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章氏是個大家族,從五代十國的閩國時候章仔鈞遷居浦城傳下來的,如今已經在這裏繁衍了七八代,章氏子孫已經足有一兩萬人,是個名副其實的地方大族。
浦城章氏十分重視讀書,所以家族多出官員。
族裏也有章氏開辦的族學,隻要是章氏子弟都可以入學。
當然嫡係子弟與旁係子弟的待遇終究還是不同的。
嫡係子弟家族會有補貼,旁係子弟則隻能靠自己家了。
這個差距在結束啟蒙之後展現出來,在族學讀書,隻需要給少量的束修便可就讀。
可到了章衡這個階段,就得去縣上拜師了,縣上的老師所需束修可不是族學那麽少的。
而讀書可不是隻需要束修,學生也得吃喝,加上買書以及文房四寶之類,花銷可是不少。
章衡家付不起束修和花銷,這段時間章衡三兄弟隻能在家裏讀書,早些年父母還在的時候,大哥章衎也是讀書的,後來父母沒了,他隻能將家裏的重擔給挑了起來。
章衡不願意去找本家,倒不是自尊心作祟,而是因為這個時代宗族的嫡係與旁係之間是存在著競爭的。
宗族鬥爭就如同皇權鬥爭一般,嫡係會死死看住自己的權力,生怕旁係崛起奪走嫡係的權力,嫡係為了守住自己的權力,會對旁係嚴防死守,若是真到了威脅時候,強幹弱枝的下三賤手段也會隨之而來。
章衡這一脈從高祖父開始便是旁係了,到了如今更是旁係中的旁係。
所以後來章衡中狀元時候章惇的表現就可以理解了。
有個流傳相當廣的故事。
當時章衡中了狀元,章惇也中了進士,一門兩進士,本來是件值得浦城章氏大肆慶賀的事情,但章惇卻寧願重考一次,也不願意居於章衡之後。
章氏對外解釋是章惇心高氣傲,不願意落後給自己的族侄,但當真如此麽?
歸根結底還是嫡係旁係之爭罷了。
嫡係落後於旁係,這對嫡係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奇恥大辱的事情,還有大權旁落的危險。
章衡甚至懷疑,他在後來在官場上處處不順,有可能是章氏嫡係作梗導致。
狀元畢竟是狀元,章衡中了狀元,按照狀元的常規發展,章衡有可能十幾年後便能在中樞有所作為,甚至能夠進入政事堂成為宰執。
那麽到那個時候,浦城章氏到底是誰說了算?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如果章衡進了政事堂,那麽章惇還有機會麽?
大約是很難的,政事堂裏如何會讓一個家族的兩個人同時當任宰執。
章衡細細迴想他中了狀元後的在官場上的履曆。
第一次授官沒有什麽問題,就是常規的授官,章衡不認為章氏沒有芥蒂,估計是章氏沒有辦法影響,畢竟從中狀元到授官時間太短,而且層次太高,章氏想影響卻夠不到。
但是從地方上調迴館閣之後,事情便十分詭異起來。
——一個狀元郎,竟然在館閣裏麵坐冷板凳足足十年之久!
要不是後來宋神宗去視察館閣,章衡自己悲憤向神宗告狀,說自己在館閣中枯守十年之久,大約他還得在那裏枯守下去。
此事令得神宗大為震動,親自下令,將章衡調為三司鹽鐵判官,這才算是擺脫了枯守之苦。
這樣的事情實在是過於罕見,若說裏麵沒有貓膩,他是絕對不信的。
可事情還沒完。
章衡到了三司之後,立即又被針對,然後被排擠出三司,之後一生都在地方上兜兜轉轉了。
而一生願意推薦後進的陳襄,竟然對自己的得意弟子不聞不問,這不是很奇怪麽?
而且有趣的是,這個看不起章衡的章惇,其實自己也不過是一個私生子而已。
——一個私生子也能看不起旁係。
所以,章家本家那邊不能找,章衡信不過他們。
既然不能找本家,那可以找誰呢?
