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州府後院沒有待多久,趙雲與甄薑乘車迴了趙府。
剛迴府中沒一會兒,蔡琰帶著鬧情緒的蔡邕來了趙府。
“不見!”
書房裏,趙雲心頭有氣,不想見蔡邕;私下裏你對我鬧情緒,我都不當一迴事,可當著一眾文武駁我麵子,就太過分了!
“夫君,蔡公能放下麵子登門求見,你就不要置氣了!”
甄薑連忙相勸,又道:“不然昭姬妹妹怎麽辦?她夾在中間,會很難過的!”
想到與蔡琰的情份,趙雲火氣下了不少,對房外道:“將蔡公請來!”
“夫君好好與蔡公聊聊,妾身先下去了!”
甄薑欠身一禮,退出書房;今天鬧出這樣的事情,蔡琰心裏肯定很難過,她作為正妻,自然要開解一下蔡琰。
少傾,蔡邕在侍者的引領下,進入趙雲書房。
趙雲瞥了一眼冷得發抖的蔡邕,不禁想到去年在雒陽蔡府的日子,心又軟了下來,起身對蔡邕一禮道:“嶽翁請入座!”
蔡邕依言坐下,當即道:“子龍,你老實說,你到底想的是什麽?”
女兒梨花帶雨的哭泣,讓蔡邕最終選擇了小家;特意跑來趙府,首先是給趙雲台階下;再則,也想好好與趙雲談談。
趙雲對蔡邕微微拱手:“嶽翁之忠,可昭日月,令人敬佩!”
既然今天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趙雲認為也是時候與蔡邕好好談談,因為早晚會有那麽一天。
趙雲語氣一頓,反問道:“然而當今亂局,因何至此?”
蔡邕往炭爐邊靠了靠,說道:“君王不明,致使閹宦禍國!”
趙雲搖了搖頭,蔡邕士族出身,始終是站在士人的角度,認為桓、靈二帝重用宦官,才導致今日的天下大亂。
趙雲卻不這麽認為,說道:“今日之亂,光武中興便已埋下禍根,非桓、靈之罪,罪在天下豪右!”
趙雲生活在漢末這些年,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認為漢末亂局,最主要的原因是天下豪右,史書上記載桓、靈昏庸無道,驕奢淫逸,不過是士人給他們寫的罷了。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自己是桓帝或者靈帝,趙雲也會選擇重用宦官壓製士人,如果不這麽做,皇帝很快就會被士人架空,成為朝堂上的吉祥物。
而桓、靈二帝重用宦官,狠狠打壓士人,才得以抓住皇權。
隻是,桓、靈二帝抓住了皇權,就有些得意忘形,耽於享樂,早早把自己玩女人玩死了。
靈帝一死,何進這位一心往士族階層靠的外戚,成了豪族的馬前卒,將壓製士人的宦官一窩端了,士人從此得到了解放。
而西涼董卓,就是士人召來踐踏漢室顏麵,將漢室推入萬丈深淵的人。
所以,今日亂局,趙雲認為罪在天下豪右。
蔡邕反駁道:“士人乃天下基石,若無士人效力,國將不國!”
“士人替君王治理天下,教化萬民,此乃功!然而是人就會有私心,士人掌握權力太久,就會越發膨脹;比如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之家,乃天下第一望;去年袁紹力召董卓入京,可見袁氏的心亂了!”
以前對蔡邕說袁紹心懷不軌,蔡邕可能不會相信,但當今這個局麵,由不得蔡邕不信;如果董卓沒有進京,劉辯可能還是皇帝,隨著劉辯長大,也有可能走上重啟宦官這條老路,用於壓製士人,這是士人最不想見到的。
袁紹應該正是看到這一點,幹脆將董卓召來入京都,狠狠踐踏漢室,徹底釋放天下豪族。
因為袁氏在天下的勢力,是最有機會開創新的曆史。
“天下士人,豈是人人如袁本初那般,狼子野心!”說起袁紹,蔡邕格外氣憤,若不是袁紹召董卓入京,哪有今日之亂局。
這一點,趙雲承認,天下豪右不是個個都想裂土而王,但這又是豪族壯大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說道:“就算沒有袁紹,天下也會出現其他士人,激發豪族的野望!豪族成長至今,致使天下矛盾重重,豪族唯有掙脫束縛,走互相兼並這條路!”
