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斷電話,緊接著,手機響起了一聲通知提示音,她垂眸看了一眼,是新郵件的提示音。
她打開了新郵件,不出所料,是趙昇發來的,資料的內容,是一個女人的資料,而在她看到資料裏,女人的照片的時候,明顯神色一凜。
這個人竟然就是王婉音!
當初在醫院的時候,她看到趙昇與那個神秘女人見麵,便讓十三去調查了那個女人的身份,資料顯示,那個神秘女人叫王婉音,而趙昇發來的這份資料,正是王婉音。
也就是說,這個能夠研製出解毒劑的女人,就是王婉音!
原來,當初趙昇和王婉音見麵,就是為了研製解毒劑!
梁琪緊鎖著眉頭,一點一點地仔細瀏覽著女人的資料,當初十三隻調查到了王婉音最基礎的一些資料,深入調查也一直沒有進展,所以,趙昇發來的這份資料對她來說很重要。
最基本的那些信息與十三調查到的沒有太大的區別,而除此之外,梁琪女人的中文名字叫王婉音,還是注意到了資料中的一個細節。
資料顯示,王婉音從高中開始便在一直國外讀書生活,大學在國外的一家頂級學府讀完,一開始攻讀化學工程與工藝,後來轉讀醫學,而王婉音所在的那所大學,便正好就與趙昇是同一所大學。
這雖然能解釋的通,這兩人或許就是在國外讀書的時候認識的,後來趙昇迴國做毒品生意,再後來為了研製解毒劑,王婉音也迴了國,諸如這樣的解釋完全合理,但梁琪還是覺得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她從來不相信巧合,即便是現在她在執行臥底任務,但是仍舊還是一名刑警,任何巧合在刑警的眼中,都不是巧合,所以,這個細節足夠引起她的注意。
或許,順著這一點繼續往下深挖,就能查到那些他們通過其他任何方式都查不到的東西。
……
深夜,梁琪從夜總會離開。
方才,阿峰看到她離開,原本打算要如往常一樣親自送老板迴家,卻被她拒絕了。
梁琪親自驅車,從夜總會離開,車子飛快地朝著與她的住所相反的方向駛去。
深夜的港城,路上的車子已經少了很多,紅燈亮起,車子在路口緩緩停下,等待著綠燈亮起。
她目光前後左右看了看,白日裏如此繁華的廣闊街頭,到了淩晨,也已經陷入了沉睡,而環顧四周,此時也隻有她的車子在等待綠燈亮起。
梁琪眸光掃了眼時間,這時已經是淩晨兩點了,她看著躺在副駕駛上的手機,思忖了幾秒鍾,將手機拿了起來。
她迅速地在通訊錄裏找到了一個號碼,立刻撥通了出去。
電話響了大概三四秒鍾,便很快就被接通了。
“你現在方便嗎?我們見一麵吧。”她率先開口說道。
聽到這話,對麵的人沒猶豫,立刻開了口:“好,我們見一麵。”
季惟舟的聲音明顯很清明,不像是剛剛睡醒的樣子。
他迴應的也很幹脆,他知道這個時候她要求見麵,絕對不沒有那麽簡單。
他接著說道:“我把地址發給你,我們還是在老地方那裏見麵,那裏最安全。”
梁琪聞言,靜靜點了點頭。
“好,待會兒見。”
……
掛斷電話,季惟舟的信息緊接著就到了。
梁琪垂眸看了眼信息上的幾串數字,便立刻反應過來這串數字到底代表那個位置。
她放下了手機,看了眼已經亮起的綠燈,腳下稍稍用力,輕踩油門,車子便立刻駛離了十字路口。
……
大概半個小時後,車子七拐八拐,停進了一條狹窄的小巷子裏。
小巷子很窄,看上去也已經有些年歲了,牆體上很多地方已經布滿了坑坑窪窪的脫落的痕跡,看得出來,這個巷子應該很多年沒有人管理過了。
而這個巷子對於梁琪而言,記憶更深刻的還是她曾經停過這裏,而且還是不久前。
