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縣。


    縣署書房內,趙雲將剛剛看過的一封書信,遞向賈詡說道:


    “嶽翁信中言詞嚴厲,命我即刻北攻京縣!”


    賈詡雙手接過書信,一目十行,蔡邕信中言詞不僅嚴厲,還有火氣。


    放下書信,賈詡拱手道:“滎東三座堅城,各鎮傷亡過多,難免會有情緒,從而影響了伯喈兄!”


    蔡邕有火氣,已在意料中;但這是趙雲與賈詡定下的策略,在密縣按兵不動,給予徐榮喘息之機,使徐榮不會馬上放棄滎陽,退入虎牢關。


    這麽做自然是有用意的,因為十八鎮諸侯本就不是一條心,各有各的心思。


    所以,趙雲完全沒必要做個急先鋒,把部下的命不當一迴事,向滎南發起攻擊。


    而他一旦攻打滎南的京縣,徐榮壓力大增,首先就會收縮滎東防線,西撤成皋,而趙雲卡在滎南,是可以殺到徐榮撤退路線的,這樣之下,徐榮豈能容忍?


    必定與趙雲死戰,確保撤退的安全,這就相當於趙雲頂上去承受最大的火力。


    那麽,傷亡自然無可避免,趙雲豈會傻傻的頂上去?


    同時,按兵不動還有一個目的,借徐榮的手,消耗一下各鎮兵馬。


    但現在,蔡邕已親筆傳信過來,並嚴詞命他攻打京縣。


    蔡邕與趙雲有翁婿之情,而且蔡邕坐上盟主之位,也有趙雲的推手。


    所以,蔡邕的麵子是必須要給的,趙雲說道:“各鎮可以令嶽翁失望,但我卻不能做,這樣吧,將兵馬推至伏羲山,虎視京縣,讓徐榮自己做決定!”


    賈詡點了點頭,道:“如此也好,既不至於落人口舌,還不至於逼得徐榮與我軍死戰!”


    當下,京縣就是徐榮的逆鱗,一旦趙雲出兵京縣,徐榮說不定帶著三河精銳與趙雲拚個你死我活。


    而將兵馬推至伏羲山,首先有伏羲山作為屏障,還能不觸碰徐榮的逆鱗,給徐榮一個選擇。


    撤!


    還是打?


    ……………..


    滎陽城。


    徐榮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趙雲在密縣如狼環視。


    而這邊,曹操就像是個瘋子,發了瘋的攻打敖倉,他已收到敖倉守將數次求援信,但他手上哪還有兵力支援敖倉?


    徐榮多希望曹操能學學袁紹,不要那麽一根筋,遇到挫折就縮迴去,你好我好,大家好,何必這麽拚命?


    “捷報!”


    徐榮正因曹瘋子一根筋而發愁,堂外傳來欣喜的急唿,聽聲音還是他侄子徐中。


    徐榮抬起虎目,看向快步走來的侄子,問道:“什麽捷報?”


    如今,滎東三城被動防守,能守住已是大幸,哪有什麽捷報?


    至於呂布,都被徐榮忽略了。


    “平逆將軍於中牟大敗公孫瓚,殲敵上萬,並斬殺一鎮賊首公孫瓚,此刻正在管城休整!”


    徐中激動不已,好似他自己打了勝仗一樣。


    呂布脫困了?


    徐榮豁然起身,很是吃驚,這個好消息來得太及時了,大喜道:“呂奉先總算幹了件事!”


    這個消息,對當下焦頭爛額的徐榮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因為呂布的勝利不僅振奮軍心,還能讓他手上多了一支兵馬支配,大大挽迴當前的頹勢。


    可以說,呂布這場勝利,有著起死迴生的重要性。


    徐榮頓覺渾身都充滿了力量,馬上命徐中將呂布大破公孫瓚,斬一鎮賊首的消息通傳下去,振奮軍心。


    ………..


    管城。


    立寨管城東門外的袁紹,見到呂布領兵至管城,著實嚇了一跳,不禁慶幸這兩天幸好沒有進攻管城,不然必被呂布捅了後腚。


    而今,呂布駐進管城,袁紹更沒有攻打管城的想法,下令嚴守營寨,並派遣快馬通知蔡邕,呂布脫困了。


    …


    隴城。


    蔡邕收到呂布脫困的消息,和袁紹差不多,也是嚇了一跳,橋瑁更是後背發涼,慌慌張張地催促蔡邕下令鳴金,固守大營。


    而孔融氣急敗壞的大罵公孫瓚和劉岱,怎麽就讓呂布蹦出來了呢?


