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東門,蒼龍門處,廝殺聲震天………
城中朝堂公卿,聞訊駕車疾馳而來,大街上車馬喧囂,趕在最前方的太中大夫楊彪跳下馬車,疾步向何進跑去,口中大唿:“大將軍,不可如此,不可如此啊!”
聽到後方動靜,何進迴首望去,隻見楊彪提著衣擺,光著雙腳正向他跑來。楊彪後麵,是無數公卿大夫,個個神色惶恐,一臉焦急。
“閹豎謀逆,挾持天子,諸公速來相助!”何進高聲唿喊。
閹豎謀逆,挾持天子?
楊彪微愣,馬上反應過來,這不過是何進衝擊宮門的借口罷了!
誅殺宦官,楊彪一百個同意,但衝擊宮門,還是讓他難以接受,這形同造反呐!
“大將軍,不可……”
楊彪話還未說完,何進冷冷道:“吾聞樊德雲數次拜訪文先,可有此事?”
楊彪一驚,額冒冷汗,躬身施禮道:“大將軍明見,絕無此事!”
樊德雲,名樊陵,著名隱士樊英之孫,家世清名;可傳到樊陵這代,樊陵卻是個活脫脫的官迷,為了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眼看靈帝寵信十常侍,樊陵不惜辱了祖父英名,死命巴結宦官。
後來,他見曹操老爹花錢買太尉,他也花錢買太尉,順利接了曹嵩的太尉,可這畢竟是劉宏斂財的手段,樊陵屁股還沒有坐熱乎,就被劉宏找個借口罷免了,樊陵也成了東漢曆史上,擔任三公時間最短的人。
花錢買官本來不是多難看的事情,畢竟樊陵前麵還有段熲、張溫、崔烈,曹嵩等人買太尉做榜樣,可壞就壞在,樊陵是巴結十常侍買的太尉,為此被士族極為不齒,把樊陵歸與閹宦一黨。
何進這麽問楊彪,其實就是在威脅他,你再阻止,我就相信傳言,樊陵常去拜訪你,你也是閹黨,不然你怎麽會阻止我除閹豎?
楊彪不敢吭聲,他弘農楊氏雖有關西孔子之稱,但何進此時權傾朝野,又有關東士族支持,他是惹不起的,要是何進真給他冠上閹黨的名頭,那麻煩可就大了,所以閉嘴是最明智的。
少傾,太傅袁隗、太尉劉虞、司空劉弘、司徒丁宮,尚書盧植、太常馬日磾、光祿勳趙謙、等一眾朝堂公卿相繼抵達,盧植本來想去阻止的,馬日磾連忙抓住盧植的手,對盧植搖了搖頭。
其他士大夫見這幾個大佬都不吭聲,也紛紛閉口不言,畢竟宦官乃士人死敵,他們沒有此刻拍手叫好,都是在顧及皇家威儀。
三校西園軍在前猛攻蒼龍門,無數公卿在後駐足觀戰,這對至高無上的皇權,無疑是巨大的諷刺。
……………….
同一片夜空下……
小平津關。
寬闊的河麵籠罩在霧靄之中,南岸的邙山,在無數火把映照下,隱隱約約….
此刻,趙雲麾下兩萬白袍軍,正連夜架設浮橋…
小平津關同屬雒陽八關之一,與東麵孟津關相距二十餘裏;地理位置與孟津關很相似,同樣是北瀕黃河,南依邙嶺,以山河之險,固京畿安寧。
那為什麽要加個“小”字呢,沒到小平津關時,趙雲也很想知道。
可是到了之後,他就明白了,確實很小,這是一個極小的渡口,正是因為小,反而比孟津關還要險要。
而越是險要的地方,也就越不利於通行,好在小平津守將,看過太後手諭後,當即放行,並將南岸停靠的大批渡船,給趙雲使用。
於是,趙雲命麾下大軍將渡船串連,搭建浮橋。
眼看浮橋即將完成,趙雲顯得很激動。
就在這時,霧氣彌漫的邙嶺山道中,馳來數騎。
視線拉近後,原來是斥候營統領張烈,在他馬鞍前還搭著一個身著絳紅色衣甲的人。
待張烈來到麵前,張烈扔下馬背上那人,躬身抱拳道:“啟稟州牧,在邙嶺南口抓到一個信使!”
