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


    鄯善、龜茲、於闐王等各遣使,往江東奉獻。


    孫權積極地迴應,禮尚往來道:


    “以前西戎各部族歸順中原王朝,氐族、羌族來朝覲見,《詩經》、《尚書》皆稱頌此事。”


    “近來西域外族都叩擊邊塞關門,想要歸附江東,特此派遣使者前去撫慰犒勞他們。”


    江東冊命韓當為戊己校尉,掌護西域諸國及屯田事務,兼任敦煌太守。


    距離神州恢複西域都護府,又更進了一步。


    及至年中,各地的使團紛紛匯聚而來,建業的人口突破至八十萬眾。


    大城的泱泱氣象,已經不可阻擋。


    建業逐漸成為南土第一城,遠邁襄陽、成都、長安等大城。


    同年,步練師為孫權誕下一女。


    孫權覺得這是吉兆,大肆地封賞。


    群臣紛紛恭賀,臉上洋溢著真摯的笑容。


    為了等待各方勢力抵達,以及挑選良時,吳王大典定在年末的冬季。


    張昭擬訂好詔書,內閣成員一個接著一個通過。


    等遞交到孫權手裏,詔書的內容已相當明確:


    “蓋聖王之法,以德設爵,以功製祿;勞大者祿厚,德盛者禮豐。”


    “吳君孫權綏安南土,綱紀江外,民夷安業。”


    “務財勸農,倉庫盈積。”


    “化民以德,禮教興行。”


    “文和於內,武信於外。”


    “當承運革命,君臨萬國,秉統天機,思齊先代。”


    “……”


    孫權看罷,相當滿意。


    不過他對這種詔書,明顯不怎麽感興趣。


    基本上都是吹捧孫權的功績,沒一點實在的東西在裏麵。


    而且裏麵吹捧得有點過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孫權稱帝了。


    什麽君臨萬國,實在太打朝廷的臉麵。


    孫權真正在乎的,還是文臣武將的冊封,尤其是凋零的宗室。


    潼關守將孫皎在去年便病重,今年徹底一命嗚唿。


    孫權直接無語了,自孫瑜病逝,還沒有過去多久。


    繼任者孫皎人沒了。


    他要是還在,肯定是關中都督之一。


    孫權提拔朱桓,也是相當無奈之舉,孫皎的身體不行啊。


    江東孫氏宗族的夭折率,堪稱天下之最。


    按照這樣的折損,孫權遲早會成為孤家寡人。


    就連孫賁都沒能堅持過稱王大典,病逝於公元219年。


    孫權還特地前去慰問,結果孫賁的身體不爭氣。


    建業還傳出流言,聲稱孫賁是被嚇唬死的。


    孫權連喊冤枉的機會都沒有,所幸流言沒有大規模地擴散。


    如今的孫氏宗室,隻有一個孫韶能站出來,為孫權排憂解難。


    孫權翻了翻宗譜,最後挑選了一人站出來。


    也就是孫桓,孫河第三子,號為宗室顏淵。


    孫權不渴望孫桓能站出來建功立業,他隻有一個要求。


    那就是孫桓最好能活久一點,要不然容易留下一大堆麻煩。


    孫權稱尊號,孫韶遷揚威將軍,封建德侯。


    孫桓年二十五,拜安東中郎將。


    隨著歲月流逝,孫權在稱孤道寡的路上,越走越遠。


    長壽,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家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家千年並收藏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