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
漁陽郡,泉州縣。
泉州縣位於漁陽郡南端,南抵大海,西與廣陽郡安次縣接壤。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泉州之民,吃的就是大海。
自古以來,漁陽就有鹽鐵之繞,而這鹽,正是產於漁陽南端的泉州縣。(漢代的泉州,可不是後世的福建泉州,大致位置在現代的天津武清境內。)
泉州,是幽州出了名的產鹽重地,漢武帝時期,劉徹便在泉州設置鹽官,負責從泉州世世代代煮鹽的鹽民手中,將鹽統一收購起來,再販往各地。
時至今日,鹽鐵官營雖然取消了,但對生產鹽的鹽民來說,沒有絲毫的改變;他們日複一日煮出的鹽,依舊被統一收購,沒有一點自由。
而且收購的價格,比官營的價格更低。
於是乎,他們世代煮了一輩子鹽,也就僅僅能糊口。
此時,臨近大海的沿岸,無數鹽民頂著烈日,正汗流浹背地忙碌著,鹽灶裏是熊熊燃燒的柴火,熱浪撲麵,蒸汽騰騰。
不遠處,有一排類似官署的建築,石階漆門上,懸著“泉十二場”四個字。
泉十二場,是此地編號,代表此處是泉州第十二個煮鹽的地方。
而這類似官署的建築,就是從鹽民手中收購和囤積鹽的場所。
十二場內,一名衣著光鮮,長相富態的壯年男子,在一隊氣勢洶洶的家丁簇擁下,巡視場內一個個儲鹽倉庫。
為壯年男子引路的,是一名點頭哈腰的管事;隻見他脅肩諂笑:
“小人尋思著,今年涿郡那邊在打仗,阻斷了鹽路,便把收鹽的價格降了一些。”
壯年男子微怔,滿意地點了點頭,今年督亢爆發大戰,阻斷了鹽路,導致各處鹽場積壓了不少鹽。
今日,王賀奉其兄王鬆的指派,逐一查看各處鹽場,同時傳達下調收購鹽價。
王賀沒想到,十二場這個管事竟如此上道,早早就降低了收購鹽價,問道:“十二場收價幾何?”
“每石百二十錢!”管事一臉諂媚。
王賀詫異地看了看尖嘴猴腮的管事,這個價格居然跟他兄長定的價,相差無幾,說道:
“就按此價收集!對了,今年糧價飛漲,我們幽州雖然好一點,但也漲了不少,告訴鹽民,糧價每石上調三百錢。”
沒一會兒,王賀在管事阿諛奉承的相送下,趕往下一個鹽場。
王賀一走,之前一副奴才嘴臉的管事,瞬間挺直了腰板。
剛才他對王賀說收鹽百二十錢一石,實則他在鹽民手中收的價格是百錢一石,從中他就可以每石鹽吃二十錢的利。
再想到王賀剛剛說糧也要漲價,他眼露貪婪之色,對幾名小廝倨傲道:
“你們幾個,下去通告一聲,各地糧價飛漲,從今日起糧價每石上漲三百五十錢!”
煮鹽產地裏,汗流浹背的鹽民,一聽糧食每石漲三百五十錢,頓時怨聲載道。
原來王氏從他們手中收購鹽的價格是180錢一石,前不久一下子降至百錢每石,這讓一眾鹽民敢怒不敢言。
如今,在鹽價降了差不多一半的情況下,而糧食卻漲了近半,這讓脾氣暴躁的牛二,再也忍不了,當即對幾名挎刀小廝怒道:
“前不久,你們說西邊在打仗,阻斷了商路導致鹽賣不出要降價,這老子認了;而今糧食漲價,鹽卻掉價百錢一石,這是哪門子道理?還一漲就是三百五十錢,這還讓老子活不活了?”