說著,張烈從懷裏掏出一封紙質書信,呈給趙雲。
看到代紙的顏色,趙雲有種親切的感覺,拆開書信,借著火把一觀,居然是一封蓋著大將軍印的手令,信中內容,自然是命令小平津關守將不得放他入關。
“哈哈哈!”
趙雲大笑,將書信遞給一旁的甄豫,道:“大將軍的反應慢了!”
他之前一到小平津關對麵,就急忙聯絡對岸守將,就是擔心何進反應過來,堵了小平津關。
現在,他的浮橋馬上就可以通行大軍,而雒陽近在眼前,那麽他離州牧印又近了一步。
“噗!”
一名軍士打來一盆河水,往地上昏迷的信使臉上一潑。
那信使陡然驚醒,見身邊全是白袍黑甲的雄壯軍士,嚇得麵色蒼白,一臉恐懼的看著麵前坐在胡凳上的趙雲。
趙雲身披銀龍甲,頭戴束發亮銀冠,手扶白虹劍柄,身上散發出懾人的威壓,淡淡道:“我叫趙雲,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能活命!”
趙雲?
信使心頭一顫,麵前這位目光如狼的年輕將軍,居然就是威震北疆的趙雲。
趙雲久經沙場,又身居太守之尊數年,身上自有一股上位者的氣息,和殺伐之氣。
在趙雲的威壓之下,信使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把知道的都說了。
左豐聽信使說何進在午夜就已領兵殺向皇宮,嚇了一大跳,連忙催促道:“趙州牧,趕緊去雒陽呐!”
趙雲心中亦是一驚,暗道:曆史上可沒有何進領兵衝擊宮門,不應該是袁紹、曹操等人打著為何進報仇的口號衝擊皇宮嗎?
隨即趙雲反應過來,應該是他的出現,已經讓曆史走上了另一條路,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吧!
同時,也讓趙雲意識到,曆史漸漸偏移了原有的軌道,那他穿越者先知先覺的優勢,將會逐漸縮小,而他也會完完全全融入這個世界,成為這個時代的一份子。
“趙州牧!”
左豐發現,趙雲好似沒有聽到他催促似的,又喊了一聲。
趙雲拋下思緒,對左豐道:“天使稍安勿躁,諸公操持省中多年,在宮中實力雄厚,又有宮牆阻隔,何進雖有兵甲之利,然破宮絕非易事!”
“可….”
左豐雖然感覺趙雲說的有道理,但還是有點不放心。
“天使莫要亂了方寸,況且大軍渡河亦需要時間,天使趕緊休息一下吧!”
趙雲起身,走向軍士已為他準備好的行軍帳……
………….永樂宮。
永樂宮位於北宮西北角,緊挨北宮北門朔平門。
西園軍雖猛攻南宮東門蒼龍門,可南北兩宮相距七裏,而永安宮的位置與蒼龍門起碼在十裏開外。
所以,身在永安宮中的何婉,並不能聽到蒼龍門處的廝殺聲。
倒是在北宮東明門外鬧騰的袁術,驚擾了何婉。
她兄長何進竟敢領兵衝擊宮門,這是何婉從未想過的;然而事實如此,她隻恨自己看錯了人,信錯了人。
攝政臨朝這三四個月,何婉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宦官集團一旦覆滅,被打壓兩朝的士人,將重新掌控朝堂。
世人都罵桓靈二帝昏聵,寵信宦官,禍亂朝綱;可這一刻,何婉終於明白,此乃帝王之術,平衡之道耳!
因為在這個士族豪強愈發強大的時代,皇帝想要抓住皇權,就必須打壓士族,於是親近皇帝的宦官,成了打壓士族最好的人選。
靈帝即位後再啟黨錮,就是打壓士族最好的證明。
而也正是桓、靈二帝這兩次黨錮,靈帝才牢牢掌握了皇權。
眼下,如果十常侍覆滅,她這個臨朝稱製的太後將成為擺設,皇帝劉辯也會成為士人下旨的傀儡,皇權必將旁落。
“兄長啊兄長,你不過是士人的棋子罷了!”
