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今天下大亂,各方勢力割據。


    劉封占據並州,雖有勇猛之將,但並州地廣人稀,資源相對匱乏。


    公孫恭主政遼東,遼東地處邊陲,雖有一定的軍事力量,但經濟實力有限。


    曹丕坐擁冀州、幽州,本應實力雄厚。


    然而冀州曆經戰亂,幽州又地處邊陲,需時刻防備北方遊牧民族。


    而此時的孫權,占據著江南和中原富庶之地。


    強大的軍政力量,成為天然的屏障。


    吳國屯田和勵精圖治,使得糧草充足,經濟繁榮。


    孫權麾下兵強馬壯,文臣武將眾多。


    在這亂世之中,劉封、公孫恭和曹丕三方即使聯合起來,兵馬數量和實力確實都難以與孫權抗衡。


    劉封的並州軍,缺乏精良裝備和充足的糧草供應。


    公孫恭的遼東軍遠離中原主戰場,作戰經驗相對不足。


    曹丕雖有冀州、幽州之地,但內部矛盾重重,各方勢力錯綜複雜,難以形成強大的合力。


    反觀孫權,坐擁黃河以南地區,進可攻退可守。


    文有張昭、顧雍、龐統、諸葛瑾等智謀之士,武有周瑜、陸遜、呂蒙等名將,內部統治相對穩定。


    在這波譎雲詭的亂世,各方勢力都在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而努力。


    劉封、公孫恭和曹丕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思考如何在孫權強大的壓力下尋求生存之道。


    而孫權也不敢掉以輕心,時刻警惕著其他勢力的動向,準備迎接隨時可能到來的挑戰。


    龐統,是以智謀聞名天下的奇人。


    他得知曹丕養著四十萬大軍的消息後,不禁發出一聲冷笑,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索和嘲諷。


    “魏王曹丕養著這四十萬大軍,以為能成就霸業,卻不知這恰恰是他的敗筆。”


    “如此龐大的軍隊,每日消耗的糧草輜重不計其數,以冀州、幽州之地,又能支撐多久?”


    “魏王分明是不自量力。”


    龐統深知,戰爭不僅僅是兵力的較量,更是經濟實力、後勤保障和戰略謀劃的綜合比拚。


    曹丕雖有四十萬大軍,看似威風凜凜,但如此龐大的軍隊必然給其帶來沉重的負擔。


    糧草的籌集、士兵的軍餉、裝備的維護,每一項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而冀州、幽州在曆經戰亂之後,經濟尚未完全恢複,根本難以長期支撐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


    “不用陛下出兵,曹丕都能自己拖垮自己。”龐統大膽地斷言。


    他認為,曹丕的募兵決策必將使曹魏陷入困境。


    隨著時間的推移,糧草短缺、民怨沸騰等問題會接踵而至。


    到那時,曹丕的軍隊內部必然會出現混亂,不戰而自敗。


    龐統的這番話在建業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群臣開始重新審視曹丕的實力和決策。


    好似除了窮兵黷武,他沒有任何出路。長江稱得上天險,黃河可不是。


    沒有足夠的兵馬保護鄴城,曹丕睡覺都不會安穩。


    他隻能壓榨河北的潛力,試圖阻擋孫權統一天下的步伐。


    現今看來,曹丕很可能螳臂當車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家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家千年並收藏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