上一次,她停在這裏,是因為從十三那裏離開,迴住所的路上,她察覺到有人在跟著她,原本以為是趙昇的人,便打算開進巷子,把人甩掉,結果沒想到車子停在了巷子裏,那人竟然跟了過來,而更讓她沒想到的是,跟蹤她的人不是趙昇的人,而是季惟舟。
而這一次,變成了她等他。
隻不過相較於上一次發生了太大的變化,那個時候很多事情她都還沒有恢複記憶,他們還是對立的立場,而現在,他們似乎像是又迴到了海州市的時候,他們又變成了並肩作戰的戰友。
……
梁琪將車燈關掉,靠在椅背上,觀察著後視鏡。
沒過多久,一道燈光忽然閃過,緊接著,那輛再眼熟不過的車子便控製著速度駛了過來。
梁琪沒動,很快,那輛車子停在了後麵。
她透過後視鏡,看到車子穩穩停下,緊接著,駕駛室的門被推開,季惟舟下了車,朝著她的車子走了過來。
梁琪解了門鎖,很快副駕駛的車門就被他從外麵打開了。
季惟舟俯身坐了進來,隨後,將手中的一份資料遞到了梁琪手裏:“這是剛查到的。”
梁琪接過資料,沒有急著翻看,而是靜靜地聽著季惟舟的話。
“從你被人在家門口埋伏的時候,我就開始調查那段時間你身邊所有人的情況,意外的,我並沒有查到傷害你的真正的幕後之人,卻查到你去醫院陪著朋友動手術的事情,而那天,趙昇也剛好出現在了那家醫院。”
說到這裏,季惟舟抬手指了指那份資料,他道:“經過這麽長一段時間的調查,我發現趙昇去這家醫院,並不是生病就醫,而是去找人。”
季惟舟手指輕點了點資料:“這人是醫院裏的一名化驗科的主任,根據調查,這人叫王婉音,是這家醫院高薪聘請的國外醫藥化驗中心的專家,從這個人的履曆來看,這個王婉音很有可能就是趙昇所說的製備解毒劑的關鍵之人,而這份資料,就是目前查到的這個醫藥化驗專家的基本情況。”
她打開了新郵件,不出所料,是趙昇發來的,資料的內容,是一個女人的資料,而在她看到資料裏,女人的照片的時候,明顯神色一凜。
這個人竟然就是王婉音!
當初在醫院的時候,她看到趙昇與那個神秘女人見麵,便讓十三去調查了那個女人的身份,資料顯示,那個神秘女人叫王婉音,而趙昇發來的這份資料,正是王婉音。
也就是說,這個能夠研製出解毒劑的女人,就是王婉音!
原來,當初趙昇和王婉音見麵,就是為了研製解毒劑!
梁琪緊鎖著眉頭,一點一點地仔細瀏覽著女人的資料,當初十三隻調查到了王婉音最基礎的一些資料,深入調查也一直沒有進展,所以,趙昇發來的這份資料對她來說很重要。
最基本的那些信息與十三調查到的沒有太大的區別,而除此之外,梁琪女人的中文名字叫王婉音,還是注意到了資料中的一個細節。
資料顯示,王婉音從高中開始便在一直國外讀書生活,大學在國外的一家頂級學府讀完,一開始攻讀化學工程與工藝,後來轉讀醫學,而王婉音所在的那所大學,便正好就與趙昇是同一所大學。
這雖然能解釋的通,這兩人或許就是在國外讀書的時候認識的,後來趙昇迴國做毒品生意,再後來為了研製解毒劑,王婉音也迴了國,諸如這樣的解釋完全合理,但梁琪還是覺得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她從來不相信巧合,即便是現在她在執行臥底任務,但是仍舊還是一名刑警,任何巧合在刑警的眼中,都不是巧合,所以,這個細節足夠引起她的注意。
或許,順著這一點繼續往下深挖,就能查到那些他們通過其他任何方式都查不到的東西。
……
深夜,梁琪從夜總會離開。
