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防線上,蘇由、牽招接連開城投降,位於饒陽以西四十餘裏的安平城守將何茂,直接派人向趙雲請降。


    這一下,田豐布置在安平郡北部的防線徹底告破。


    而蘇由、牽招、何茂三將麾下近一萬五千袁軍,趙雲依諾釋放他們卸甲還鄉。


    牽招也向趙雲請求還鄉,趙雲準了他的請求。


    安平北部拿下後,趙雲與曹性合兵一處,共計一萬五千兵馬,向南越過滹沱河。


    而另一邊,駐軍巨鹿郡北端,滹沱河南岸下曲陽城的朱靈,聽聞東麵趙雲已經越過滹沱河,頓時大驚失色。


    害怕被抄後的朱靈,不敢再與北岸徐晃僵持,收攏巨鹿郡北部三萬駐軍連夜南撤,直接南撤兩百裏,在大陸澤以北楊氏城才刹住腳。


    朱靈一撤,徐晃順勢越過滹沱河挺進巨鹿郡北部,與東麵安平郡北部的趙雲,齊頭南下。


    同時,巨鹿郡以西,常山那邊,張遼率領一萬大軍兵臨真定城下。


    常山太守唐瑁,感念趙雲當年救女之恩,當即開城投降。


    收降真定後,張遼沒有多作停留,直接揮軍南進,與東麵巨鹿徐晃、安平趙雲形成三路大軍,向南齊頭並進….


    …..


    魏郡,鄴城。


    趙雲發布的討袁檄文已傳到鄴城,瞬間成為民間熱議的焦點。


    而鄴城州府上下,完全是一種風聲鶴唳的狀態,他們沒有時間去管趙雲列數的袁紹十罪。


    最擔心的是趙雲領著三路大軍殺來,這種壓迫感,令冀州文武有種天要塌了的感覺。


    “逢公,你快拿句話說啊!”


    州牧府大堂內,州府一眾文武聚集,他們齊齊望向剛從上黨壺關外撤軍迴來的逢紀。


    逢紀是袁紹最倚重的謀臣,也是冀州百僚之長,這個時候袁紹不在,確實該逢紀拿主意。


    但現在,逢紀還是有點沒有緩過來,他實在沒想到,局勢居然糜爛到了這種程度?


    本來,他已經與張燕達成協議,從小路殺入上黨內部,策應壺關外的大軍。


    如此一來,逢紀是有信心攻下上黨的,但現在一切都白費了,交給張燕那二十萬石定糧,也打了水漂。


    逢紀暗自歎息,他可以理解袁紹在太原被全滅,但他無法理解,袁紹為何僅憑猜測就給田豐定罪?


    而田元皓也是個暴脾氣,你喊冤不就好了嗎?


    為何這麽衝動要剖心自殺?


    你就不能冷靜一下嗎?


    你倒是成就了與比幹一樣的忠義之名,萬世流芳,而冀州卻迎來了滅頂之災。


    逢紀深深吐出一口濁氣,雖然無法理解袁紹犯昏,田豐剖心,但他不得不麵對當前糜爛的局勢。


    逢紀望向對麵許攸:“子遠大才,可有抵禦趙雲之策?”


    大堂內,許攸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沒有聽見的樣子;他可知道逢紀起的什麽心思,不就是為事後甩鍋作鋪墊嗎?


    我若出主意,擋住了趙雲,功勞最大的是你逢紀,而若是失敗了,你逢紀一定會推我身上,說是我拿的主意!


    許攸不吭聲,逢紀望向許攸下側辛評、辛毗倆兄弟。


    還不待逢紀開口,辛評、辛毗倆兄弟作出一副老僧入定的表情,他們都是聰明人,豈能不知逢紀的心思?


    逢紀心頭有氣,卻又無可奈何,遂將目光投向荀諶,連忙對堂上空位拱手道:


    “諸君,主公待我等如手足,今,主公未在,更需吾等齊心協力以報主恩,友若可有應對之策?”


    荀諶是個幹實事,也不偷奸耍滑的人。


    他雖然知道逢紀起的什麽打貓心腸,但他認為危難當頭,理應站出來同舟共濟,亦對空著的上位拱手一禮:


    “元圖所言甚是,主公臨危在外,吾等自當戮力同心,共禦外敵!”


    逢紀暗鬆一口氣,他真擔心荀諶也學許攸、辛評、辛毗三個豎子,拱手稱讚:


    “友若,真國士也!”


    說著,逢紀故意看向許攸、辛評、辛毗三人。


    許攸三人直接當作沒看見,麵色如常。


    見三人竟沒有一點羞愧之心,逢紀深為不忿,對荀諶長揖道:“還請友若道來禦敵高策?”


    荀諶踏步而出,對堂中一眾文武拱手揖禮:


    “在下有些拙見,望諸君拾遺補缺!”


    “吾等洗耳恭聽!”


