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愷的死,對楊銘來說不是什麽好事,因為將來渡遼河的時候,誰去修浮橋呢?


    曆史上,宇文愷掉鏈子之後,是太府寺丞何稠給補上了,兩天時間,就將大軍渡河的浮橋給修好了。


    何稠不是漢人,是粟特人,昭武九姓之一,昭武城就是眼下的張掖郡昭武縣,漢朝時候,這裏被匈奴擊破,於是粟特人開始背井離鄉,四處遷徙。


    昭武九姓,就是康、安、曹、石、米、史、何、穆,安祿山與史思明,就是粟特人。


    北魏時期,是一個民族大融合時代,何稠他們家就是從那個時候進入中原,在梁朝做官經商,算是伺候蕭家的。


    這個民族有東方猶太人之稱,善於經商,長期把控絲綢之路,河西走廊的轉販貿易,大頭都是他們在做。


    眼下的何稠,被楊銘封為檢校太府寺卿,去河北的襄國郡燒瓷器去了,這個人是絕對有本事的,曆史上楊廣死後,分別給宇文化及和竇建德做過工部尚書,入唐後為將作少匠。


    宇文愷一死,這個人有極大可能負責去造浮橋。


    因為何稠負責了楊堅夫婦泰陵的建造以及二位的葬禮籌備,而楊堅在生命的最後那段時光,曾經將何稠托付給了楊廣,意思是這個人,有本事,你要好好用。


    古代能給皇帝修陵的,那都不是一般人,也會被特殊照顧,畢竟你把人家的身後事安排妥當,這是大功勞。


    楊銘需要給何稠寫一封信,讓對方做好心理準備,如果受召入軍,將來造浮橋的時候,千萬別出岔子。


    除此之外,楊銘還想舉薦一個人。


    一個在曆史上,名氣比何稠不知道大了多少倍,被譽為一代造橋大匠的李春同誌,他建造了中國第一座石拱橋,趙州橋。


    眼下的趙州橋,就架在趙郡首府平棘縣西邊的洨河,不過現在不叫趙州橋,叫趙郡石橋。


    修運河的時候,為了運輸方便,當地官府打算在洨河上造一座橋,方便山西的物資人力能順利進入河北。


    本來官府的意思,你造個能過人和騾馬的橋就可以了,結果李春給造出了這麽一座鬼斧神工、巧奪天工的人間藝術品,花了很少的錢,造出來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個人眼下不好找啊,應該是官位太小,又或者,沒官。


    沒官的可能性不大,畢竟人家姓李,橋在趙郡,想想也知道他是哪家的。


    於是楊銘叫來吏部侍郎崔君肅詢問。


    崔君肅對李春也沒有印象,於是楊銘直接跟他去了吏部調閱檔桉。


    將整個趙郡的官員備檔翻了個遍,找到了,趙郡房子縣人士,現任房子縣衙士曹。


    士曹,掌土功、公廨、津梁(渡口橋梁)、舟車、工藝事。


    這麽牛逼一個專家,隻是一個不入品的吏。


    怪不得唐朝張嘉貞記載:趙州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


    還真就不知其所為,沒名氣啊。


    這不是巧了嗎?何稠眼下就在在襄國郡的內丘縣與趙郡的房子縣之間的瓷器窯,兩大工匠眼下就在一個地方。


    那麽何稠肯定是見識過趙郡石橋了,隻要他見過,他就肯定能知道這座橋有多牛逼,也就會認可李春的造橋水平,楊銘再給何稠推薦,也就很方便了。


    “你聽說過趙郡那座石橋沒有?”楊銘問道。


    崔君肅點頭道:“當然聽過,據聞此橋工藝獨特,乃單孔石拱橋,橋體堅固無匹,洪水不能垮。”


    當然不能垮,人家要能被洪水衝垮,我在後世的書本上能看到?


    楊銘是沒有見過趙州橋真容的,但是圖片上看到,也是讓人非常震驚。


    “趙郡太守是魚俱羅吧?這座橋也是他主持修建的,這麽好的工匠,怎麽隔了這麽久,還是一個士曹?”楊銘皺眉道。


    崔君肅一愣:“殿下覺得,該進將作寺?”


    楊銘點頭道:“當然應該,你現在就發批文給魚俱羅,這個人將作寺要了,但無需來京任職,讓他去何稠身邊。”


    “臣明白了,臣立即就辦,”崔君肅趕忙叫來吏部官員,草擬公文。


    .......


