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個問題依然是《江寧條約》簽訂後的延續,當初英國駐華全權公使璞鼎查就曾經向耆英提出進入廣州城的要求,耆英固然跟英國人關係好,可是麵對廣州本地士紳的反對以及朝廷的責問便不敢答應這個要求,隻能多番推諉。
由於耆英曲意結交璞鼎查,雙方私人關係非常親密,這事也就馬馬虎虎拖過去了。
等到璞鼎查被調迴英國以後,上任的第二個總督戴維斯便再次提出了這一要求,並且威脅耆英如果再不讓進城,那麽英國將不會保證歸還舟山群島。
很明顯,這一要求直接拿捏住了耆英,使得他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而恰好這個時候匯豐行進入了他的視野,於是才有了接下來的事情。
趙誠繼續道:“總憲大人召見我時,便將這件事也一並告知了我,並多有打探匯豐行跟英國人的關係.......我不敢推諉,可是也不敢貿然應承,打算聽聽源兒你的想法。”
趙源微微一笑,當初他就把握住了耆英跟英國人的關係,所以才大膽的讓父親將重注下在耆英身上,如今一看果不其然,在戴維斯的壓力下,耆英果真是坐不住了。
見到趙源麵露笑容,絲毫不慌不亂的模樣,趙誠也放下心來,他雖然不知道兒子在短短幾個月內為何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但是卻對趙源更加放心——甚至在這些決定家族發展的重大決策上也會參考趙源的判斷。
趙源沉吟片刻,道:“這件事對我趙家而言是一次絕佳的機會,隻要能改變英國人進城的想法,不僅幫助耆英解決了一個天大的麻煩,也能讓我趙家在廣州士紳心中的地位更加穩固,這是多少銀子也換不到的。”
實際上,反對英國人進城的主要群體就是廣州本土士紳,其中以升平社學主持人何有書為代表的廣州士紳曾經集體上書耆英,聲稱:“夷人到粵省,向在城外夷樓聚處,國有典章,二百年從無夷人入城之事。但慮生成五方聚集,良莠不齊,誠恐爛匪兇徒,猝然幹犯,一人或不相接,是敦和好,反之參商。”
可以說,自從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人給廣州人的形象基本上就是吃人的妖怪,放這種窮兇極惡之輩進廣州城,連老祖宗都不答應。
倘若趙家在這件事上出了力,那麽廣州士紳百姓對於趙家的貢獻也會記在心裏。
趙誌頓時一愣,道:“話雖如此,可是想讓英國人改變想法,又何其艱難?”
的確,當年的《江寧條約》談判時,雙方縱使唇槍舌劍都沒有改變這一條款,可見英國人之決心,再加上彼方以武力為依托,以舟山群島為籌碼,在尋常人看來壓根就奈何不得。
趙源卻是麵露信心,道:“實際上,目前要求堅持進城的主要在於總督戴維斯一人,隻要能夠搞定戴維斯,那麽對方自然不會堅持拿條約說事,如果搞不定戴維斯,那我們就換一個香港總督好了。”
“換一個香港總督?”
此言一出,趙楷頓時皺起眉頭,“源兒,這英國人的總督,豈有你說換就換的?”
趙源擺了擺手,道:“三叔,英國人也是人,他們的官場也是官場,同樣是爾虞我詐,處處陷阱。更何況這個戴維斯在香港想要實行多番政務改革,上上下下得罪了不少人,現在想讓他下台的英國人可是一抓一大把。隻要咱們能巧妙利用他們內部的矛盾,未嚐不能將戴維斯趕迴英國去,到時候換來一個新的總督,未必會在這個問題上繼續較真。”
聽完趙源的分析,趙誠下意識點了點頭,凝重道:“這件事你有幾成把握?”
“五成。”
趙源不敢說得過於誇張。
“五成也夠了。”
趙誠輕聲道:“這幾日你就在家裏待著,哪裏也不要去了,待爹先去秉明總憲大人,說不定到時候總憲大人還會親自見你。”
“是,孩兒明白。”
趙源知道輕重緩急,隻要在這一次事情中得到了耆英的看重,那麽趙家一飛衝天之日便清晰可見了。
.......