這個時代,鹽的產量不說與現代相比,就連和唐朝都比不上,一戶之家辛辛苦苦忙活一個月,頂天了就五石鹽,月收入不足千錢。
依以前的糧價,六百五十錢一石,一家子辛辛苦苦幹一個月還能買一石多粗糧,湊合著果子野菜,一家人也能勉強糊口。
而現在,鹽價降至百錢,糧價漲至千錢,他們拚了命幹一個月,也買不到一石糧,這讓他們如何活下去?
“你活不活,幹我等何事?”
腰挎短刀的小廝,一臉不屑:“老子隻是告知爾等一聲,至於吃不吃糧,你們自己決定!”
“這鹽老子不煮了!”
牛二怒不可遏,一把推翻沸騰的鹽鍋,怒目而視。
“煮不煮,也隨你!”
小廝冷笑一聲:“但你家中的鹽,必須交到場內!”
“不交又如何?”牛二雙拳緊握,目大如鬥。
前幾日,他一個廣陽的親戚來到他家中,說各地物價飛漲,廣陽那邊市場上的鹽價已從原來的八百錢一石,漲到千錢。
而他們,辛辛苦苦地煮鹽,價格不僅沒有上漲,反而下降了。
但糊口的糧食,卻一下子漲了三百五十錢,達到千錢一石。
既然看不到希望,牛二盤算著不煮鹽了,帶著家中的幾石鹽,逃去廣陽,也能換些活命糧。
不交?
挎刀小廝,好似聽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話,笑得前仰後翻:“不交鹽,隻能死!”
話語剛落,小廝倏然拔出短刀,一刀捅進了牛二胸口。
變故突起,牛二猝不及防,怒睜眼睛,黝黑的胸口血如泉湧,他死死抓著小廝的手,越來越無力。
“殺人啦!”
周遭鹽民驚恐大叫,牛二的妻兒哀嚎著撲來,另外幾名小廝齊齊拔刀,無情將其砍殺,一家三口倒在了血泊之中,身體抽搐幾下,魂歸黃泉。
小廝揚起滴血的短刀,惡狠狠地瞪向周圍鹽民,耀武揚威道:“這就是不交鹽的下場,隻有死!”
圍攏的一眾鹽民中,有幾名壯漢捏緊拳頭,恨得咬牙切齒,就要衝上去為牛二報仇,但他們都被家人死死抱住,一名老者低聲哀歎:
“就算你們能打殺他幾人,但也難逃王氏手心,不僅害了自己性命,還會禍及妻兒!何苦呐!”
看著死死抱住自己的妻兒,幾名壯漢鬆開了緊握的拳頭,雙目中含著淚光:他們的世界是灰色的,充滿了奴役與壓迫…….
…….
泉州城。
督亢戰事雖然阻斷了南下冀州的鹽路,但泉州的鹽依舊可以賣給幽州各地,甚至是燕山以北的胡人。
一支支商隊進入喧嘩的泉州城,閻柔這支胡人裝扮的商隊,也在其中。
閻柔入城後,領著人去了城中唯一的鹽市;這裏是漁陽王氏出售鹽的總部,相當於工廠批發點。
漁陽王氏當代家主名叫王鬆,在漢末曆史上也不是無名之輩,而是在漁陽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人物;其祖上原本是前漢在此地的鹽官,隨著前漢的衰落,在此紮根已久的王氏,將曾經國有的鹽場據為己有。
經過兩百多年的積累,王氏已成為漁陽豪強,把控著漁陽郡南部三縣,與曾經把控漁陽北部的張氏,合稱漁陽張王。
三年前,漁陽張氏在張舉的帶領下造反,張舉敗亡後,張氏一族土崩瓦解,手中的掌控的鐵業,也被王氏與鄒氏瓜分。(這個鄒氏,不是趙雲的小妾鄒氏,而是漁陽豪族鄒氏,其代表人物便是鄒丹。)
如今的王氏,毫不誇張的說,就是漁陽的話事人。
商隊進進出出的鹽市裏,一身胡人氣息的閻柔,趾高氣揚地找到鹽市負責人,腰刀往案桌上一拍,咋唿唿道:“給老子來一萬石鹽!”
