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元年,八月十五,夜。
雒陽城東北三十裏,邙山北麓、黃河南岸,孟津關火光衝天,光耀四方。
“該死!”
經過二十五天長途跋涉,趙雲麾下兩萬大軍抵達何內郡溫縣境內,孟津關北岸。
今日上午,斥候來報並州刺史麾下三萬大軍已抵達溫縣,趙雲當即下令加速行軍;他記得曆史上,丁原有一件主要成就,那就是火燒孟津關,配合何進向皇太後何婉施壓。
孟津關,北瀕黃河,南依邙嶺,有山河作托,關隘險要,形成了以關製河、以河衛關之勢。
因孟津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五年前,黃巾起義爆發,皇帝劉宏設立雒陽八關防備黃巾軍,派何進建孟津關,設孟津都尉。
四年前,趙雲攜甄薑曾親自押送賦稅入雒陽,當時他們走的就是今天這條路線。
孟津關北岸,兩萬白袍軍蔓延河畔,看著對岸火光衝天的孟津關,趙雲暴喝一聲:“該死!”
因為孟津關大火,白袍軍已無法渡河。
“這天殺的丁原,竟敢焚關!”
左豐一雙桃花眼,直愣愣地望著南岸熊熊燃燒的孟津關,氣得直跳腳。
“姐夫,現在怎麽辦?”
跟在趙雲身旁的甄豫,苦著一張臉;帝都在前,他們卻無法跨過這奔騰不息的大河。
“義猛!取地圖!”
南岸孟津關籠罩在大火中,腳下渡口空蕩蕩,連一條漁船都沒有;很顯然,丁原也發現了趙雲,幹脆渡河後,把渡船也燒了個幹淨!
這種情況,哪怕等對岸火勢熄滅了,趙雲也隻能在北岸幹瞪眼。
所以,趙雲隻能找第二條路入雒陽,而且速度還要快,必須在何進反應過來之前,不然,他就會被阻隔於關隘之外,進不了雒陽。
“州牧!”
典韋趕緊將一張地圖,在河石上鋪開,對岸火勢很猛,亮如白晝,倒省了軍士打火把照明。
左豐、甄豫連忙湊了上來。
趙雲看著地圖,對左豐道:“左天使,若我沒有記錯,當年先帝設立雒陽八關,有兩座關城在河水南岸,這裏是孟津關,那另外一處便是小平津關,天使可知小平津關具體位置?”
(注:黃河在漢時稱河水)
這個時代,可不像後世,有導航係統、有衛星定位;這個時代出門靠走,去一個地方,不是拿著地圖就可以,還得有人給你指路。
趙雲雖然知道小平津關與孟津關都在河水南岸,可具體位置他卻不知道,而他麾下的人都是北疆的,這輩子還是第一次來京都。
聽趙雲問起,左豐一拍腦門,道:“瞧咱家被丁原氣得!多虧州牧提醒,我們可以走小平津入京,咱家知道怎麽走!”
左豐作為皇帝下詔的天使小分隊隊長,時常奔波各地,小平津關作為帝都八關之一,他豈能沒走過?
…………………雒陽,皇宮。
孟津關火勢兇猛,西南三十裏外的雒陽,也能看到映紅的半邊天,京都皆驚。
永樂宮中,殿內燈火通明,何進龍驤虎步進入大殿,對鳳榻上的何婉拱手道:
“啟稟聖淑,前將軍董卓兵進上林苑,東郡太守橋瑁進軍成皋,都尉毋丘毅與新軍校尉王匡領新軍駐軍偃師,並州刺史丁原攜三萬大軍更是火燒孟津關,實乃群情激憤,臣懇請聖淑下旨,盡誅閹宦,平息眾怒!”
聞言,何婉鳳眼圓睜,抓起案上玉簡朝殿中何進砸去,氣得酥胸劇烈起伏,怒喝道:“何遂高,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嗎?”
何進,字遂高!
何進不閃不避,任由玉簡砸在身上,躬身說道:“聖淑,眾怒難犯啊!”
“眾怒難犯?你以為哀家不知道,這些人都是你召來的嗎?”