隨著豪族的野蠻生長,天下能被各地豪族瓜分的資源越來越少,激發了劇烈的社會矛盾;這個時候,豪族還要壯大,隻能把目光投向同為豪族的對方,但頭上有朝廷的枷鎖,豪族之間又不能放開手幹。
那怎麽辦呢?
幹脆就拿掉枷鎖,放手一搏。
蔡邕沉默了,這一點,他深有感觸,他的家族陳留蔡氏,也是一方豪右;數十年前,甚至百年之前,天下各地豪族逐步蠶食自耕農的土地,但隨著自耕農不斷減少,豪族能蠶食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
這些年,隨著陳留蔡氏在官場上的失意,族中有一部分土地,被同為圉縣豪族的高氏侵吞,蔡氏不斷走下坡路。
而今天下大亂,對方沒了顧忌,必將更加瘋狂。
蔡邕沉吟不語,趙雲又道:“當年光武度田失敗,積弊已現;而今已過一百多年,積弊越積越深,無人能改變今日之亂局!”
這也是,當初趙雲對何婉說過的,誰也救不了大漢。
“君明臣良,未嚐不可!”蔡邕再次反駁道;他認為是君王不夠賢明,臣子不夠忠良,才無法剔除積弊。
趙雲感覺蔡邕太過於想當然了,光武帝中興的大漢,是與豪族利益的結合,不是前漢漢武大帝時期的大漢。
從度田事件就可以看出,劉秀登上帝位後便開始與豪族爭權,最終光武帝都敗退了下來,不是君王不明,也不是臣子不忠,而是光武建立的大漢本身就存在著問題。
要知道,劉秀為何被後世子孫戲稱:位麵之子?
實在是因為劉秀的運氣好到逆天,僅僅用了十年時間,摧枯拉朽般的平定了天下,在二十七歲時就登上了帝位。
而劉秀能在這麽短時間內平定天下,其核心原因,是得到了大量地方豪族的支持。
劉秀建立的大漢,就好比是一口吃胖的胖子,必將留下嚴重的後遺症,使豪族成為後漢尾大不掉之勢。
蔡邕太過執拗,一心要求君明臣良,並未真正看清事實,或者明知而不肯承認;因為蔡氏也是豪族之一,不願接受趙雲所說,亂天下,罪在豪右的言論。
趙雲亦不再討論這個話題,對蔡邕道:“剛才嶽翁問我,到底想的是什麽?”
蔡邕望向趙雲目光相詢。
趙雲緩緩道:“雲出身貧寒,幼時嚐盡人間疾苦,深知蒼生之難;雲從小苦練武藝,立誌守得一方安寧,護得一方之民!”
蔡邕不住點頭,趙雲從小就有這樣的誌向,讓他很高興,如今趙雲也實現了從小的誌向,守地代地一方安寧,護得代地一方之民。
但是,如今趙雲行為僭越,令蔡邕非常不滿意,說道:“子龍少有大誌,而今鎮守一方,護佑百萬生民,當思漢恩,盡漢事!”
趙雲在禮製有僭越的地方,但趙雲可不會在蔡邕麵前表現自己的野心,拱手道:“嶽翁教誨,雲不敢忘!”
蔡邕點了點頭,道:“今日堂上,老夫折子龍威望,明日自應當眾請罪!”
“嶽翁不必如此,雲亦有不當之處!”趙雲雖然心裏很想蔡邕當眾向他請罪,挽迴顏麵,可想想還是算了!
“老夫既然受了幽州典學一職,就不能失了從屬之禮!”蔡邕堅持要當眾向趙雲請罪。
趙雲心忖,你既然知道從屬之禮,那今日在堂上還如此不給我麵子?
