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姚金慶老師教我們語文。
有一次上課鈴聲響過之後,姚金慶老師抱著一台大座鍾來到教室,將座鍾放到講台上之後,他向我們全班同學環視了一下,然後問我們:“請大家看著這隻座鍾,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麽問題?”
同學們看了一會兒之後,紛紛說:“這隻座鍾不走了!”
“同學們說得很對,這台座鍾的指針是不走了。”於是姚老師拿出為這台座鍾上發條的一個小東西為它上好了發條。
“現在呢?”姚老師又問。
“雖然走了,卻走得和別的表不一致,慢了幾個小時。”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迴答。
於是姚老師看著他的手表將座鍾上的時間調整好,然後問大家:“現在走得是不是正常了啊?”
同學們說:“走正常了!”
姚老師接著說:“現在這台座鍾的發條也上滿了勁了,走得也正常了,但是如果我再使勁兒上發條呢,大家看會有什麽結果。”
說完姚老師又使勁兒上發條,同學們都靜靜地看著他的一舉一動。
突然,“嘣”的一聲,這台座鍾的發條斷了,表針劇烈地顫抖了幾下,不動了。
同學們見狀麵麵相覷,姚老師又問:“現在呢?”
“表壞了,真可惜!”同學們惋惜地說。
“是的,”姚老師說,“學習的道理也是這樣的。如果你鬆懈了,就要上上發條,使自己緊張起來;如果你走得慢了,跟不上大家的步伐了,你就要調節一下,使自己迎頭趕上來;如果你學習太緊張了,你就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能把弦繃得太緊。”
姚老師是一位非常可敬的老師,他用為一台座鍾上發條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講明了學習的方式方法,對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有一次上課鈴聲響過之後,姚金慶老師抱著一台大座鍾來到教室,將座鍾放到講台上之後,他向我們全班同學環視了一下,然後問我們:“請大家看著這隻座鍾,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麽問題?”
同學們看了一會兒之後,紛紛說:“這隻座鍾不走了!”
“同學們說得很對,這台座鍾的指針是不走了。”於是姚老師拿出為這台座鍾上發條的一個小東西為它上好了發條。
“現在呢?”姚老師又問。
“雖然走了,卻走得和別的表不一致,慢了幾個小時。”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迴答。
於是姚老師看著他的手表將座鍾上的時間調整好,然後問大家:“現在走得是不是正常了啊?”
同學們說:“走正常了!”
姚老師接著說:“現在這台座鍾的發條也上滿了勁了,走得也正常了,但是如果我再使勁兒上發條呢,大家看會有什麽結果。”
說完姚老師又使勁兒上發條,同學們都靜靜地看著他的一舉一動。
突然,“嘣”的一聲,這台座鍾的發條斷了,表針劇烈地顫抖了幾下,不動了。
同學們見狀麵麵相覷,姚老師又問:“現在呢?”
“表壞了,真可惜!”同學們惋惜地說。
“是的,”姚老師說,“學習的道理也是這樣的。如果你鬆懈了,就要上上發條,使自己緊張起來;如果你走得慢了,跟不上大家的步伐了,你就要調節一下,使自己迎頭趕上來;如果你學習太緊張了,你就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能把弦繃得太緊。”
姚老師是一位非常可敬的老師,他用為一台座鍾上發條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講明了學習的方式方法,對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