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什麽名字?”
“小人楊多!”一眾鹽民中,膽大少年恭敬迴道。
鹽多?
趙雲很自然把“楊”想成了“鹽”,笑道:“是個好名字!既然你已明了我的想法,那就由你帶頭把鍋變成田如何?”
楊多愣了愣,由我帶頭?
他不禁看了看身旁的叔叔伯伯,兄弟姐妹,七姑八嬸…..暗道:州牧讓我帶頭?可我在他們心中是最不著調的,他們會聽我的?
見楊多對身邊的人,這個瞅瞅,那個瞅瞅,一副人微言輕的模樣。
趙雲恍然,在固有的觀念裏,特別是貧困的百姓中,都認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哪怕一個人從小就聰穎機智,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膽氣與智慧,但因年紀太輕,往往都無法獲得年長者的信服。
如今,讓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去指揮一群長輩幹活,確實有點強人所難。
但今天,趙雲必須要為楊多撐場子,因為楊多的膽氣與易於接受新事物的思維,是最能將他的想法執行下去的人。
趙雲對一眾無動於衷的鹽民,說道:“諸位,先賢有雲,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鹽多雖然年少,但他聰穎敏銳,有舉一反三之能!今天,我相信他,希望你們也能相信他!”
“我們聽州牧的,相信楊多!”
趙雲都說相信楊多,一眾鹽民也表示願意讓楊多帶頭。
不過,趙雲發現一眾鹽民,熱情並不高,反而麵露愁色,心中了然道:
“我知道,突然讓諸位由鍋變田,必定心存疑慮,擔心萬一不成,就斷了收入,難以度日!”
一眾鹽民默不作聲,他們確實是這樣想的,畢竟祖祖輩輩都是用鍋煮鹽,突然把鍋變成田用太陽曬,在他們固有的思維裏是難以接受的,萬一鍋變田失敗,他們就連裹腹的菜粥都沒有了。
可是,現在要他們由鍋變田的是一州之主,他們不敢違抗,但也為生計而愁。
而趙雲專門來泉州一趟,決定革新製鹽方法,自然是有準備的。
因為他從來沒有想過用手中的權力,去壓迫一群活在最底層的苦命人,拱手道:
“對於生計一事,諸位盡管放心,既然是我讓你們如此試驗,那麽我就得管大家吃喝是不?”
說到這裏,肅穆道:“現在我宣布,十二場鹽民全部參與由鍋變田一事,期間不僅供應諸位吃喝,還將每人發放百錢月錢!”
此話一出,一眾鹽民喜不自禁,這不僅解了他們生計之愁,每月還有百錢月錢,甚至比他們之前辛辛苦苦煮鹽還有盼頭,紛紛跪倒:“謝州牧大恩!”
……
趙雲做事一貫雷厲風行,在他的主持下十二場七百多號人,全部投入墾灘造田之中。
同時,命虎衛將十二場內存放的數百石糧食搬出來,先發放十天的口糧給鹽民,並且強調不準喝稀粥,吃幹的,而且還要放開吃,這樣才有力氣幹活。
當真是,說一千道一萬,永遠沒有實際行動更得人心;一眾鹽民拿到糧食後,大喊州牧萬歲,幹勁十足。
漢時,“萬歲”並非皇帝專屬詞,適用於大多數場合。
看著海邊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趙雲又準備做另外一件與鹽相關的事情了,那就是將這個時代的鹽,進行提純精加工。
在趙雲記憶裏,他就沒有見到過像現代那樣又白又細的精鹽。
因為這個時代的鹽,各種顏色都有,且雜質很多,並伴有苦澀味兒。
說幹就幹,是趙雲的性格,直接去了鄰近十二場不遠的十三場。
十三場的情況與十二場差不多,都是一群在死亡線上掙紮的鹽民,而且十三場管事,也是個喝人血的惡徒。
十三場管事遇到趙雲也可能是報應,直接被砍了腦袋。
趙雲同樣將十三場幾百號鹽民召集在一起,並開出十二場那邊一樣的待遇,打算用十三場的場地,打造一個粗鹽提純廠。
所謂粗鹽提純,其實就是除掉鹽裏麵的雜質。
這個說起來簡單,可在這個工業技術落後的時代,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正是因為不容易,趙雲更要去做,若是沒有難度,這還叫革新嗎?