蔡邕又道:“今日之事,與昭姬無關!”
剛迴府中沒一會兒,蔡琰帶著鬧情緒的蔡邕來了趙府。
“不見!”
書房裏,趙雲心頭有氣,不想見蔡邕;私下裏你對我鬧情緒,我都不當一迴事,可當著一眾文武駁我麵子,就太過分了!
“夫君,蔡公能放下麵子登門求見,你就不要置氣了!”
甄薑連忙相勸,又道:“不然昭姬妹妹怎麽辦?她夾在中間,會很難過的!”
想到與蔡琰的情份,趙雲火氣下了不少,對房外道:“將蔡公請來!”
“夫君好好與蔡公聊聊,妾身先下去了!”
甄薑欠身一禮,退出書房;今天鬧出這樣的事情,蔡琰心裏肯定很難過,她作為正妻,自然要開解一下蔡琰。
少傾,蔡邕在侍者的引領下,進入趙雲書房。
趙雲瞥了一眼冷得發抖的蔡邕,不禁想到去年在雒陽蔡府的日子,心又軟了下來,起身對蔡邕一禮道:“嶽翁請入座!”
蔡邕依言坐下,當即道:“子龍,你老實說,你到底想的是什麽?”
女兒梨花帶雨的哭泣,讓蔡邕最終選擇了小家;特意跑來趙府,首先是給趙雲台階下;再則,也想好好與趙雲談談。
趙雲對蔡邕微微拱手:“嶽翁之忠,可昭日月,令人敬佩!”
既然今天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趙雲認為也是時候與蔡邕好好談談,因為早晚會有那麽一天。
趙雲語氣一頓,反問道:“然而當今亂局,因何至此?”
蔡邕往炭爐邊靠了靠,說道:“君王不明,致使閹宦禍國!”
趙雲搖了搖頭,蔡邕士族出身,始終是站在士人的角度,認為桓、靈二帝重用宦官,才導致今日的天下大亂。
趙雲卻不這麽認為,說道:“今日之亂,光武中興便已埋下禍根,非桓、靈之罪,罪在天下豪右!”
趙雲生活在漢末這些年,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認為漢末亂局,最主要的原因是天下豪右,史書上記載桓、靈昏庸無道,驕奢淫逸,不過是士人給他們寫的罷了。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自己是桓帝或者靈帝,趙雲也會選擇重用宦官壓製士人,如果不這麽做,皇帝很快就會被士人架空,成為朝堂上的吉祥物。
而桓、靈二帝重用宦官,狠狠打壓士人,才得以抓住皇權。
隻是,桓、靈二帝抓住了皇權,就有些得意忘形,耽於享樂,早早把自己玩女人玩死了。
靈帝一死,何進這位一心往士族階層靠的外戚,成了豪族的馬前卒,將壓製士人的宦官一窩端了,士人從此得到了解放。
而西涼董卓,就是士人召來踐踏漢室顏麵,將漢室推入萬丈深淵的人。
所以,今日亂局,趙雲認為罪在天下豪右。
蔡邕反駁道:“士人乃天下基石,若無士人效力,國將不國!”
“士人替君王治理天下,教化萬民,此乃功!然而是人就會有私心,士人掌握權力太久,就會越發膨脹;比如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之家,乃天下第一望;去年袁紹力召董卓入京,可見袁氏的心亂了!”
以前對蔡邕說袁紹心懷不軌,蔡邕可能不會相信,但當今這個局麵,由不得蔡邕不信;如果董卓沒有進京,劉辯可能還是皇帝,隨著劉辯長大,也有可能走上重啟宦官這條老路,用於壓製士人,這是士人最不想見到的。
袁紹應該正是看到這一點,幹脆將董卓召來入京都,狠狠踐踏漢室,徹底釋放天下豪族。
因為袁氏在天下的勢力,是最有機會開創新的曆史。
“天下士人,豈是人人如袁本初那般,狼子野心!”說起袁紹,蔡邕格外氣憤,若不是袁紹召董卓入京,哪有今日之亂局。
這一點,趙雲承認,天下豪右不是個個都想裂土而王,但這又是豪族壯大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說道:“就算沒有袁紹,天下也會出現其他士人,激發豪族的野望!豪族成長至今,致使天下矛盾重重,豪族唯有掙脫束縛,走互相兼並這條路!”
