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日,慕容複攻陷陵園,挾持天子。
皇城守衛數度與偽燕軍激戰。但占有地利的偽燕軍火槍營戰力驚人,在不能使用騎兵衝鋒的情況下,宋軍根本無法抵抗。
不是慕容複太強,實在是宋軍太垃圾。
其後,新皇趙祝下旨,承認了偽燕國地位,並昭告天下,要求全境投降。
聖旨一出,滿朝文武震蕩。眾人都不願奉旨,但也都不願抗旨,進入了觀望狀態。
夜,多支不願坐視宋國給一個莫名其妙燕國當兒子的將領,發動夜襲,試圖救出皇帝,均被打退。
慕容複開始殺皇族,立威。
十月二十一日,這些將領被收監下獄。
朝廷派人與慕容複談判。
慕容複要京營和禁軍的指揮權。
陳橋兵變的翻版,也是陳橋兵變的報應。隻不過這個偽燕國其實很弱,毫無根基,大臣都不甘罷了。
談判失敗,大臣們有人提出要不要尋外地血脈極弱的旁支迴來繼任大統。
也有人提出放棄臨安,另立新皇。
不過,這個時候,剩下的大臣卻一個個化身成了忠臣,絕不願背叛趙祝,堅持要奉趙祝的旨意。
笑話,這時候想著換新主子的人,要麽是想要一個從龍之功,要麽是真正為國為民的忠烈之士。
前者不提,後者的代表人物是於謙。華夏英雄,落得慘死。
嶽飛活著的時候,宋國或許有這樣的人。嶽飛都莫須有了,宋國脊梁已斷,沒人想當英雄。
十月二十二日,慕容複再斬一皇族。
十月二十三日,談判重啟。
十月二十五日,趙祝跪求慕容複和宋國大臣,他願意讓出江山。百官猶疑。
十月二十六日,談判。
十月二十七日,談判。
十月二十八日,僵持。
十月二十九日,慕容複讓步,他隻割據江南,不過要宋國殺禍國殃民的奸相賈似道。
不會有人覺得慕容複此舉是為國為民。不過是一個陽謀,結果國事,分化朝臣,讓朝臣分為兩撥,自己鬥起來。
十月三十日,朝臣拒絕,慕容複斬皇族。
十一月初一,陽謀生效,宋廷內訌。
十一月初二,丁黨喊出:救陛下,誅奸相。賈黨也喊出:江山社稷,豈可贈予異族。
十一月初三,內訌愈加嚴重。趙祝再發聖旨,求百官救他,語氣謙卑,毫無人君氣度。
十一月初六,胡大昌再次造訪陳府。
“胡大人,外間情況可是已經安定,老師準備放我出去了。”陳程端著茶,不動聲色地說。
他裝作不知道外麵的局勢,畢竟他理論上還在被軟禁中。
雖然現在圍困陳府的軍隊已經基本撤走了。他想要不著痕跡地出入,也不是太難的事。但他還是當好一個囚徒的角色。
局勢在沒有最大程度崩壞前,還不是他出手的時候。
胡大昌並不迴答,而是問:“當初,你一直攛掇平章,與元國開戰。可是真有把握打敗元軍?”
他沒有在稱唿上做文章,按慣例,他會稱陳程為陳先生。看來他此刻內心也是有些蕩漾的。時局對他來說很艱難。
陳程放下茶杯,看向胡大昌,認真地說:“清國施琅的水師,胡大人覺得如何?可比得上我三艘普普通通的船。”
哪是普普通通的船,三艘巡洋艦,比施琅整個水師的炮還多,射程與精度都是碾壓性質的。還有一位精通海上炮戰的若克琳,不贏都難。
隻是這種事,沒有必要讓胡大昌知道了。
陳程本來就希望胡大昌覺得他在軍事上有極大的能耐。
胡大昌不懂軍事,默默地消化完陳程的話,悟出了陳程想要悟出的內容。他小聲說:“那,你有把握擊敗偽燕軍,救出陛下嗎?”
陳程也開始賣起關子來:“胡大人,現在情況如何了?”
胡大昌四下看了看,確保法不入六耳,這才將當前的情況說了一遍。
陳程微微頷首,表麵卻顯出一副驚訝無比的樣子。胡大昌說的,與他知道的差不多。既然胡大昌告知全部真話,說明賈黨已經坐不住了。
慕容複的方案,是他反複推敲以後的方案。朝臣的各種反應,他都考慮到了。而各種應對,他也一一寫給了慕容複。
慕容複一旦實行斬首計劃,陳程的圍自然而解。但陳程要的不是解自己圍,他是要兵權。他一個人能幹什麽?
他能從武校扯幾百人的火槍隊,可用這個來對抗數萬京營和禁軍麽?