    十月份的時候,楊銘收到了一封信,是他的“好友”馮玉致寫給她的,信中說,當你收到這封信的時候,說明借兵的事情,她的阿爺已經同意了,而她應該也差不多快到洛陽了。


    馮玉致會去洛陽朝見皇帝皇後,然後就會來京師,她讓楊銘做好接待她的準備。


    與馮玉致一起北上的,還有他的父親馮盎,不過馮盎先要去東來郡一趟,幫著來護兒整頓嶺南軍,那三萬排矟手自打歸了來護兒之後,就不好管。


    來護兒治軍很嚴,殺了不少人來約束軍紀,馮盎收到消息後,趕忙過去給來護兒幫忙。


    嶺南人,隻聽他的,之後,馮盎會去往東都,跟隨楊廣一起出征遼東,因為他已經被楊廣封為右武衛大將軍。


    而原先的大將軍郭衍,赴任江都,擔任江都太守。


    對於即將到來的馮玉致,楊銘是歡迎的,人家幫了自己這麽大忙,理應好好招待。


    於是他先一步讓自己的千牛備身李孝恭去洛陽,等上人家,把人家接來京師。


    .......


    洛陽,楊廣夫婦也是要接待馮玉致的,沒辦法,這是政治因素,她們家幫大隋治理嶺南,忠心耿耿,皇帝也是需要維護好這層關係的。


    “明達(馮盎字)這一次,為朕分憂,朕心甚悅,就如你剛才所說,流求若是拿下,便交給馮暄去管理,”楊廣不在乎流求那地方,眼下又用得著馮家,所以很痛快的答應了。


    而馮暄,是馮盎的長兄,就是他帶著五千嶺南軍,乘著六艘大海船去往建安郡與周仲牟匯合,商討攻打流求國。


    人家馮盎也是個老狐狸,無利不起早,讓我出兵打流求,可以,打下來,你交給我管。


    楊廣肯定答應啊,你出兵出力,為大隋開疆拓土,這是好事,等以後打下來了,咱們再說,你想一個人把便宜都占了,沒門!


    “多謝陛下,阿爺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馮玉致笑嘻嘻道。


    蕭皇後發現馮玉致的發髻沒有變化,好奇道:“玉致還未許嫁嗎?”


    “沒有,”馮玉致笑道:“自從見過太子之後,就看不上其他男兒了。”


    “哈哈哈哈.......”楊廣放聲大笑。


    這句話,堪稱頂級馬屁,讓楊廣夫婦大為開心,因為你等於是在說,太子是天底下最好的男兒。


    而太子是楊廣夫妻生的,人家能不高興嗎?


    蕭皇後借機道:“若玉致有意,太子後宮將虛位以待。”


    馮玉致撇了撇嘴:“我還沒想好呢,太子的女人太多了,我不習慣。”


    “明達的妾室也不少啊?”楊廣微笑調侃。


    馮盎也是風流種,三十個兒子倆閨女,分別出自兩任妻子十三個小妾,其中馮玉致,是第二任妻子生的,屬於嫡出。


    馮盎這輩子最驕傲的就是兒子多,像他這樣的土皇帝,兒子多了是有好處的,隻要一成年,就能幫著他分管地方,但是壞處也很大,就是會爭奪繼承權。


    唐朝針對他們家,可是費了不少功夫,分封馮盎諸子,分化立間,最後被武則天一網打盡。


    要不然馮盎的曾孫高力士也不會做了太監。


    馮玉致今年二十一歲,屬於老姑娘了,但是馮盎也沒強迫她嫁人,畢竟他知道閨女的牙梳,送給了太子。


    按照嶺南風俗,代表閨女是相中太子了。


    麵對皇帝的調侃,馮玉致嬉皮笑臉的轉移了話題,繼續與皇帝皇後聊天。


    大隋能有這待遇的人,可不多見,馮玉致現在還不明白,以為皇帝皇後是真心喜歡她。


    不過也不是不可能,她真要嫁給楊銘,成了人家夫婦的兒媳,那虛情假意自然就變成真心歡喜了。


    在洛陽逗留了三天,馮玉致在李孝恭的護送下前往京師。


    而楊銘會提前一步在長安驛等待,禮遇極高。


    其實像馮家這樣的,已經是非常危險了,被人捧的越高,將來就摔的越重。


    你以為人家楊廣不想收拾馮盎?隻不過是因為現在還輪不到他而已,曆史上沒收拾,那是因為隋朝沒了,所以才由唐朝收拾。


    哪個皇帝,都不會允許自己治理的天下,有土皇帝的存在。


    馮盎是個聰明人,知道這次皇帝召他入京,他必須來,如果不來,收拾完高句麗,就會收拾他了。


    當今皇帝的眼裏是揉不得沙子的,馮盎也清楚家族眼下看似強盛,實則危機四伏,所以他借著太子跟他借兵的事情,攛掇女兒入京,就是想要促成這門親事。


    因為這門親事要是成了,他們家至少在未來幾十年內,應該還能延續榮光。


    十月十七,馮玉致抵達京師,在長安驛外,見到了闊別兩年多的楊銘。


    見到楊銘的第一時間,馮玉致便伸出手掌,朝楊銘笑道:


    “該是物歸原主了。”


    楊銘笑了笑,取出那把牙梳,放在對方掌心:


    “我可沒弄丟。”


    “算你有良心,”馮玉致俏皮一笑,將牙梳插入發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隋煬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圓盤大佬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圓盤大佬粗並收藏家父隋煬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