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過後,兩人也都到了當差的日子。馮紫英自去羽林衛不提,賈珠卻是要去翰林院報到了。
除了他們一甲三人是直接授官之外,少數有培養前途的二甲進士會通過朝考進入翰林院當“庶吉士”,在翰林院裏學習三年,也作為今後入閣拜相的苗子。
不過接下來的任務,眼瞅著是要二合一的節奏了。自己儼然已是同時進入了拯救賈家和報效大明的任務中,兩樣同時進行,難度果然比科舉入仕高多了。
不過再困難的事,也必要抽絲剝繭找到一個線頭才好開始嘛!
最近他也有思考之後要重點發力的地方,這麽想來,倒也不必好高騖遠,眼下自己是官場和家族的雙重後輩,從小處著手,說不定更合適。
如今就算科舉有成,也不過是讓他有了在家裏說句話的資格罷了,到底還是人微言輕,想讓那些不靠譜的長輩和年長的同輩不要胡作非為,恐怕還得借力打力,從長計議。
但讓比他小的同族之人從根子上轉變過來,倒是可以一試。
退一步講,要是不把這些族裏的年輕人教好了,就算一時半會保住家族,但人人都是酒囊飯袋,即便有世襲爵位又怎麽樣?
時間長了不用人推,自己已經先爛了。若是哪天上麵看著不順眼,自然是削爵撤官,成為庶民罷了。到那時候,才是富貴榮華如過眼雲煙啊!
對於把族人從根子上捋順,他苦思冥想了幾天,倒是去了書院後,突然就有了想法。
賈家也有族學,就建在寧榮街裏寧國府附近的一處三進院子裏。這族學向來是由族人賈代儒管著的,可惜看資料裏,他這管的也不怎麽樣。
賈代儒是旁支出身,如今已經年逾五十,科舉上還是個秀才,學問平平,不過教教蒙童倒也罷了。
這人也是命苦,早年喪父,中年兒子、兒媳都早亡,隻留下一個孫子賈瑞。
這賈瑞不是個好東西,年紀比自己還大些,在族學裏當執事,卻整日裏占些小便宜,不按規矩辦事,把個族學弄的烏煙瘴氣。
按理說賈代儒管孫子管得挺嚴,但賈瑞還是長成了這麽個糟心模樣,可見這老頭著實是能力平平。
資料裏說寶玉日後也要進來讀書,跟著賈代儒學八股文,這麽看來,還是得在寶玉進學之前,先好好把族學整頓一二才好。
賈珠正在思緒紛飛,就聽到晨星稟報道:“大爺,翰林院到了。”賈珠迴了神,掀開車簾跳下車,晨星忙跟在後頭。
今天是第一天到這兒,他報到後就由翰林院的小吏帶著,往翰林掌院那邊去。
等到了這裏一看,吳文星和楊毅也早已候著了。賈珠見罷不由一喜,在陌生的地方有認識的人總歸是好事。
見掌院還沒來,三人忙湊在一起說話。吳文星笑道:“我聽聞這次有二十名二甲進士過了朝考,進來做庶吉士了。”
賈珠聞言撫了撫胸口,慶幸不已:“還好我們不用再讀書了,不然再來個三年,人生還有什麽樂趣啊!”
真是老天垂憐,幸好自己直接考中了探花,免去了繼續學習之苦,不然對於他這種本心裏不愛學習的人,真是忍不住要長掬一把淚!
不過暗搓搓說句自得的話,就現下這個成績,太傅那老頭估計都要被朕感動地熱淚盈眶啦!
楊毅搖了搖頭,笑著正要說什麽,翰林掌院顧學士就踱步進來了。三人見狀,忙恭敬一禮。
顧掌院年約四十許,神情嚴肅,麵上不苟言笑。見了三人,勉勵一番之後就給各自分派了新的工作,讓主管他們的陸侍講帶著三人下去了。
這陸侍講是從五品的侍講學士,一路將他們帶到了各自辦公的屋子,言簡意賅地說了幾句工作上的要領就先走了。
三人比鄰而居,賈珠讓晨星灑掃了一番,就挑了個茶杯倒了水喝。這屋子比起他府裏的堪稱簡陋,就是一間粉刷了白牆的屋子。
裏麵一應裝飾俱無,擺著一套桌椅,另有一處休息的床榻,比家裏晚月睡的還窄上幾分,看得讓人頗是無語。
不過一想到還有二十個庶吉士要在這裏住三年,賈珠心裏立刻平衡了許多。
等到晌午,三人第一次去翰林院的食堂吃飯,看著和書院相差無幾的菜品,賈珠覺著,環境委屈點倒也罷了,這吃食上還是得對自己好點,趕明兒起,還是從家裏帶飯吧!
