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
冀州,鄴城。
州牧府。
書房內,袁紹看完手中一封剛剛收到的書信,不禁哈哈大笑,順手將書信遞向側席的逢紀,喜道:
“果然不出所料,趙雲小兒北上太行道,欲從並州迴代郡!”
這是河內野王李氏家主李邵,派人給袁紹送來的急信。
趙雲不走袁紹治下冀州,而走太行以西的並州,袁紹為何還這麽高興?
難道他怕趙雲假道伐虢,圖謀他的冀州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聯盟瓦解,袁紹急匆匆趕迴冀州,是因為他早就在謀劃一件事情,或者說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趙雲!
短短六年時間,趙雲從一介庶族鄙民成為一州之牧,在這個成就全看出身的時代,絕對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然而趙雲就是這麽成長起來了!
這樣的人,你可以看不起他低微的出身,但絕對不敢小看他的能力。
袁紹同樣鄙視趙雲的出身,但從來沒有小看趙雲,反而是令袁紹感到威脅的存在。
既然是一大威脅,那麽就要提前將之扼殺,免得後患無窮。
趙雲的屬地在幽州,幽州在冀州以北,並州北部以東。
那麽,不管伐董結果如何,趙雲終究要迴幽州,而這就是袁紹扼殺後患的機會。
後人都以袁紹是失敗者的身份,說袁紹:色厲膽薄,好斷無謀!
其實這是片麵的,十常侍之亂,其實可以說是袁紹之亂,若不是袁紹不斷唆使何進召外軍入京,董卓就進不了京,大漢就不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而袁紹為什麽要這麽做?
他難道不知道召外軍入京是取亂之道嗎?
不!
袁紹不僅知道,而且還預料到了結果。
袁紹就是要讓董卓那個西涼匹夫,狠狠踐踏大漢最後的尊嚴。
因為,這樣才是袁氏的機會!
所以說,袁紹才是真正將大漢推入萬丈深淵的始作俑者。
一個能把何進、董卓當馬前卒的人,若你再以袁紹是失敗者的眼光去看待,那你就錯了!
在曆史上,袁紹成功利用董卓踐踏大漢尊嚴,然後又以伐董盟主的身份,賺盡了風頭,使得天下附者景從。
比如,有鬼才之稱的郭嘉,王佐之才的荀彧,第一時間想到的投效之人,都是袁紹。
曆史上說,郭嘉因發現袁紹難以成大事,才離開了袁紹,其實又何常不是郭嘉發現,袁紹麾下聚集了太多人才,難以發揮自己才能的原因。
至於荀彧離開袁紹投曹操,也許是荀彧發現袁紹才是亂漢之人,迴頭輔助扶漢的曹操。
當然,曆史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言歸正傳。
袁紹參與會盟,未能如願坐上盟主之位,使袁紹失去了伐董的動力,他在思考,為什麽會這樣?
經過細細地思量,袁紹發現一個不在他計劃之內的變數。
那就是趙雲!
召外軍入京的計劃中,他沒想過遠在幽州的趙雲,但是趙雲莫名其妙的殺來了雒陽。
這雖然對他多年的謀劃,沒有太大改變,董卓還是順利進京了。
可後來慢慢就出現了偏差,本該在京中的蔡邕,因為趙雲密謀救少帝和蔡邕等人攪和在一起,又因趙雲的出現,王匡跟著瞎鬧,河內太守一職被董卓換成了蔡邕。
本來袁紹沒有太在意,可當蔡邕當選盟主,他就陡然驚醒了過來。
趙雲!
這個不在他計劃中的人,卻破壞了他的計劃。
從那天起,袁紹就在大量收集所有關於趙雲的信息,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一頭狼,兇惡狡猾的頭狼。
袁紹深恨趙雲破壞了他計劃的同時,也感到了危機。
因為這頭狼,就懸在冀州北部;他不能再任由這頭惡狼成長下去,這實在是太危險了。
袁紹開始著手謀劃趙雲,他要讓這頭惡狼迴不了幽州。
因為惡狼出來覓食,早晚會迴巢穴,而他就要在惡狼迴巢的路上,滅了這惡狼。
趙雲迴幽州,無非兩條路,一條路走冀州,另外一條走並州,除了這兩條路,沒有第三條路。
如今,冀州已經在他手中,以趙雲娶甄氏姐妹與中山甄氏的關係,隻要他在冀州暗中調動兵馬,那麽甄氏必然會傳遞消息給趙雲。
那麽,這頭惡狼察覺到危險,必定不敢走冀州。
袁紹心中冷笑,不走冀州,你就安全了嗎?
