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聽我提過幾位,曾說過,若不是命運弄人,幾位想來也是大宋戰將!”高俅低聲這麽對他們說道。

    這幾位鐵塔一般的大漢聽著,有人眼眶一下子就紅了;有人臉脹得快要滴出血來了。

    他們身上,各有各的冤屈,這些年過去,以為這輩子,也就是江湖兒郎江湖老了,永遠也沒有什麽出頭的日子。誰知道,這經略相公,居然還聽過他們的名字,居然還同情他們!

    其中一位哆嗦著嘴唇:“怎地好驚攏了相公?能值相公這麽一句話,便教現時去死,卻也是情願的!”

    這話一出,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被高俅留下來的這幾位,都是當過朝廷命官的,低級武官。

    正因為當過官,他們知道,一位放過安撫使的文臣,是什麽概念,離他們有多遙遠。

    “幾位哥哥,在下向來覺得,幾位哥哥不該老在江湖的,所以想為幾位哥哥尋個出路,不知道在下這想頭,可會太過唐突?”高俅笑著對這幾位說道。

    到了這時節,哪裏還不知道,這位經略相公身邊的弟子,是要提攜他們幾個了!

    這幾位翻身便拜,口中稱道:“若得脫掉這一層賊皮,不教家鄉父老蒙羞,刀山火海都願去闖!”、“若真有個盼頭,高家哥哥,多的不說,這一百多斤便姓高了!”、“願為經略相公效死!”

    總歸,他們是沒有見到劉瑜的。

    高俅把他們帶到劉瑜的門口,然後進去了一趟,出來之前一臉歉意:“先生一路奔波,又是心憂國事,卻是有些乏了,今晚看來,暫不能……”

    “哪裏話,高家哥哥,我等便是豬狗,也不會蠢到這樣,經略相公若是有閑便罷,哪有去驚攏相公的道理?”這幾位連忙來勸高俅,高俅當然也就順坡下了台,引他們到外間說話。

    “相公雖然乏了,但事情卻是之前就交代好的了。”高俅說著,便取出書信,分別遞給這幾位,“幾位之前畢竟都是有人命在身,要起複,就算從頭做起。如果在中原,隻怕不好掩人耳目,諸事也不爽利,所以隻能安排到嶺南去。若是有哪位哥哥,嫌這路途太遠不願去,那便作罷,日後如有其他機遇,在下再行知會諸位哥哥。”

    這幾封信,是高俅的名義寫的,推薦這幾人去東南第十一將從軍。

    東南第十一將,就是廣南東道唯一的禁軍了,滿編是五千人,當然喝兵血是常事,現時還好,到了靖康之後,連千人都沒有。不管如何,有高俅的引薦,他們去東南第十一將從軍,應該是不會有什麽問題的。

    這幾個江湖漢子互相對望了一眼,納頭便拜:“某等願往!”

    送走了這幾位,高俅便終於可以安憩,他也沒有去與劉瑜複命,其實同樣的劇目,自出京之後,幾乎每晚都在上演同樣的劇目。

    沒錯,劉瑜不可能真的來接見這些人。

    甚至連高俅每晚給出去的推薦信,不單是以高俅的名義寫,而且也隻是說這幾人弓馬嫻熟,見獵心喜,所以推薦他們去東南第十一將試一試,如果合適也可以為國效力之類的。絕對不會提到這些人,身上有命案,犯過事之類的。

    這就是劉瑜要打造的退路,東南第十一將如果不出意外,那麽不是彭孫去統領,就是白玉堂去統領了,章惇借了他們兩人,這是當時劉瑜就指出的條件。而更重要的是,能過這一路的推薦,整個東南第十一將,從軍使、副兵馬使、十將、將虞候、承局、押官等等,基層的低級武官,全部換了一迴血。

    “先生,這樣花費會很大,恐怕便是秦鳳一路的細作費用,都沒有這麽大。”高俅在第二天啟程出發時,跟劉瑜匯報了幾個數值。為什麽花費大?因為喝兵血是一層一層的啊,就算白玉堂或是彭孫不喝,到他們手上時,軍餉也好,武備也好,都絕對不可能是足額。

    以前的兵將無所謂,可現在劉瑜要補齊人員,這錢誰出?當然隻能劉瑜出,還得偷偷出。

    “做個預算吧,隻要能支得出,這錢就得花,要不然,二千人被十七人殺得大敗時,咱們便是有再多的錢,也沒有意義。”劉瑜苦笑著說道,他當然知道養兵貴,但不得不留條後路啊。

    二千人被十七人殺得潰敗,是史實來著。

    而且似乎士大夫為了向士兵示好,都喜歡讓士兵不要訓練太過,這也是真實的。

    例如東南第十一將,之前就有奏折遞上京師,說是夏天太熱,還是不要訓練了——後者的草莓兵,真不新鮮,大宋年間就有了。而關鍵是這種言論呢,至少在舊黨那邊,很支持。包括劉瑜名義上的便宜老師範純仁,沒錯,被稱為布衣宰相的範純仁,也說現在士兵訓練量比太祖時大太多了之類的;而蘇轍也有類似的言論。

    所以,不練兵,少練兵,把士兵變成工匠,農民,花匠、商人之類的,便成了一個必然的選項了。而劉瑜要做的,卻就是反其道而行了。就算東南十一將隻有五千人,但至少把這五千人練好。

    “若是有錢財支應,那想著又有這些行伍老手,應當能訓出能戰、敢戰之兵。這些人大都是京師禁軍出身,不少還是上四軍的,前後到現在,已說動了三十七人南下。”高俅對著劉瑜這麽匯報。

    但劉瑜聽著卻就搖頭:“三十七人,濟得了什麽事?修事去西軍吧,讓小種那邊再調五十老卒過去,瘸腿斷手沒關係,得是上過沙場,見過血的。”

    “弟子省得。”高俅坐在車轅上,取了小刀,在竹簡上刻了個記號,算是最原始的速記了。

    這一路行來,全無半點空閑的行程,去到徐州,看著徐州城門,劉瑜苦笑道:“我要睡足一天。”

    “先生隻恐不能如意。”高俅笑著在邊上給他唱反調。

    不為什麽,因為就在前頭城門口那邊,穿著便服的徐州官吏,有許多正候著劉瑜的車駕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秘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荊洚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荊洚曉並收藏秘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