他要名正言順地掌握兵權。而慕容複隻能靠著趙家的軟骨頭與宋國朝廷叫板,真實兵力實在是有限。
隻有陳程手掌大軍,他才能徹底控製臨安。
胡大昌說:“若是丁黨獲勝,你也必死無疑。”
陳程頷首,內心卻是頗為輕鬆。胡大昌這是在威脅他。說明賈似道急了。
那麽,他的時機到了。
他用有些惶恐又有些自信的神色說:“請老師放心,我一定替他解決掉偽燕賊這個麻煩。”
胡大昌說:“朝廷意見不統一,平章不能從官麵上給你支持,他也調不動大軍,隻能給你一定微小的幫助,就是給你一個左散騎常侍的虛職,你自己組織一批人去打燕軍,怎麽樣?”
左散騎常侍,已經是正三品的武官,就算是虛職,正常情況下也不會開給陳程。但現在朝廷一片混亂,開出這樣的籌碼也並不算很為難。
隻是,賈似道好算計。不過是想借他的手去殺慕容複,若是真能擊敗慕容複,慕容複困獸猶鬥,肯定會殺光皇族。
屆時,陳程隻會被推出去當背鍋俠。畢竟朝廷的軍隊都沒有出手,出手的隻有陳程自己的“私兵”。到時候,再誅一個陳程九族,一切就安撫下去了吧。
至於皇族死絕了,怎麽辦?去尋落魄的旁支唄。隻要是姓趙,總能有大家都接受的人選吧?
隻是陳程從來都不是真正的粗人,這種算計怎麽會難倒他?
陳程微微頷首:“學生願為老師,為國家盡忠。”
胡大昌欲言又止。陳程真是一個粗人,這麽簡單的驅虎吞狼之計也看不出來。隻是,這個時候了,總要有人去陷陣。
……
武校操場,陳程負手而立。
全體武校學員都站在他麵前,聆聽他的講話。
“你們之中,有宋國人,有清國人,有元國人,有迴疆人,有大理人。”
“但歸根結底,你們都是華夏人。更正確的說法,我們都是華夏人。”
“如今,華夏已經麵臨最大的生死存在之際。我們麵臨的局麵是神州將沉,華夏將傾。這一次,我們是為華夏而戰!”
“大家來武校,最長的學習了五年,最短的學習了一年。不過是長,還是短,你們在這裏,學會了開槍,開炮,打仗!”
“你們已經不再是江湖人,而是正正經經的軍人。軍人就該軍人的覺悟。這一次我們的敵人是偽燕賊,敵在永穆陵(宋理宗趙昀皇陵)!”
“徐錚,給大家發槍。”
“羅立如,你檢查全軍著裝。”
“常遇春……”
命令一條一條發出來。最後,陳程轉向霍青桐,沉聲說:“出兵,先奪迴我們的巡洋艦。”
陳程翻身上馬,打馬而出。
遠處,呂小妹領著一幹少年班學員朗誦到:“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皇城守衛數度與偽燕軍激戰。但占有地利的偽燕軍火槍營戰力驚人,在不能使用騎兵衝鋒的情況下,宋軍根本無法抵抗。
不是慕容複太強,實在是宋軍太垃圾。
其後,新皇趙祝下旨,承認了偽燕國地位,並昭告天下,要求全境投降。
聖旨一出,滿朝文武震蕩。眾人都不願奉旨,但也都不願抗旨,進入了觀望狀態。
夜,多支不願坐視宋國給一個莫名其妙燕國當兒子的將領,發動夜襲,試圖救出皇帝,均被打退。
慕容複開始殺皇族,立威。
十月二十一日,這些將領被收監下獄。
朝廷派人與慕容複談判。
慕容複要京營和禁軍的指揮權。
陳橋兵變的翻版,也是陳橋兵變的報應。隻不過這個偽燕國其實很弱,毫無根基,大臣都不甘罷了。
談判失敗,大臣們有人提出要不要尋外地血脈極弱的旁支迴來繼任大統。
也有人提出放棄臨安,另立新皇。
不過,這個時候,剩下的大臣卻一個個化身成了忠臣,絕不願背叛趙祝,堅持要奉趙祝的旨意。
笑話,這時候想著換新主子的人,要麽是想要一個從龍之功,要麽是真正為國為民的忠烈之士。
前者不提,後者的代表人物是於謙。華夏英雄,落得慘死。
嶽飛活著的時候,宋國或許有這樣的人。嶽飛都莫須有了,宋國脊梁已斷,沒人想當英雄。
十月二十二日,慕容複再斬一皇族。
十月二十三日,談判重啟。
十月二十五日,趙祝跪求慕容複和宋國大臣,他願意讓出江山。百官猶疑。
十月二十六日,談判。
十月二十七日,談判。
十月二十八日,僵持。
十月二十九日,慕容複讓步,他隻割據江南,不過要宋國殺禍國殃民的奸相賈似道。
不會有人覺得慕容複此舉是為國為民。不過是一個陽謀,結果國事,分化朝臣,讓朝臣分為兩撥,自己鬥起來。
十月三十日,朝臣拒絕,慕容複斬皇族。
十一月初一,陽謀生效,宋廷內訌。
十一月初二,丁黨喊出:救陛下,誅奸相。賈黨也喊出:江山社稷,豈可贈予異族。
十一月初三,內訌愈加嚴重。趙祝再發聖旨,求百官救他,語氣謙卑,毫無人君氣度。
十一月初六,胡大昌再次造訪陳府。
“胡大人,外間情況可是已經安定,老師準備放我出去了。”陳程端著茶,不動聲色地說。
他裝作不知道外麵的局勢,畢竟他理論上還在被軟禁中。
雖然現在圍困陳府的軍隊已經基本撤走了。他想要不著痕跡地出入,也不是太難的事。但他還是當好一個囚徒的角色。
局勢在沒有最大程度崩壞前,還不是他出手的時候。
胡大昌並不迴答,而是問:“當初,你一直攛掇平章,與元國開戰。可是真有把握打敗元軍?”
