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濤聲依舊
亮劍:抗日之鐵血遠征 作者:阿牛哥的藍白情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蜀中,軍委會作戰室,幾位大佬依然是早早過來打卡,今天種裁要過來召開作戰總結會,每個人都是要發言的。
相較於一個星期前的躊躇滿誌,現在的神形像極了一群鬥敗的公雞,特別是陳上將,一直在琢磨著找誰來當替罪羊更合適一些……
“種裁到!”
侍從室張中將的話聲剛落,某人就提著一杆標誌性的文明棍匆匆走了進來,臉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
了解種裁的陳上將心裏一咯噔,這是真怒了的節奏,他寧願種裁怒氣衝衝地走進來,那樣最多就是罵幾句,暴風雨一過該幹嘛幹嘛,像現在這樣反而讓他心裏沒了底。
“怎麽啦?一個個像鬥敗的公雞,勝敗乃兵家常事,再說棗陽之戰頂多算打了一個平手;
國府損失大,鬼子損失也不少!
就是可惜了一次圍殲第三師團的良機,諸位都是有責任的!
我今天來不是為了追究誰的責任,而是希望你們好好的反思自己,你們都是國府的股肱之臣,我需要的是你們的精誠團結,而不是互相拆台!!
都說說吧!”
少傾,某人見每人出來說話,就點了陳上將的將,這次要不是他存了私心,生生耽誤了寶貴的兩天,也不至於錯過圍殲第三師團的最佳時機。
陳上將自然是不會承認是他的錯,要錯也是下麵人執行不到位的錯:
“種裁,這次鬼子出人意料地給第三師團空投了大量的彈藥,特別是重炮彈,又從江城調來了數十架轟炸機,空地一體作戰的方式讓我軍一時無法適應,44軍軍長對鬼子的反撲準備不足,僅僅一個小時不到就全線潰敗;
如果不是十八軍及時趕到,穩住了陣腳,後果不堪設想!”
不愧是陳上將,甩鍋專家,沒有甩給手握重兵的湯司令,而是甩給了44軍軍長,間接還讓湯司令背一鍋,而他的十八軍變成了力挽狂瀾之師;
這樣,他調十八軍過來不僅沒有錯,反而有功,他的摘桃子之舉也被他洗白成料敵於先之舉。
“無恥之極!”
小諸葛忍不住暴了一句粗口,還好沒有將鍋甩給德公,否則他絕對第一個跳出來大罵一句:
“世上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種裁眼角抽了抽,還是忍住了,調十八軍增援自然沒有錯的,要錯的話他也有責任。
“辭修這次調十八軍增援北線也算是無心插柳之舉,穩定了北線形勢不至於崩潰,第三師團雖然從44軍的防線突了出去,但也遭受了重創,這次就功過相抵吧!”
種裁定了調,後麵的就好說了,都是不痛不癢地反思,連自罰三杯都算不上,這事就這麽遮過去了。
這也好理解,事關中央軍,就算是敗仗都會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更何況在他們看來這隻能算是一場平局,更不會把板子打到中央軍的屁股上了。
而小諸葛這裏,隻要不甩鍋給桂係他都會閉嘴的。
戰役總結的事就這麽輕輕揭過去了,剩下的就是討論鬼子下一步行動,陳上將又是第一個發言,他要扳迴一局才行。
“種裁,鬼子經過第一階段的作戰,損失兵力超過兩萬人,第三師團、第十三師團這兩個主力師團減員嚴重,部隊疲憊不堪。物資消耗巨大,空投那點物資隻是杯水車薪,支撐不了後續的作戰需要;
所以我認為鬼子會放棄進攻夷陵的計劃,會選擇撤兵休整,至少一個月內,鬼子無力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陳上將的分析得到了大部分大佬的認同,連小諸葛都沒有站出來反對。
畢竟雙方打了二十餘天了,彈藥打到都靠空投補給的地步了,支撐七、八萬大軍攻勢作戰所需要的物資是一個天文數字,不是那麽容易籌集的!
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後勤補給,沒有補給的攻勢作戰那是送人頭。
種裁見大家意見出奇的一致,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同,頓時滿意地點了點頭,他已經不想跟鬼子繼續死磕下去,保存實力才是上策。
種裁在做出鬼子不會繼續進攻夷陵的判斷後,國府對河西地區的局部兵力部署進行了調整;
將原來守備在河西的第33集團軍和江防軍主力大部調往河東,以致河西兵力空虛;
沒有製定在河西作戰的計劃,不僅遠安、南漳等縣沒有設防,夷陵的防禦兵力也很少。
這一臭棋又被鬼子抓了一個正著,在得到了1000餘噸的物資補給後,鬼子第三師團等部突然渡過漢水,乘虛而入,打了國府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個時候五戰區長官部,對形勢的判斷出現了重大偏差,都以為鬼子在佯動,左兵團由戰區司令長官李上將指揮第2、第22、第31集團軍和第68軍,攻擊襄花路、京鍾路及漢宜路日軍後方,想切斷鬼子的補給。
可惜鬼子根本不理會自己的後路,而是兩個師團過了河後加速攻擊前進,當晚即突破第四十一軍防線,次日便進入襄城,兩個師團隨即並列向南攻擊前進,進入三十三集團軍背後,壓迫我軍調轉正麵。
這是典型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左路軍重兵斷我補給線,我一路猛衝猛打打到你右路軍的北後去;
鬼子已經進行過補充了,攜行的物資打十天半個月問題不大,所以他們根本不在乎國府軍斷了他們的補給線。
因為被人攻了後路的三十三集團軍根本撐不了十天半個月,被鬼子逼的倉促改向,臨敵變陣,這可是兵家大忌!
