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二十四年,是歲大疫。


    哪怕孫權盡力地避免,老天爺還是降下了天災。


    魯肅前來參加慶典後,突然病重需要休養。


    益州刺史的位置,再次空缺出來,直接給孫權整無語了。


    北伐的計劃,很可能被這一場大疫耽擱。


    即使孫權再不情願,也隻能投身於抗疫當中。


    南吳昭告天下,盡除治下民租稅,與民更始。


    百姓們自是感激不盡,身處亂世中勉強獲得了一點心靈的慰藉。


    但關於益州刺史的人選,仍舊讓孫權頭疼不已。


    地方封疆大吏關乎民生,孫權必須慎重。


    於是他找來張昭、周瑜、陸績等人商議,準備將空缺填補上。


    至於讓周瑜前去上任,孫權覺得沒有必要。


    周瑜的身體同樣也虛,孫權相當擔心他會病逝在任上。


    江東必須注入新鮮的血液,提拔新的人才。


    陸績當堂咳嗽了兩聲,所有人都用詭異的目光望著他。


    他覺察到氣氛的不對勁,趕緊開口解釋道:


    “臣下偶感風寒,沒什麽大礙,讓殿下憂心了。”


    孫權稍稍鬆了一口氣,開門見山道:


    “此次召集爾等前來,是為了彌補益州刺史的空缺,諸位愛卿可有舉薦的人選?”


    陸績清了清嗓子,進諫道:


    “吳郡張溫,可以勝任。”


    “吳郡四姓”之顧、陸、朱、張,有“張文朱武,陸忠顧厚”的美名。


    張溫出身吳郡張氏,家世顯赫,弘雅冠群。


    顧雍稱讚他“溫當今無輩”,是不可多得的英才。


    張溫得中狀元時,孫權召他問策。


    文辭占對,觀者傾竦。


    他在南郡太守的位置,已經曆練了三年。


    如今成為刺史,也符合孫權取用“科舉”之士的政策。


    中狀元直接郡守,三年成為刺史,科舉將會深入士族之心。


    “張溫在南郡任職,孤已經準備提拔其為荊州刺史。”


    “至於顧雍則調迴建業,進入內閣。”


    孫權對張溫相當器重,早就決定委以重任。


    曆史上張溫遭受懲處,不被重用。


    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孫權和江東士族的鬥爭。


    沒辦法,江東士族膨脹太快了。


    如今南吳政局穩定,孫權沒必要忌憚張溫的崛起。


    魯肅此次迴來,孫權不打算將他派遣出去了。


    內閣的位置,肯定有魯肅的位置。


    如此一來,淮泗名士張昭、周瑜、魯肅三人占據的位置就多了。


    顧雍迴來,正好和陸績相互配合。


    至於益州刺史的位置,孫權更傾向於荊州士族。


    目前荊州士族的領軍人物,是龐統、潘濬、蔣琬。


    內閣隻有潘濬一人,蔣琬在地方,龐統是隨軍軍師。


    三大集團的實力,還沒有達到平衡。


    陸績得知張溫繼任荊州刺史後,便不再進言。


    張昭很想舉薦諸葛恪,可一想到諸葛恪的年紀,又打了退堂鼓。


    孫權明顯是將諸葛恪、陳表、薑維等人,培養成王太子的親近之臣。


    想讓他們出任益州刺史,根本不可能。


    最終還是周瑜站出來,舉薦道:


    “江夏費禕,可以勝任益州刺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家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家千年並收藏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