說起來翰林院的工作著實不算忙,吳文星主要是向皇帝講解經史子集,負責起草文書,修撰皇帝實錄。
賈珠和楊毅則主要是起草詔書、文書,外加參與經筵侍講和修纂前朝史書的事兒。
根據賈珠的印象,講解經史子集的事兒多是由侍講學士來做,讓初入官場的修撰和編修去講的不多。
畢竟講解經史子集是麵君的大好機會,哪裏輪得到他們這些新兵呢!
雖然不能陛見皇帝陛下讓他有點遺憾,但這樣一來,他也能騰出手來,好好整頓一下族學了。
於是這第一天下了衙,晚上和政老爹、王夫人一起用飯,等丫鬟撤了桌,賈珠就跟政老爹說起了族學整頓的事。
賈珠親自端了茶給老父親,誠懇道:“如今咱們族學的事兒,要我說,實在很不成樣子。
堂祖父年事已高,雖是秀才出身,可畢竟是旁支,族學頑童多,若是遇著出身顯貴的嫡支子弟,自然更難以管教。
且咱家也算是枝葉繁茂,族學裏麵隻有堂祖父一人當夫子,著實力有不逮,管理上自然鬆懈。
這樣下來,咱們族學就成了樣子貨了,哪裏還能培養出人才!父親當初送兒子去白檀書院,想必對族學之事也是有所耳聞的。
現如今兒子在翰林院,閑暇時間多得很,想著接手族學整頓一二,再找幾個靠譜的夫子來,也搏一搏,說不定咱家族學也能教出幾個進士呢?
退一萬步說,咱們這樣的人家,就算不科舉出仕,至少也得讓家裏的子弟都讀書識字,懂些個眉眼高低才好。”
除了他們一甲三人是直接授官之外,少數有培養前途的二甲進士會通過朝考進入翰林院當“庶吉士”,在翰林院裏學習三年,也作為今後入閣拜相的苗子。
不過接下來的任務,眼瞅著是要二合一的節奏了。自己儼然已是同時進入了拯救賈家和報效大明的任務中,兩樣同時進行,難度果然比科舉入仕高多了。
不過再困難的事,也必要抽絲剝繭找到一個線頭才好開始嘛!
最近他也有思考之後要重點發力的地方,這麽想來,倒也不必好高騖遠,眼下自己是官場和家族的雙重後輩,從小處著手,說不定更合適。
如今就算科舉有成,也不過是讓他有了在家裏說句話的資格罷了,到底還是人微言輕,想讓那些不靠譜的長輩和年長的同輩不要胡作非為,恐怕還得借力打力,從長計議。
但讓比他小的同族之人從根子上轉變過來,倒是可以一試。
退一步講,要是不把這些族裏的年輕人教好了,就算一時半會保住家族,但人人都是酒囊飯袋,即便有世襲爵位又怎麽樣?
時間長了不用人推,自己已經先爛了。若是哪天上麵看著不順眼,自然是削爵撤官,成為庶民罷了。到那時候,才是富貴榮華如過眼雲煙啊!
