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十,西江大戰進入了尾聲,奕山等滿清高層率領殘餘的四千多名八旗軍以及兩千多名綠營,一路往北麵逃走,將戰場上的綠營算是徹底賣給了複漢軍,還連帶著祥林所指揮的北路綠營軍。


    趙源並沒有急於展開追擊,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消化戰果上,僅僅用了半天時間就徹底平定了西岸的所有清軍,其中俘虜更是超過了萬餘人,緊接著便揮軍動向,包圍了祥林所在的綠營,在經過了半天的戰鬥後,終於降服了北路的綠營。


    七月十二,西江戰場和佛山鎮戰場都打掃完畢,而根據參謀司的統計,複漢軍於此戰以傷亡二千七百六十餘人的代價,消滅清軍八旗三千人,綠營兩萬五千人,更是俘虜了足足三萬多名綠營兵,幾乎一戰徹底消滅了廣東全省清軍,繳獲的軍需物資更是不計可數。


    當然,在取得了大勝的同時,也暴露出了相當多的問題,其中侍從室和參謀司以及軍情司都各自提交了一份報告,其中針對複漢軍的問題也進行了分析,其中主要需要考慮的有三點。


    首先,還是之前的老問題,複漢軍的崛起速度太快,導致兵力始終跟不上,目前看似手上有數萬軍隊,但是真正挑大梁的始終是兩萬複漢軍,而這一兵力在應對大戰時多少有些捉襟見肘,如果將來同時多麵戰場開花,就會麵臨更多的協調問題。


    其次,那就是騎兵的問題。盡管此戰中的清軍騎兵沒有對複漢軍造成致命的威脅,但主要原因還是清軍騎兵數量不多,但是將來需要迎戰的陝甘綠營以及滿蒙馬隊,騎兵數量至少以萬計算,到時候想要占據戰爭的主動權,就必須提前做好訓練騎兵的準備。


    最後,複漢軍不同批次入伍的軍隊,由於訓練節奏不同,導致對戰術的熟悉也大不相同,其中入伍時間最早的那一批老複漢軍,幾乎是各營的脊梁,撐起了複漢軍的骨架,至於後續的複漢軍,還需要進一步完成訓練。


    趙源看完了三條建議後,也陷入了沉思中,他知道這些都是需要時間才能補上的短板,無論是新征軍還是訓練,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事情。


    此外,有一點倒是讓趙源頗為欣慰,那就是單獨劃分出來的軍情司在戰爭中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所探到的情報使得複漢軍在判斷清軍動向時精準度極高,也就每每都能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


    有了這一次的甜頭,趙源便決定給與軍情司更多的支持,讓他們盡快將對外情報人員撒出去,完成戰前的布局。


    在開啟接下來的大戰之前,趙源抓緊時間趕迴了廣州,一方麵廣東省即將進入囊中,他需要做好利益的劃分,另一方麵也是為了一起溝通接下來的戰略問題。


    然而,當趙源迴到廣州後,他就立馬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都督府下屬們的勸進。


    在大家夥看來,連廣西的那個邪教頭子都能稱天王,咱們自然不能憑白比他們矮上一截,要不然聽著還以為是人家的下屬呢!


    其次,圍繞在趙源身邊的這些人,也不是都為了華夏民族的崛起,當中也有許多人是希望能夠趁著改朝換代讓自己大富大貴,至於勸進就是最好的辦法。


    隻要趙源當上了皇帝,其他的人自然也能加官進爵,雞犬升天了。


    當然,這些人的勸進方案也很一致,那就是趙誠的老父直接跳過皇上這一檔,立刻升為太上皇,而趙源則擔任皇上——畢竟大家夥都是趙源的心腹,又不是趙誠的心腹,要是自家主子才是太子,似乎又有些不太妥當。


    至於這些人為什麽是在這個時候勸進,趙源心中也有所猜測,畢竟之前趙家造反才打了一仗,還是靠偷襲的方式打贏,不少人對此也沒啥信心,生怕將來朝廷打迴來重新清算——現在就不一樣,西江大戰的勝利也徹底宣告一點,朝廷至少在短時間內拿趙家沒什麽辦法。


    趙源得知此事後,心中多少也有些無奈,隻能先將老爹趙誠請迴廣州,再拉上趙誌、趙楷等趙家自己人,開始關起門來開會,商討這件事。


    實際上,從趙源的心中出發,他並不希望眼下就稱帝,一方麵這一做法隻會將清軍的注意力都轉移過來,也就便宜了洪秀全,另一方麵來說,他接下來也就占據一省之地再加上蘭芳,稱帝多少有些誇張了。


