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的事,楊城不敢懈怠,隻用了一個時辰便奔迴仁壽宮。


    楊智積聽完之後,果斷下令,領著五百羽林衛,全部披甲,朝著仁壽殿方向衝去。


    剛剛登上台階,他就看到了竇抗,


    “你怎麽在這?”


    竇抗眼見他這副陣勢,立即上前小聲道:


    “我從昨夜等到現在,想著求見至尊,但裏麵的內侍卻說,至尊乏累,不想見人,你這又是怎麽迴事,怎麽帶這麽多人來?”


    “來不及跟你說了,”楊智積內心大急,一個滑跪,跪在仁壽殿外,朝內大聲喊話道:


    “臣楊智積,有要事求見至尊。”


    裏麵沒有反應,


    “臣楊智積,有要事求見至尊,”楊智積再次提高聲音。


    竇抗也懵了,趕忙跟著跪下,身上瞬間冒出冷汗,他猜到了一種可能,但是不敢再往下想了。


    “臣楊智積,有要事求見至尊,”楊智積狂喊一聲。


    裏麵毫無動靜。


    接著,楊智積猛一咬牙,拔出腰刀,朝著殿外的宗室近衛道:


    “本將職責,護衛至尊安全,今至尊不答,吾當硬闖護駕。”


    領頭的宗室近衛,搖了搖頭,拔出刀來,帶人守在大殿之外:


    “無至尊召喚,爾等不得入內。”


    “王八蛋!”楊智積大罵一聲,長刀一舉:“兒郎們,至尊恐遭不測,隨我入殿護駕。”


    說罷,楊智積帶頭衝殺過去。


    竇抗見狀,也豁出去了,至尊如果出事,他有護駕不利之罪,那是要命的,如果衝進去,至尊沒事,最多是冒犯聖駕,被削爵除官,但自己的一片忠心,至尊是可以看到的。


    於是他也帶著身邊親隨,朝宗室近衛殺去。


    一時間,仁壽殿外,刀光劍影。


    兩邊人馬這麽殺起來,聲勢浩大,雙方不斷有援軍加入,但是宗室近衛人數不占優,楊爽又沒有坐鎮主持,所以很快便被楊智積殺出一條路來。


    “砰”的一聲,內裏插著門栓的殿門被從外撞爛,楊智積火速帶人衝了進去。


    轉過正殿,便是寢宮,這時候,黃門侍郎元岩從寢宮方向跑了出來,哭喪著臉道:


    “至尊駕崩了!”


    楊智積雙腿一軟,差點栽倒,衝入寢宮之後,隻見龍榻周圍,女卷內侍跪了一地。


    榻上,皇帝楊堅臉色煞白,毫無血色,安靜的躺在那裏。


    楊智積撲了過去,趕忙查看鼻息脖頸,隻覺至尊渾身冰涼,顯然已經逝去多時。


    當他確認至尊已經駕崩之後,隨即大怒道:


    “來人!把這幫人全都給我看好了,誰敢妄動,直接砍了。”


    “楊城,速去捉拿奸賊柳述。”


    接著,楊智積青筋暴起,看向已經嚇傻了的竇抗道:


    “笨蛋!還不快去請太子主持大局。”


    竇抗顫顫巍巍,連滾帶爬跑出大殿,見外麵還在廝殺,大喊一聲:“至尊駕崩,爾等速速停手,立即控製皇城,不準任何人出入。”


    一時間,眾人各自後撤,一個個都傻眼了。


    內苑,楊廣一拳搗在竇抗胸口,麵目猙獰道:


    “你是怎麽護的駕?你啊你.......”


    竇抗大哭道:“天已傾覆,請太子速往仁壽殿,主持大局。”


    不用他說,楊廣已經帶著妻兒緊急奔赴仁壽殿。


    事實上,柳述在聽到仁壽殿方向傳來的廝殺聲後,就已經知道事情敗露,柳沮直到如今,都沒能將楊勇帶迴來,說明已經出事了。


    成王敗寇,沒什麽好說的。


    “時不在我啊.......”柳述歎息一聲,在房間內坐下,端起茶盞抿了一口。


    楊勇登基的詔書,他都已經準備好了,隻要楊勇一到,便可繼位,介時左右羽林衛便會完全落於掌控之中,隻要能夠控製仁壽宮,再殺了楊廣一家,到時候楊勇以新帝身份返迴大興登基為帝,將是順利成章的事情。


    “可惜了......就差一點.......”


    這時候,房門被人撞爛,楊城帶著羽林衛衝了進來,二話不說,卸了柳述冠冕,令人左右架起柳述,拖往仁壽殿,聽候發落。


    晉王楊昭,撲倒在榻上,失聲痛哭。


    楊廣佇立在一側,一臉哀傷。


    楊智積和竇抗,將這些天來的所有情況,都一五一十的匯報給了楊廣。


    與此同時,負責給衛王楊爽治病的內侍和禦醫,也都被抓起來了。


    楊爽也病故了,死於三天前。


    解除軟禁後的楊素,趕來的第一件事,就是令人審問女卷,以三夫人為首,所有進過仁壽殿的宮女,全部審問。


    至於那些內侍宦官,直接被拖了出去,全部砍頭。


    眼下這個時候,楊廣隨時可以繼位,審不審,其實已經毫無意義,如今的他,大權在握,普天之下,隻有他一個人說了算。


    殺誰不殺誰,就是他一句話的事情。


    給事黃門侍郎元岩,被拖至楊廣麵前,他一個勁的哭訴,說什麽至尊昨夜一切安好,今晨也無不妥,是在剛剛突然駕崩的。


    楊廣叫來一名禦醫:“你跟他說。”


