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覺醒來。
昨天在掌教真人的真氣治療下,張羽的內傷已然痊愈,沒有了傷病纏身,睡覺也特別香甜,精神分外飽滿。
朝陽已照進道舍窗欞,洗漱完畢,一道僮進來告知掌教通知張羽前往議事殿。
一路行來,太乙門人均已早起,黃堅、段玉等在觀內空地處或打坐吐呐練氣,或習練劍法及劍陣,隻是不見其師長指點,想必師長們都已聚集到議事殿議事。
掌教太乙真人張若虛已在大殿中央就坐,旁邊坐著傷勢尚未痊愈的“豐神劍客”鏡月道人。
四大弟子和張駒、張駟二人分別坐在下首,其他徒孫輩的隻有半蒙麵紗的史寒梅一人侍立在側。
史寒梅一雙美目秋波流轉,不時關注著師長們的茶杯,給師長們添茶加水,倒顯得沒有昨天那麽多不食人間煙火般的仙氣,原來仙子也是那麽的勤勉。
見張羽進來,眾人均笑臉相迎,史寒梅一見張羽,態度較有改觀,已不似昨日見麵之初那麽高冷。
張羽一見眾人均已到齊,隻等自己一個,便紅著臉上前向眾人請安道:“二叔爺,各位師伯、師兄、師姐,小羽起得晚了,勞煩各位久等。”
張若虛微笑頷首道:“無妨,你重傷初愈,體力和精神均尚未完全複原,理應多加休息,日後全部康複之後自是要同師兄師姐們一樣早起晨練,不可耽誤時日。”
“張氏子孫曆來恪守祖訓門規,學文習武,均勤勉異常,爾父須陀當年在此即是其中典範。
“爾自小因天命使然,身體孱弱,長輩溺愛,然玉不琢不成器,吾和乃父都意欲為爾改造,所謂人定勝天亦未嚐不可。”
“張氏子孫曆來不全信天命,先祖張恆打小經曆與爾何曾相似,然經苦修勤練,卻終成一代聖賢及開創我數百年道統之祖師,你當以此自勉呀!”
眾人聽張若虛竟以祖師爺的光輝曆程來勉勵張羽,皆有所不信。
張羽聽之,亦是一震,甚為迷惑。
“非是我大言炎炎,爾等不知,羽兒確實有這個條件,昨日我在給羽兒把脈診其傷病之時有一個驚人的發現,不過此事破為蹊蹺,羽兒你來此之前是否有過奇遇?”
“奇遇?”張羽心中暗驚,難道二叔爺未卜先知,竟知道自己是現代人?他假裝一臉迷惑。
“迴掌教真人,公子確是有奇遇,那就是從高崖上摔下而沒有喪命。”張駟起身稟告。
“這個我已知曉,非此等奇遇,我是說昨日探脈羽兒身體之時,竟發現羽兒係往生聖體之身。”
“啊!”
一屋人被掌教的話驚呆了,簡直是掉了一地的下巴。
往生聖體,為習武修真之人夢寐以求的先天體質。
此等體質修煉武功和玄術事半功倍,實為數百年難遇的良材美玉,亦是繼承道統衣缽的最佳人選。
眾弟子一時神色各異,有欣喜激動,有嫉恨豔羨,亦有驚疑不信,均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要知道,往生聖體在太乙門有史以來僅出現過一例,且為太乙門的開山掌教,如張羽果真是往生聖體,即為太乙有史以來第二人。
就連現任掌教張若虛都隻是窺仙真體,窮極一生苦修,所達的最高境界也無法與往生聖體未來的無可限量性媲美。
也就是說,如果張羽日後能有正確的指導並堅持修煉,未來便有超越張若虛的可能性。
史寒梅目中有異采,一雙大眼盯住張羽閃煉不定,似是要把他看穿。
張駟聽到議論也是豔羨不已,心中亦略有不忿,心想同樣是穿越過來的,為什麽差別那麽大呀?
鏡月激動得蒼白的臉色竟泛起了紅光,反複問道:“掌教師兄,莫要弄錯了!”