當然,趙雲也不是毫無把握,這個時代的鹽,色澤差、雜質多,主要就是過濾器材不夠細密,讓雜質難以除盡,而趙雲想到用一種東西過濾雜質,那就是他獨家生產的紙。
並且,代城那邊已經在改進代紙,試圖生產出濾紙。
不過,不管墾田曬鹽,還是將粗鹽提純,趙雲也僅知曉一個大概,隻能給鹽民一個大的方向,至於能不能得到高產曬鹽和精製鹽,都需要時間和汗水去摸索試驗。
用他的話來說,一年不行,就兩年,兩年不行就三年;反正兩個鹽場就一千多號人,他還養得起!
但萬一哪天曬鹽與提純精製鹽成功了,他就能得到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製鹽技術,必將重擊其他諸侯治下的鹽業,從而達到獨利天下的目的。
時間在忙碌中流逝,趙雲一晃在兩個鹽場待了半個月,基本是天天與一眾鹽民一起幹活,在實踐中摸索更先進的製鹽技術。
經過這半個月的實踐,一眾鹽民也基本知曉該往那個方向努力,這讓趙雲非常欣慰,因為他要離開泉州了。
畢竟他身係幽並兩州之責,總不可能天天泡在鹽場搞試驗吧?
兩日後,泉州令韓珩再次來了鹽場,趙雲向韓珩交代一番後,帶著八百虎衛東進右北平….
右北平郡隸屬幽州十一郡國之一,與西麵漁陽郡一樣,北抵燕山,南臨大海,地域北南走向,北部山區,南部平原。
同時,右北平是幽州轄縣最少的郡,治下僅有四個縣城,城邑少對應的自然是人口薄弱,全郡在籍人口不足六萬人,是幽州人口倒數第二的郡。
趙雲從漁陽南端泉州東進,一路都是視野開闊的平原。
而此時時值仲秋,大道兩邊粟海茫茫,穀穗飄香,令人迷醉。
“主公,今歲定是豐年!”
隊伍中,典韋跨坐紫電神駒,興高采烈地說道。
去年北地大旱,幽州各地糧產銳減,致使饑民遍野;好在今年天公開眼,幽燕大地風調雨順,一派豐收之年的景象。
看著顆粒飽滿,半青半黃,不久就要收割的粟海,趙雲一臉希冀:“吾願歲歲年年似今朝!”
“主公威澤幽並,定能歲歲如此!”典韋一臉肯定。
趙雲笑道:“義猛,你何時也會拍馬屁了?”
典韋一怔,認真道:“主公,俺說得是實話!”
“哈哈!”
趙雲大笑,策馬前奔…
…..
右北平境內,兩騎快馬馳進一座莊園。
前文說過,劉秀中興的大漢,是在地主豪強的基礎上建立的,它的實質便是皇帝與豪強共天下。
而莊園就是東漢的一大特色,隻要有地主豪強的地方,就有莊園。
不過莊園的大小,取決於莊園主的實力,實力越雄厚的莊園主,擁有的莊園就越大,甚至大到可以如一座城池一般。
眼前這座莊園,就屬於小型莊園,兩騎快馬穿過園內低矮的民房,在一座府邸前翻身下馬入內。
府邸內,一處密室中,有兩名錦衣華服的男子,和一名身著道袍的男子。
此刻,其中一名錦衣華服的男子,正與道袍男子爭吵,怒氣衝衝道:“公孫範等人前車之鑒在前,你不要命了?”