隨著豪族的野蠻生長,天下能被各地豪族瓜分的資源越來越少,激發了劇烈的社會矛盾;這個時候,豪族還要壯大,隻能把目光投向同為豪族的對方,但頭上有朝廷的枷鎖,豪族之間又不能放開手幹。
那怎麽辦呢?
幹脆就拿掉枷鎖,放手一搏。
蔡邕沉默了,這一點,他深有感觸,他的家族陳留蔡氏,也是一方豪右;數十年前,甚至百年之前,天下各地豪族逐步蠶食自耕農的土地,但隨著自耕農不斷減少,豪族能蠶食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
這些年,隨著陳留蔡氏在官場上的失意,族中有一部分土地,被同為圉縣豪族的高氏侵吞,蔡氏不斷走下坡路。
而今天下大亂,對方沒了顧忌,必將更加瘋狂。
蔡邕沉吟不語,趙雲又道:“當年光武度田失敗,積弊已現;而今已過一百多年,積弊越積越深,無人能改變今日之亂局!”
這也是,當初趙雲對何婉說過的,誰也救不了大漢。
“君明臣良,未嚐不可!”蔡邕再次反駁道;他認為是君王不夠賢明,臣子不夠忠良,才無法剔除積弊。
趙雲感覺蔡邕太過於想當然了,光武帝中興的大漢,是與豪族利益的結合,不是前漢漢武大帝時期的大漢。
從度田事件就可以看出,劉秀登上帝位後便開始與豪族爭權,最終光武帝都敗退了下來,不是君王不明,也不是臣子不忠,而是光武建立的大漢本身就存在著問題。
要知道,劉秀為何被後世子孫戲稱:位麵之子?
實在是因為劉秀的運氣好到逆天,僅僅用了十年時間,摧枯拉朽般的平定了天下,在二十七歲時就登上了帝位。
而劉秀能在這麽短時間內平定天下,其核心原因,是得到了大量地方豪族的支持。
劉秀建立的大漢,就好比是一口吃胖的胖子,必將留下嚴重的後遺症,使豪族成為後漢尾大不掉之勢。
蔡邕太過執拗,一心要求君明臣良,並未真正看清事實,或者明知而不肯承認;因為蔡氏也是豪族之一,不願接受趙雲所說,亂天下,罪在豪右的言論。
趙雲亦不再討論這個話題,對蔡邕道:“剛才嶽翁問我,到底想的是什麽?”
蔡邕望向趙雲目光相詢。
趙雲緩緩道:“雲出身貧寒,幼時嚐盡人間疾苦,深知蒼生之難;雲從小苦練武藝,立誌守得一方安寧,護得一方之民!”
蔡邕不住點頭,趙雲從小就有這樣的誌向,讓他很高興,如今趙雲也實現了從小的誌向,守地代地一方安寧,護得代地一方之民。
但是,如今趙雲行為僭越,令蔡邕非常不滿意,說道:“子龍少有大誌,而今鎮守一方,護佑百萬生民,當思漢恩,盡漢事!”
趙雲在禮製有僭越的地方,但趙雲可不會在蔡邕麵前表現自己的野心,拱手道:“嶽翁教誨,雲不敢忘!”
蔡邕點了點頭,道:“今日堂上,老夫折子龍威望,明日自應當眾請罪!”
“嶽翁不必如此,雲亦有不當之處!”趙雲雖然心裏很想蔡邕當眾向他請罪,挽迴顏麵,可想想還是算了!
“老夫既然受了幽州典學一職,就不能失了從屬之禮!”蔡邕堅持要當眾向趙雲請罪。
趙雲心忖,你既然知道從屬之禮,那今日在堂上還如此不給我麵子?
蔡邕又道:“今日之事,與昭姬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