    禦醫道:“下臣查看過後,判斷至尊是於兩日前龍馭賓天。”


    元岩麵如死灰。


    楊廣看向元岩,澹澹道:“等著吧,這麽大的罪,孤都不能隨便就讓你死了。”


    元岩頓時癱軟在地,被羽林衛給拖了下去。


    柳述剛被人拖進來,楊廣便擺了擺手:“將他和元岩關在一起,等孤迴了大興,一並治罪。”


    接著,楊廣令心腹魚讚立即帶人去往濮水鎮,通知楊銘進宮。


    見到魚讚的那一刻,楊銘心知大事已定,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這兩天來,是他穿越到這方大隋後,最為神經緊繃的兩天,他一刻都不敢休息。


    心弦放鬆下來後,楊銘頓時覺得身心一陣疲憊。


    吩咐李淵依舊駐紮村莊,楊銘隻帶了自己的王府部曲,綁著楊勇,跟隨魚讚進入仁壽宮。


    龍榻前,楊銘跪在地上,放聲大哭。


    楊廣令人給楊勇鬆綁,一臉暗然道:“休息幾天,隨我一道扶父皇的靈柩,返迴大興吧。”


    楊勇淚流滿麵,默默點了點頭。


    塵埃落定。


    兩天後,百官進入仁壽宮,楊廣就此登基,冊封太子妃蕭氏為皇後,同時宣布大赦天下。


    接下來,浩浩蕩蕩幾萬大軍,在皇帝楊廣的統帥下,將大行皇帝楊堅的靈柩送迴了大興。


    舉辦國喪之後,楊堅會被送往太陵安葬,與皇後獨孤加羅合葬在一起。


    太府寺議定過後,建議至尊的諡號應為“文皇帝”,被楊廣采納。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湣民惠禮曰文.......


    總之,文帝這個諡號,一般是給擅於治理天下,在位期間國富民安的皇帝。


    至於廟號,因為楊堅曾經封自己的父親楊忠為太祖皇帝,所以楊堅的廟號是高祖皇帝。


    楊銘再一次穿上了最重的斬衰孝服,因是嫡孫,他得穿三年,期間不得更換齊衰。


    大理寺、刑部、禦史省介入調查,容華夫人蔡氏、弘政夫人陳氏,被勒令出家。


    宣華夫人陳氏,在楊廣的授意下,名義上是處死,實際上被帶進了皇宮,楊廣要讓她生不如死。


    因柳家、元家勢力過於龐大,牽扯太廣,楊廣要照顧多方麵子,所以柳述和元岩的罪名,非常輕,隻判了流放嶺南。


    柳述是真的流放,至於元岩,會死在半路。


    楊廣親自安撫自己的妹妹楊阿五,希望她能改嫁,但楊阿五剛烈,主動要求與柳述一起流放嶺南。


    楊廣大怒,令人將其軟禁府中。


    等到楊堅安葬之後,楊廣帶著妻兒入住大興宮,成為大隋第二任皇帝。


    宇文述接替豫章王楊暕,拜為左衛大將軍,封許國公。


    郭衍接替裴矩,拜左武衛大將軍、封光祿大夫。


    楊廣改禦史省為禦史台,封張衡為禦史大夫。


    楊素重迴中樞,仍任尚書左仆射,楊約奉旨返京,接替裴矩,成為內史令。


    至於裴矩,改任為門下省黃門侍郎,有銓選之權,也就是說,他可以跳過吏部,直接選拔官員。


    七月份,車騎將軍屈突通,奉命前往晉陽,召迴漢王楊諒。


    實際上,早在仁壽宮的時候,楊廣便以楊堅的名義假傳旨意,想要把楊諒騙迴來,結果沒有迴應。


    如今國喪都過去了,楊諒那邊還是沒有動靜,他都沒迴大興,給自己的親爹送葬。


    楊銘知道,楊諒這是已經在準備謀反大事了。


    這幾日朝會,楊廣令太府寺商討楊銘封王的事情,以及準備楊昭冊封太子的典禮。


    至於老二楊暕,不出意外的話,會襲爵晉王。


    親王封號,以晉、秦、齊、楚最大,因為這四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


    其中晉之所以超過秦,是因為晉國在春秋時期是中原霸主,地盤最大,後來分裂成三個國家趙、魏、韓,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


    剩下的秦、齊、楚則是戰國時期最大的三個國家。


    楊銘多半會是秦王。


    楊茵絳的肚子,已經越來越大,再有兩個月便會生產,如果是兒子,那就是板上釘釘的嫡長孫了。


    這天,李淵帶著長子建成,來拜見楊銘。


    名為感謝楊銘給兒子牽線搭橋,實際上是感謝楊銘沒有把他賣了。


    當初去仁壽宮,李淵的表現很不積極,被楊銘扣在身邊之後,更是直接躺平,多少有點想要置身事外的意思。


    【鑒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當楊廣順利登基後,李淵可謂是度日如年,就怕當初出工不出力的事情被楊銘給捅出來。


    不過昨天楊銘下朝的時候,自己在宮門外偶遇對方,當時楊銘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了一句:你欠我一個人情。


    李淵當時就知道,自己沒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隋煬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圓盤大佬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圓盤大佬粗並收藏家父隋煬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