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開始以後,整個歐洲都被德意誌帝國暴揍了一頓,原先認為最強的歐洲地麵部隊法國陸軍居然僅僅撐了四十六天就宣告投降,這樣糟糕的場麵令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心灰意冷。


    在此之前,德意誌帝國用最先進的武器和戰術進行閃擊戰,歐洲所有被這個國家侵略的國家除了蘇聯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支撐一年的時間。


    閃擊戰充分展現了德國的軍事實力和軍事思想,世界各國還在認為一戰當中的陣地會發揮出主要優勢,但是令全世界都沒想到的是坦克和飛機這種從工業化誕生的機械自動化武器以壓倒性優勢碾壓整個歐洲大陸。


    而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對比那個曾經沉浸在天朝上國夢幻理想的清帝國也沒有過多的差別,好不容易從經濟危機中擺脫出來以後,想的便是安於現狀。


    但要說法國也是如此,那也是錯誤的,除了法國和美國以外,如同英國,便是可以這麽認定安於現狀不求發展的事實。


    美國在新政以後,工人的地位已經提高了不少,這時候的美國頗有一番共產主義前夕的滋味兒,但是後來的麥卡錫主義徹底將美國掌權的共產主義者消除幹淨,即便是今天的美共,已經沒有當初那般的性質,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美國新政以後的景象可以稱之為帝國主義發展最良好的一個環節,經濟學者提出來低失業率的經濟概念,這使得美國的失業者變得越來越少,有了工作便可以用勞動實現財富,這個時候美國的各行各業都是極其發達的,各種新興的城市拔地而起,勞動人民的創造力是驚人的,不要認為這些功勞是那些資本家領導者,而是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勞動者創造的,勞動人民才是曆史的創造者。


    所以美國在同時期內的軍事發展也是驚人的,特別是美軍的軍事思想,以《製空權》為本發展軍事實力,這便讓立體式戰爭更加突出了天空的力量,這是美國軍事的繁榮。


    塔讀@


    而迴到德國身上,他們的軍事思想主要是用一本書概括,《裝甲戰》是德軍的主要軍事思想,而德軍將領古德裏安更是將這份思想貫徹到底,這邊讓閃擊戰有了理論基礎,所以德軍的軍事思想超越了法國的軍隊,移動戰爭代替了靜態固定戰爭。


    目光來到法國,法國陸軍模式依舊是二十年前一戰的模式,畢竟索姆河戰役、凡爾登戰役是以法國軍隊的勝出告別了戰爭,而他們也不會想到短短的二十年時間,敵國的發展就已經超越了他們一個紀元。


    英法兩國的軍事思想一同停滯在一戰時期,值得諷刺的是,坦克最初是由英國發明的,但是到了二戰德國軍隊卻用坦克碾壓了英法聯軍。


    停滯的因素是錯綜複雜的,英法兩國在一戰付出的代價太過慘重,特別是法國整整付出了一代人的生命,這便使得法國軍隊的領導將軍們依舊由老態龍鍾的老人掌握,相對比於德國的年輕人是大不相同的,德國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的年輕將軍代表了新的軍事思想指導者,這也是兩國軍事實力對比最大的差別所在。


    連士兵都是資本老爺收割的韭菜,那就無法與更加先進的軍隊作戰,法國不是沒有人,後來的自由法國領導人戴高樂就是法國新軍事思想改革的倡導者,但是相對比於古德裏安,他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戴高樂也是支持機械化部隊發展的時代倡導者,可是他的建議卻都被真正掌握軍隊的高層否決,那些阻礙進步的資本大老爺們認為陣地戰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一切都還是需要人用命堆上去,忽視了工業革命為軍事發展所帶來的價值,這也是其中之一的因素,這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固步自封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危機,敢於改革發展才是順應曆史潮流前線的正確選擇。


    所以當我們看到即便是雍容華麗的法國軍隊,即便是規模龐大,也不會發揮出真正的戰鬥力,這和清帝國最後的失敗在現實意義上來說並無差別,四十六天的戰鬥便讓法國無法凝聚力量抗擊侵略者,法國軍隊的投降速度比德國的進攻速度還要快,這是軍事曆史的一個大笑話。