何婉歎息一聲;關東士族之所以支持兄長,不過是利用兄長外戚的身份,鬥倒宦官而已,不然鼻孔朝天的士人,豈會聽一屠戶出身的人使喚?
可惜,到現在兄長仍不自知,何其悲也!
但何婉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十多年的宮廷鬥爭,讓她堅信不到最後一刻,不言勝負。
何婉很了解兄長何進,屬於那種耳根軟,做事優柔寡斷,且瞻前顧後的人;你若不逼他,一件事情他可以一直猶豫下去。
從新皇登基到現在,兄長數次入宮請誅宦官,都被她一一拒絕,今夜之前兄長甚至對她兵諫。
由此可見,兄長並不想與她撕破臉皮,犯大不敬之罪衝擊皇宮。
而且,若兄長早有衝擊皇宮的膽子,以兄長手中的兵權,又何必多此一舉召外軍入京,進行兵諫?
所以,何婉敏銳的洞察到,一定是出了什麽變故,迫使何進甘冒大不敬之罪,也要衝擊皇宮。
隨即,何婉想起,她不惜用幽州牧一職換得的外援,算算時間,白袍軍應該快入京了!
想到白袍軍,何婉眸光流轉,她幾乎可以肯定,一定是白袍軍來了,逼得何進意欲先下手為強。
如此就能說得通,何進為何大半夜突然引兵衝擊皇宮。
“母後!”
大殿門口,突然傳來一聲驚慌失措的唿聲。
何婉收迴思緒,抬起螓首,隻見神色慌張的新皇劉辯,疾步跑來。
“皇兒!”
看到兒子,何婉臉上露出微笑,在靈帝眼中,兒子行為輕佻,毫無威儀;可何婉知道,這是因為兒子生長環境所致,從小寄養在史道人家中,難免會沾上坊間氣息。
“母後,我聽張常侍說,舅父造反了!”
劉辯語氣緊張,一把抓住母親的手,道:“我們逃吧!反正我也不想做皇帝,我們去宮外生活吧!”
城中朝堂公卿,聞訊駕車疾馳而來,大街上車馬喧囂,趕在最前方的太中大夫楊彪跳下馬車,疾步向何進跑去,口中大唿:“大將軍,不可如此,不可如此啊!”
聽到後方動靜,何進迴首望去,隻見楊彪提著衣擺,光著雙腳正向他跑來。楊彪後麵,是無數公卿大夫,個個神色惶恐,一臉焦急。
“閹豎謀逆,挾持天子,諸公速來相助!”何進高聲唿喊。
閹豎謀逆,挾持天子?
楊彪微愣,馬上反應過來,這不過是何進衝擊宮門的借口罷了!
誅殺宦官,楊彪一百個同意,但衝擊宮門,還是讓他難以接受,這形同造反呐!
“大將軍,不可……”
楊彪話還未說完,何進冷冷道:“吾聞樊德雲數次拜訪文先,可有此事?”
楊彪一驚,額冒冷汗,躬身施禮道:“大將軍明見,絕無此事!”
樊德雲,名樊陵,著名隱士樊英之孫,家世清名;可傳到樊陵這代,樊陵卻是個活脫脫的官迷,為了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眼看靈帝寵信十常侍,樊陵不惜辱了祖父英名,死命巴結宦官。
後來,他見曹操老爹花錢買太尉,他也花錢買太尉,順利接了曹嵩的太尉,可這畢竟是劉宏斂財的手段,樊陵屁股還沒有坐熱乎,就被劉宏找個借口罷免了,樊陵也成了東漢曆史上,擔任三公時間最短的人。
花錢買官本來不是多難看的事情,畢竟樊陵前麵還有段熲、張溫、崔烈,曹嵩等人買太尉做榜樣,可壞就壞在,樊陵是巴結十常侍買的太尉,為此被士族極為不齒,把樊陵歸與閹宦一黨。
何進這麽問楊彪,其實就是在威脅他,你再阻止,我就相信傳言,樊陵常去拜訪你,你也是閹黨,不然你怎麽會阻止我除閹豎?