道袍男子三十來歲,眼眶凹陷,麵相陰翳,手扶一杆平津帆,完全是一副卜數師的打扮。
他叫劉維台,擅長占星卜卦,避禍趨福;乃是公孫瓚的結義二弟,他抬眼看向怒氣衝衝的男子:
“老四,當日之誓,吾猶在耳際,爾竟忘乎?”
被叫老四的男子,是公孫瓚結義四弟,右北平豪商樂何當,隻見他麵色一紅,一甩袖擺:
“吾焉敢忘當日兄弟之誓,但你有何證據,證明是趙州牧害了兄長?”
道袍男子剛欲說道,樂何當嗤之以鼻,繼續道:
“仲兄別再說是你推算的,從古至今,捉賊拿贓,捉奸見雙,唯有真憑實據才能作數!況且,去年兄長出征時,你怎麽沒算到兄長會遭逢大難,客隕他鄉呢?”
道袍男子聞言大怒:“樂何當,你少拿這些借口,掩蓋你貪生怕死的本性!”
聞言,樂何當惱羞成怒:“劉維台,你成天除了裝神弄鬼,還有何能耐?”
“都別吵了!”
另一名之前沒有說話的錦衣男子,叫李移子,是公孫瓚結義三弟,以販布為業,家資巨億。
隻見他喝止二人,說道:“兄長在世時,不因吾等卑賤而輕慢,去歲兄長身隕異鄉,吾等皆悲痛欲絕,但兄長身故一事休要妄加揣測!”
“嗬嗬!”
劉維台嗬嗬一笑,麵露鄙夷之色,手握平津帆緩緩起身,推開密室房門,一步一搖向外走去,語氣譏諷:
“世人常言,商賈寡義,利字當先,誠不欺我也!也罷,今日之後你我三人恩斷義絕!”
一聽劉維台罵他二人寡義,樂何當麵紅耳赤,怒目而視。
看著劉維台一步一搖走後,樂何當一臉憤恨:“叔兄,劉維台這是自尋死路!”
李移子收迴目光,意味深長道:“老四,看來你還是不夠了解他!”
“小人楊多!”一眾鹽民中,膽大少年恭敬迴道。
鹽多?
趙雲很自然把“楊”想成了“鹽”,笑道:“是個好名字!既然你已明了我的想法,那就由你帶頭把鍋變成田如何?”
楊多愣了愣,由我帶頭?
他不禁看了看身旁的叔叔伯伯,兄弟姐妹,七姑八嬸…..暗道:州牧讓我帶頭?可我在他們心中是最不著調的,他們會聽我的?
見楊多對身邊的人,這個瞅瞅,那個瞅瞅,一副人微言輕的模樣。
趙雲恍然,在固有的觀念裏,特別是貧困的百姓中,都認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哪怕一個人從小就聰穎機智,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膽氣與智慧,但因年紀太輕,往往都無法獲得年長者的信服。
如今,讓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去指揮一群長輩幹活,確實有點強人所難。
但今天,趙雲必須要為楊多撐場子,因為楊多的膽氣與易於接受新事物的思維,是最能將他的想法執行下去的人。
趙雲對一眾無動於衷的鹽民,說道:“諸位,先賢有雲,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鹽多雖然年少,但他聰穎敏銳,有舉一反三之能!今天,我相信他,希望你們也能相信他!”
“我們聽州牧的,相信楊多!”
趙雲都說相信楊多,一眾鹽民也表示願意讓楊多帶頭。
不過,趙雲發現一眾鹽民,熱情並不高,反而麵露愁色,心中了然道:
“我知道,突然讓諸位由鍋變田,必定心存疑慮,擔心萬一不成,就斷了收入,難以度日!”
一眾鹽民默不作聲,他們確實是這樣想的,畢竟祖祖輩輩都是用鍋煮鹽,突然把鍋變成田用太陽曬,在他們固有的思維裏是難以接受的,萬一鍋變田失敗,他們就連裹腹的菜粥都沒有了。
可是,現在要他們由鍋變田的是一州之主,他們不敢違抗,但也為生計而愁。
而趙雲專門來泉州一趟,決定革新製鹽方法,自然是有準備的。
因為他從來沒有想過用手中的權力,去壓迫一群活在最底層的苦命人,拱手道:
“對於生計一事,諸位盡管放心,既然是我讓你們如此試驗,那麽我就得管大家吃喝是不?”
