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堂中,隻聽見一聲沉重的木魚聲響起後,和尚們的念經聲音也逐漸匯聚在一起,他們低著頭,誰也聽不清在哼著什麽,隻覺得充滿了神秘。
一旁跪著的趙誠、趙誌以及趙楷兄弟三人,則是在感謝著祖宗保佑,讓趙家的嫡長孫趙源得以平平安安。
等到法事結束後,趙家三兄弟重新迴到了書房,相對而坐。
趙誌有些擔憂地說道:“大哥,按照朝廷的禮製,你這一次怕是沒辦法丁憂了。”
所謂的丁憂,指的是朝廷官員在工作期間如果父母去世,那麽無論這個人身在何方、官職如何,都必須立馬迴到家鄉為父母守喪三年。
這一製度來源於儒家,正所謂‘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大喪也’。
在大清,同樣也有著相關的丁憂製度,不過這一製度也出現過多次變化,其中康熙時期規定無論滿蒙漢,皆丁憂三個月。其中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是,過去武人政治地位低下,且身負要職,因此不得已迴家奔喪丁憂,而在康熙繼位後,則是將武人也納入了其中。
按照康熙時期的規定,趙誠就得老老實實在家丁憂三個月,才能再去綠營上班。
然而,到了乾隆年間以後,丁憂製度就出現了新的變化,即規定武將當中隻有副將以上的官職才可以遵循丁憂,參將即以下都不得丁憂。
很顯然,年僅四十歲的趙誠剛好被卡在了這一條線上,使得他在辦完喪事以後就得馬上迴衙門去了。
對於這一製度,趙誠自然是百般不爽,可又有些無可奈何。
誰讓官做得小,後台還不夠硬呢。
這個節骨眼上,還是不要授人於柄的好。
他輕輕歎了一口氣,道:“老二,這一次也是多虧了你,要不是你帶迴來個洋大夫,我還真有些不放心兒。”
趙誌輕輕搖頭,道:“大侄子出了這麽個事情,我這個當叔叔的自然不會袖手不管,不過大哥,眼看著源兒要長大了,你將來有什麽打算沒有?”
沒等趙誠開口,一旁的老三趙楷張嘴了。
“大哥,二哥,這還用說嗎?我們趙家現在什麽都不缺,就缺一個進士及第,還是讓源兒繼續讀書,走科舉的路子,這才是正途。”
趙誠點了點頭,他頗為同意老三的話,道:“沒錯,咱們趙家怎麽說也是書香門第,爹雖然走了,可是咱們家的讀書種子卻不能絕。不過源兒在學業上進步甚慢,主要還是沒有找到個好師傅,咱們可得好好物色物色。老三,你怎麽說?”
盡管趙老三在學業上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秀才,連舉人都還不是,但的確是整個趙家文化水平最高一人,他沉思了許久,道:“大哥,眼下東塾先生在學海堂授學,不如讓源兒就拜在東塾先生門下吧。”
趙誠頓時眼前一亮,連忙開口道:“好,我這就派人準備厚禮,一定不能失了我趙家的禮數。”
一旁的趙誌也笑道:“我早已聽說過東塾先生的大名,據說門下可是出了不少人才,讓源兒拜在老先生門下,可是一件好事。”
這位被趙家三兄弟都稱讚的東塾先生可了不得,此人名叫陳澧,是廣州府番禺縣人,祖籍浙江紹興,原本的道光十二年的舉人,隻可惜科業不興,連續六應會試不中,於是東塾先生也就徹底死了心,開始將精力放在了讀書育人上,在四年前受聘為學海堂學長。
想到這裏,趙誠便打算派人去將趙源叫過來,卻沒想到此時趙源卻主動來到了書房,給父親和二位叔叔行了大禮。
趙誌有些心疼自家這位大侄子,道:“源兒怎麽不好生修養?”
趙源恭聲道:“二叔,亨得勒大夫已經說了,我身體已經沒事了,還得多謝二叔費心。”
一旁的趙誠微微點頭,他平日裏雖然溺愛趙源,但是在弟弟們麵前還是擺出一副做父親的威嚴,道:“既然你身體無事,那也該下床走走,還有你的學業也要重新提上日程,可不能耽擱了。”
趙家好歹也是出過進士公的家族,族教學質量相對而言還是不錯的,在趙源過去的十年裏也曾筆耕不輟,打下了一定的根基。隻是他想要學業再進一步發展,就得訪名師了。
趙源點了點頭,道:“莫非父親已經有打算了?”