在等待老爹跟耆英溝通的階段中,趙源的確哪裏也沒去,但是他也沒有閑下來,直接將亨得勒叫了過來。
這些時日亨得勒一直在忙碌著自行車廠和橡膠種植兩件事,整個人都顯得消瘦了一截,但是這個轉行的醫生卻幹得有滋有味,不僅僅是因為趙家一年一百五十銀元的薪酬,還包括將來自行車廠的股份——趙源已經承諾下來,隻要自行車廠正常運作起來,到時候亨得勒可以拿到項目百分之五的分紅。
當然,無論亨得勒再怎麽忙,在得到了老板的召見後,依然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他送來了一疊文件,道:“自行車廠的搭建還需要兩個月就結束,到年底以前就能正式開始投產,按照目前的規劃,一年可以生產兩千四百輛自行車。”
一個月兩百輛,比趙源預計的要少一些,但是也沒有太大關係,前期自行車注定隻能在一些豪富人家流行,真正大規模鋪墊開還需要更多的時間,這中間足夠擴張了。
至於橡膠種植這件事就更加漫長,根據潘塞的預估,橡膠樹從種植到成材可以割膠,至少需要六年以上,或許八年到四年才能割膠。
趙源知道這件事記不得,前期橡膠可以通過其他的渠道采購,另外產量有限的情況下也不會需要太多的橡膠。
等亨得勒匯報完畢以後,趙源便將這件事告知了亨得勒,道:“我需要你這一段時間去一下香港,可以去找找羅伯特,看看有沒有能夠一起合作的對象,將戴維斯從香港趕迴到英國去.......”
上一次去英國的時候,趙源就清晰感知到麗如銀行總裁羅伯特對戴維斯的不滿,而且根據當時羅伯特所言,對戴維斯不滿的英國商人一抓一大把,他們都認為戴維斯目前采取的政策過於激進,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趙源繼續道:“你先去匯豐行支取五千銀元,作為打點的費用,不要吝嗇錢財,如果有辦成這件事的人,到時候可以單獨再給他一筆錢。”
亨得勒點了點頭,道:“源,你放心,我後天就出發去香港。”
待亨得勒要走時,趙源又叫住了他,道:“我準備在長洲島開辦一家軍事訓練學校,需要請幾個英國教官過來,另外還有炮兵教官。”
“沒問題。”
亨得勒微微一愣,便急匆匆離去了。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裏,趙源的確哪裏也沒去,而是專心在家裏用攻看曆年的科舉閱卷,主要還是為了明年的春闈大典做準備。
清朝科舉考試是一個極為完善的考核流程,讀書人想要走上仕途之路可謂是千難萬難,不知道難倒了多少英雄漢,遠的不說,像近代大名鼎鼎的左宗棠和洪秀全都屬於科舉失意者,隻不過前者二十歲的時候就通過了鄉試,隻是一直中不了進士,而後者則幹脆連童生試都沒有考上。
作為一個讀書人,想要在大清朝出人頭地,首先就要經過童生試的考驗,否則連參加鄉試的資格都沒有,而童生試又分為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隻有院試合格後才能取得生員的資格,進入府、州、縣學學習。
所謂的生員,實際上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秀才,它不算功名,但是也非尋常人能獲得,就好比洪秀全那麽大的本事,可就是連個秀才都考不上。
所幸趙源原身從小就得到了家族的大力培養,再加上本身也是書香門第,因此早早就通過了童生試,取得了生員的資格,原本今年就要參加恩科考試,隻是因為各方麵緣故才耽擱了下來,好在還可以參加明年的正科。
此外趙源年齡也比較小,即便明年科舉未能中式,他還可以再等三年繼續參加考試,反正大清朝也不限製年齡,理論上來說他可以一直考到死為止——在康熙三十八年的時候,有一個一百零二歲的老秀才就參加了當年的鄉試,一時間驚為天人。
當然,趙源心中也明白,大清之所以不像後世那樣設立三十五歲的年齡門檻,其實是一個很精妙的設計,就是為了給這些讀書人一個幻想的空間,哪怕現在中不了舉,說不定將來就能中呢?給這些人一個渺茫的希望,將他們捆在書本上,也就減少了許多動亂。
要知道,像那些考來考去都考不上的秀才們,最終都會進入江湖攪動整個天下大局,像什麽洪門,什麽天地會,當中的骨幹基本上都是落地書生,他們有文化,能懂人心,絕非那些隻會喊打喊殺的文盲能比。
當然,大部分人考上了編製,有個官做也就不會鬧事——除了趙源這樣的穿越者以外,他是打內心準備造大清這個反,但即便如此,大清的科舉他也得參加,且還要認真參加.......
