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六千騎兵,就是四處晃蕩,他這邊責任比較大,別看眼下就屬他們沒事幹。


    辛世雄和麥鐵杖部,負責打卑奢和烏骨兩座堅城,而李靖前期,是負責給他們擦屁股的。


    他們倆漏出來多少人,都得李靖這六千人去解決,還得提防著點高建武和仲室韋。


    他還要計算著宇文述的南下時間,然後做進一步的臨時安排,當他收到麥鐵杖的軍報後,毫不猶疑就選擇了圍,而不是打。


    因為宇文述的主力已經從遼東城開拔了,麥鐵杖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拿下烏骨城。


    他和衛玄部,就是領導(宇文述)身邊的兩個保鏢,是負責開路的,而李靖擔心領導走的不順,他還要去前麵探路。


    “告訴麥總管,不要想著去打烏骨,趕緊構築防線,搶占碼頭搭設浮橋。”


    烏骨城外的愛河上,有一座大碼頭,這座碼頭和鴨綠江上遊的國內城碼頭,是高句麗最大的兩座漕運樞紐。


    愛河一路南下,匯入鴨綠江,眼下的鴨綠江,叫做鴨淥水,東西走向,橫亙在隋軍前往平壤的必經之路上,全長795公裏,你繞都繞不過去。


    好在河道沒有遼河那麽寬,也就是五六百米的樣子,搭設浮橋會很方便,搶占碼頭,也是為了搶奪船隻,方便過河。


    鴨綠江每年有四個月的封凍期,也就是十二月到四月份,這是公曆,按照大隋曆,差不多是十一月到三月左右。


    封凍期徒步就可以過河,但是沒辦法,大隋不具備臘月出兵的條件。


    眼下河麵上已經融化,但是一條船你都看不到,全都停靠在碼頭,而這裏有重兵把守。


    負責打碼頭的,是史萬寶麾下的猛將朱龍升,他在距離碼頭還有二十多裏的地方,就已經和一支數千人的具裝甲騎遇上了。


    而他手裏隻有四千人。


    幹吧,跑是不行的,具裝甲騎就是衝陣的,你跑更完蛋。


    “各旅列陣,擊鼓!”


    平原上,朱龍升發布軍令,緊急列出一個大圓陣,外圍是排矟手和長槍手,一圈又一圈,裏麵是弓失隊和輜重,這種陣法就是防備重騎的。


    重騎破陣,如同一把錐子一樣,直插一點,一旦突破,就是遊走絞殺,對步兵的殺傷力非常大。


    朱龍升的這個陣法比較簡易,因為時間倉促,前方那支重騎已經朝著他們這個方向開始加速,像一柄尖刀一樣直插而來。


    騎兵衝陣,陣型會收縮成一個尖銳的三角,就是為了躲避箭失的殺傷,也是明確衝擊點,避免分散。


    轟隆隆的鐵蹄聲越發近了,朱龍升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放箭!”


    隨著一聲將令,長弓齊發,激射向敵軍頭部,對付衝陣,就是打頭,把頭部的鐵騎打亂了,對方的陣型也會亂。


    因為有馬,馬一旦摔倒,會牽連到後麵一大片,所以曆來在軍中有一個規矩,射死頭馬,不能按一個人頭算,得按三個人頭算。


    怎麽記功呢?看箭失,每個人的箭失上,都會刻上自己的名字,方便日後論功行賞。


    你肯定不會刻上別人的名字,正如班裏投票選班長,做為候選人的你,肯定不會投給其他候選人。


    幾輪攢射,敵軍的前頭部隊已經是人仰馬翻,他們也很懵逼,隻聽說隋軍有神兵利器,哪想到破甲這麽厲害?


    隻要被射中,就會被破甲,不管是人甲還是馬甲。


    這沒法打啊。


    於是重騎趕忙分兵,後方又分出三股,分朝三個不同的方向朝隋軍圓陣衝擊而來。


    因為他們也看出來了,隋軍的弓箭手不多。


    是的,真不多,就五百長弓手,那是你離得遠,你再近點,還有弩箭呢。


    大隋這次進入高句麗腹地的精銳大軍,就連排矟手,都裝備著短弩,長弓手腰上也掛著短弩,也就是說,朱龍升的這四千人,人人有弩。


    當然了,真正可以騰出手射擊的,不到一半,但是這一半,已經夠對麵喝一壺了。


    當高句麗的具裝甲騎進入射程之後,隨著密密麻麻的機括聲響起,鋪天蓋地的箭雨飆射而出。


    一名當先的騎兵,馬頭中箭,整個戰馬倒翻而起,翻滾了好幾圈,狠狠的砸在了隋軍排矟手的盾牌上,瞬間砸死兩個士兵。


    砰砰砰的劇烈撞擊聲,刺耳難當,一頭又一頭戰馬撞上隋軍的軍陣,鮮紅的血液像是潑灑一樣。


    兩軍瞬間進入白熱化。


    尖銳的長矛刺穿戰馬身上的甲胃,兇狠的馬蹄踐踏在衛士的身體上,骨裂聲、破甲聲、慘叫聲,交疊而起。


    整整兩個時辰的酣戰,以高句麗慘敗撤退收場。


    平原上一片狼藉,屍體遍布。


    朱龍升興奮壞了,以前要是像這樣在郊外曠野遇到重騎,小命基本交代一半,但是自從有了精煉兵械,戰鬥力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他這一次損失也不輕,陣亡四百多人,傷者六七百,但是每一個人臉上表情,和他是一樣的,非常亢奮。