    堂中眾人拱手迴禮,許攸則是嘴角上揚,一副看傻子的眼神看著荀諶。


    他覺得荀諶就是個愚夫,明知逢紀居心不良,卻還傻乎乎往裏鑽。


    荀諶可不管別人如何想他,昂身道:“我方接連挫敗,致使將無鬥誌,兵無戰心,在下認為當務之急應以重賞,勵戰心,振士氣!”


    堂中眾人聞言,不住點頭。


    接連慘敗,再加上田豐的死,對士氣打擊太大,他們想要阻止趙雲繼續南進,唯有先重振士氣。


    而要重振士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重賞,皆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友若此言大善!”


    逢紀非常肯定荀諶此言,當即對堂中魏郡太守袁春卿,拱手道:


    “此事就拜托袁府君了!”


    袁春卿是袁紹同族兄弟,深得袁紹信任,掌著冀州的錢糧袋子,相當於是袁紹的財政大臣。


    荀諶提出重賞以勵軍心,自然要經過掌管錢糧的袁春卿點頭才行。


    “元圖安心,吾這就去辦!”


    袁春卿沒有絲毫猶豫,當即答應。


    他很清楚,都在這生死存亡之際了,還捂著錢糧有什麽用?


    袁春卿對堂中眾人道一聲告辭,便急匆匆退出大堂去安排重賞兵卒的錢財。


    袁春卿走後,荀諶繼續道:“重賞雖能重振軍心,但白袍軍士氣如虹,兵鋒正盛!我方應收縮防線,避其鋒芒,據要地而抗之!”


    逢紀點了點頭,重賞雖能激勵士氣,但接連大敗早已讓兵卒喪失信心,確實要避免與士氣正盛的白袍軍正麵作戰,最好的辦法就是收縮防線,選擇占據地利優勢的要地,抵禦白袍軍兵鋒。


    逢紀連忙問道:“友若以為,我方應如何收縮防線?”


    荀諶顯然已有腹稿,拱手道:“現今,朱文博駐軍大澤之北楊氏城,吾意其南撤至柏人城!”


    逢紀聞言思索,柏人城位於趙郡北端,其城依山傍水,地勢險要,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上古時期,曾是堯帝之都,戰國時期亦是趙國第二大城。


    光武時期,劉秀更是被王郎阻於柏人城下。


    如今,若將朱靈麾下三萬大軍撤至柏人城,那麽以柏人城之險,便可阻從常山南下的張遼,以及巨鹿北部南下的徐晃。


    想通其中關節,逢紀示意荀諶繼續,畢竟這才應對兩路白袍軍,還有最令他忌憚的趙雲。


    荀諶繼續道:“以柏人之固,朱文博之才,憑其麾下三萬大軍,可阻張、徐二軍。”


    “然當下,趙雲直撲安平治所信都,吾意袁府君南撤廣宗,避其銳氣。”


    “而鄴城再出兵兩萬,兵鎮巨鹿城,與廣宗一西一東,互為唿應,可阻趙雲兵鋒。”


    逢紀又陷入思索……


    眼下,除了青州袁譚手上的五萬大軍,他們還有九萬多兵力,朱靈那裏有三萬,袁敘手上有一萬五,逢紀自己的手上共五萬。


    其中,有一萬兵力留在滏口陘內防禦高順出壺關反撲,剩下的四萬大軍此時都在鄴城。


    若按照荀諶的提議,出兵兩萬兵鎮巨鹿城,確實可以與廣宗互為唿應,甚至還可以與西邊柏人城唿應。


    而鄴城剩下的兩萬大軍,也可以居後策應柏人、巨鹿、廣宗三地。


    逢紀承認以這樣布防,應該可以擋一陣子趙雲。


    但若是這樣做,那就相當於放棄了常山郡、巨鹿郡中北部,以及安平郡和安平郡以南的清河郡。


    最終,偌大的冀州,他們僅剩趙郡、魏郡和巨鹿郡南部數縣。


    逢紀不禁暗道:若是主公哪天迴來,得知冀州僅剩南端這彈丸之地….?


    想到這裏,逢紀不著痕跡地瞥了荀諶一眼,暗道:也罷!當務之急必須止住趙雲的兵鋒,保全鄴城。


    不然,若是朱靈、袁敘被趙雲各個擊破,那可就全完了,至於放棄的近四郡之地,是荀友若的主意!


    逢紀當即對堂中一眾文武道:“友若這番部署,諸君可有不同見解?”


    堂中文武保持緘默,不說好,也不說不好,因為他們清楚這樣部署很大程度能擋住趙雲,但主動放棄了太多土地,很有可能被秋後算賬。


    所以,保持緘默是最好的。


    見眾人都不吭聲,逢紀心裏門兒清,大聲道:“既然諸君都沒有意見,那麽就按友若的高策,抵禦趙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常山趙子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奕無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奕無疆並收藏漢末之常山趙子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