何婉怒不可遏,指著何進冷冷道:“何遂高啊何遂高,你當真是喪心病狂,你是嫌這個天下還不夠亂嗎?你把這些外軍召入京中,若他們心懷異心,你就是大漢的罪人,你知道嗎?罪人!”
何婉說到後麵,幾乎是聲嘶力竭的咆哮。
何進心神一顫,袁紹當時給他建議時,他隻想到可以震懾妹妹逼其下旨誅殺宦官,倒沒有考慮召集來的這些人,會不會起異心。
但人都召集來了,他隻能硬著脖子道:“他們皆是大漢的忠臣良將,隻為誅殺禍國閹宦,重振朝綱!”
何婉怒極反笑,道:“忠臣良將?你何遂高知道什麽是忠嗎?你現在這是逼宮,就是最大的不忠!哈哈哈!你這樣的人配談忠嗎?”
何進被嗬斥的拱手無言。
何婉玉麵含霜,咬牙切齒的低吼:“滾!”
…………..
…………..何進垂頭喪氣地走出永樂宮。
他恍然驚覺,自己做了一件蠢事,若真如妹妹所說,攜大軍入京的這些人心懷異心怎麽辦?
董卓在上林苑雖然隻有三千人馬,可在繩池還有五萬大軍。火燒孟津關的丁原也有三萬大軍,此刻應該已經向雒陽城東圉鄉進發,而圉鄉距都城不足二十裏,臥榻之側也!
想到這些,何進感覺事情的發展,似乎超出了他的預知,內心變得忐忑不安。
迴到大將軍府,一眾等他消息的士大夫,圍了上來,作為新晉士人領袖的袁紹,率先開口對何進期盼道:“大將軍,太後可否同意了?”
一見袁紹,何進就想到召董卓這些外軍入京,都是袁紹給他出的主意,不禁冷哼一聲。
何進不理袁紹,對諫議大夫種劭道:“種大夫,勞煩親自去趟上林苑,令董卓撤往河東,進剿白波賊和於扶羅!”
剛才被何婉一頓臭罵,何進現在最為忌憚的就是董卓,因為董卓是有前科的。
今年三月,皇甫嵩在三輔平定了以王國為首的西涼叛軍。
當時,皇帝劉宏病重,讓董卓交出兵權去並州上任,可董卓不幹了,說要帶著兵馬去並州上任。
對此,皇帝自然不同意,而董卓抗命不遵,帶著兵馬停在了河東。
後來,皇帝駕崩,這事就不了了之。
直到一個月前,他聽了袁紹建議,把董卓召來了京畿。
“諾!”
種劭聞令,躬身應諾。
其實,一開始,種劭與曹操、陳琳等人,就曾極力勸阻何進,不能召外軍入京!
但何進最信任的是士族代表袁紹,偏要一意孤行,他們也隻能搖頭歎息;現在何進讓他去傳令董卓撤軍,種劭連忙趕去,心中暗道:希望董卓能聽話吧!
何進派種劭去令董卓撤軍,袁紹頓覺何進誅殺宦官的心似乎動搖了,急忙至何進麵前,拱手道:“大將軍,古語有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既已行兵諫,形勢已露,焉能迴頭!大將軍忘聞喜侯乎?”
袁紹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人教導我們,應當牢記以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後行事的借鑒;大將軍你逼宮的事情都幹了,形勢已經露出來了,那麽就無法迴頭,你難道忘記了聞喜侯的教訓嗎?
聞喜侯,桓帝時期外戚竇武;桓帝死後,因無子,竇武以外戚的身份,將年僅十二歲的劉宏推上帝位,因擁立之功,竇武出任大將軍,封聞喜侯,權傾朝野,與現在的何進完全無二。
桓帝在世時,也是寵信宦官的主,竇武得權後,與何進一樣馬上就想拿宦官開刀;但因不聽太傅陳蕃的建議,致使謀劃泄露,兵敗自殺,被梟首於雒陽都亭,顯赫一時的竇氏一族盡皆被誅。
現在,袁紹用竇武的下場,來提醒何進不要忘了前人的教訓,因為今天的你,與二十年前的竇武何其相似!
但何進還是顯得猶豫不決,他腦中一直響起妹妹的一句話:你配談忠嗎?