楊彪不敢吭聲,他弘農楊氏雖有關西孔子之稱,但何進此時權傾朝野,又有關東士族支持,他是惹不起的,要是何進真給他冠上閹黨的名頭,那麻煩可就大了,所以閉嘴是最明智的。
少傾,太傅袁隗、太尉劉虞、司空劉弘、司徒丁宮,尚書盧植、太常馬日磾、光祿勳趙謙、等一眾朝堂公卿相繼抵達,盧植本來想去阻止的,馬日磾連忙抓住盧植的手,對盧植搖了搖頭。
其他士大夫見這幾個大佬都不吭聲,也紛紛閉口不言,畢竟宦官乃士人死敵,他們沒有此刻拍手叫好,都是在顧及皇家威儀。
三校西園軍在前猛攻蒼龍門,無數公卿在後駐足觀戰,這對至高無上的皇權,無疑是巨大的諷刺。
……………….
同一片夜空下……
小平津關。
寬闊的河麵籠罩在霧靄之中,南岸的邙山,在無數火把映照下,隱隱約約….
此刻,趙雲麾下兩萬白袍軍,正連夜架設浮橋…
小平津關同屬雒陽八關之一,與東麵孟津關相距二十餘裏;地理位置與孟津關很相似,同樣是北瀕黃河,南依邙嶺,以山河之險,固京畿安寧。
那為什麽要加個“小”字呢,沒到小平津關時,趙雲也很想知道。
可是到了之後,他就明白了,確實很小,這是一個極小的渡口,正是因為小,反而比孟津關還要險要。
而越是險要的地方,也就越不利於通行,好在小平津守將,看過太後手諭後,當即放行,並將南岸停靠的大批渡船,給趙雲使用。
於是,趙雲命麾下大軍將渡船串連,搭建浮橋。
眼看浮橋即將完成,趙雲顯得很激動。
就在這時,霧氣彌漫的邙嶺山道中,馳來數騎。
視線拉近後,原來是斥候營統領張烈,在他馬鞍前還搭著一個身著絳紅色衣甲的人。
待張烈來到麵前,張烈扔下馬背上那人,躬身抱拳道:“啟稟州牧,在邙嶺南口抓到一個信使!”
說著,張烈從懷裏掏出一封紙質書信,呈給趙雲。
看到代紙的顏色,趙雲有種親切的感覺,拆開書信,借著火把一觀,居然是一封蓋著大將軍印的手令,信中內容,自然是命令小平津關守將不得放他入關。
“哈哈哈!”
趙雲大笑,將書信遞給一旁的甄豫,道:“大將軍的反應慢了!”
他之前一到小平津關對麵,就急忙聯絡對岸守將,就是擔心何進反應過來,堵了小平津關。
現在,他的浮橋馬上就可以通行大軍,而雒陽近在眼前,那麽他離州牧印又近了一步。
“噗!”
一名軍士打來一盆河水,往地上昏迷的信使臉上一潑。
那信使陡然驚醒,見身邊全是白袍黑甲的雄壯軍士,嚇得麵色蒼白,一臉恐懼的看著麵前坐在胡凳上的趙雲。
趙雲身披銀龍甲,頭戴束發亮銀冠,手扶白虹劍柄,身上散發出懾人的威壓,淡淡道:“我叫趙雲,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能活命!”
趙雲?
信使心頭一顫,麵前這位目光如狼的年輕將軍,居然就是威震北疆的趙雲。
趙雲久經沙場,又身居太守之尊數年,身上自有一股上位者的氣息,和殺伐之氣。
在趙雲的威壓之下,信使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把知道的都說了。
左豐聽信使說何進在午夜就已領兵殺向皇宮,嚇了一大跳,連忙催促道:“趙州牧,趕緊去雒陽呐!”
趙雲心中亦是一驚,暗道:曆史上可沒有何進領兵衝擊宮門,不應該是袁紹、曹操等人打著為何進報仇的口號衝擊皇宮嗎?
隨即趙雲反應過來,應該是他的出現,已經讓曆史走上了另一條路,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吧!