被董卓改任並州西河太守的王匡,正是袁氏門生,是他的人。
太原太守委進,也是袁氏門人,還有那個恨得趙雲牙癢癢的雁門太守王方,還是袁氏門生。
這就是四世三公之家,汝南袁氏的力量。
逢紀雙手接過書信,快速閱覽,信中不僅有趙雲走太行道的消息,還有蔡邕讓河內於張揚的消息,這是他們沒有料到的!
逢紀疑慮道:“蔡邕將河內拱手讓給張揚,會不會是趙雲發現了什麽?”
“應該沒有!”
袁紹搖了搖頭,冷笑道:“這應該是女婿的孝心!”
野王李氏家主李邵是袁紹的人,蔡琰和趙雲在一起,自然瞞不過李氏這地頭蛇。
所以,袁紹知道趙雲與蔡邕之間有翁婿關係。
逢紀點了點頭;河內與河南董卓僅一河之隔,趙雲擔心蔡邕守不住河內,索性放棄河內,這也在情理之中,至少這樣蔡邕是安全的。
而且蔡邕名氣很大,趙雲將之帶去幽州,定能吸引一批士子前往幽州,此乃一舉兩得。
不過,逢紀想起他們的布置,遲疑道:“張揚得了天大的好處,會不會影響主公的事?”
“嗬嗬!”
袁紹冷冷一笑:“河內南有董賊虎視眈眈,東臨魏郡,張稚叔不是蠢人,知道該怎麽做!”
………………
又過了一天。
上黨,天井關。
經過三天的時間,一萬四千餘白袍軍,終於抵達太行陘北端雄關,天井關。
四十餘裏的路程,走了整整三天時間,讓所有人切切實實感受到,什麽叫做:山路盤繞似羊腸,關隘林立若星辰。
趙雲與賈詡登上天井關關城,賈詡麵南而望,不禁感歎道:“遙想當年,秦將白起截斷此道,方有長平之勝!”
“曆史摒棄了趙,才有秦掃六合,一統天下!”
趙雲極目遠眺群山,亦不禁感歎;長平之戰的勝利,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它奠定了秦掃六合的根基!
在趙雲看來,是曆史摒棄了趙國,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性,因為一統天下才是大勢所趨。
賈詡微微頷首,很認同趙雲的觀點,因為隻有一統,才是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信念!
想到當下分崩離析的大漢,賈詡淡淡道:“大廈傾覆,裂地而王者,不知凡幾!”
賈詡這句話,確實是當下的現狀,天下間有地盤、有勢力的封疆大吏,哪一個不想裂土而王?
比如身為漢氏宗親的劉焉,提出恢複州牧製那天,他已經是裂土的無冕之王。
而今,參與伐董的大部分諸侯,不都在為裂土而王作鋪墊嗎?
最讓趙雲氣憤的是,那個提著草鞋的大耳朵,也想分一杯羹。
再想到曆史上,大耳朵還真就成功了,一股怒火衝上心頭,什麽狗屁三分天下,趙雲切齒道:
“分則弱,合則眾,欲分天下者,必為萬世唾!”
賈詡躬身一拜,趙雲已言明此生之誌!趙雲的理想不是裂土封王,而是始皇之誌,橫掃天下!
這時,一陣山風吹來,驅散了許些燥熱,趙雲眸光幽深,好似想起了什麽事,凜然道:“太行道之艱,似北歸之路!”
賈詡微驚,趙雲將北歸之路比作艱險重重的太行道,那麽一定是出了什麽事,馬上想起一人,問道:“那人還不死心?”
“嗬嗬~,張揚說要謝我,可一點誠意都沒有!”
趙雲冷然一笑,目光如刀道:“盛之傳來消息,已有一支上黨軍秘密從孟門關北上!”
孟門關,又稱紫霞關,位於河內共縣境內,是太行八陘第三陘白陘之南的一道雄關,據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前人穿越太行山的要隘,在《左傳》中有記載:“齊侯伐晉,入孟門,登太行!”
這個孟門,就是張揚派兵北上的孟門關,從孟門關沿著白陘古道一路北走,便可以登上太行山,進入上黨。
當得到張揚派兵從孟門關北上這個消息後,趙雲更篤定了心中的猜想。
因為送河內給張揚,張揚不忙著穩定河內,反而急忙派兵北上,這就太沒有誠意了!