有了功名,成為統治階層的一員,到時候造起反來才更加有把握。
由於耆英曲意結交璞鼎查,雙方私人關係非常親密,這事也就馬馬虎虎拖過去了。
等到璞鼎查被調迴英國以後,上任的第二個總督戴維斯便再次提出了這一要求,並且威脅耆英如果再不讓進城,那麽英國將不會保證歸還舟山群島。
很明顯,這一要求直接拿捏住了耆英,使得他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而恰好這個時候匯豐行進入了他的視野,於是才有了接下來的事情。
趙誠繼續道:“總憲大人召見我時,便將這件事也一並告知了我,並多有打探匯豐行跟英國人的關係.......我不敢推諉,可是也不敢貿然應承,打算聽聽源兒你的想法。”
趙源微微一笑,當初他就把握住了耆英跟英國人的關係,所以才大膽的讓父親將重注下在耆英身上,如今一看果不其然,在戴維斯的壓力下,耆英果真是坐不住了。
見到趙源麵露笑容,絲毫不慌不亂的模樣,趙誠也放下心來,他雖然不知道兒子在短短幾個月內為何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但是卻對趙源更加放心——甚至在這些決定家族發展的重大決策上也會參考趙源的判斷。
趙源沉吟片刻,道:“這件事對我趙家而言是一次絕佳的機會,隻要能改變英國人進城的想法,不僅幫助耆英解決了一個天大的麻煩,也能讓我趙家在廣州士紳心中的地位更加穩固,這是多少銀子也換不到的。”
實際上,反對英國人進城的主要群體就是廣州本土士紳,其中以升平社學主持人何有書為代表的廣州士紳曾經集體上書耆英,聲稱:“夷人到粵省,向在城外夷樓聚處,國有典章,二百年從無夷人入城之事。但慮生成五方聚集,良莠不齊,誠恐爛匪兇徒,猝然幹犯,一人或不相接,是敦和好,反之參商。”
可以說,自從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人給廣州人的形象基本上就是吃人的妖怪,放這種窮兇極惡之輩進廣州城,連老祖宗都不答應。
倘若趙家在這件事上出了力,那麽廣州士紳百姓對於趙家的貢獻也會記在心裏。
趙誌頓時一愣,道:“話雖如此,可是想讓英國人改變想法,又何其艱難?”
的確,當年的《江寧條約》談判時,雙方縱使唇槍舌劍都沒有改變這一條款,可見英國人之決心,再加上彼方以武力為依托,以舟山群島為籌碼,在尋常人看來壓根就奈何不得。
趙源卻是麵露信心,道:“實際上,目前要求堅持進城的主要在於總督戴維斯一人,隻要能夠搞定戴維斯,那麽對方自然不會堅持拿條約說事,如果搞不定戴維斯,那我們就換一個香港總督好了。”
“換一個香港總督?”
此言一出,趙楷頓時皺起眉頭,“源兒,這英國人的總督,豈有你說換就換的?”
趙源擺了擺手,道:“三叔,英國人也是人,他們的官場也是官場,同樣是爾虞我詐,處處陷阱。更何況這個戴維斯在香港想要實行多番政務改革,上上下下得罪了不少人,現在想讓他下台的英國人可是一抓一大把。隻要咱們能巧妙利用他們內部的矛盾,未嚐不能將戴維斯趕迴英國去,到時候換來一個新的總督,未必會在這個問題上繼續較真。”
聽完趙源的分析,趙誠下意識點了點頭,凝重道:“這件事你有幾成把握?”
“五成。”
趙源不敢說得過於誇張。
“五成也夠了。”
趙誠輕聲道:“這幾日你就在家裏待著,哪裏也不要去了,待爹先去秉明總憲大人,說不定到時候總憲大人還會親自見你。”
“是,孩兒明白。”
趙源知道輕重緩急,隻要在這一次事情中得到了耆英的看重,那麽趙家一飛衝天之日便清晰可見了。
.......