對於把族人從根子上捋順,他苦思冥想了幾天,倒是去了書院後,突然就有了想法。
賈家也有族學,就建在寧榮街裏寧國府附近的一處三進院子裏。這族學向來是由族人賈代儒管著的,可惜看資料裏,他這管的也不怎麽樣。
賈代儒是旁支出身,如今已經年逾五十,科舉上還是個秀才,學問平平,不過教教蒙童倒也罷了。
這人也是命苦,早年喪父,中年兒子、兒媳都早亡,隻留下一個孫子賈瑞。
這賈瑞不是個好東西,年紀比自己還大些,在族學裏當執事,卻整日裏占些小便宜,不按規矩辦事,把個族學弄的烏煙瘴氣。
按理說賈代儒管孫子管得挺嚴,但賈瑞還是長成了這麽個糟心模樣,可見這老頭著實是能力平平。
資料裏說寶玉日後也要進來讀書,跟著賈代儒學八股文,這麽看來,還是得在寶玉進學之前,先好好把族學整頓一二才好。
賈珠正在思緒紛飛,就聽到晨星稟報道:“大爺,翰林院到了。”賈珠迴了神,掀開車簾跳下車,晨星忙跟在後頭。
今天是第一天到這兒,他報到後就由翰林院的小吏帶著,往翰林掌院那邊去。
等到了這裏一看,吳文星和楊毅也早已候著了。賈珠見罷不由一喜,在陌生的地方有認識的人總歸是好事。
見掌院還沒來,三人忙湊在一起說話。吳文星笑道:“我聽聞這次有二十名二甲進士過了朝考,進來做庶吉士了。”
賈珠聞言撫了撫胸口,慶幸不已:“還好我們不用再讀書了,不然再來個三年,人生還有什麽樂趣啊!”
真是老天垂憐,幸好自己直接考中了探花,免去了繼續學習之苦,不然對於他這種本心裏不愛學習的人,真是忍不住要長掬一把淚!
不過暗搓搓說句自得的話,就現下這個成績,太傅那老頭估計都要被朕感動地熱淚盈眶啦!
楊毅搖了搖頭,笑著正要說什麽,翰林掌院顧學士就踱步進來了。三人見狀,忙恭敬一禮。
顧掌院年約四十許,神情嚴肅,麵上不苟言笑。見了三人,勉勵一番之後就給各自分派了新的工作,讓主管他們的陸侍講帶著三人下去了。
這陸侍講是從五品的侍講學士,一路將他們帶到了各自辦公的屋子,言簡意賅地說了幾句工作上的要領就先走了。
三人比鄰而居,賈珠讓晨星灑掃了一番,就挑了個茶杯倒了水喝。這屋子比起他府裏的堪稱簡陋,就是一間粉刷了白牆的屋子。
裏麵一應裝飾俱無,擺著一套桌椅,另有一處休息的床榻,比家裏晚月睡的還窄上幾分,看得讓人頗是無語。
不過一想到還有二十個庶吉士要在這裏住三年,賈珠心裏立刻平衡了許多。
等到晌午,三人第一次去翰林院的食堂吃飯,看著和書院相差無幾的菜品,賈珠覺著,環境委屈點倒也罷了,這吃食上還是得對自己好點,趕明兒起,還是從家裏帶飯吧!
說起來翰林院的工作著實不算忙,吳文星主要是向皇帝講解經史子集,負責起草文書,修撰皇帝實錄。
賈珠和楊毅則主要是起草詔書、文書,外加參與經筵侍講和修纂前朝史書的事兒。
根據賈珠的印象,講解經史子集的事兒多是由侍講學士來做,讓初入官場的修撰和編修去講的不多。
畢竟講解經史子集是麵君的大好機會,哪裏輪得到他們這些新兵呢!
雖然不能陛見皇帝陛下讓他有點遺憾,但這樣一來,他也能騰出手來,好好整頓一下族學了。
於是這第一天下了衙,晚上和政老爹、王夫人一起用飯,等丫鬟撤了桌,賈珠就跟政老爹說起了族學整頓的事。
賈珠親自端了茶給老父親,誠懇道:“如今咱們族學的事兒,要我說,實在很不成樣子。
堂祖父年事已高,雖是秀才出身,可畢竟是旁支,族學頑童多,若是遇著出身顯貴的嫡支子弟,自然更難以管教。
且咱家也算是枝葉繁茂,族學裏麵隻有堂祖父一人當夫子,著實力有不逮,管理上自然鬆懈。
這樣下來,咱們族學就成了樣子貨了,哪裏還能培養出人才!父親當初送兒子去白檀書院,想必對族學之事也是有所耳聞的。
現如今兒子在翰林院,閑暇時間多得很,想著接手族學整頓一二,再找幾個靠譜的夫子來,也搏一搏,說不定咱家族學也能教出幾個進士呢?
退一萬步說,咱們這樣的人家,就算不科舉出仕,至少也得讓家裏的子弟都讀書識字,懂些個眉眼高低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