何進知道,若他執意殺宦官,那他與妹妹就完全撕破了臉皮,兄妹倆必定反目成仇。
“報!”
一聲長長的唱報,打斷了何進的思緒。
廳中眾人也齊齊望向奔來的甲士。
“啟稟大將軍,丁刺史急報!”
甲士在何進麵前單膝跪地,雙手呈上一封書信。
何進拿起書信,甲士躬身退出,袁紹等人又齊刷刷看向何進,都好奇火燒孟津的丁原,能傳來什麽急報。
何進展開書信閱覽後,麵色鐵青,怒道:“丁建陽在信中說,趙雲攜數萬白袍軍,就在孟津北岸!”
“甚?”
袁紹驚唿一聲,他與何進可沒有召千裏之外的趙雲入京。
經過短暫驚疑,袁紹嘴角微微上揚,暗道:當真是天助我也!
廳中眾人麵麵相覷,都沒有想到遠在北疆的趙雲,怎麽也跑雒陽來湊熱鬧了?
而且還是數萬白袍軍?
雖然有誇大的成分,但一兩萬白袍軍是肯定少不了的。
而白袍軍善戰之名遠播,這些年,戰鮮卑、定代北,去年平幽亂,從無敗績。
特別是趙雲,一個多月前,更是因此人在朝中鬧得不可開交。
皆因當時,臨朝攝政的太後,一言而決,敕封趙雲為幽州牧,當時群臣反對,鬧得沸沸揚揚。
最後,鐵了心的太後,還是頒發了聖旨。
聖旨頒發後,群臣也把這事暫時放下,都知道當務之急是先誅閹宦,隻要打倒宦官,士人掌權,大可到時候再迫使太後撤了趙雲。
但現在,趙雲居然領軍入京了,讓他們瞬間意識到,趙雲應該是太後私召進京的,不然太後為何決意敕封趙雲為幽州牧?
再想到,一些關於趙雲是趙閹子侄的傳聞,更加認定他們心中的想法。
“卑鄙小兒,竟敢興兵入京,真是不知死活!”
在場的袁術聞言,當即破口大罵,一個出身卑賤的小兒,上個月竟受封幽州牧,這讓他氣憤不已。
最近忙著誅閹宦,本來都拋之腦後了。現在聽說趙雲居然領兵快到京城了,頓時令袁術大怒。
一旁細眼長髯的曹操,瞟了一眼怒氣滔滔的袁術,見怪不怪;袁術以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嫡子為傲,就連眼下名望頗高的袁紹,他都瞧不上,更何況出身草莽的趙雲。
曹操出身沛國曹氏,祖上雖然有閹宦的汙點,但也是真正的士族,他倒沒有看輕趙雲,在他看來,英雄不問出處!
趙雲戰黃巾,平常山,入代戰鮮卑,固北疆,功勳卓著。這樣的人,曹操隻有無限崇敬,並無半點貶低。但白袍軍突然出現在河內,顯然是太後召來與大將軍抗衡的力量。
隻見曹操出列,對何進拱手道:“白袍軍乃邊軍驍銳,趙雲必是閹宦外援,趁其未至,大將軍應當機立斷,清君側!”
何進也不完全是草包,白袍軍出現在河內,他終於想通,為何當日妹妹極力敕封趙雲為幽州牧,原來是把趙雲引為外援。若現在還不出手解決閹宦,那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他又不禁想起出宮前,妹妹對他咬牙切齒的模樣;他知道以妹妹不服輸的性格,必定會扶持宦官壓製他,到時候宦官得權,真如袁紹所說,步了竇武的後塵。
何進當即,道:“傳令,誅殺閹宦,清君側!”
“諾!”
袁紹等人聞言大喜,轟然應諾。
顯然,趙雲的出現,使何進終於下了決心,他馬上采納了曹操的建議,答應出兵清君側!
隨即,何進一道道命令下發,首先增派兵力嚴守雒陽十二座城門,嚴防入京的外軍。
再則,派人追迴本來要去叫董卓撤兵的種劭,改為命董卓阻擊趙雲。
又令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虎賁中郎將袁術、右校尉淳於瓊等諸將,各領本部人馬,隨他入宮清君側…..