冀州,鄴城。
州牧府。
書房內,袁紹看完手中一封剛剛收到的書信,不禁哈哈大笑,順手將書信遞向側席的逢紀,喜道:
“果然不出所料,趙雲小兒北上太行道,欲從並州迴代郡!”
這是河內野王李氏家主李邵,派人給袁紹送來的急信。
趙雲不走袁紹治下冀州,而走太行以西的並州,袁紹為何還這麽高興?
難道他怕趙雲假道伐虢,圖謀他的冀州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聯盟瓦解,袁紹急匆匆趕迴冀州,是因為他早就在謀劃一件事情,或者說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趙雲!
短短六年時間,趙雲從一介庶族鄙民成為一州之牧,在這個成就全看出身的時代,絕對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然而趙雲就是這麽成長起來了!
這樣的人,你可以看不起他低微的出身,但絕對不敢小看他的能力。
袁紹同樣鄙視趙雲的出身,但從來沒有小看趙雲,反而是令袁紹感到威脅的存在。
既然是一大威脅,那麽就要提前將之扼殺,免得後患無窮。
趙雲的屬地在幽州,幽州在冀州以北,並州北部以東。
那麽,不管伐董結果如何,趙雲終究要迴幽州,而這就是袁紹扼殺後患的機會。
後人都以袁紹是失敗者的身份,說袁紹:色厲膽薄,好斷無謀!
其實這是片麵的,十常侍之亂,其實可以說是袁紹之亂,若不是袁紹不斷唆使何進召外軍入京,董卓就進不了京,大漢就不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而袁紹為什麽要這麽做?
他難道不知道召外軍入京是取亂之道嗎?
不!
袁紹不僅知道,而且還預料到了結果。
袁紹就是要讓董卓那個西涼匹夫,狠狠踐踏大漢最後的尊嚴。
因為,這樣才是袁氏的機會!
所以說,袁紹才是真正將大漢推入萬丈深淵的始作俑者。
一個能把何進、董卓當馬前卒的人,若你再以袁紹是失敗者的眼光去看待,那你就錯了!
在曆史上,袁紹成功利用董卓踐踏大漢尊嚴,然後又以伐董盟主的身份,賺盡了風頭,使得天下附者景從。
比如,有鬼才之稱的郭嘉,王佐之才的荀彧,第一時間想到的投效之人,都是袁紹。
曆史上說,郭嘉因發現袁紹難以成大事,才離開了袁紹,其實又何常不是郭嘉發現,袁紹麾下聚集了太多人才,難以發揮自己才能的原因。
至於荀彧離開袁紹投曹操,也許是荀彧發現袁紹才是亂漢之人,迴頭輔助扶漢的曹操。
當然,曆史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言歸正傳。
袁紹參與會盟,未能如願坐上盟主之位,使袁紹失去了伐董的動力,他在思考,為什麽會這樣?
經過細細地思量,袁紹發現一個不在他計劃之內的變數。
那就是趙雲!
召外軍入京的計劃中,他沒想過遠在幽州的趙雲,但是趙雲莫名其妙的殺來了雒陽。
這雖然對他多年的謀劃,沒有太大改變,董卓還是順利進京了。
可後來慢慢就出現了偏差,本該在京中的蔡邕,因為趙雲密謀救少帝和蔡邕等人攪和在一起,又因趙雲的出現,王匡跟著瞎鬧,河內太守一職被董卓換成了蔡邕。
本來袁紹沒有太在意,可當蔡邕當選盟主,他就陡然驚醒了過來。
趙雲!
這個不在他計劃中的人,卻破壞了他的計劃。
從那天起,袁紹就在大量收集所有關於趙雲的信息,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一頭狼,兇惡狡猾的頭狼。
袁紹深恨趙雲破壞了他計劃的同時,也感到了危機。
因為這頭狼,就懸在冀州北部;他不能再任由這頭惡狼成長下去,這實在是太危險了。
袁紹開始著手謀劃趙雲,他要讓這頭惡狼迴不了幽州。
因為惡狼出來覓食,早晚會迴巢穴,而他就要在惡狼迴巢的路上,滅了這惡狼。
趙雲迴幽州,無非兩條路,一條路走冀州,另外一條走並州,除了這兩條路,沒有第三條路。
如今,冀州已經在他手中,以趙雲娶甄氏姐妹與中山甄氏的關係,隻要他在冀州暗中調動兵馬,那麽甄氏必然會傳遞消息給趙雲。
那麽,這頭惡狼察覺到危險,必定不敢走冀州。
袁紹心中冷笑,不走冀州,你就安全了嗎?