    鳴金一響,蔡邕麾下聯軍撤迴大營。


    這時,一騎風塵仆仆的甲士,馳入蔡邕大營。


    給蔡邕送來了中牟的具體情況,信是劉岱寫的,信中大書特書公孫瓚是如何目中無人,狂妄至極,不聽他苦勸,一意孤行改變之前趙雲的圍城部署,導致呂布找到可乘之機,突圍而出。


    並把他好心好意宴請公孫瓚,反被公孫瓚挾持的委屈述說了一遍,看得蔡邕都有點同情劉岱。


    至於,見死不救公孫瓚,劉岱豈會提?


    “公孫瓚匹夫耳!”


    一聽是公孫瓚改變圍城部署,致使呂布突圍而出;孔融當即就是一陣咆哮,心裏也為剛才順帶把劉岱罵了,而慚愧。


    蔡邕瞥了孔融一眼,這個時候罵幾句有用?


    便對橋瑁憂心忡忡道:“元偉,呂布脫困,吾等應防備徐榮反撲!”


    “盟主所言極是!”


    橋瑁拱手一禮,麵帶怒色,憤憤道:“呂布脫困罪在公孫瓚,然劉公山亦難辭其咎!”


    橋瑁對劉岱早有不滿,現在呂布脫困了,劉岱把所有罪責往公孫瓚身上推,讓橋瑁更是不忿,你劉岱不也是負責圍中牟嗎?


    呂布脫困,難道你劉岱就沒有一點責任?


    “元偉所言甚是!”


    孔融一愣,剛才還覺得錯怪了劉岱,聽橋元偉一說,頓覺非常有理,鄙視道:“劉公山盡推罪責,非君子所為!”


    蔡邕現在不想與孔融討論君子,對橋瑁道:“而今,公孫瓚遭逢大敗,且生死不明,對我軍士氣打擊頗大,反之徐榮一方卻是振奮人心,實乃我竭彼盈!吾意集中兵力,與徐榮決戰滎陽。”


    盟誓西進時,當時因呂布如一顆釘子紮在中牟,為了防備後背,蔡邕不得不分兵中牟,遏製呂布帶來的威脅,現在呂布從中牟突圍,中牟潛在的威脅就沒有了。


    如果再這樣分散兵力,蔡邕擔心被各個擊破。


    所以,蔡邕決定集中兵力,與徐榮在滎陽決戰。


    “盟主所言甚是!”


    孔融連忙表示讚同,這已經是孔融第二句所言甚是!


    橋瑁也大點其頭,再這樣分散兵力,確實很危險,特別呂布那數千兵騎,他們七鎮諸侯,幾乎沒有騎兵能與之匹敵。


    “報!”


    蔡邕剛準備向袁紹、曹操、劉岱等人傳令聚兵,帳外響起了唱報聲。


    轉眼間,一名甲士入帳,躬身稟報道:“啟稟盟主,營外劉備求見!”


    “讓他進來!”


    蔡邕正想了解公孫瓚那邊的情況,現在公孫瓚師弟來了,正好可以問問。


    沒一會兒,帳中三人就聽到帳外傳來嗚咽聲。


    三人目光齊齊投向帳門,隻見頗為狼狽的劉關張三兄弟走來,中等身材的劉備,邊走邊抹淚。


    “在下劉備,參見盟主!”


    劉備又抹了把淚,三兄弟躬身一禮。


    劉備一個勁兒哭,倒把帳中三人弄得一愣。


    “……劉縣令這是?”


    本來蔡邕想稱劉備的字,可沒有記住劉備的字,直接叫劉備又不合適,所以隻好以劉備的官職相稱。


    “請盟主為伯圭兄做主啊!”


    蔡邕不問還好,這一問劉備撲通一聲跪地,嚎啕大哭,那真是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這到底怎麽迴事?”