    因為結果出乎他們的預料,雖然在大營的時候,他們也適應過精煉兵械的威力,但是沒有像眼下這樣,真刀真槍的跟重騎幹一場。


    雖然死了很多人,但是活下來的,已經積攢下軍功,而且士氣大漲。


    行軍打仗,士氣是非常重要的,這決定著你跟敵軍,誰先潰敗,士氣盛的,即使戰損嚴重,仍舊就能抗住,士氣弱了,就容易形成潰逃,從而大敗。


    每一支外出作戰的部隊,都會有從軍考功郎,這是專門給將士記功勞的,但是得帶上“從軍”倆字,也就是臨時性的,因為真正的考功郎,在吏部。


    清理戰場,就是為了論功,活下來的人,會在心裏計算著自己的功勞。


    大隋按照軍功,是有豐厚賞賜的,大體分官職、財富、女人和奴婢。


    其中官職,包括勳爵,首先爵位,這玩意對戰功的要求特別高,對出身的要求更高,基本跟普通士卒沒有關係。


    勳位對戰功和出身的要求,弱於爵位。


    那麽真正適合普通將士的,就是八尉了。


    大業三年,改製之後的八尉,是建節尉正六品、奮武尉從六品、宣惠尉正七品、綏德尉從七品、懷仁尉正八品、守義尉從八品、奉承尉正九品、立信尉從九品。


    九等勳爵加上八尉,這是散官的十七階,散官也叫階官,沒有實職,有職位的那叫職事官,想要從散官變成職事官,主要是考核兩個方麵:門資,生身。


    門資看你的門第資格,生身看你爹媽是誰,還有嫡庶關係。


    也就是說,平民出身的士卒想要混個職事官,在律法層麵上,行不通,但也不是沒有平民混個八九品小官的,甚至還有更高的。


    那就得看後台了,你的靠山要是楊廣,你能當麥鐵杖。


    那麽普通士卒,怎麽傍大樹呢?主要還是一個方麵,就是能打。


    戰功越高,上麵的將軍就會看中你,收入麾下培養,引為心腹。


    那麽戰功是怎麽論呢?主要是兩個方麵,集體榮譽和個人榮譽。


    首先集體榮譽,以雙方士兵人數以及裝備優劣,分為上陣,中陣和下陣。


    以少擊多為上陣,雙方均衡為中陣,以多擊少為下陣。


    殺死俘虜敵軍四成以上,為上獲,兩成以上為中獲,一成為下獲。


    陣和獲,是要結合起來,按“轉”論功。


    上陣上獲,為五轉,上陣中獲,為四轉,上陣下獲為三轉,中陣上獲為二轉,中陣中獲,為一轉,中陣下獲之下,沒有轉。


    為什麽沒有轉?你都跟敵軍旗鼓相當了,才殺死俘虜敵軍一成,還想要功勞?


    大隋在勳位改製之後,原本的上柱國,柱國,儀同三司,都沒了,但是這次征討高句麗之前,為了補上十二轉,楊廣在八尉往上,加了上柱國、柱國、上護軍和護軍四等勳,專門用來冊封立下戰功的將士。


    等於是給了將士們希望,意思是隻要你打的好,正二品的上柱國在等著你。


    朱龍升四千步卒,打高句麗近五千的重騎,這是上陣,因為兵力、兵種都不占優,雖然軍械占優勢,但是精煉軍械沒有對外公布,所以不算在優勢當中。


    清理戰場後,殺敵八百,俘虜六百,這是中獲。


    那麽按照上陣中獲,是四轉,也就是說,朱龍升這小子,眼下可以混個正八品的懷仁尉,而他本身就是驃騎府的驃騎將軍,有實際職位,但他肯定也稀罕懷仁尉。


    因為武勳,可以贖罪,這小子要是將來犯了什麽事,這個勳位能給他頂一下。


    等於是多了一條命,如果混成上柱國,能多好幾條命。


    集體榮譽,歸主將,個人榮譽,看的是士卒的殺敵數量,這個得積攢。


    百人為四轉,七十人為三轉,五十人兩轉,二十人一轉,十人,這是應該的。


    因為楊廣對外宣稱,大隋衛士以一當十,所以殺十個,是你的正常水平。


    不過這玩意你可以攢,這次殺十個,下次再殺十個,這不就一轉了?一轉就能混上從九品的立信尉,這個能頂你搶劫偷盜之罪。


    而這一次朱龍升軍中,有兩個衛士,混夠了,為啥,因為他們射殺了頭馬,敵軍頭馬,一頂三。


    你要是一口氣射殺七個頭馬,立即就夠了。


    眼瞅著這麽順利就擊潰了敵軍的重騎部隊,朱龍升飄了,下令斬殺所有俘虜,割下人頭築成京觀,傷兵北返,剩下的,他繼續帶著往愛河碼頭去了。


    他想要更大的功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隋煬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圓盤大佬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圓盤大佬粗並收藏家父隋煬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