鹽市負責人,是一個身著皂衣的中年男子,叫王明,他身材不高,但卻是一副精明幹練的樣子。
王明仰首愣愣地望著閻柔,以為自己聽錯了。
自從幽冀戰起,商路阻斷,鹽的銷量大幅下降,今年他還是遇到第一個,開口就要買一萬石鹽的人。
“愣著作甚?”
閻柔俯視著王明,喝道:“怎麽?以為老子吃不下?”
說著,對房外喊道:“把黃金給老子抬進來!”
就在王明的目光中,幾名烏桓人抬著兩個大箱子入內,砰地一聲頓在地上。
箱子一開,金光閃閃,華光滿屋。
“別看了,這裏是一千金,依市價買一萬石鹽!”
閻柔胡裏胡氣,他從小在烏桓部落長大,身上的胡人氣息根本不用刻意偽裝,本色出演而已。
王明收迴目光,又仰首看向身型高大的閻柔:“不知貴部是烏桓那一支?”
幽州各郡分布的烏桓人,都與王氏有鹽錢交易,但卻從來沒有這麽豪氣過,王明好奇的多問了一句。
閻柔虎目一瞪:“問這麽多幹甚?不過告訴你也無妨,老子乃是上穀那雲部的,我們首領今年去了代城,前不久首領傳訊說,他聽聞趙州牧即將收迴鹽鐵之權,讓老子趕緊帶著錢多備一些鹽。”
王明驚心不已,隨口一問,沒想到聽聞趙雲要對鹽鐵伸手?
這可是個不得了的消息,他仔細瞧著閻柔,說道:“在下觀貴客樣貌,不像烏桓人!”
這句話,可見王明並未完全相信閻柔的話。
“你這人磨磨唧唧,老子給錢,你賣鹽,哪有那麽多屁話?”
閻柔一副不耐煩的樣子,說道:“老子阿大是烏桓人,阿母是被他搶的,老子隨我阿母!”
王明恍然,暗道:難怪是漢人的麵貌,胡人的鄙氣,原來是個雜種!
漁陽郡,泉州縣。
泉州縣位於漁陽郡南端,南抵大海,西與廣陽郡安次縣接壤。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泉州之民,吃的就是大海。
自古以來,漁陽就有鹽鐵之繞,而這鹽,正是產於漁陽南端的泉州縣。(漢代的泉州,可不是後世的福建泉州,大致位置在現代的天津武清境內。)
泉州,是幽州出了名的產鹽重地,漢武帝時期,劉徹便在泉州設置鹽官,負責從泉州世世代代煮鹽的鹽民手中,將鹽統一收購起來,再販往各地。
時至今日,鹽鐵官營雖然取消了,但對生產鹽的鹽民來說,沒有絲毫的改變;他們日複一日煮出的鹽,依舊被統一收購,沒有一點自由。
而且收購的價格,比官營的價格更低。
於是乎,他們世代煮了一輩子鹽,也就僅僅能糊口。
此時,臨近大海的沿岸,無數鹽民頂著烈日,正汗流浹背地忙碌著,鹽灶裏是熊熊燃燒的柴火,熱浪撲麵,蒸汽騰騰。
不遠處,有一排類似官署的建築,石階漆門上,懸著“泉十二場”四個字。
泉十二場,是此地編號,代表此處是泉州第十二個煮鹽的地方。
而這類似官署的建築,就是從鹽民手中收購和囤積鹽的場所。
十二場內,一名衣著光鮮,長相富態的壯年男子,在一隊氣勢洶洶的家丁簇擁下,巡視場內一個個儲鹽倉庫。
為壯年男子引路的,是一名點頭哈腰的管事;隻見他脅肩諂笑:
“小人尋思著,今年涿郡那邊在打仗,阻斷了鹽路,便把收鹽的價格降了一些。”
壯年男子微怔,滿意地點了點頭,今年督亢爆發大戰,阻斷了鹽路,導致各處鹽場積壓了不少鹽。
今日,王賀奉其兄王鬆的指派,逐一查看各處鹽場,同時傳達下調收購鹽價。
王賀沒想到,十二場這個管事竟如此上道,早早就降低了收購鹽價,問道:“十二場收價幾何?”