雒陽城東北三十裏,邙山北麓、黃河南岸,孟津關火光衝天,光耀四方。
“該死!”
經過二十五天長途跋涉,趙雲麾下兩萬大軍抵達何內郡溫縣境內,孟津關北岸。
今日上午,斥候來報並州刺史麾下三萬大軍已抵達溫縣,趙雲當即下令加速行軍;他記得曆史上,丁原有一件主要成就,那就是火燒孟津關,配合何進向皇太後何婉施壓。
孟津關,北瀕黃河,南依邙嶺,有山河作托,關隘險要,形成了以關製河、以河衛關之勢。
因孟津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五年前,黃巾起義爆發,皇帝劉宏設立雒陽八關防備黃巾軍,派何進建孟津關,設孟津都尉。
四年前,趙雲攜甄薑曾親自押送賦稅入雒陽,當時他們走的就是今天這條路線。
孟津關北岸,兩萬白袍軍蔓延河畔,看著對岸火光衝天的孟津關,趙雲暴喝一聲:“該死!”
因為孟津關大火,白袍軍已無法渡河。
“這天殺的丁原,竟敢焚關!”
左豐一雙桃花眼,直愣愣地望著南岸熊熊燃燒的孟津關,氣得直跳腳。
“姐夫,現在怎麽辦?”
跟在趙雲身旁的甄豫,苦著一張臉;帝都在前,他們卻無法跨過這奔騰不息的大河。
“義猛!取地圖!”
南岸孟津關籠罩在大火中,腳下渡口空蕩蕩,連一條漁船都沒有;很顯然,丁原也發現了趙雲,幹脆渡河後,把渡船也燒了個幹淨!
這種情況,哪怕等對岸火勢熄滅了,趙雲也隻能在北岸幹瞪眼。
所以,趙雲隻能找第二條路入雒陽,而且速度還要快,必須在何進反應過來之前,不然,他就會被阻隔於關隘之外,進不了雒陽。
“州牧!”
典韋趕緊將一張地圖,在河石上鋪開,對岸火勢很猛,亮如白晝,倒省了軍士打火把照明。
左豐、甄豫連忙湊了上來。
趙雲看著地圖,對左豐道:“左天使,若我沒有記錯,當年先帝設立雒陽八關,有兩座關城在河水南岸,這裏是孟津關,那另外一處便是小平津關,天使可知小平津關具體位置?”
(注:黃河在漢時稱河水)
這個時代,可不像後世,有導航係統、有衛星定位;這個時代出門靠走,去一個地方,不是拿著地圖就可以,還得有人給你指路。
趙雲雖然知道小平津關與孟津關都在河水南岸,可具體位置他卻不知道,而他麾下的人都是北疆的,這輩子還是第一次來京都。
聽趙雲問起,左豐一拍腦門,道:“瞧咱家被丁原氣得!多虧州牧提醒,我們可以走小平津入京,咱家知道怎麽走!”
左豐作為皇帝下詔的天使小分隊隊長,時常奔波各地,小平津關作為帝都八關之一,他豈能沒走過?
…………………雒陽,皇宮。
孟津關火勢兇猛,西南三十裏外的雒陽,也能看到映紅的半邊天,京都皆驚。
永樂宮中,殿內燈火通明,何進龍驤虎步進入大殿,對鳳榻上的何婉拱手道:
“啟稟聖淑,前將軍董卓兵進上林苑,東郡太守橋瑁進軍成皋,都尉毋丘毅與新軍校尉王匡領新軍駐軍偃師,並州刺史丁原攜三萬大軍更是火燒孟津關,實乃群情激憤,臣懇請聖淑下旨,盡誅閹宦,平息眾怒!”
聞言,何婉鳳眼圓睜,抓起案上玉簡朝殿中何進砸去,氣得酥胸劇烈起伏,怒喝道:“何遂高,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嗎?”
何進,字遂高!
何進不閃不避,任由玉簡砸在身上,躬身說道:“聖淑,眾怒難犯啊!”
“眾怒難犯?你以為哀家不知道,這些人都是你召來的嗎?”