趙誠總感覺趙源這一次生病後,仿佛換了一個人,變得聰慧多了,便解釋道:“我打算讓你擺在東塾先生門下,你到時候可要好好就學,不能貪玩誤課。”
“東塾先生?可是上陳下澧的東塾先生?”
趙源頓時一愣,這一位他還真不陌生。
在後世,趙源曾經因為一次機緣巧合,參觀過粵秀山下的學海堂書院,對這位陳澧印象頗深。
要知道,但凡能夠留名後世的大家,都不是一般人物,多少有兩把刷子,陳澧便是這樣一位大儒。
此人乃廣東近代學術史上的重要任務,前後執教數十年,提倡樸學,造就者甚多,門下曾經出過梁鼎芬、桂文燦、廖廷相、陳伯陶、陶福祥、溫仲和、黃紹昌、文廷式、於式枚、汪兆鏞、譚宗浚等幹才,形成了廣東大名鼎鼎的“東塾學派”。
當然,以目前的時間線來看,這位陳大家也才剛剛告別科業,年紀應該也不過三十多歲,還沒有後來那麽崇高的地位,過去拜師應該很簡單。
趙誠點了點頭,不容置疑道:“過兩天,我親自帶你過去。”
趙源恭聲道:“是。”
趙誌輕聲笑道:“源兒過來,可是還有什麽事情?”
趙源點了點頭,將手中的報紙遞給了二叔,道:“二叔,這是亨得勒大夫送給我的報紙,我看了一下上麵的內容,發現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於是,趙源便將麗如銀行和柯拜船塢的信息簡單說明了一番。
趙誌沒有理會什麽銀行和船塢,反而一臉驚訝地舉起了手中的報紙。
“源兒,你居然會讀夷文?”
在這個時代,擅長英文可絕對是一件足以讓人驚訝的稀罕事,即便是常年在外經商的趙誌,也隻擅長幾個簡單的單詞。
至於一旁的趙誠和趙楷頓時像看怪物一樣,盯著麵前的趙源。
趙源早已經想好了解釋,他笑道:“這都是亨得勒大夫教給我的,有些我也不懂的,都會去問他。”
趙誌頓時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但是你為什麽會覺得這兩件事很重要?”
趙源繼續解釋道:“因為眼下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未來我們趙家想要興旺發達,就必須抓住這一次跟洋人做交易的機會。”
一旁跪著的趙誠、趙誌以及趙楷兄弟三人,則是在感謝著祖宗保佑,讓趙家的嫡長孫趙源得以平平安安。
等到法事結束後,趙家三兄弟重新迴到了書房,相對而坐。
趙誌有些擔憂地說道:“大哥,按照朝廷的禮製,你這一次怕是沒辦法丁憂了。”
所謂的丁憂,指的是朝廷官員在工作期間如果父母去世,那麽無論這個人身在何方、官職如何,都必須立馬迴到家鄉為父母守喪三年。
這一製度來源於儒家,正所謂‘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大喪也’。
在大清,同樣也有著相關的丁憂製度,不過這一製度也出現過多次變化,其中康熙時期規定無論滿蒙漢,皆丁憂三個月。其中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是,過去武人政治地位低下,且身負要職,因此不得已迴家奔喪丁憂,而在康熙繼位後,則是將武人也納入了其中。
按照康熙時期的規定,趙誠就得老老實實在家丁憂三個月,才能再去綠營上班。
然而,到了乾隆年間以後,丁憂製度就出現了新的變化,即規定武將當中隻有副將以上的官職才可以遵循丁憂,參將即以下都不得丁憂。
很顯然,年僅四十歲的趙誠剛好被卡在了這一條線上,使得他在辦完喪事以後就得馬上迴衙門去了。
對於這一製度,趙誠自然是百般不爽,可又有些無可奈何。
誰讓官做得小,後台還不夠硬呢。
這個節骨眼上,還是不要授人於柄的好。
他輕輕歎了一口氣,道:“老二,這一次也是多虧了你,要不是你帶迴來個洋大夫,我還真有些不放心兒。”
趙誌輕輕搖頭,道:“大侄子出了這麽個事情,我這個當叔叔的自然不會袖手不管,不過大哥,眼看著源兒要長大了,你將來有什麽打算沒有?”
