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哪裏?”他迷迷糊糊地問,四處飄蕩的黑霧讓他分不清身在何處。
“這是黃泉路,喝了孟婆湯,過了奈何橋,上了望鄉台,投入轉生池,你便可以再世為人了。”一個低沉的聲音迴答他。
“原來我死了……”他苦笑,“見義勇為而死有沒有獎勵?”
“有,獎你下輩子還做人。”還是那個低沉的聲音。
“這獎賞……太少了罷?”他嘀咕道。這次沒有人迴答他了,隻有一碗噴香的熱湯遞到了他的麵前。
“這就是孟婆湯?”他有些發愣地接過了那碗熱湯,怔了一怔,仰脖子喝下。身後一股大力推來,他不由自主地踉蹌幾步,踏上了奈何橋。
走了幾步,他忽然感覺脖子有些濕,伸手一摸,溫溫的,熱熱的,滿手都是混合著湯汁的血水。他現在才想起來,見義勇為的時候,整個脖子都被匪徒用刀劈斷了,隻剩下後頸的頸椎撐著腦袋。喉管斷了,自然是咽什麽流出來什麽了。
“日,剛才一碗白喝了。”他自語了一句,迴過頭,大聲招唿著:“喂,我建議這孟婆湯還是掰開我脖子直接從喉管裏灌進去!”
後麵滿是影影綽綽的鬼影子,死得很不甘心的鬼們哀泣著,鬼哭聲壓過了他的唿喊。
“拷……怎麽沒鬼響應?”他鬱悶地自語,身不由己地被後麵的鬼擠著往前走。走了一陣,他忽然心有餘悸地自語道:“還好下輩子是做人,保留著這輩子的記憶沒什麽不好的。要是投了豬胎,那可就真正慘了……見義勇為,還是劃得來啊!”
……
……
《史記——唐太宗本紀》載:
大唐太宗者,唐高祖第三子也。母蜀中唐氏女,十四入宮,十五生太宗。以南唐昭元七年八月生於唐都大梁。太宗生時,天降異象,紫氣東來,晴空霹靂作九五之響。高祖驚而賜名元昊,字穹兮。元者,始也。昊者,天也。或曰其名妄,恐折福壽。高祖笑曰:“聲震九五,紫氣東來,此子誠福澤無疆。”
太宗四歲師從大儒黃公孟達,及七歲,通四書五經。五歲即可成詩,昭元十二年春,東吳使貢天鵝六對,太宗見鵝鳧而譜詩曰,“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神童之譽遍及大梁。
太宗幼時好畫,無師自通,初善工筆,後精潑墨。其畫或清靈活潑,或凝重險峻,氣象萬千,凡見太宗畫者,皆交口稱讚,曰“聖手”。
高祖嚐不說曰:“玩物喪誌,非帝皇氣象也。”太宗對曰:“畫可銘誌,胸懷天下,方可譜錦繡山河。”高祖奇而問曰:“如何治國?”對曰:“治大國若烹小鮮。明賞罰,重民生。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古雲:君之視民如股肱,則民視君如腹心;君視民如草芥,民視君如寇仇。”
此人君皆知,不為奇也。然太宗七齡稚子者,便作此論,高祖稱奇。
高祖乃曰:“時天下四分,朕嚐懷一統之誌,然自何處著手為佳?”
對曰:“荊襄百戰之地,北據漢、沔二水,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然今為東吳據,吳地富庶,民貪安逸。世家門閥竊居高位,多*****。寒士雖大才,不得進身之階,徒辱於草莽。吳主暗弱,重文輕武,貪圖享樂,無中原之誌,荊州誠不能守。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祖龍因之以成帝業。然今已為西蜀所據。蜀主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屢犯中原。蜀雖富裕,民眾亦因戰貧乏。兒嚐聞,蜀國雖人口千萬,然青壯不足兩百萬,竟致女子披甲上陣。不逾十載,蜀國必弱。父皇欲得天下,荊襄、益州缺一不可。”
高祖歎曰:“子可繼吾大統。”時太宗年僅八歲。
太宗大才,招弟兄所嫉。時東吳盟會南唐,成兄弟之盟。吳侯以二子周公賢質南唐,索質入吳。高祖皇後趙氏進曰:“妾聞先賢語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元昊大才,須曆練,可遣往。”高祖乃允。
昭元二十一年四月,高祖封太宗“賢平王”,旨令其以質入東吳,時太宗年未足十四。
——《史記——唐太宗本紀》
“這是黃泉路,喝了孟婆湯,過了奈何橋,上了望鄉台,投入轉生池,你便可以再世為人了。”一個低沉的聲音迴答他。
“原來我死了……”他苦笑,“見義勇為而死有沒有獎勵?”
