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抄是什麽意思呢?

    就是劉慶在遼國,通過他努力建立的網絡,所探聽收集到了情報。

    說起來就是一句話:“遼主遣使至宋貢。”

    遼國沒錢了,要派人來宋國弄錢迴去,大意就是這樣。

    為了這麽一件事,專門花費這麽多錢,累死這麽些馬,送信過來,到底值不值?

    劉瑜隻覺得,也當真是哭笑不得的事。

    要說不值,那自然是不太值得的,此時遼國勢大,那欺負大宋,的確是有的,值得大花章節,花這麽多財力物力人力,來送這麽個信?遼使來了,該怎麽應對,就怎麽應對啊。

    連戰爭,都不過是政治的延續啊,別說外交了。

    就算劉瑜不是軍事愛好者,弱國無外交,這鏗鏘五字,也是很熟悉的。

    外交上,吃虧了,還是占便宜,很大程度上,不是外交人員如何本事,而首先是國力。

    班定遠能以三十六人縱橫西域,翻雲覆雨手段,能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那是有強漢在後麵充當堅實後盾。

    如果大漢的國力,跟現時大宋一樣,班定遠要重現那縱橫西域的傳奇,那就是絕對不可能了。

    “這是有價值的。”劉瑜第一時間,還是給這份情報下了定義。

    “有了這份情報,我們可以主動很多。”

    包括在邊境擺出攻勢等等,就算大宋仍舊比遼國弱,但知道了對方的意途,還是有很多應對的手段可以做的。

    “是,先生。”高俅和楊時都持禮在一旁。

    他們現在跟隨著劉瑜,就是一種學習,通過學習劉瑜怎麽處理事務,而去增強自己的能力。

    而劉瑜看著那信使,卻就笑著對他說道:“還有什麽事,一並說出來吧。”

    信使看了楊時和高俅兩人,又看了苦娘和艾娘,終於沒有開口。

    “苦娘艾娘,上屋頂盯著。”劉瑜對她們兩人下了命令。

    看著兩人出去,劉瑜對那信使做了個手勢,示意他隻管說出來。

    如果他連楊時和高俅都不能信任,那劉瑜也太可悲了。

    結果那信使一開口,劉瑜“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指著那信使笑道:“竟真有此事?”

    那信使被笑得莫名其妙,隻好又再複述了一番:“遼國欲以文章羞辱宋國,使者耶律南乃是遼國絕世才子。”

    劉瑜點了點頭,又問了一下信使,還有沒有別的情報?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便教人來帶他下去休息。

    “想不到真有此事。”劉瑜似乎有止不住的笑意。

    不過他馬上迴頭,對楊時和高俅吩咐道:“用心辦差,不必在意銀錢,子京大兄那邊,可勝不可敗。”

    “諾!”

    看著領命而去的楊時和高俅,劉瑜嘴角就浮出了一絲笑意。

    大抵,整個天下,沒有人能理解,這一抹笑意的由來。

    這是屬於劉瑜所獨有的,極有趣味性的事情。

    不過劉瑜現在所關心的是劉昌祚的軍情。

    盡管他認為秦州城裏,沒有人比劉昌祚更擅長領兵,如果外行指揮內行,說不定本來沒事,結果搞成真的兵變,那就真的不知所謂了。

    但到現在為止,劉昌祚還沒有新的軍報呈送上來,劉瑜總歸還是心焦的。

    “派出人手,向王韶、劉昌祚兩部進行情報搜集,務必保證情報時效!”劉瑜馬上就對身邊的白玉堂下了命令,甚至他很明確,“重心放在劉昌祚所部。”

    因為老實說,王韶那邊,劉瑜並不是太擔心的,哪怕找不到竹牛嶺的路。

    王韶本來就是一個優秀的帥才,這樣的人,隻要給他足夠的信任,扔到哪個戰場,都不會太吃虧,至少不會弄到無法收拾。

    但劉昌祚這邊,就不一樣了。

    盡管劉瑜對他很有信心,也知道他是這個年代,有數的猛將。

    可現在的劉昌祚,還沒有經曆過那麽多,他是否有之後的領軍水平呢?

    劉瑜不清楚,所以重心要放在這邊,一旦有問題,可以馬上支援。

    身處李宮八族地界,紮營休息的劉昌祚並不清楚,劉瑜已把他這邊的軍情,擺到了首位。但他自己心裏也是有計較的,對著幕僚,他就指著呈上來計算傷亡的文書:“蕃兵的傷亡有點過大,讓他們先撤下來休整。讓西軍和弓手先上去打上一陣。”

    “東家,這蕃兵……”幕僚就不同意了,這蕃兵又要討賞,又不聽指揮,讓他們死多幾個人,不是更合乎利益嗎?

    劉昌祚沒有迴答幕僚的問題,他隻是重複了一下之前的話,然後對親兵說道:“把弓手和西軍的首領都喚過來。”

    那五百多名西軍,劉瑜並沒有去安排他們之中的軍官。

    而是采用了推舉的方法,讓他們自己決定指揮、都虞侯人選。

    調集而來的弓手,則就以各鄉各裏為準,也是讓他們自行推舉首領。

    所以五百西軍,有三個小軍頭,而八百弓手,則就有九個小軍頭。

    這時劉昌祚把他們都了過來之後,卻沒有提起蕃兵傷亡過重,明日要由西軍和弓手出戰的問題。

    而是向他們問了一個問題:“何以敢戰”

    敢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戰,就意味著會死人。

    為什麽敢於去死?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那三個西軍出身的小軍頭,互相對望了一下,卻就由著其中一個人出來作答:“若是不戰,老婆孩子連個飽飯都吃不上,總得有仗打,上頭有賞賜下來,日子才能過。”

    其他兩個小軍頭也跟著點頭,對於基層的軍兵來講,就是這麽簡樸的道理。

    至於那些弓手,就有點複雜了。

    有人是說:“身邊前後左右,都是五服內的兄弟,不然就是村裏一起長大的,大夥一起,便不怕了。”

    這位說的,是為什麽不怕,為什麽有勇氣上戰場。

    而還有人說:“不打也不行,這蠻子過來打草穀,到時倒黴的還是我們啊!”

    這是不得不打了,橫豎都是個死,不如站出來,拚一絲生機的意思。

    劉昌祚點了點頭道:“經略相公卻不是這麽說的。你們想不想聽聽,經略相公怎麽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秘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荊洚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荊洚曉並收藏秘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