張若虛籲了一口氣:“莫說你等不信,起初我亦是驚疑異常,但我昨夜趁羽兒熟睡已去他房間中探察他的身體,確實為往生聖體之身不假。”
“太乙一門雖為先祖張恆所創,但自道統創始以來,從來家歸家、門歸門,唯材是舉,唯賢是用。從未將張家和太乙混為一談,更未有世襲罔替之陋習,此係祖師爺開山立派以來所立的門規,亦是張氏子孫世代秉承的祖訓。”
“數百年來,我南陽張家與太乙一門正是牢記並恪守此家訓門規,世代唇齒相依,抱團互助,繼而花開並蒂,竟相繁茂,英材輩出,曆經數百年亂世而不倒。過去如是,今亦如是。”
“難道我竟敢暗藏私心,胡編杜撰聖體一事,覬覦下一任道統繼承不成?如有不信,爾等大可一試。”
“退一步講,即便‘舉賢不避親’,張羽雖有道統繼承的最佳體質,但體質絕非選擇道統繼承的唯一標準。能否成大器,還得看個人修行。”
“現我太乙,天機圖、地象儀已成傳說。《長生經》僅餘兩卷,在各門派中已無優勢可言。且我在明,敵在暗。天下人盡知太乙三寶而覬覦,其他門派的重寶秘笈、此消彼長我等一無所知也無心窺探,這實在是對我方不利呀。”
“今我方雖有聖體之材,吾卻擔心將來無可修之經、可煉之功,極易被他派超越。”
“此種憂患,絕非針對羽兒一人,你我等人不也麵臨嗎?”
“即便是羽兒將來修煉成功,無敵於天下,但能繼太乙道統者,惟有德才服眾、成就大功業方可。”
“然天道茫茫,命數難測,各人未來發展猶未可知。我太乙中人切不可畫地為牢、固步自封,當人人發奮自強,以修真求道光大我門、造福蒼生為己任,方可振興太乙,共渡危厄呀!”
鏡月聞之,老臉一紅,忙解釋道:“掌教師兄一番教誨,語重深長,醍醐灌頂。”
“我等非是疑心掌教,而是往生聖體百年難遇,今聞之莫不驚喜交加,難以置信。”
“且聖體並非不能查證驗實,豈是胡編杜撰之能成就,況聽聞張駒、小駟二人所言,今次羽兒逢此大變,今非昔比,已因禍得福,性情智慧大勝從前,且文采斐然,文才之氣霸氣側漏,四步成詩,詩成蓋州。”
“我看羽兒將來的成就和給我們的驚喜絕不隻是‘四步成詩,詩成蓋州’那麽簡單!”
張若虛插上的一句話再次給了眾人一個驚喜,但大家均不知掌教真人何出此言。
難道他在張羽這個“聖體之身”上又有什麽驚人發現?在座之人均麵麵相覷。
昨天在掌教真人的真氣治療下,張羽的內傷已然痊愈,沒有了傷病纏身,睡覺也特別香甜,精神分外飽滿。
朝陽已照進道舍窗欞,洗漱完畢,一道僮進來告知掌教通知張羽前往議事殿。
一路行來,太乙門人均已早起,黃堅、段玉等在觀內空地處或打坐吐呐練氣,或習練劍法及劍陣,隻是不見其師長指點,想必師長們都已聚集到議事殿議事。
掌教太乙真人張若虛已在大殿中央就坐,旁邊坐著傷勢尚未痊愈的“豐神劍客”鏡月道人。
四大弟子和張駒、張駟二人分別坐在下首,其他徒孫輩的隻有半蒙麵紗的史寒梅一人侍立在側。
史寒梅一雙美目秋波流轉,不時關注著師長們的茶杯,給師長們添茶加水,倒顯得沒有昨天那麽多不食人間煙火般的仙氣,原來仙子也是那麽的勤勉。
見張羽進來,眾人均笑臉相迎,史寒梅一見張羽,態度較有改觀,已不似昨日見麵之初那麽高冷。
張羽一見眾人均已到齊,隻等自己一個,便紅著臉上前向眾人請安道:“二叔爺,各位師伯、師兄、師姐,小羽起得晚了,勞煩各位久等。”
張若虛微笑頷首道:“無妨,你重傷初愈,體力和精神均尚未完全複原,理應多加休息,日後全部康複之後自是要同師兄師姐們一樣早起晨練,不可耽誤時日。”
“張氏子孫曆來恪守祖訓門規,學文習武,均勤勉異常,爾父須陀當年在此即是其中典範。
“爾自小因天命使然,身體孱弱,長輩溺愛,然玉不琢不成器,吾和乃父都意欲為爾改造,所謂人定勝天亦未嚐不可。”
“張氏子孫曆來不全信天命,先祖張恆打小經曆與爾何曾相似,然經苦修勤練,卻終成一代聖賢及開創我數百年道統之祖師,你當以此自勉呀!”
眾人聽張若虛竟以祖師爺的光輝曆程來勉勵張羽,皆有所不信。
張羽聽之,亦是一震,甚為迷惑。
“非是我大言炎炎,爾等不知,羽兒確實有這個條件,昨日我在給羽兒把脈診其傷病之時有一個驚人的發現,不過此事破為蹊蹺,羽兒你來此之前是否有過奇遇?”