“每石百二十錢!”管事一臉諂媚。
王賀詫異地看了看尖嘴猴腮的管事,這個價格居然跟他兄長定的價,相差無幾,說道:
“就按此價收集!對了,今年糧價飛漲,我們幽州雖然好一點,但也漲了不少,告訴鹽民,糧價每石上調三百錢。”
沒一會兒,王賀在管事阿諛奉承的相送下,趕往下一個鹽場。
王賀一走,之前一副奴才嘴臉的管事,瞬間挺直了腰板。
剛才他對王賀說收鹽百二十錢一石,實則他在鹽民手中收的價格是百錢一石,從中他就可以每石鹽吃二十錢的利。
再想到王賀剛剛說糧也要漲價,他眼露貪婪之色,對幾名小廝倨傲道:
“你們幾個,下去通告一聲,各地糧價飛漲,從今日起糧價每石上漲三百五十錢!”
煮鹽產地裏,汗流浹背的鹽民,一聽糧食每石漲三百五十錢,頓時怨聲載道。
原來王氏從他們手中收購鹽的價格是180錢一石,前不久一下子降至百錢每石,這讓一眾鹽民敢怒不敢言。
如今,在鹽價降了差不多一半的情況下,而糧食卻漲了近半,這讓脾氣暴躁的牛二,再也忍不了,當即對幾名挎刀小廝怒道:
“前不久,你們說西邊在打仗,阻斷了商路導致鹽賣不出要降價,這老子認了;而今糧食漲價,鹽卻掉價百錢一石,這是哪門子道理?還一漲就是三百五十錢,這還讓老子活不活了?”
這個時代,鹽的產量不說與現代相比,就連和唐朝都比不上,一戶之家辛辛苦苦忙活一個月,頂天了就五石鹽,月收入不足千錢。
依以前的糧價,六百五十錢一石,一家子辛辛苦苦幹一個月還能買一石多粗糧,湊合著果子野菜,一家人也能勉強糊口。
而現在,鹽價降至百錢,糧價漲至千錢,他們拚了命幹一個月,也買不到一石糧,這讓他們如何活下去?
“你活不活,幹我等何事?”
腰挎短刀的小廝,一臉不屑:“老子隻是告知爾等一聲,至於吃不吃糧,你們自己決定!”
“這鹽老子不煮了!”
牛二怒不可遏,一把推翻沸騰的鹽鍋,怒目而視。
“煮不煮,也隨你!”
小廝冷笑一聲:“但你家中的鹽,必須交到場內!”
“不交又如何?”牛二雙拳緊握,目大如鬥。
前幾日,他一個廣陽的親戚來到他家中,說各地物價飛漲,廣陽那邊市場上的鹽價已從原來的八百錢一石,漲到千錢。
而他們,辛辛苦苦地煮鹽,價格不僅沒有上漲,反而下降了。
但糊口的糧食,卻一下子漲了三百五十錢,達到千錢一石。
既然看不到希望,牛二盤算著不煮鹽了,帶著家中的幾石鹽,逃去廣陽,也能換些活命糧。
不交?
挎刀小廝,好似聽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話,笑得前仰後翻:“不交鹽,隻能死!”
話語剛落,小廝倏然拔出短刀,一刀捅進了牛二胸口。
變故突起,牛二猝不及防,怒睜眼睛,黝黑的胸口血如泉湧,他死死抓著小廝的手,越來越無力。
“殺人啦!”
周遭鹽民驚恐大叫,牛二的妻兒哀嚎著撲來,另外幾名小廝齊齊拔刀,無情將其砍殺,一家三口倒在了血泊之中,身體抽搐幾下,魂歸黃泉。
小廝揚起滴血的短刀,惡狠狠地瞪向周圍鹽民,耀武揚威道:“這就是不交鹽的下場,隻有死!”