同時,也讓趙雲意識到,曆史漸漸偏移了原有的軌道,那他穿越者先知先覺的優勢,將會逐漸縮小,而他也會完完全全融入這個世界,成為這個時代的一份子。
“趙州牧!”
左豐發現,趙雲好似沒有聽到他催促似的,又喊了一聲。
趙雲拋下思緒,對左豐道:“天使稍安勿躁,諸公操持省中多年,在宮中實力雄厚,又有宮牆阻隔,何進雖有兵甲之利,然破宮絕非易事!”
“可….”
左豐雖然感覺趙雲說的有道理,但還是有點不放心。
“天使莫要亂了方寸,況且大軍渡河亦需要時間,天使趕緊休息一下吧!”
趙雲起身,走向軍士已為他準備好的行軍帳……
………….永樂宮。
永樂宮位於北宮西北角,緊挨北宮北門朔平門。
西園軍雖猛攻南宮東門蒼龍門,可南北兩宮相距七裏,而永安宮的位置與蒼龍門起碼在十裏開外。
所以,身在永安宮中的何婉,並不能聽到蒼龍門處的廝殺聲。
倒是在北宮東明門外鬧騰的袁術,驚擾了何婉。
她兄長何進竟敢領兵衝擊宮門,這是何婉從未想過的;然而事實如此,她隻恨自己看錯了人,信錯了人。
攝政臨朝這三四個月,何婉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宦官集團一旦覆滅,被打壓兩朝的士人,將重新掌控朝堂。
世人都罵桓靈二帝昏聵,寵信宦官,禍亂朝綱;可這一刻,何婉終於明白,此乃帝王之術,平衡之道耳!
因為在這個士族豪強愈發強大的時代,皇帝想要抓住皇權,就必須打壓士族,於是親近皇帝的宦官,成了打壓士族最好的人選。
靈帝即位後再啟黨錮,就是打壓士族最好的證明。
而也正是桓、靈二帝這兩次黨錮,靈帝才牢牢掌握了皇權。
眼下,如果十常侍覆滅,她這個臨朝稱製的太後將成為擺設,皇帝劉辯也會成為士人下旨的傀儡,皇權必將旁落。
“兄長啊兄長,你不過是士人的棋子罷了!”
何婉歎息一聲;關東士族之所以支持兄長,不過是利用兄長外戚的身份,鬥倒宦官而已,不然鼻孔朝天的士人,豈會聽一屠戶出身的人使喚?
可惜,到現在兄長仍不自知,何其悲也!
但何婉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十多年的宮廷鬥爭,讓她堅信不到最後一刻,不言勝負。
何婉很了解兄長何進,屬於那種耳根軟,做事優柔寡斷,且瞻前顧後的人;你若不逼他,一件事情他可以一直猶豫下去。
從新皇登基到現在,兄長數次入宮請誅宦官,都被她一一拒絕,今夜之前兄長甚至對她兵諫。
由此可見,兄長並不想與她撕破臉皮,犯大不敬之罪衝擊皇宮。
而且,若兄長早有衝擊皇宮的膽子,以兄長手中的兵權,又何必多此一舉召外軍入京,進行兵諫?
所以,何婉敏銳的洞察到,一定是出了什麽變故,迫使何進甘冒大不敬之罪,也要衝擊皇宮。
隨即,何婉想起,她不惜用幽州牧一職換得的外援,算算時間,白袍軍應該快入京了!
想到白袍軍,何婉眸光流轉,她幾乎可以肯定,一定是白袍軍來了,逼得何進意欲先下手為強。
如此就能說得通,何進為何大半夜突然引兵衝擊皇宮。
“母後!”
大殿門口,突然傳來一聲驚慌失措的唿聲。
何婉收迴思緒,抬起螓首,隻見神色慌張的新皇劉辯,疾步跑來。
“皇兒!”
看到兒子,何婉臉上露出微笑,在靈帝眼中,兒子行為輕佻,毫無威儀;可何婉知道,這是因為兒子生長環境所致,從小寄養在史道人家中,難免會沾上坊間氣息。
“母後,我聽張常侍說,舅父造反了!”
劉辯語氣緊張,一把抓住母親的手,道:“我們逃吧!反正我也不想做皇帝,我們去宮外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