何婉怒不可遏,指著何進冷冷道:“何遂高啊何遂高,你當真是喪心病狂,你是嫌這個天下還不夠亂嗎?你把這些外軍召入京中,若他們心懷異心,你就是大漢的罪人,你知道嗎?罪人!”
何婉說到後麵,幾乎是聲嘶力竭的咆哮。
何進心神一顫,袁紹當時給他建議時,他隻想到可以震懾妹妹逼其下旨誅殺宦官,倒沒有考慮召集來的這些人,會不會起異心。
但人都召集來了,他隻能硬著脖子道:“他們皆是大漢的忠臣良將,隻為誅殺禍國閹宦,重振朝綱!”
何婉怒極反笑,道:“忠臣良將?你何遂高知道什麽是忠嗎?你現在這是逼宮,就是最大的不忠!哈哈哈!你這樣的人配談忠嗎?”
何進被嗬斥的拱手無言。
何婉玉麵含霜,咬牙切齒的低吼:“滾!”
…………..
…………..何進垂頭喪氣地走出永樂宮。
他恍然驚覺,自己做了一件蠢事,若真如妹妹所說,攜大軍入京的這些人心懷異心怎麽辦?
董卓在上林苑雖然隻有三千人馬,可在繩池還有五萬大軍。火燒孟津關的丁原也有三萬大軍,此刻應該已經向雒陽城東圉鄉進發,而圉鄉距都城不足二十裏,臥榻之側也!
想到這些,何進感覺事情的發展,似乎超出了他的預知,內心變得忐忑不安。
迴到大將軍府,一眾等他消息的士大夫,圍了上來,作為新晉士人領袖的袁紹,率先開口對何進期盼道:“大將軍,太後可否同意了?”
一見袁紹,何進就想到召董卓這些外軍入京,都是袁紹給他出的主意,不禁冷哼一聲。
何進不理袁紹,對諫議大夫種劭道:“種大夫,勞煩親自去趟上林苑,令董卓撤往河東,進剿白波賊和於扶羅!”
剛才被何婉一頓臭罵,何進現在最為忌憚的就是董卓,因為董卓是有前科的。
今年三月,皇甫嵩在三輔平定了以王國為首的西涼叛軍。
當時,皇帝劉宏病重,讓董卓交出兵權去並州上任,可董卓不幹了,說要帶著兵馬去並州上任。
對此,皇帝自然不同意,而董卓抗命不遵,帶著兵馬停在了河東。
後來,皇帝駕崩,這事就不了了之。
直到一個月前,他聽了袁紹建議,把董卓召來了京畿。
“諾!”
種劭聞令,躬身應諾。
其實,一開始,種劭與曹操、陳琳等人,就曾極力勸阻何進,不能召外軍入京!
但何進最信任的是士族代表袁紹,偏要一意孤行,他們也隻能搖頭歎息;現在何進讓他去傳令董卓撤軍,種劭連忙趕去,心中暗道:希望董卓能聽話吧!
何進派種劭去令董卓撤軍,袁紹頓覺何進誅殺宦官的心似乎動搖了,急忙至何進麵前,拱手道:“大將軍,古語有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既已行兵諫,形勢已露,焉能迴頭!大將軍忘聞喜侯乎?”
袁紹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人教導我們,應當牢記以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後行事的借鑒;大將軍你逼宮的事情都幹了,形勢已經露出來了,那麽就無法迴頭,你難道忘記了聞喜侯的教訓嗎?
聞喜侯,桓帝時期外戚竇武;桓帝死後,因無子,竇武以外戚的身份,將年僅十二歲的劉宏推上帝位,因擁立之功,竇武出任大將軍,封聞喜侯,權傾朝野,與現在的何進完全無二。
桓帝在世時,也是寵信宦官的主,竇武得權後,與何進一樣馬上就想拿宦官開刀;但因不聽太傅陳蕃的建議,致使謀劃泄露,兵敗自殺,被梟首於雒陽都亭,顯赫一時的竇氏一族盡皆被誅。
現在,袁紹用竇武的下場,來提醒何進不要忘了前人的教訓,因為今天的你,與二十年前的竇武何其相似!
但何進還是顯得猶豫不決,他腦中一直響起妹妹的一句話:你配談忠嗎?