說到這裏,肅穆道:“現在我宣布,十二場鹽民全部參與由鍋變田一事,期間不僅供應諸位吃喝,還將每人發放百錢月錢!”
此話一出,一眾鹽民喜不自禁,這不僅解了他們生計之愁,每月還有百錢月錢,甚至比他們之前辛辛苦苦煮鹽還有盼頭,紛紛跪倒:“謝州牧大恩!”
……
趙雲做事一貫雷厲風行,在他的主持下十二場七百多號人,全部投入墾灘造田之中。
同時,命虎衛將十二場內存放的數百石糧食搬出來,先發放十天的口糧給鹽民,並且強調不準喝稀粥,吃幹的,而且還要放開吃,這樣才有力氣幹活。
當真是,說一千道一萬,永遠沒有實際行動更得人心;一眾鹽民拿到糧食後,大喊州牧萬歲,幹勁十足。
漢時,“萬歲”並非皇帝專屬詞,適用於大多數場合。
看著海邊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趙雲又準備做另外一件與鹽相關的事情了,那就是將這個時代的鹽,進行提純精加工。
在趙雲記憶裏,他就沒有見到過像現代那樣又白又細的精鹽。
因為這個時代的鹽,各種顏色都有,且雜質很多,並伴有苦澀味兒。
說幹就幹,是趙雲的性格,直接去了鄰近十二場不遠的十三場。
十三場的情況與十二場差不多,都是一群在死亡線上掙紮的鹽民,而且十三場管事,也是個喝人血的惡徒。
十三場管事遇到趙雲也可能是報應,直接被砍了腦袋。
趙雲同樣將十三場幾百號鹽民召集在一起,並開出十二場那邊一樣的待遇,打算用十三場的場地,打造一個粗鹽提純廠。
所謂粗鹽提純,其實就是除掉鹽裏麵的雜質。
這個說起來簡單,可在這個工業技術落後的時代,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正是因為不容易,趙雲更要去做,若是沒有難度,這還叫革新嗎?
當然,趙雲也不是毫無把握,這個時代的鹽,色澤差、雜質多,主要就是過濾器材不夠細密,讓雜質難以除盡,而趙雲想到用一種東西過濾雜質,那就是他獨家生產的紙。
並且,代城那邊已經在改進代紙,試圖生產出濾紙。
不過,不管墾田曬鹽,還是將粗鹽提純,趙雲也僅知曉一個大概,隻能給鹽民一個大的方向,至於能不能得到高產曬鹽和精製鹽,都需要時間和汗水去摸索試驗。
用他的話來說,一年不行,就兩年,兩年不行就三年;反正兩個鹽場就一千多號人,他還養得起!
但萬一哪天曬鹽與提純精製鹽成功了,他就能得到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製鹽技術,必將重擊其他諸侯治下的鹽業,從而達到獨利天下的目的。
時間在忙碌中流逝,趙雲一晃在兩個鹽場待了半個月,基本是天天與一眾鹽民一起幹活,在實踐中摸索更先進的製鹽技術。
經過這半個月的實踐,一眾鹽民也基本知曉該往那個方向努力,這讓趙雲非常欣慰,因為他要離開泉州了。
畢竟他身係幽並兩州之責,總不可能天天泡在鹽場搞試驗吧?
兩日後,泉州令韓珩再次來了鹽場,趙雲向韓珩交代一番後,帶著八百虎衛東進右北平….