章衡想了一會,一時間沒有了主意。
如果再過兩年,他可以找自己的老師陳襄。
陳襄字述古,因居古靈,故號古靈先生,與鄭穆、陳烈、周希孟並稱“古靈四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慶曆二年中了進士及第後被授為浦城縣主簿,並代理縣令。
陳襄來了之後建學舍三百楹,親臨講課,求學者數百人,章衡能夠在他門下就讀,就是趁了這個好機會。
然而,現在離著慶曆二年還有兩年多的時間呢。
陳襄也是指望不上了。
不過也好,因為章衡有別的打算。
在章衡的計劃中,他不僅想要中狀元,還想在官場上走得更遠。
所以,章衡不希望與浦城章氏有衝突,尤其是章惇。
章惇此人度量不大,若還是在科舉場上壓他一頭,他估計還是要用章氏的力量來壓製自己。
所以,如果自己想要減少來之章氏的阻力,最好是避開嘉佑二年這一屆科舉,避免與章惇有直接的衝突。
不僅如此,章衡還有一點小心思。
所謂出名要趁早。
原來的章衡在嘉佑二年才中了狀元,但那時候他已經三十二歲了,雖說五十少進士,但十幾歲的狀元郎與三十幾歲的狀元郎能一樣嗎?
而且,慶曆二年這一年的進士榜也不簡單,這一榜到了神宗時候,出了一共六個宰相,包括王珪、韓絳、王安石、韓縝、呂公著和蘇頌六人!
如果,隻是說如果,如果章衡能夠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一榜,那麽在神宗掀起革命的時候,以他的先知之明,或許他也能跟著一起騰飛,做一做風口上的豬……
當然,這一年要拿狀元不簡單,因為按照原本的曆史,當年的狀元是楊寘,而楊寘的嶽父正是當時的宰相晏殊。
不過,也並不一定得是狀元,因為王珪、韓絳、王安石、韓縝、呂公著和蘇頌六人也不是狀元,不也當上了宰執麽?
所以,隻要在榜上有名,章衡就能夠憑借他的能力上去。
這樣既避開了浦城章氏,也能夠早十幾年入仕,然後在神宗當政的時候成為時代之子。
章衡想得開心,就差點咧嘴傻笑了,但肚子忽如其來的咕嚕作響卻打斷了他的思路。
今早上從家裏出來,走了半個多時辰的路,又在城裏走了幾條街,他們喝的那點白粥如何能夠撐得住,早就饑腸轆轆了。
浦城章氏十分重視讀書,所以家族多出官員。
族裏也有章氏開辦的族學,隻要是章氏子弟都可以入學。
當然嫡係子弟與旁係子弟的待遇終究還是不同的。
嫡係子弟家族會有補貼,旁係子弟則隻能靠自己家了。
這個差距在結束啟蒙之後展現出來,在族學讀書,隻需要給少量的束修便可就讀。
可到了章衡這個階段,就得去縣上拜師了,縣上的老師所需束修可不是族學那麽少的。
而讀書可不是隻需要束修,學生也得吃喝,加上買書以及文房四寶之類,花銷可是不少。
章衡家付不起束修和花銷,這段時間章衡三兄弟隻能在家裏讀書,早些年父母還在的時候,大哥章衎也是讀書的,後來父母沒了,他隻能將家裏的重擔給挑了起來。
章衡不願意去找本家,倒不是自尊心作祟,而是因為這個時代宗族的嫡係與旁係之間是存在著競爭的。
宗族鬥爭就如同皇權鬥爭一般,嫡係會死死看住自己的權力,生怕旁係崛起奪走嫡係的權力,嫡係為了守住自己的權力,會對旁係嚴防死守,若是真到了威脅時候,強幹弱枝的下三賤手段也會隨之而來。
章衡這一脈從高祖父開始便是旁係了,到了如今更是旁係中的旁係。
所以後來章衡中狀元時候章惇的表現就可以理解了。
有個流傳相當廣的故事。
當時章衡中了狀元,章惇也中了進士,一門兩進士,本來是件值得浦城章氏大肆慶賀的事情,但章惇卻寧願重考一次,也不願意居於章衡之後。
章氏對外解釋是章惇心高氣傲,不願意落後給自己的族侄,但當真如此麽?