圍攏的一眾鹽民中,有幾名壯漢捏緊拳頭,恨得咬牙切齒,就要衝上去為牛二報仇,但他們都被家人死死抱住,一名老者低聲哀歎:
“就算你們能打殺他幾人,但也難逃王氏手心,不僅害了自己性命,還會禍及妻兒!何苦呐!”
看著死死抱住自己的妻兒,幾名壯漢鬆開了緊握的拳頭,雙目中含著淚光:他們的世界是灰色的,充滿了奴役與壓迫…….
…….
泉州城。
督亢戰事雖然阻斷了南下冀州的鹽路,但泉州的鹽依舊可以賣給幽州各地,甚至是燕山以北的胡人。
一支支商隊進入喧嘩的泉州城,閻柔這支胡人裝扮的商隊,也在其中。
閻柔入城後,領著人去了城中唯一的鹽市;這裏是漁陽王氏出售鹽的總部,相當於工廠批發點。
漁陽王氏當代家主名叫王鬆,在漢末曆史上也不是無名之輩,而是在漁陽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人物;其祖上原本是前漢在此地的鹽官,隨著前漢的衰落,在此紮根已久的王氏,將曾經國有的鹽場據為己有。
經過兩百多年的積累,王氏已成為漁陽豪強,把控著漁陽郡南部三縣,與曾經把控漁陽北部的張氏,合稱漁陽張王。
三年前,漁陽張氏在張舉的帶領下造反,張舉敗亡後,張氏一族土崩瓦解,手中的掌控的鐵業,也被王氏與鄒氏瓜分。(這個鄒氏,不是趙雲的小妾鄒氏,而是漁陽豪族鄒氏,其代表人物便是鄒丹。)
如今的王氏,毫不誇張的說,就是漁陽的話事人。
商隊進進出出的鹽市裏,一身胡人氣息的閻柔,趾高氣揚地找到鹽市負責人,腰刀往案桌上一拍,咋唿唿道:“給老子來一萬石鹽!”
鹽市負責人,是一個身著皂衣的中年男子,叫王明,他身材不高,但卻是一副精明幹練的樣子。
王明仰首愣愣地望著閻柔,以為自己聽錯了。
自從幽冀戰起,商路阻斷,鹽的銷量大幅下降,今年他還是遇到第一個,開口就要買一萬石鹽的人。
“愣著作甚?”
閻柔俯視著王明,喝道:“怎麽?以為老子吃不下?”
說著,對房外喊道:“把黃金給老子抬進來!”
就在王明的目光中,幾名烏桓人抬著兩個大箱子入內,砰地一聲頓在地上。
箱子一開,金光閃閃,華光滿屋。
“別看了,這裏是一千金,依市價買一萬石鹽!”
閻柔胡裏胡氣,他從小在烏桓部落長大,身上的胡人氣息根本不用刻意偽裝,本色出演而已。
王明收迴目光,又仰首看向身型高大的閻柔:“不知貴部是烏桓那一支?”
幽州各郡分布的烏桓人,都與王氏有鹽錢交易,但卻從來沒有這麽豪氣過,王明好奇的多問了一句。
閻柔虎目一瞪:“問這麽多幹甚?不過告訴你也無妨,老子乃是上穀那雲部的,我們首領今年去了代城,前不久首領傳訊說,他聽聞趙州牧即將收迴鹽鐵之權,讓老子趕緊帶著錢多備一些鹽。”
王明驚心不已,隨口一問,沒想到聽聞趙雲要對鹽鐵伸手?
這可是個不得了的消息,他仔細瞧著閻柔,說道:“在下觀貴客樣貌,不像烏桓人!”
這句話,可見王明並未完全相信閻柔的話。
“你這人磨磨唧唧,老子給錢,你賣鹽,哪有那麽多屁話?”
閻柔一副不耐煩的樣子,說道:“老子阿大是烏桓人,阿母是被他搶的,老子隨我阿母!”
王明恍然,暗道:難怪是漢人的麵貌,胡人的鄙氣,原來是個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