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件白玉鏤雕鳳凰墜佩。

    依那款式,無疑便是宮中流出的物品。

    這青樓女子倒不知道,隻是說:“前日他出去,天黑才迴青樓裏,陪他吃酒時,他無意說起,是去見到一位奢遮的大人物,又拿這物件出來炫耀。奴看著喜歡,便纏著他送給我。他卻不肯,奴便自取了。大老爺,這物件奴交出來便是,他若是江洋大盜,卻是他去作賊偷來,不是奴犯的事啊!大老爺饒命啊!”

    說著卻便哭到梨花帶雨,教劉瑜看了頗為不忍:“不幹你的事,你好好想想,他還說過什麽話。一並稟上來,若是有用,不單放你歸去,下官這邊,也可以作主,賞你一些銀錢。”

    高家,哪個高家?

    種師道這時也隻比仙兒大個二三歲,少年跳脫,伸手扯著旁邊的高俅笑道:“這敵國刺客,卻是去高兄家中麽?對了,這玉佩,卻是宮中的物件,高兄平素手緊,便施展妙手空空,去禁中弄些小玩意出來,剛好敵國刺客來訪,便隨手打發了他一件?”

    “是了、是了!高兄跟在小王都太尉身邊,多的是出入宮禁的時節啊!”

    說罷一拍大腿,對著劉瑜笑道:“先生,不如把高兄拘起,三木之下,哼哼哼哼!”

    高俅連連打揖求饒:“種公子莫要說笑,小人這高字,哪值得了一文錢?京城裏頭,說起高家來,怎麽也輪不到小人頭上吧?”

    說到此處,劉瑜、種師道、高俅三人都停了下來,無一例外,臉色蒼白。

    高家,哪個高家?

    京師說到高家,自然就是當今太後高滔滔的娘家,那一個高家了!

    種師道拿著玉佩的手,禁不住顫抖起來。

    而高俅也是麵無人色。

    如果這塊宮中物件的玉佩,出自高太後的高家的賞賜,似乎就說得通了。

    也就是為什麽那鐵鷂子,不肯將它贈與青樓女校書的緣故,因為他清楚,這塊玉佩的份量!

    “這不可能吧!”種師道終歸年紀小,城府不深,禁不住低聲說出這麽一句來。

    劉瑜的臉色很難看,因為他想起了兩件事,兩件種師道和高俅,甚至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

    他招了招手,沒有再繼續審問下去。

    連種師道提出:“先生,那活捉的五個鐵鷂子,不如看看從他們嘴裏,能不能掏出點東西?”

    “萬萬不可!”高俅聽著,失聲尖叫。

    劉瑜點了點頭,從鼻孔裏唿出一口氣,對他們兩人說道:“且出來再說。”

    那五個鐵鷂子如果招認,他們跟高家,高太後的高家有聯係,那怎麽辦?

    上奏折彈劾司馬光賣國,雖如王輝所說,如蟻撼象,不惜身敗名裂的話,猶有可為。

    去跟皇帝說,皇帝的老娘勾連西夏,出賣大宋?

    這是想找族誅呢,還是想謀個淩遲而死?

    出了牢獄,劉瑜停下了腳步,對他們兩人說道:“不該想的,不要亂想。”

    “我有一樁謀劃,你們兩人可敢做?”

    種師道是少年人,臉皮薄,強撐著道:“先生隻管說,有何不敢做的?便是讓我去和鐵鷂子放對,我也不皺眉頭!”

    高俅反而沉默下去,過了良久才開口道:“扳不倒他。”

    顯然他已明白,劉瑜想做什麽。

    “我不在意扳不扳得倒他,我隻想知道,到底是不是他。”

    “先生若是知道是他,又當如何?”高俅卻接著逼問。

    劉瑜勉強擠出一絲笑意:“不如何,提防著便是。”

    “小人願往。”這迴高俅鬆了一口氣,卻是痛快應了,拖了種師道就走。

    種師道顯然還沒反應過來,還是問在要去何處。

    劉瑜不禁再次長歎,沒錯,他就是想讓種師道和高俅,去做一樁綁票。

    把鴇母所說的,司馬光的貼身長隨綁架迴來!

    “華夏縱是幅員萬裏,卻無一寸餘的土地啊。”劉瑜在公事房,對著漫天雪花,喃喃自語。

    他知道的事,沒有發生,自然不能用來指責或是怪罪他人。

    不管他能不能以此扳倒對方,都不可行,因為對方還沒做這樣的事啊。

    要不然,不就是“莫須有”麽?

    何況,他又怎麽扳得倒那個人?

    這時身後腳步響起,響起程顥那渾厚的聲音:“劉中允,你看看若是可以,就請用印吧。”

    那份匯報的奏折,已然寫好。

    劉瑜點了點頭,掃落肩上雪花,隨程顥入了公事房裏,把那奏折看了,果然是團花錦簇的一篇文章。不單把過程寫得曲折,而且以劉瑜的口吻,把其中細節一一剖白了,更為重要的是,從頭到尾,全無一字居功,又教人看罷,能顯出劉瑜運籌之智、臨陣之勇。

    這個正是高明之所在。

    劉瑜自是無話,隻是指了一句:“開封府那邊,也提一句吧。”

    畢竟王輝也帶了差役過去的,不論是與人為善,還是從事情出發,總也是提及一句為好。

    程顥聽著,略一斟酌,提筆便添上一行。

    劉瑜看了無誤,便由楊時譽清了一迴,用了印,教人送了入宮中去。

    精銳西夏鐵鷂子,衝擊東華門,無論怎麽說,都是讓京師動蕩的大事。

    中樞雖然有派出內侍、書吏人等去跟進,但始終還是不及劉瑜的折子上去,來得詳盡。

    不論是皇帝還是中樞的宰執們,對於劉瑜在這短短半天裏,取得的成效都極為滿意。

    無論再挑剔的人,都對執掌皇城司半日的劉瑜,無可指責。

    非但將東華門逃竄的刺客,全部擒獲歸案;而且更是破獲其他三處西夏刺客的潛伏。

    前後身死、落入劉瑜手中的西夏鐵鷂子,包括三死三重傷在內,就有十一人!

    所以皇帝和宰相們,自然也不會吝於賞賜了。

    而這就體現這同一天裏,第二份正式的官身文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秘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荊洚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荊洚曉並收藏秘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