沒等趙誠開口,一旁的老三趙楷張嘴了。
“大哥,二哥,這還用說嗎?我們趙家現在什麽都不缺,就缺一個進士及第,還是讓源兒繼續讀書,走科舉的路子,這才是正途。”
趙誠點了點頭,他頗為同意老三的話,道:“沒錯,咱們趙家怎麽說也是書香門第,爹雖然走了,可是咱們家的讀書種子卻不能絕。不過源兒在學業上進步甚慢,主要還是沒有找到個好師傅,咱們可得好好物色物色。老三,你怎麽說?”
盡管趙老三在學業上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秀才,連舉人都還不是,但的確是整個趙家文化水平最高一人,他沉思了許久,道:“大哥,眼下東塾先生在學海堂授學,不如讓源兒就拜在東塾先生門下吧。”
趙誠頓時眼前一亮,連忙開口道:“好,我這就派人準備厚禮,一定不能失了我趙家的禮數。”
一旁的趙誌也笑道:“我早已聽說過東塾先生的大名,據說門下可是出了不少人才,讓源兒拜在老先生門下,可是一件好事。”
這位被趙家三兄弟都稱讚的東塾先生可了不得,此人名叫陳澧,是廣州府番禺縣人,祖籍浙江紹興,原本的道光十二年的舉人,隻可惜科業不興,連續六應會試不中,於是東塾先生也就徹底死了心,開始將精力放在了讀書育人上,在四年前受聘為學海堂學長。
想到這裏,趙誠便打算派人去將趙源叫過來,卻沒想到此時趙源卻主動來到了書房,給父親和二位叔叔行了大禮。
趙誌有些心疼自家這位大侄子,道:“源兒怎麽不好生修養?”
趙源恭聲道:“二叔,亨得勒大夫已經說了,我身體已經沒事了,還得多謝二叔費心。”
一旁的趙誠微微點頭,他平日裏雖然溺愛趙源,但是在弟弟們麵前還是擺出一副做父親的威嚴,道:“既然你身體無事,那也該下床走走,還有你的學業也要重新提上日程,可不能耽擱了。”
趙家好歹也是出過進士公的家族,族教學質量相對而言還是不錯的,在趙源過去的十年裏也曾筆耕不輟,打下了一定的根基。隻是他想要學業再進一步發展,就得訪名師了。
趙源點了點頭,道:“莫非父親已經有打算了?”
趙誠總感覺趙源這一次生病後,仿佛換了一個人,變得聰慧多了,便解釋道:“我打算讓你擺在東塾先生門下,你到時候可要好好就學,不能貪玩誤課。”
“東塾先生?可是上陳下澧的東塾先生?”
趙源頓時一愣,這一位他還真不陌生。
在後世,趙源曾經因為一次機緣巧合,參觀過粵秀山下的學海堂書院,對這位陳澧印象頗深。
要知道,但凡能夠留名後世的大家,都不是一般人物,多少有兩把刷子,陳澧便是這樣一位大儒。
此人乃廣東近代學術史上的重要任務,前後執教數十年,提倡樸學,造就者甚多,門下曾經出過梁鼎芬、桂文燦、廖廷相、陳伯陶、陶福祥、溫仲和、黃紹昌、文廷式、於式枚、汪兆鏞、譚宗浚等幹才,形成了廣東大名鼎鼎的“東塾學派”。
當然,以目前的時間線來看,這位陳大家也才剛剛告別科業,年紀應該也不過三十多歲,還沒有後來那麽崇高的地位,過去拜師應該很簡單。
趙誠點了點頭,不容置疑道:“過兩天,我親自帶你過去。”
趙源恭聲道:“是。”
趙誌輕聲笑道:“源兒過來,可是還有什麽事情?”
趙源點了點頭,將手中的報紙遞給了二叔,道:“二叔,這是亨得勒大夫送給我的報紙,我看了一下上麵的內容,發現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於是,趙源便將麗如銀行和柯拜船塢的信息簡單說明了一番。
趙誌沒有理會什麽銀行和船塢,反而一臉驚訝地舉起了手中的報紙。
“源兒,你居然會讀夷文?”
在這個時代,擅長英文可絕對是一件足以讓人驚訝的稀罕事,即便是常年在外經商的趙誌,也隻擅長幾個簡單的單詞。
至於一旁的趙誠和趙楷頓時像看怪物一樣,盯著麵前的趙源。
趙源早已經想好了解釋,他笑道:“這都是亨得勒大夫教給我的,有些我也不懂的,都會去問他。”
趙誌頓時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但是你為什麽會覺得這兩件事很重要?”
趙源繼續解釋道:“因為眼下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未來我們趙家想要興旺發達,就必須抓住這一次跟洋人做交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