在等待老爹跟耆英溝通的階段中,趙源的確哪裏也沒去,但是他也沒有閑下來,直接將亨得勒叫了過來。
這些時日亨得勒一直在忙碌著自行車廠和橡膠種植兩件事,整個人都顯得消瘦了一截,但是這個轉行的醫生卻幹得有滋有味,不僅僅是因為趙家一年一百五十銀元的薪酬,還包括將來自行車廠的股份——趙源已經承諾下來,隻要自行車廠正常運作起來,到時候亨得勒可以拿到項目百分之五的分紅。
當然,無論亨得勒再怎麽忙,在得到了老板的召見後,依然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他送來了一疊文件,道:“自行車廠的搭建還需要兩個月就結束,到年底以前就能正式開始投產,按照目前的規劃,一年可以生產兩千四百輛自行車。”
一個月兩百輛,比趙源預計的要少一些,但是也沒有太大關係,前期自行車注定隻能在一些豪富人家流行,真正大規模鋪墊開還需要更多的時間,這中間足夠擴張了。
至於橡膠種植這件事就更加漫長,根據潘塞的預估,橡膠樹從種植到成材可以割膠,至少需要六年以上,或許八年到四年才能割膠。
趙源知道這件事記不得,前期橡膠可以通過其他的渠道采購,另外產量有限的情況下也不會需要太多的橡膠。
等亨得勒匯報完畢以後,趙源便將這件事告知了亨得勒,道:“我需要你這一段時間去一下香港,可以去找找羅伯特,看看有沒有能夠一起合作的對象,將戴維斯從香港趕迴到英國去.......”
上一次去英國的時候,趙源就清晰感知到麗如銀行總裁羅伯特對戴維斯的不滿,而且根據當時羅伯特所言,對戴維斯不滿的英國商人一抓一大把,他們都認為戴維斯目前采取的政策過於激進,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趙源繼續道:“你先去匯豐行支取五千銀元,作為打點的費用,不要吝嗇錢財,如果有辦成這件事的人,到時候可以單獨再給他一筆錢。”
亨得勒點了點頭,道:“源,你放心,我後天就出發去香港。”
待亨得勒要走時,趙源又叫住了他,道:“我準備在長洲島開辦一家軍事訓練學校,需要請幾個英國教官過來,另外還有炮兵教官。”
“沒問題。”
亨得勒微微一愣,便急匆匆離去了。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裏,趙源的確哪裏也沒去,而是專心在家裏用攻看曆年的科舉閱卷,主要還是為了明年的春闈大典做準備。
清朝科舉考試是一個極為完善的考核流程,讀書人想要走上仕途之路可謂是千難萬難,不知道難倒了多少英雄漢,遠的不說,像近代大名鼎鼎的左宗棠和洪秀全都屬於科舉失意者,隻不過前者二十歲的時候就通過了鄉試,隻是一直中不了進士,而後者則幹脆連童生試都沒有考上。
作為一個讀書人,想要在大清朝出人頭地,首先就要經過童生試的考驗,否則連參加鄉試的資格都沒有,而童生試又分為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隻有院試合格後才能取得生員的資格,進入府、州、縣學學習。
所謂的生員,實際上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秀才,它不算功名,但是也非尋常人能獲得,就好比洪秀全那麽大的本事,可就是連個秀才都考不上。
所幸趙源原身從小就得到了家族的大力培養,再加上本身也是書香門第,因此早早就通過了童生試,取得了生員的資格,原本今年就要參加恩科考試,隻是因為各方麵緣故才耽擱了下來,好在還可以參加明年的正科。
此外趙源年齡也比較小,即便明年科舉未能中式,他還可以再等三年繼續參加考試,反正大清朝也不限製年齡,理論上來說他可以一直考到死為止——在康熙三十八年的時候,有一個一百零二歲的老秀才就參加了當年的鄉試,一時間驚為天人。
當然,趙源心中也明白,大清之所以不像後世那樣設立三十五歲的年齡門檻,其實是一個很精妙的設計,就是為了給這些讀書人一個幻想的空間,哪怕現在中不了舉,說不定將來就能中呢?給這些人一個渺茫的希望,將他們捆在書本上,也就減少了許多動亂。
要知道,像那些考來考去都考不上的秀才們,最終都會進入江湖攪動整個天下大局,像什麽洪門,什麽天地會,當中的骨幹基本上都是落地書生,他們有文化,能懂人心,絕非那些隻會喊打喊殺的文盲能比。
當然,大部分人考上了編製,有個官做也就不會鬧事——除了趙源這樣的穿越者以外,他是打內心準備造大清這個反,但即便如此,大清的科舉他也得參加,且還要認真參加.......
有了功名,成為統治階層的一員,到時候造起反來才更加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