方才,阿峰看到她離開,原本打算要如往常一樣親自送老板迴家,卻被她拒絕了。
梁琪親自驅車,從夜總會離開,車子飛快地朝著與她的住所相反的方向駛去。
深夜的港城,路上的車子已經少了很多,紅燈亮起,車子在路口緩緩停下,等待著綠燈亮起。
她目光前後左右看了看,白日裏如此繁華的廣闊街頭,到了淩晨,也已經陷入了沉睡,而環顧四周,此時也隻有她的車子在等待綠燈亮起。
梁琪眸光掃了眼時間,這時已經是淩晨兩點了,她看著躺在副駕駛上的手機,思忖了幾秒鍾,將手機拿了起來。
她迅速地在通訊錄裏找到了一個號碼,立刻撥通了出去。
電話響了大概三四秒鍾,便很快就被接通了。
“你現在方便嗎?我們見一麵吧。”她率先開口說道。
聽到這話,對麵的人沒猶豫,立刻開了口:“好,我們見一麵。”
季惟舟的聲音明顯很清明,不像是剛剛睡醒的樣子。
他迴應的也很幹脆,他知道這個時候她要求見麵,絕對不沒有那麽簡單。
他接著說道:“我把地址發給你,我們還是在老地方那裏見麵,那裏最安全。”
梁琪聞言,靜靜點了點頭。
“好,待會兒見。”
……
掛斷電話,季惟舟的信息緊接著就到了。
梁琪垂眸看了眼信息上的幾串數字,便立刻反應過來這串數字到底代表那個位置。
她放下了手機,看了眼已經亮起的綠燈,腳下稍稍用力,輕踩油門,車子便立刻駛離了十字路口。
……
大概半個小時後,車子七拐八拐,停進了一條狹窄的小巷子裏。
小巷子很窄,看上去也已經有些年歲了,牆體上很多地方已經布滿了坑坑窪窪的脫落的痕跡,看得出來,這個巷子應該很多年沒有人管理過了。
而這個巷子對於梁琪而言,記憶更深刻的還是她曾經停過這裏,而且還是不久前。
上一次,她停在這裏,是因為從十三那裏離開,迴住所的路上,她察覺到有人在跟著她,原本以為是趙昇的人,便打算開進巷子,把人甩掉,結果沒想到車子停在了巷子裏,那人竟然跟了過來,而更讓她沒想到的是,跟蹤她的人不是趙昇的人,而是季惟舟。
而這一次,變成了她等他。
隻不過相較於上一次發生了太大的變化,那個時候很多事情她都還沒有恢複記憶,他們還是對立的立場,而現在,他們似乎像是又迴到了海州市的時候,他們又變成了並肩作戰的戰友。
……
梁琪將車燈關掉,靠在椅背上,觀察著後視鏡。
沒過多久,一道燈光忽然閃過,緊接著,那輛再眼熟不過的車子便控製著速度駛了過來。
梁琪沒動,很快,那輛車子停在了後麵。
她透過後視鏡,看到車子穩穩停下,緊接著,駕駛室的門被推開,季惟舟下了車,朝著她的車子走了過來。
梁琪解了門鎖,很快副駕駛的車門就被他從外麵打開了。
季惟舟俯身坐了進來,隨後,將手中的一份資料遞到了梁琪手裏:“這是剛查到的。”
梁琪接過資料,沒有急著翻看,而是靜靜地聽著季惟舟的話。
“從你被人在家門口埋伏的時候,我就開始調查那段時間你身邊所有人的情況,意外的,我並沒有查到傷害你的真正的幕後之人,卻查到你去醫院陪著朋友動手術的事情,而那天,趙昇也剛好出現在了那家醫院。”
說到這裏,季惟舟抬手指了指那份資料,他道:“經過這麽長一段時間的調查,我發現趙昇去這家醫院,並不是生病就醫,而是去找人。”
季惟舟手指輕點了點資料:“這人是醫院裏的一名化驗科的主任,根據調查,這人叫王婉音,是這家醫院高薪聘請的國外醫藥化驗中心的專家,從這個人的履曆來看,這個王婉音很有可能就是趙昇所說的製備解毒劑的關鍵之人,而這份資料,就是目前查到的這個醫藥化驗專家的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