右北平郡隸屬幽州十一郡國之一,與西麵漁陽郡一樣,北抵燕山,南臨大海,地域北南走向,北部山區,南部平原。
同時,右北平是幽州轄縣最少的郡,治下僅有四個縣城,城邑少對應的自然是人口薄弱,全郡在籍人口不足六萬人,是幽州人口倒數第二的郡。
趙雲從漁陽南端泉州東進,一路都是視野開闊的平原。
而此時時值仲秋,大道兩邊粟海茫茫,穀穗飄香,令人迷醉。
“主公,今歲定是豐年!”
隊伍中,典韋跨坐紫電神駒,興高采烈地說道。
去年北地大旱,幽州各地糧產銳減,致使饑民遍野;好在今年天公開眼,幽燕大地風調雨順,一派豐收之年的景象。
看著顆粒飽滿,半青半黃,不久就要收割的粟海,趙雲一臉希冀:“吾願歲歲年年似今朝!”
“主公威澤幽並,定能歲歲如此!”典韋一臉肯定。
趙雲笑道:“義猛,你何時也會拍馬屁了?”
典韋一怔,認真道:“主公,俺說得是實話!”
“哈哈!”
趙雲大笑,策馬前奔…
…..
右北平境內,兩騎快馬馳進一座莊園。
前文說過,劉秀中興的大漢,是在地主豪強的基礎上建立的,它的實質便是皇帝與豪強共天下。
而莊園就是東漢的一大特色,隻要有地主豪強的地方,就有莊園。
不過莊園的大小,取決於莊園主的實力,實力越雄厚的莊園主,擁有的莊園就越大,甚至大到可以如一座城池一般。
眼前這座莊園,就屬於小型莊園,兩騎快馬穿過園內低矮的民房,在一座府邸前翻身下馬入內。
府邸內,一處密室中,有兩名錦衣華服的男子,和一名身著道袍的男子。
此刻,其中一名錦衣華服的男子,正與道袍男子爭吵,怒氣衝衝道:“公孫範等人前車之鑒在前,你不要命了?”
道袍男子三十來歲,眼眶凹陷,麵相陰翳,手扶一杆平津帆,完全是一副卜數師的打扮。
他叫劉維台,擅長占星卜卦,避禍趨福;乃是公孫瓚的結義二弟,他抬眼看向怒氣衝衝的男子:
“老四,當日之誓,吾猶在耳際,爾竟忘乎?”
被叫老四的男子,是公孫瓚結義四弟,右北平豪商樂何當,隻見他麵色一紅,一甩袖擺:
“吾焉敢忘當日兄弟之誓,但你有何證據,證明是趙州牧害了兄長?”
道袍男子剛欲說道,樂何當嗤之以鼻,繼續道:
“仲兄別再說是你推算的,從古至今,捉賊拿贓,捉奸見雙,唯有真憑實據才能作數!況且,去年兄長出征時,你怎麽沒算到兄長會遭逢大難,客隕他鄉呢?”
道袍男子聞言大怒:“樂何當,你少拿這些借口,掩蓋你貪生怕死的本性!”
聞言,樂何當惱羞成怒:“劉維台,你成天除了裝神弄鬼,還有何能耐?”
“都別吵了!”
另一名之前沒有說話的錦衣男子,叫李移子,是公孫瓚結義三弟,以販布為業,家資巨億。
隻見他喝止二人,說道:“兄長在世時,不因吾等卑賤而輕慢,去歲兄長身隕異鄉,吾等皆悲痛欲絕,但兄長身故一事休要妄加揣測!”
“嗬嗬!”
劉維台嗬嗬一笑,麵露鄙夷之色,手握平津帆緩緩起身,推開密室房門,一步一搖向外走去,語氣譏諷:
“世人常言,商賈寡義,利字當先,誠不欺我也!也罷,今日之後你我三人恩斷義絕!”
一聽劉維台罵他二人寡義,樂何當麵紅耳赤,怒目而視。
看著劉維台一步一搖走後,樂何當一臉憤恨:“叔兄,劉維台這是自尋死路!”
李移子收迴目光,意味深長道:“老四,看來你還是不夠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