    而德國軍隊在歐洲的勝利使得整個國家陷入了瘋狂,當他們無法在海上和天空決勝英國軍隊的時候,便迅速調轉槍頭攻擊蘇聯,二戰的兩家最大的作戰力量開始鬥爭,整個西方的戰鬥就此打響。


    目光轉移至亞洲,亞洲的戰鬥早早就已經打響,反抗外來殖民壓迫者的戰鬥在東方自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中華民族統一了戰線一致對外抗爭,那時候的民族主義是每一個國家的根源,資產階級、封建主義、無產階級都或多或少的為了自己的國家而奮鬥,但是每一場戰爭的背後的主要力量全都是無產階級,階級鬥爭從私有製出現以後便貫徹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曆史。qqxδnew


    說到亞洲並非是討論亞洲人民是怎麽為了那個人生而平等的一所奮鬥的曆史,而是說二戰的擴大化。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唯物主義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整個二戰的爆發實際上背後就是經濟問題,共產國際所代表的便是各個國家的工會,工會的身後是各國的無產階級所建設的為了和資產階級統治者所抗衡的組織。


    這個經濟問題就是源自於資本主義世界自由化貿易所產生的種種問題,一戰的爆發是源自於帝國主義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天下烏鴉一般黑,天下的資本家也都是如此,都是為了經濟利益用盡所有手段去實現,他們利用勞工,或者說勞動人民的力量去實現,但是當他們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導致戰爭爆發以後,他們又決定和無產階級成為盟友,利用無產階級的力量抗衡外來敵人,這個敵人也就是源自於資本主義發展分配不均衡問題所產生的,所以嚴格意義上還是要求分配均衡的問題,這就是所為什麽曆史離不開公有製人人平等這個問題,也就是無產階級革命者所要奮鬥實現的理想。


    而二戰的經濟問題就在於大蕭條之後,各帝國主義為了搶奪工業化原材料所引起的戰爭,為什麽這些國家要搶奪工業化原材料?這是因為一戰後的國際共運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他們登上了曆史舞台,成為了一支政治力量威脅了資產階級統治者的政權,為了緩解這些反抗,帝國主義想著用改良的方式對無產階級進行讓步,好讓無產階級乖乖做他們的勞動工具,這個經濟狀況很快就被大蕭條打破,無產階級反抗的聲音愈來愈強烈,這就使得各國瘋狂建設工業化的原因,降低失業率,緩解內部壓力。


    所以我們看到即便是德國日本這些戰爭的策源地,同樣出現了工業化在一戰後大步邁進的狀況,說迴到經濟問題我們再看亞洲戰爭就很容易理解了。


    最開始日本帝國主義侵入中華東北為的就是緩解大蕭條以後糟糕的經濟狀況,而擴大戰爭是由於經濟需求越來越大,以維持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而導致的,所以後來的全麵抗戰也是隨著經濟問題而引起的。


    為了維持戰爭機器和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獲得廣大的原材料,日本不惜對美國珍珠港進行襲擊,日本帝國主義為的就是東南亞地區以及南太平洋地區的原材料,而東南亞地區和南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宗主便是美國,他們想接手過美國的宗主地位,這就是日本擴大戰爭的經濟因素。


    珍珠港襲擊以後,太平洋戰爭便徹底爆發,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戰就徹底爆發,這時候整個世界都在或多或少地參加了這場戰爭,殖民地的被壓迫者也紛紛拿起武器反抗,反侵略國家很快建立了同盟,這就是後來的反法西斯同盟。


    而那些統治者需要用到勞動人民的力量打贏這場戰爭,各種的不平等條約和拆解殖民體係的運動也就此產生,結合到一戰後的狀況和曆來的工人階級起義,那就是統治者需要緩解和本國勞動者的矛盾,結為同盟利用改良政策凝聚力量。


    這並沒有錯,但是也確實讓我們徹底認清了資本主義醜惡的嘴臉,當他們沒有深陷危機的時候他們就會大肆剝削壓迫勞動者為他們賺取財富利益,當他們深陷危機的時候又可憐兮兮地尋求勞動者凝聚力量,利用勞動者的力量打敗共同的敵人,如此反複,竟屢屢得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赤色信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河浮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河浮林並收藏赤色信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