三十三集團軍由向東進攻改為向北抵抗,我軍倉促間陷入混亂,鬼子趁機猛攻,三十三集團軍各部損失慘重,戰局急轉直下。
後麵軍委會又是各種騷操作,一會指揮這個軍,一會指揮那個軍,讓各部疲於奔命;
往來的電報又被鬼子破譯,等於在明著牌跟鬼子打仗!
一步錯,步步錯,被鬼子一直牽著鼻子,顧此失彼,各部被鬼子兩個師團衝的七零八落,損失慘重。
6月12日,鬼子占領夷陵,完成了最初的戰役目標;
6月13日,僅僅一天,夷陵就被十八軍光複!
也就是同一天,在萬裏之外,小胡子的部隊占領了八黎,整個西歐落入了小胡子的囊中。
世界形勢正發生著劇烈動蕩,在這種形勢下,鬼子大本營迫切希望盡快解決華夏問題,以便騰出手來參與世界範圍的角逐。
夷陵是進攻蜀中的橋頭堡,要不要長期占領夷陵,在鬼子大本營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軍事派希望以夷陵為跳板,集中二十萬以上的重兵一舉攻入蜀中,徹底解決華夏事變;
政治派則認為短暫地占領夷陵,是為了給蜀中以巨大的軍事壓力,迫使蜀中在一定條件下與鬼子和談,便於鬼子盡快從華夏抽身。
最終政治派占了上風!
6月18日,鬼子再次占領夷陵,國府軍無力收複,鬼子十一軍也不想再擴大戰端,會戰結束。
這一戰,除了在楚雄強行參與期間發生了部分改變以外,後麵的進程又迴到了原來的軌道上。
隻是鬼子的損失擴大了一半以上,傷亡超過了2萬人;
第五戰區上報的損失,陣亡36983人,失蹤23000餘人,負傷50509餘人
曆史的慣性太大了,雖然保住了張上將沒有犧牲,但華夏軍隊總體損失並沒有改變多少,十萬餘名將士的傷亡讓迴到了柳鎮的楚雄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他娘的!”
相較於一個星期前的躊躇滿誌,現在的神形像極了一群鬥敗的公雞,特別是陳上將,一直在琢磨著找誰來當替罪羊更合適一些……
“種裁到!”
侍從室張中將的話聲剛落,某人就提著一杆標誌性的文明棍匆匆走了進來,臉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
了解種裁的陳上將心裏一咯噔,這是真怒了的節奏,他寧願種裁怒氣衝衝地走進來,那樣最多就是罵幾句,暴風雨一過該幹嘛幹嘛,像現在這樣反而讓他心裏沒了底。
“怎麽啦?一個個像鬥敗的公雞,勝敗乃兵家常事,再說棗陽之戰頂多算打了一個平手;
國府損失大,鬼子損失也不少!
就是可惜了一次圍殲第三師團的良機,諸位都是有責任的!
我今天來不是為了追究誰的責任,而是希望你們好好的反思自己,你們都是國府的股肱之臣,我需要的是你們的精誠團結,而不是互相拆台!!
都說說吧!”
少傾,某人見每人出來說話,就點了陳上將的將,這次要不是他存了私心,生生耽誤了寶貴的兩天,也不至於錯過圍殲第三師團的最佳時機。
陳上將自然是不會承認是他的錯,要錯也是下麵人執行不到位的錯:
“種裁,這次鬼子出人意料地給第三師團空投了大量的彈藥,特別是重炮彈,又從江城調來了數十架轟炸機,空地一體作戰的方式讓我軍一時無法適應,44軍軍長對鬼子的反撲準備不足,僅僅一個小時不到就全線潰敗;
如果不是十八軍及時趕到,穩住了陣腳,後果不堪設想!”
不愧是陳上將,甩鍋專家,沒有甩給手握重兵的湯司令,而是甩給了44軍軍長,間接還讓湯司令背一鍋,而他的十八軍變成了力挽狂瀾之師;
這樣,他調十八軍過來不僅沒有錯,反而有功,他的摘桃子之舉也被他洗白成料敵於先之舉。
“無恥之極!”
小諸葛忍不住暴了一句粗口,還好沒有將鍋甩給德公,否則他絕對第一個跳出來大罵一句:
“世上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種裁眼角抽了抽,還是忍住了,調十八軍增援自然沒有錯的,要錯的話他也有責任。
“辭修這次調十八軍增援北線也算是無心插柳之舉,穩定了北線形勢不至於崩潰,第三師團雖然從44軍的防線突了出去,但也遭受了重創,這次就功過相抵吧!”