    當然,趙源有些擔憂,倘若老爹趙誠有其他的想法,還得提前溝通清楚才行。


    然而讓趙源沒有想到的是,趙誠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得相當大度,他自比為劉太公,將趙源比喻為劉邦,要給他讓路。其次趙誠也就這麽一個兒子,隻要趙源能成就偉業,他自然也有一份榮光,無需在這個關鍵節點拖趙源的後腿。


    二叔趙誌和三叔趙楷也紛紛表示讚同,尤其是趙誌更認為,趙源有必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改元正朔。


    所謂的改元,其實就是更改使用的年號,通常新皇帝繼位後都會改元以向天下人宣布新君,而對於複漢軍這樣的新政權而言,同樣也有必要改元,以宣告不再接受清廷舊元,以安定廣東百姓民心。


    正朔,其實就是公布新的曆書,正為一年的開始,朔為一月的開始,合在一起就是正月初一,以曆法定下正朔,意在表明要革舊用新。


    盡管趙源沒有稱帝,但是這兩件事都得馬上開始做,以明確新政權的誕生。


    當然,這件事的背後同樣是一整套流程,其中包括改元正朔,還有修學校,征逸才,舉賢能,定服色,改官製、封爵位等,具備非常高的政治意義。


    至此,趙源終於鬆口,決定暫時先稱王,以王的身份開府建衙,梳理軍政。


    七月十五,原複漢軍體係下的三院十二司以及複漢軍中的高級軍官代表、廣州地方府縣官員、名流士紳以及民間代表,一個個穿著官服,聚到曾經的廣東將軍府門前,向趙源上書請命,以立正朔。


    趙源自然不會立刻答應,而是將三請三讓的流程走完一遍後,才勉勉強強地坐上了原將軍府的主位上,以宣布順應天意民意,自立為王,而王號則定為漢,以宣告不忘本色。


    原本一些大臣還有建言為越王,但是趙源總感覺這個‘稱號’過於小家子氣,還不如以‘複漢’為核心,自稱為漢王來得好,其次他也是借此向外界公布自己的誌向,即將來所立之國家,將會遠邁漢唐。


    在自稱為漢王之後,趙源在年號問題上卻顯得十分糾結,並沒有想好,但是定年號這件事本身也有著政治上的寓意,比如曆史上有名的‘貞觀’,便取自《易經·係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由於一時難以想好,趙源幹脆群策群力,讓臣子們也跟著想一想,接著這個機會繼續梳理一下漢王府的政務架構,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軍政分離。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複漢軍體係基本上軍政不分家,內外都顯得比較混雜,眼下既然立下了漢王府,那麽就不能再這麽糊裏糊塗地下去。


    當然,在忙完這些事情後,趙源也沒有忘記接下來的戰略規劃,他召集了樞密院以及一眾親信大臣,開始商議接下來的安排。


    原樞密院樞密右使趙簡當眾宣布,複漢軍將會重新確定編製,按照之前的三級軍事製度,將現役的三個師複漢軍填充起來,其中每個師正式編製為一萬六千人,也就是滿編狀態下的複漢軍現役軍隊將會有四萬八千人,剛好是現在的一倍人數。


    其次,就是針對複漢軍的第二級預備役,將會建立五個預備役師,其中每個預備役師編製僅為一萬人,隻有在全麵動員時期才會拉起來,當然眼下的預備役師除了一個名頭什麽都沒有,沒人,沒槍,沒炮。


    至於複漢軍的第三級後備民兵,將會在日後進行組建,暫時將不會涉及。


    除了擴軍備戰以外,趙源也談到了接下來複漢軍的戰略問題,那就是將會兵分三路,其中鄭洪所率領的洪兵早已經沿著粵北一路進攻,而剩下的複漢軍將分為兩路,其中左路由趙簡率領一個師,沿著肇慶、羅定、高州、廉州方向進攻,力爭在年前拿下粵西以及廣西梧州一帶。


    右路大軍由方孟昭率領一個師,沿著惠州、嘉應和潮州方向進攻,同樣是力求在年前拿下粵東,最好能夠拿下江西和福建接壤的一部分,形成一個戰略整體。


    至於趙源自己,將會率領一個師,再加上鄭洪的洪兵,親自征討粵北,而最為關鍵的目標就是趁著清廷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前,迅速控製三湘,將戰略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清184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煙雨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煙雨秀並收藏逆清184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