他沒有在稱唿上做文章,按慣例,他會稱陳程為陳先生。看來他此刻內心也是有些蕩漾的。時局對他來說很艱難。
陳程放下茶杯,看向胡大昌,認真地說:“清國施琅的水師,胡大人覺得如何?可比得上我三艘普普通通的船。”
哪是普普通通的船,三艘巡洋艦,比施琅整個水師的炮還多,射程與精度都是碾壓性質的。還有一位精通海上炮戰的若克琳,不贏都難。
隻是這種事,沒有必要讓胡大昌知道了。
陳程本來就希望胡大昌覺得他在軍事上有極大的能耐。
胡大昌不懂軍事,默默地消化完陳程的話,悟出了陳程想要悟出的內容。他小聲說:“那,你有把握擊敗偽燕軍,救出陛下嗎?”
陳程也開始賣起關子來:“胡大人,現在情況如何了?”
胡大昌四下看了看,確保法不入六耳,這才將當前的情況說了一遍。
陳程微微頷首,表麵卻顯出一副驚訝無比的樣子。胡大昌說的,與他知道的差不多。既然胡大昌告知全部真話,說明賈黨已經坐不住了。
慕容複的方案,是他反複推敲以後的方案。朝臣的各種反應,他都考慮到了。而各種應對,他也一一寫給了慕容複。
慕容複一旦實行斬首計劃,陳程的圍自然而解。但陳程要的不是解自己圍,他是要兵權。他一個人能幹什麽?
他能從武校扯幾百人的火槍隊,可用這個來對抗數萬京營和禁軍麽?
他要名正言順地掌握兵權。而慕容複隻能靠著趙家的軟骨頭與宋國朝廷叫板,真實兵力實在是有限。
隻有陳程手掌大軍,他才能徹底控製臨安。
胡大昌說:“若是丁黨獲勝,你也必死無疑。”
陳程頷首,內心卻是頗為輕鬆。胡大昌這是在威脅他。說明賈似道急了。
那麽,他的時機到了。
他用有些惶恐又有些自信的神色說:“請老師放心,我一定替他解決掉偽燕賊這個麻煩。”
胡大昌說:“朝廷意見不統一,平章不能從官麵上給你支持,他也調不動大軍,隻能給你一定微小的幫助,就是給你一個左散騎常侍的虛職,你自己組織一批人去打燕軍,怎麽樣?”
左散騎常侍,已經是正三品的武官,就算是虛職,正常情況下也不會開給陳程。但現在朝廷一片混亂,開出這樣的籌碼也並不算很為難。
隻是,賈似道好算計。不過是想借他的手去殺慕容複,若是真能擊敗慕容複,慕容複困獸猶鬥,肯定會殺光皇族。
屆時,陳程隻會被推出去當背鍋俠。畢竟朝廷的軍隊都沒有出手,出手的隻有陳程自己的“私兵”。到時候,再誅一個陳程九族,一切就安撫下去了吧。
至於皇族死絕了,怎麽辦?去尋落魄的旁支唄。隻要是姓趙,總能有大家都接受的人選吧?
隻是陳程從來都不是真正的粗人,這種算計怎麽會難倒他?
陳程微微頷首:“學生願為老師,為國家盡忠。”
胡大昌欲言又止。陳程真是一個粗人,這麽簡單的驅虎吞狼之計也看不出來。隻是,這個時候了,總要有人去陷陣。
……
武校操場,陳程負手而立。
全體武校學員都站在他麵前,聆聽他的講話。
“你們之中,有宋國人,有清國人,有元國人,有迴疆人,有大理人。”
“但歸根結底,你們都是華夏人。更正確的說法,我們都是華夏人。”
“如今,華夏已經麵臨最大的生死存在之際。我們麵臨的局麵是神州將沉,華夏將傾。這一次,我們是為華夏而戰!”
“大家來武校,最長的學習了五年,最短的學習了一年。不過是長,還是短,你們在這裏,學會了開槍,開炮,打仗!”
“你們已經不再是江湖人,而是正正經經的軍人。軍人就該軍人的覺悟。這一次我們的敵人是偽燕賊,敵在永穆陵(宋理宗趙昀皇陵)!”
“徐錚,給大家發槍。”
“羅立如,你檢查全軍著裝。”
“常遇春……”
命令一條一條發出來。最後,陳程轉向霍青桐,沉聲說:“出兵,先奪迴我們的巡洋艦。”
陳程翻身上馬,打馬而出。
遠處,呂小妹領著一幹少年班學員朗誦到:“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