何進知道,若他執意殺宦官,那他與妹妹就完全撕破了臉皮,兄妹倆必定反目成仇。
“報!”
一聲長長的唱報,打斷了何進的思緒。
廳中眾人也齊齊望向奔來的甲士。
“啟稟大將軍,丁刺史急報!”
甲士在何進麵前單膝跪地,雙手呈上一封書信。
何進拿起書信,甲士躬身退出,袁紹等人又齊刷刷看向何進,都好奇火燒孟津的丁原,能傳來什麽急報。
何進展開書信閱覽後,麵色鐵青,怒道:“丁建陽在信中說,趙雲攜數萬白袍軍,就在孟津北岸!”
“甚?”
袁紹驚唿一聲,他與何進可沒有召千裏之外的趙雲入京。
經過短暫驚疑,袁紹嘴角微微上揚,暗道:當真是天助我也!
廳中眾人麵麵相覷,都沒有想到遠在北疆的趙雲,怎麽也跑雒陽來湊熱鬧了?
而且還是數萬白袍軍?
雖然有誇大的成分,但一兩萬白袍軍是肯定少不了的。
而白袍軍善戰之名遠播,這些年,戰鮮卑、定代北,去年平幽亂,從無敗績。
特別是趙雲,一個多月前,更是因此人在朝中鬧得不可開交。
皆因當時,臨朝攝政的太後,一言而決,敕封趙雲為幽州牧,當時群臣反對,鬧得沸沸揚揚。
最後,鐵了心的太後,還是頒發了聖旨。
聖旨頒發後,群臣也把這事暫時放下,都知道當務之急是先誅閹宦,隻要打倒宦官,士人掌權,大可到時候再迫使太後撤了趙雲。
但現在,趙雲居然領軍入京了,讓他們瞬間意識到,趙雲應該是太後私召進京的,不然太後為何決意敕封趙雲為幽州牧?
再想到,一些關於趙雲是趙閹子侄的傳聞,更加認定他們心中的想法。
“卑鄙小兒,竟敢興兵入京,真是不知死活!”
在場的袁術聞言,當即破口大罵,一個出身卑賤的小兒,上個月竟受封幽州牧,這讓他氣憤不已。
最近忙著誅閹宦,本來都拋之腦後了。現在聽說趙雲居然領兵快到京城了,頓時令袁術大怒。
一旁細眼長髯的曹操,瞟了一眼怒氣滔滔的袁術,見怪不怪;袁術以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嫡子為傲,就連眼下名望頗高的袁紹,他都瞧不上,更何況出身草莽的趙雲。
曹操出身沛國曹氏,祖上雖然有閹宦的汙點,但也是真正的士族,他倒沒有看輕趙雲,在他看來,英雄不問出處!
趙雲戰黃巾,平常山,入代戰鮮卑,固北疆,功勳卓著。這樣的人,曹操隻有無限崇敬,並無半點貶低。但白袍軍突然出現在河內,顯然是太後召來與大將軍抗衡的力量。
隻見曹操出列,對何進拱手道:“白袍軍乃邊軍驍銳,趙雲必是閹宦外援,趁其未至,大將軍應當機立斷,清君側!”
何進也不完全是草包,白袍軍出現在河內,他終於想通,為何當日妹妹極力敕封趙雲為幽州牧,原來是把趙雲引為外援。若現在還不出手解決閹宦,那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他又不禁想起出宮前,妹妹對他咬牙切齒的模樣;他知道以妹妹不服輸的性格,必定會扶持宦官壓製他,到時候宦官得權,真如袁紹所說,步了竇武的後塵。
何進當即,道:“傳令,誅殺閹宦,清君側!”
“諾!”
袁紹等人聞言大喜,轟然應諾。
顯然,趙雲的出現,使何進終於下了決心,他馬上采納了曹操的建議,答應出兵清君側!
隨即,何進一道道命令下發,首先增派兵力嚴守雒陽十二座城門,嚴防入京的外軍。
再則,派人追迴本來要去叫董卓撤兵的種劭,改為命董卓阻擊趙雲。
又令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虎賁中郎將袁術、右校尉淳於瓊等諸將,各領本部人馬,隨他入宮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