歸根結底還是嫡係旁係之爭罷了。
嫡係落後於旁係,這對嫡係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奇恥大辱的事情,還有大權旁落的危險。
章衡甚至懷疑,他在後來在官場上處處不順,有可能是章氏嫡係作梗導致。
狀元畢竟是狀元,章衡中了狀元,按照狀元的常規發展,章衡有可能十幾年後便能在中樞有所作為,甚至能夠進入政事堂成為宰執。
那麽到那個時候,浦城章氏到底是誰說了算?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如果章衡進了政事堂,那麽章惇還有機會麽?
大約是很難的,政事堂裏如何會讓一個家族的兩個人同時當任宰執。
章衡細細迴想他中了狀元後的在官場上的履曆。
第一次授官沒有什麽問題,就是常規的授官,章衡不認為章氏沒有芥蒂,估計是章氏沒有辦法影響,畢竟從中狀元到授官時間太短,而且層次太高,章氏想影響卻夠不到。
但是從地方上調迴館閣之後,事情便十分詭異起來。
——一個狀元郎,竟然在館閣裏麵坐冷板凳足足十年之久!
要不是後來宋神宗去視察館閣,章衡自己悲憤向神宗告狀,說自己在館閣中枯守十年之久,大約他還得在那裏枯守下去。
此事令得神宗大為震動,親自下令,將章衡調為三司鹽鐵判官,這才算是擺脫了枯守之苦。
這樣的事情實在是過於罕見,若說裏麵沒有貓膩,他是絕對不信的。
可事情還沒完。
章衡到了三司之後,立即又被針對,然後被排擠出三司,之後一生都在地方上兜兜轉轉了。
而一生願意推薦後進的陳襄,竟然對自己的得意弟子不聞不問,這不是很奇怪麽?
而且有趣的是,這個看不起章衡的章惇,其實自己也不過是一個私生子而已。
——一個私生子也能看不起旁係。
所以,章家本家那邊不能找,章衡信不過他們。
既然不能找本家,那可以找誰呢?
章衡想了一會,一時間沒有了主意。
如果再過兩年,他可以找自己的老師陳襄。
陳襄字述古,因居古靈,故號古靈先生,與鄭穆、陳烈、周希孟並稱“古靈四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慶曆二年中了進士及第後被授為浦城縣主簿,並代理縣令。
陳襄來了之後建學舍三百楹,親臨講課,求學者數百人,章衡能夠在他門下就讀,就是趁了這個好機會。
然而,現在離著慶曆二年還有兩年多的時間呢。
陳襄也是指望不上了。
不過也好,因為章衡有別的打算。
在章衡的計劃中,他不僅想要中狀元,還想在官場上走得更遠。
所以,章衡不希望與浦城章氏有衝突,尤其是章惇。
章惇此人度量不大,若還是在科舉場上壓他一頭,他估計還是要用章氏的力量來壓製自己。
所以,如果自己想要減少來之章氏的阻力,最好是避開嘉佑二年這一屆科舉,避免與章惇有直接的衝突。
不僅如此,章衡還有一點小心思。
所謂出名要趁早。
原來的章衡在嘉佑二年才中了狀元,但那時候他已經三十二歲了,雖說五十少進士,但十幾歲的狀元郎與三十幾歲的狀元郎能一樣嗎?
而且,慶曆二年這一年的進士榜也不簡單,這一榜到了神宗時候,出了一共六個宰相,包括王珪、韓絳、王安石、韓縝、呂公著和蘇頌六人!
如果,隻是說如果,如果章衡能夠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一榜,那麽在神宗掀起革命的時候,以他的先知之明,或許他也能跟著一起騰飛,做一做風口上的豬……
當然,這一年要拿狀元不簡單,因為按照原本的曆史,當年的狀元是楊寘,而楊寘的嶽父正是當時的宰相晏殊。
不過,也並不一定得是狀元,因為王珪、韓絳、王安石、韓縝、呂公著和蘇頌六人也不是狀元,不也當上了宰執麽?
所以,隻要在榜上有名,章衡就能夠憑借他的能力上去。
這樣既避開了浦城章氏,也能夠早十幾年入仕,然後在神宗當政的時候成為時代之子。
章衡想得開心,就差點咧嘴傻笑了,但肚子忽如其來的咕嚕作響卻打斷了他的思路。
今早上從家裏出來,走了半個多時辰的路,又在城裏走了幾條街,他們喝的那點白粥如何能夠撐得住,早就饑腸轆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