“奇遇?”張羽心中暗驚,難道二叔爺未卜先知,竟知道自己是現代人?他假裝一臉迷惑。
“迴掌教真人,公子確是有奇遇,那就是從高崖上摔下而沒有喪命。”張駟起身稟告。
“這個我已知曉,非此等奇遇,我是說昨日探脈羽兒身體之時,竟發現羽兒係往生聖體之身。”
“啊!”
一屋人被掌教的話驚呆了,簡直是掉了一地的下巴。
往生聖體,為習武修真之人夢寐以求的先天體質。
此等體質修煉武功和玄術事半功倍,實為數百年難遇的良材美玉,亦是繼承道統衣缽的最佳人選。
眾弟子一時神色各異,有欣喜激動,有嫉恨豔羨,亦有驚疑不信,均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要知道,往生聖體在太乙門有史以來僅出現過一例,且為太乙門的開山掌教,如張羽果真是往生聖體,即為太乙有史以來第二人。
就連現任掌教張若虛都隻是窺仙真體,窮極一生苦修,所達的最高境界也無法與往生聖體未來的無可限量性媲美。
也就是說,如果張羽日後能有正確的指導並堅持修煉,未來便有超越張若虛的可能性。
史寒梅目中有異采,一雙大眼盯住張羽閃煉不定,似是要把他看穿。
張駟聽到議論也是豔羨不已,心中亦略有不忿,心想同樣是穿越過來的,為什麽差別那麽大呀?
鏡月激動得蒼白的臉色竟泛起了紅光,反複問道:“掌教師兄,莫要弄錯了!”
張若虛籲了一口氣:“莫說你等不信,起初我亦是驚疑異常,但我昨夜趁羽兒熟睡已去他房間中探察他的身體,確實為往生聖體之身不假。”
“太乙一門雖為先祖張恆所創,但自道統創始以來,從來家歸家、門歸門,唯材是舉,唯賢是用。從未將張家和太乙混為一談,更未有世襲罔替之陋習,此係祖師爺開山立派以來所立的門規,亦是張氏子孫世代秉承的祖訓。”
“數百年來,我南陽張家與太乙一門正是牢記並恪守此家訓門規,世代唇齒相依,抱團互助,繼而花開並蒂,竟相繁茂,英材輩出,曆經數百年亂世而不倒。過去如是,今亦如是。”
“難道我竟敢暗藏私心,胡編杜撰聖體一事,覬覦下一任道統繼承不成?如有不信,爾等大可一試。”
“退一步講,即便‘舉賢不避親’,張羽雖有道統繼承的最佳體質,但體質絕非選擇道統繼承的唯一標準。能否成大器,還得看個人修行。”
“現我太乙,天機圖、地象儀已成傳說。《長生經》僅餘兩卷,在各門派中已無優勢可言。且我在明,敵在暗。天下人盡知太乙三寶而覬覦,其他門派的重寶秘笈、此消彼長我等一無所知也無心窺探,這實在是對我方不利呀。”
“今我方雖有聖體之材,吾卻擔心將來無可修之經、可煉之功,極易被他派超越。”
“此種憂患,絕非針對羽兒一人,你我等人不也麵臨嗎?”
“即便是羽兒將來修煉成功,無敵於天下,但能繼太乙道統者,惟有德才服眾、成就大功業方可。”
“然天道茫茫,命數難測,各人未來發展猶未可知。我太乙中人切不可畫地為牢、固步自封,當人人發奮自強,以修真求道光大我門、造福蒼生為己任,方可振興太乙,共渡危厄呀!”
鏡月聞之,老臉一紅,忙解釋道:“掌教師兄一番教誨,語重深長,醍醐灌頂。”
“我等非是疑心掌教,而是往生聖體百年難遇,今聞之莫不驚喜交加,難以置信。”
“且聖體並非不能查證驗實,豈是胡編杜撰之能成就,況聽聞張駒、小駟二人所言,今次羽兒逢此大變,今非昔比,已因禍得福,性情智慧大勝從前,且文采斐然,文才之氣霸氣側漏,四步成詩,詩成蓋州。”
“我看羽兒將來的成就和給我們的驚喜絕不隻是‘四步成詩,詩成蓋州’那麽簡單!”
張若虛插上的一句話再次給了眾人一個驚喜,但大家均不知掌教真人何出此言。
難道他在張羽這個“聖體之身”上又有什麽驚人發現?在座之人均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