃他們倆從東城門入,沿街直行一小段路,也就看到了穎安縣衙。
完整的縣衙建築整占了這半城道路的一半左右。
東邊是鄉兵駐地,也是寧郃日後自己的縣尉衙署所在,一麵丈高黑牆,與縣衙大院緊鄰卻互不相通,在東邊開個偏門,內裏其實就是個小校場加幾間兵舍,以及一個單獨供他衣食住行兼辦公的有堂屋的小院。
正中自是縣衙衙署,古樸大門開在中間,牆高丈五,前有寬大照壁,左右有威嚴石獅,入門有甬道通儀門,東西分置膳館、寅賓館、衙神廟、獄神廟、土地祠、牢房、三班捕快班房等。
再入儀門,至大堂左右則是兵、刑、工、吏、戶、禮六吏房,西設吏舍,東有典吏衙,前者再向內為承發房,後者向內則是架閣庫。
過大堂再進,為二堂,大堂升堂審案,二堂辦公理政,在二堂左右還有兩院,分別為縣丞衙和主簿衙,前者在東。
寧郃入縣衙後,便被引入二堂,在這裏見到了穎安縣令文垣。
至於二堂再往內,雖說還有三堂,但那裏就是縣令居住的內宅了,又不是熟人,文垣自不會現在在內宅接待寧郃,靠近內院的稅局銀局等,也跟寧郃沒啥關係。
不過文垣雖沒在內院宴請寧郃,給他接風洗塵的意思,但對他還是相當熱情的。
原因麽:
“寧兄,你可是叫吾等這番好等啊,若是你這幾日再不來赴任,本官就不得不上請借調府郡兵馬了,屆時可對寧兄大為不利。”
“呃。”寧郃尷尬一笑,“北江距穎安屬實路遠,請縣尊見諒,見諒。”
隨後話頭一轉,疑惑道:“穎安在縣尊治下一直海晏河清,不知近日是發生了何事,居然令得縣尊如此?”
文垣雖是平民子弟,卻也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能得到穎安縣令這個官職,不僅有貴人相助,也同樣有真才實幹。
所謂海晏河清,並不隻是寧郃的奉承之語,而是他既能折腰事權貴,與郡城上官、地方豪族等交好,也算治下有方,與各佐官相處融洽,政行順達,同時他嚴以律己,恪守律法,並不欺壓平民百姓,在民間也有青天之名。
賀嵐頎等人雖與他關係不近,但言語間談及也不乏認同,還會時不時幫些力所能及的忙。
跟他們談及過的寧郃,更是知道文垣與現賀嵐家主,也是賀嵐頎長兄,賀嵐承鐔關係不錯,常有往來。
一般即便境內出現什麽需要用武力解決的違法亂紀的事,根本不用縣裏鄉兵,賀嵐承鐔就給他搞定了。
寧郃倒不是想偷懶,隻是好奇這倆人是鬧掰了,還是真出了大事,連被大小二十餘刀客幫派奉為魁首的賀嵐承鐔都搞不定。
年不過三十,卻看著比牧柏都要年長幾歲,如四旬年紀的文垣長歎道:“你有所不知……”
文垣一通長篇大論,再給寧郃更詳細的說了遍泠北刀客的事兒,包括而今七大支刀客下各幫派的詳細勢力分布等等。
原來不是賀嵐承鐔幫不上他,而是這事兒就起於賀嵐刀客。
穎安地處璟安郡,位於璟山北側,隔山就是西泠府璟田郡,因璟山山脈多玉石礦產而聞名。
虞朝末期此地礦脈多被私人占據,後被大溱納入後,也準許保留,隻是不許再多開私礦。
賀嵐家和成家這兩支的刀客便是依靠這些私礦富起來,也是因此轉型,成為現在這種形態的。
這麽多年過去,刀客勢力的互相爭鬥,卻是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已入平陌軍那兩支不必多提,自是無人敢惹。
但雍南以行商護鏢為主的這三支,其中“水派”一支,專走水路,多往南虞、凜朝走,原本其實也算太平。
可近些年,他們與以賀嵐家為主的“山派”,和以成家為主的“雲派”,逐漸往來海西,跟仍遊蕩泠北草原的“風派”“狼派”兩支幹老本行的,衝突就日漸增多了起來。
說白了就是他們現在有些越界,讓得那兩支還幹老本行的刀客,收益大減,斷了人家的財路。
而且打的交道多了,矛盾也就多了。
那兩支雖也打著刀客名號,但大多數不是有傳承的,而是後起馬匪不斷並入壯大的,本就不好相與。
現在眼看著他們賺的盆滿缽滿,自己收入因為一堆商隊找他們護行,反而越來越少,哪還能罷休了。
幾個大的分支幫派一合計,就一起掏了單獨在外的水派老窩,賀嵐承鐔等人聞訊忙趕過去援手。
就這節骨眼上,本來一個想脫離狼派,改行加入雲派的刀客分支,來了穎安,卻發現穎安這兩支刀客格外空虛,直接就帶人打上了門。
就在昨天,賀嵐家派人來向文垣求援,可文垣哪裏有人可派,縣裏三班衙役捕快,還有些鄉兵,本就出身刀客,早都迴去幫忙去了。
偏他們有個經曆挺厲害的縣尉,還就在路上晃悠,死活不來赴任。
鎮北關離著是遠,可兵部給的赴任期限也不是沒有考量的,誰也沒想到有人真可丁可卯,掐著時間赴任的啊。
要不是今天是期限最後一天,他還抱有僥幸,早就上報郡城,請兵平亂了,哪管這功過最後落不落自己頭上呢。
“我去!”寧郃猛地起身,爆了個粗口,隨即一拱手,“下官這就前往平亂,請縣尊派我一人引路。”
文垣看著虎背熊腰的寧郃,心下也是長出口氣,他不知寧郃與賀嵐頎等人相識,隻道不是個遇事便準備跑的家夥,知道往前上,看來還不錯。
忙道:“我這就命人替你召集餘下鄉兵歸營。”
在他看來一個人有啥用,把另外兩隊鄉兵召迴來,武庫打開,取了兵甲再去,依靠甲胄弓弩,配合軍陣才是正理。
其實要是沒有縣尉派下來,武庫他也敢開,就是怕來人是個找麻煩的,到時知道武庫被開,鄉兵調動,給他往上告狀。
雖說事急從權,但大溱文官最好不要事急從軍權,真會死人的。
而且就算說是有匪亂,但一沒涉及擾亂鄉裏,二沒攻打縣城,也算不上多急,有足夠依例上報,請郡裏派人處置的時間。
他雖有心幫忙,卻是也不想因此把自己放架子上,看炭火是燃是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