“有,獎你下輩子還做人。”還是那個低沉的聲音。
“這獎賞……太少了罷?”他嘀咕道。這次沒有人迴答他了,隻有一碗噴香的熱湯遞到了他的麵前。
“這就是孟婆湯?”他有些發愣地接過了那碗熱湯,怔了一怔,仰脖子喝下。身後一股大力推來,他不由自主地踉蹌幾步,踏上了奈何橋。
走了幾步,他忽然感覺脖子有些濕,伸手一摸,溫溫的,熱熱的,滿手都是混合著湯汁的血水。他現在才想起來,見義勇為的時候,整個脖子都被匪徒用刀劈斷了,隻剩下後頸的頸椎撐著腦袋。喉管斷了,自然是咽什麽流出來什麽了。
“日,剛才一碗白喝了。”他自語了一句,迴過頭,大聲招唿著:“喂,我建議這孟婆湯還是掰開我脖子直接從喉管裏灌進去!”
後麵滿是影影綽綽的鬼影子,死得很不甘心的鬼們哀泣著,鬼哭聲壓過了他的唿喊。
“拷……怎麽沒鬼響應?”他鬱悶地自語,身不由己地被後麵的鬼擠著往前走。走了一陣,他忽然心有餘悸地自語道:“還好下輩子是做人,保留著這輩子的記憶沒什麽不好的。要是投了豬胎,那可就真正慘了……見義勇為,還是劃得來啊!”
……
……
《史記——唐太宗本紀》載:
大唐太宗者,唐高祖第三子也。母蜀中唐氏女,十四入宮,十五生太宗。以南唐昭元七年八月生於唐都大梁。太宗生時,天降異象,紫氣東來,晴空霹靂作九五之響。高祖驚而賜名元昊,字穹兮。元者,始也。昊者,天也。或曰其名妄,恐折福壽。高祖笑曰:“聲震九五,紫氣東來,此子誠福澤無疆。”
太宗四歲師從大儒黃公孟達,及七歲,通四書五經。五歲即可成詩,昭元十二年春,東吳使貢天鵝六對,太宗見鵝鳧而譜詩曰,“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神童之譽遍及大梁。
太宗幼時好畫,無師自通,初善工筆,後精潑墨。其畫或清靈活潑,或凝重險峻,氣象萬千,凡見太宗畫者,皆交口稱讚,曰“聖手”。
高祖嚐不說曰:“玩物喪誌,非帝皇氣象也。”太宗對曰:“畫可銘誌,胸懷天下,方可譜錦繡山河。”高祖奇而問曰:“如何治國?”對曰:“治大國若烹小鮮。明賞罰,重民生。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古雲:君之視民如股肱,則民視君如腹心;君視民如草芥,民視君如寇仇。”
此人君皆知,不為奇也。然太宗七齡稚子者,便作此論,高祖稱奇。
高祖乃曰:“時天下四分,朕嚐懷一統之誌,然自何處著手為佳?”
對曰:“荊襄百戰之地,北據漢、沔二水,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然今為東吳據,吳地富庶,民貪安逸。世家門閥竊居高位,多*****。寒士雖大才,不得進身之階,徒辱於草莽。吳主暗弱,重文輕武,貪圖享樂,無中原之誌,荊州誠不能守。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祖龍因之以成帝業。然今已為西蜀所據。蜀主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屢犯中原。蜀雖富裕,民眾亦因戰貧乏。兒嚐聞,蜀國雖人口千萬,然青壯不足兩百萬,竟致女子披甲上陣。不逾十載,蜀國必弱。父皇欲得天下,荊襄、益州缺一不可。”
高祖歎曰:“子可繼吾大統。”時太宗年僅八歲。
太宗大才,招弟兄所嫉。時東吳盟會南唐,成兄弟之盟。吳侯以二子周公賢質南唐,索質入吳。高祖皇後趙氏進曰:“妾聞先賢語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元昊大才,須曆練,可遣往。”高祖乃允。
昭元二十一年四月,高祖封太宗“賢平王”,旨令其以質入東吳,時太宗年未足十四。
——《史記——唐太宗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