    孔融動容不已,哭得這麽傷心,這麽悲痛,令他胸口都堵得慌。


    劉備淚水嘩啦嘩啦的眼睛,看向孔融,大哭道:“呂布夜襲吾兄大營,劉公山坐視不理,吾兄雖誓死抵擋,奈何寡不敵眾,奮戰而亡,嗚嗚!”


    “安敢如此,安敢如此!”


    孔融氣得跳腳,我們可都是歃血為盟過的,怎麽能夠背棄誓言,見死不救呢?


    不禁大罵:“劉公山豎子耳!”


    聽他一言,孔融張口就罵!


    劉備頓覺找到下一個投靠的目標了!


    “公孫將軍戰死了?”


    蔡邕有些傷感,又一路忠義之士隕落!


    就在前兩天,雒陽那邊傳來穎川太守李旻被董卓烹殺的消息。


    而今,公孫瓚戰死,十八鎮諸侯隻剩十四鎮,難免令身為盟主的蔡邕哀傷。


    “嗚嗚~在下有愧師兄!”


    劉備跪在地上,以拳捶地,傷心道:“在下雖拚死奪迴師兄屍身,然首級還是被呂布帶走了,吾兄身死不能全屍,備之過也,嗚嗚!”


    孔融揉了揉眼睛,劉備拚死奪迴公孫瓚屍身,令他很感動,連忙去扶劉備,寬慰道:“劉縣令危不忘義,拚死奪迴公孫伯圭屍身,此乃大仁大義,真君子也!”


    蔡邕、橋瑁也有些感動,劉備在公孫瓚大敗的時候,仍不忘師兄弟情義,拚死奪迴公孫瓚屍身,確實令人敬佩。


    其實,劉備哪有什麽拚死奪迴公孫瓚屍身,他三兄弟是等呂布完全撤走後,想到要告劉岱的狀,又返迴戰場找到了公孫瓚的無頭屍,一並運來隴城。


    劉備認為,如此更能體現他的仁義。


    劉備含淚雙眼不可察覺的一亮,這一敗也不太虧,賺得大仁大義之名,繼續哭道:“請盟主為伯圭兄做主啊!”


    “劉公山坐視公孫伯圭敗亡,已背棄盟誓之言,若不嚴懲,必為天下人恥笑?”


    橋瑁義憤填膺,現在抓住劉岱見死不救的把柄,他絕對會不遺餘力地打擊劉岱,最好像趙雲弄死韓馥那樣弄死劉岱,讓他重新坐上兗州刺史的位置。


    “請盟主嚴懲劉公山!”


    孔融亦是怒氣填胸,盟誓之言乃是他們向全天下人的承諾。


    如今,劉岱背棄盟誓,見死不救,天下人不僅會唾棄劉岱,還會笑十八鎮諸侯乃烏合之眾。


    而孔融來會盟,就是為了發揚先祖倡導的仁義禮智信。


    現今,劉岱背棄盟誓,是為不信,見死不救是為不仁不義!


    作為孔聖嫡傳後人,孔融豈能忍受?


    蔡邕歎息一聲,道:“死者為大,先為公孫伯圭收殮屍身吧!”


    蔡邕也想嚴懲劉岱,可他想起了劉岱信中的最後一句:岱已收攏潰兵,麾下三萬敢戰之士,唯命是從!


    這句話,表麵看似聽候差遣,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這個唯命是從,到底是唯蔡邕之令是從,還是唯劉岱之令是從?


    蔡邕沉宦官場,怎能讀不懂劉岱這句話的意思?


    劉岱最後這句話,就是告訴蔡邕,不撕破臉皮,我還是聽候盟主的號令!


    若是把我逼急了,那麽這三萬大軍就是聽我的了!


    這其實已經是威脅!


    蔡邕雖然為此惱怒,可他又能怎麽樣呢?難道真逼急劉岱?


    要是真這麽做了,聯軍很可能分崩離析,這是蔡邕最不願看到的,反正公孫瓚已經死了,為一個死人搞得聯盟瓦解,值得嗎?


    所以,蔡邕決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絕口不提嚴懲劉岱一事。


    蔡邕絕口不提嚴懲劉岱,這令橋瑁非常不滿,冷哼一聲,揚長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常山趙子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奕無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奕無疆並收藏漢末之常山趙子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