被董卓改任並州西河太守的王匡,正是袁氏門生,是他的人。
太原太守委進,也是袁氏門人,還有那個恨得趙雲牙癢癢的雁門太守王方,還是袁氏門生。
這就是四世三公之家,汝南袁氏的力量。
逢紀雙手接過書信,快速閱覽,信中不僅有趙雲走太行道的消息,還有蔡邕讓河內於張揚的消息,這是他們沒有料到的!
逢紀疑慮道:“蔡邕將河內拱手讓給張揚,會不會是趙雲發現了什麽?”
“應該沒有!”
袁紹搖了搖頭,冷笑道:“這應該是女婿的孝心!”
野王李氏家主李邵是袁紹的人,蔡琰和趙雲在一起,自然瞞不過李氏這地頭蛇。
所以,袁紹知道趙雲與蔡邕之間有翁婿關係。
逢紀點了點頭;河內與河南董卓僅一河之隔,趙雲擔心蔡邕守不住河內,索性放棄河內,這也在情理之中,至少這樣蔡邕是安全的。
而且蔡邕名氣很大,趙雲將之帶去幽州,定能吸引一批士子前往幽州,此乃一舉兩得。
不過,逢紀想起他們的布置,遲疑道:“張揚得了天大的好處,會不會影響主公的事?”
“嗬嗬!”
袁紹冷冷一笑:“河內南有董賊虎視眈眈,東臨魏郡,張稚叔不是蠢人,知道該怎麽做!”
………………
又過了一天。
上黨,天井關。
經過三天的時間,一萬四千餘白袍軍,終於抵達太行陘北端雄關,天井關。
四十餘裏的路程,走了整整三天時間,讓所有人切切實實感受到,什麽叫做:山路盤繞似羊腸,關隘林立若星辰。
趙雲與賈詡登上天井關關城,賈詡麵南而望,不禁感歎道:“遙想當年,秦將白起截斷此道,方有長平之勝!”
“曆史摒棄了趙,才有秦掃六合,一統天下!”
趙雲極目遠眺群山,亦不禁感歎;長平之戰的勝利,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它奠定了秦掃六合的根基!
在趙雲看來,是曆史摒棄了趙國,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性,因為一統天下才是大勢所趨。
賈詡微微頷首,很認同趙雲的觀點,因為隻有一統,才是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信念!
想到當下分崩離析的大漢,賈詡淡淡道:“大廈傾覆,裂地而王者,不知凡幾!”
賈詡這句話,確實是當下的現狀,天下間有地盤、有勢力的封疆大吏,哪一個不想裂土而王?
比如身為漢氏宗親的劉焉,提出恢複州牧製那天,他已經是裂土的無冕之王。
而今,參與伐董的大部分諸侯,不都在為裂土而王作鋪墊嗎?
最讓趙雲氣憤的是,那個提著草鞋的大耳朵,也想分一杯羹。
再想到曆史上,大耳朵還真就成功了,一股怒火衝上心頭,什麽狗屁三分天下,趙雲切齒道:
“分則弱,合則眾,欲分天下者,必為萬世唾!”
賈詡躬身一拜,趙雲已言明此生之誌!趙雲的理想不是裂土封王,而是始皇之誌,橫掃天下!
這時,一陣山風吹來,驅散了許些燥熱,趙雲眸光幽深,好似想起了什麽事,凜然道:“太行道之艱,似北歸之路!”
賈詡微驚,趙雲將北歸之路比作艱險重重的太行道,那麽一定是出了什麽事,馬上想起一人,問道:“那人還不死心?”
“嗬嗬~,張揚說要謝我,可一點誠意都沒有!”
趙雲冷然一笑,目光如刀道:“盛之傳來消息,已有一支上黨軍秘密從孟門關北上!”
孟門關,又稱紫霞關,位於河內共縣境內,是太行八陘第三陘白陘之南的一道雄關,據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前人穿越太行山的要隘,在《左傳》中有記載:“齊侯伐晉,入孟門,登太行!”
這個孟門,就是張揚派兵北上的孟門關,從孟門關沿著白陘古道一路北走,便可以登上太行山,進入上黨。
當得到張揚派兵從孟門關北上這個消息後,趙雲更篤定了心中的猜想。
因為送河內給張揚,張揚不忙著穩定河內,反而急忙派兵北上,這就太沒有誠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