種裁定了調,後麵的就好說了,都是不痛不癢地反思,連自罰三杯都算不上,這事就這麽遮過去了。
這也好理解,事關中央軍,就算是敗仗都會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更何況在他們看來這隻能算是一場平局,更不會把板子打到中央軍的屁股上了。
而小諸葛這裏,隻要不甩鍋給桂係他都會閉嘴的。
戰役總結的事就這麽輕輕揭過去了,剩下的就是討論鬼子下一步行動,陳上將又是第一個發言,他要扳迴一局才行。
“種裁,鬼子經過第一階段的作戰,損失兵力超過兩萬人,第三師團、第十三師團這兩個主力師團減員嚴重,部隊疲憊不堪。物資消耗巨大,空投那點物資隻是杯水車薪,支撐不了後續的作戰需要;
所以我認為鬼子會放棄進攻夷陵的計劃,會選擇撤兵休整,至少一個月內,鬼子無力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陳上將的分析得到了大部分大佬的認同,連小諸葛都沒有站出來反對。
畢竟雙方打了二十餘天了,彈藥打到都靠空投補給的地步了,支撐七、八萬大軍攻勢作戰所需要的物資是一個天文數字,不是那麽容易籌集的!
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後勤補給,沒有補給的攻勢作戰那是送人頭。
種裁見大家意見出奇的一致,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同,頓時滿意地點了點頭,他已經不想跟鬼子繼續死磕下去,保存實力才是上策。
種裁在做出鬼子不會繼續進攻夷陵的判斷後,國府對河西地區的局部兵力部署進行了調整;
將原來守備在河西的第33集團軍和江防軍主力大部調往河東,以致河西兵力空虛;
沒有製定在河西作戰的計劃,不僅遠安、南漳等縣沒有設防,夷陵的防禦兵力也很少。
這一臭棋又被鬼子抓了一個正著,在得到了1000餘噸的物資補給後,鬼子第三師團等部突然渡過漢水,乘虛而入,打了國府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個時候五戰區長官部,對形勢的判斷出現了重大偏差,都以為鬼子在佯動,左兵團由戰區司令長官李上將指揮第2、第22、第31集團軍和第68軍,攻擊襄花路、京鍾路及漢宜路日軍後方,想切斷鬼子的補給。
可惜鬼子根本不理會自己的後路,而是兩個師團過了河後加速攻擊前進,當晚即突破第四十一軍防線,次日便進入襄城,兩個師團隨即並列向南攻擊前進,進入三十三集團軍背後,壓迫我軍調轉正麵。
這是典型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左路軍重兵斷我補給線,我一路猛衝猛打打到你右路軍的北後去;
鬼子已經進行過補充了,攜行的物資打十天半個月問題不大,所以他們根本不在乎國府軍斷了他們的補給線。
因為被人攻了後路的三十三集團軍根本撐不了十天半個月,被鬼子逼的倉促改向,臨敵變陣,這可是兵家大忌!
三十三集團軍由向東進攻改為向北抵抗,我軍倉促間陷入混亂,鬼子趁機猛攻,三十三集團軍各部損失慘重,戰局急轉直下。
後麵軍委會又是各種騷操作,一會指揮這個軍,一會指揮那個軍,讓各部疲於奔命;
往來的電報又被鬼子破譯,等於在明著牌跟鬼子打仗!
一步錯,步步錯,被鬼子一直牽著鼻子,顧此失彼,各部被鬼子兩個師團衝的七零八落,損失慘重。
6月12日,鬼子占領夷陵,完成了最初的戰役目標;
6月13日,僅僅一天,夷陵就被十八軍光複!
也就是同一天,在萬裏之外,小胡子的部隊占領了八黎,整個西歐落入了小胡子的囊中。
世界形勢正發生著劇烈動蕩,在這種形勢下,鬼子大本營迫切希望盡快解決華夏問題,以便騰出手來參與世界範圍的角逐。
夷陵是進攻蜀中的橋頭堡,要不要長期占領夷陵,在鬼子大本營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軍事派希望以夷陵為跳板,集中二十萬以上的重兵一舉攻入蜀中,徹底解決華夏事變;
政治派則認為短暫地占領夷陵,是為了給蜀中以巨大的軍事壓力,迫使蜀中在一定條件下與鬼子和談,便於鬼子盡快從華夏抽身。
最終政治派占了上風!
6月18日,鬼子再次占領夷陵,國府軍無力收複,鬼子十一軍也不想再擴大戰端,會戰結束。
這一戰,除了在楚雄強行參與期間發生了部分改變以外,後麵的進程又迴到了原來的軌道上。
隻是鬼子的損失擴大了一半以上,傷亡超過了2萬人;
第五戰區上報的損失,陣亡36983人,失蹤23000餘人,負傷50509餘人
曆史的慣性太大了,雖然保住了張上將沒有犧牲,但華夏軍隊總體損失並沒有改變多少,十萬餘名將士的傷亡讓迴到了柳鎮的楚雄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他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