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河東劇變,曹操得償所願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權命人繪製新的疆土地圖,目前江東和曹操的地盤分界線,越來越清晰。
關中、南陽、江淮成為前線,呂蒙也由漢中都督,晉升為關中都督。
朱然、陸遜則分別鎮守著南陽、江淮,時刻提防著魏軍的進攻。
南北進入對峙的狀態,大規模的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孫權完美地繼承了秦朝時期的遺產,包括靈渠、都江堰、鄭國渠。
秦漢立國之勢漸成,隻差時間進行鞏固。
廣袤的疆土,成為孫權爭霸天下的底氣。
南土趨於穩定,唯有河東地區存在著巨大的爭議。
是儀收集到河東的情報後,迫不及待地匯報道:
“劉備的死訊傳到河東後,諸葛亮和法正立即扶持劉封為繼承人,試圖穩定局勢。”
“以馬超為首的西涼諸侯,不願意聽令於劉封,正式割據於河東北部。”
“關羽、張飛脅迫劉封起兵進攻關中,為劉備複仇,諸葛亮和法正堅決不讚成。”
“他們爆發巨大的衝突,一度兵戎相見,關羽、張飛不承認劉封的地位。”
“關羽甚至聲稱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張飛痛斥劉封沒有感恩。”
劉備軍的組成,相當地複雜。現在他們分裂,對江東極其有利。
孫權巴不得河東一直亂下去,好為江東再爭取一次機會。
是儀停頓稍頃,接著道:
“後來曹操舉兵進入河東,親自到城下勸降關羽,向關羽承諾一定會為劉備複仇。”
“關羽自知無力征戰江東,有心借用曹操的力量,可又有礙於劉備匡扶漢室的理想。”
“沒想到張飛第一個打開城門,向魏軍投降,關羽也隻好跟著投降。”
“曹操喜得愛將出兵掃蕩河東,諸葛亮和馬超勉強聯合起來,艱難地抵抗。”
諸葛亮小時候經曆過徐州之屠,根本不願意投降魏軍。
馬超更不必說,和曹操有著不共戴天之仇。
“可惜了,呂蒙沒能將關、張留下。”孫權遺憾道。
不過關羽、張飛的年紀都大了,還能征戰幾年還不好說。
而且,他們的性格缺陷尤其明顯,說不定能好好利用起來,給予魏軍重創。
曹操成功招攬關羽,或許還能得到關羽的忠誠,稱得上相當不錯的收獲了。
他越是重用關羽,孫權相信魏軍防線的破綻就越明顯。
當然,往後的作戰計劃,還需要孫權慢慢地擬訂,根本急不來。
曹操、關羽等人年邁,孫權年輕。隻要維持住僵局,江東便立於不敗之地。
上次孫權便說要休整兩三年,結果食言了。
這一次說不定有機會,畢竟沒有其他勢力攪局了。
關中有潼關作為防禦,江淮有合肥堅城,南陽有宛城體係。
江東在防線的打造上,非常用心。
反觀曹操一邊,弘農郡、河南尹、穎川、江淮都沒有險要可守。
江東要采取攻勢,幾乎是一馬平川。
隻要兵力足夠戰力足夠,那就是席卷中原之勢。
孫權停下來,還能繼續補充番兵。
番兵作戰悍不畏死,待遇也就比死士好一點。
孫權望了是儀一眼,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諸葛亮和馬超等人,抵擋不住魏軍的進攻,退向河套地區。”
“現在劉封、諸葛亮、法正為一派,馬超以及西涼諸侯為一派,匈奴單於唿廚泉為一派。”
“他們誰都不服誰,諸葛亮和法正還因為撤退之事爆發了衝突,劉封沒有任何掌控力。”
是儀娓娓道來,將劉備軍的情況摸索得相當清楚。
從今往後,劉備軍餘孽就是流寇一般的存在,不可能再威脅南北的格局。
最讓孫權覺得可惜的還是諸葛亮,他一生的才華都有可能被埋沒。
“至尊,馬超等西涼諸侯,越來越思念故地。臣下以為,可以對他們進行招攬。”
“劉備死後,或多或少都影響到江東。往後要招攬賢士,或者招降北方的士族,都會變得艱難。”
“正好將馬超等西涼諸侯扶持起來,以免被魏公曹操捷足先登。”
“馬超雖然還有信念,但他麾下的諸侯心態早就發生變化。”
是儀麵色凝重地進諫,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
“善,招撫西涼諸侯的工作,便交給涼州刺史諸葛瑾。”
“如果諸葛亮願降,那最好不過了。”
孫權心裏仍舊抱有一定的希望,沒有輕易放棄。
“恐怕很難了,近來徐庶已遞交辭呈,連官都不想做了。”是儀感慨道。
“將徐庶發配扶南,擔任蔣欽的軍師。”
“如果他連開疆拓土都沒興趣,就讓蔣欽暗中除掉吧。”
孫權雖然覺得遺憾,但不得不這麽做。
他打造的基本盤是淮泗士族、江東士族、荊州士族。
很難再有其他人的位置。
徐庶要是一心一意為官,想必龐統也不會介意提拔他。
關中、南陽、江淮成為前線,呂蒙也由漢中都督,晉升為關中都督。
朱然、陸遜則分別鎮守著南陽、江淮,時刻提防著魏軍的進攻。
南北進入對峙的狀態,大規模的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孫權完美地繼承了秦朝時期的遺產,包括靈渠、都江堰、鄭國渠。
秦漢立國之勢漸成,隻差時間進行鞏固。
廣袤的疆土,成為孫權爭霸天下的底氣。
南土趨於穩定,唯有河東地區存在著巨大的爭議。
是儀收集到河東的情報後,迫不及待地匯報道:
“劉備的死訊傳到河東後,諸葛亮和法正立即扶持劉封為繼承人,試圖穩定局勢。”
“以馬超為首的西涼諸侯,不願意聽令於劉封,正式割據於河東北部。”
“關羽、張飛脅迫劉封起兵進攻關中,為劉備複仇,諸葛亮和法正堅決不讚成。”
“他們爆發巨大的衝突,一度兵戎相見,關羽、張飛不承認劉封的地位。”
“關羽甚至聲稱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張飛痛斥劉封沒有感恩。”
劉備軍的組成,相當地複雜。現在他們分裂,對江東極其有利。
孫權巴不得河東一直亂下去,好為江東再爭取一次機會。
是儀停頓稍頃,接著道:
“後來曹操舉兵進入河東,親自到城下勸降關羽,向關羽承諾一定會為劉備複仇。”
“關羽自知無力征戰江東,有心借用曹操的力量,可又有礙於劉備匡扶漢室的理想。”
“沒想到張飛第一個打開城門,向魏軍投降,關羽也隻好跟著投降。”
“曹操喜得愛將出兵掃蕩河東,諸葛亮和馬超勉強聯合起來,艱難地抵抗。”
諸葛亮小時候經曆過徐州之屠,根本不願意投降魏軍。
馬超更不必說,和曹操有著不共戴天之仇。
“可惜了,呂蒙沒能將關、張留下。”孫權遺憾道。
不過關羽、張飛的年紀都大了,還能征戰幾年還不好說。
而且,他們的性格缺陷尤其明顯,說不定能好好利用起來,給予魏軍重創。
曹操成功招攬關羽,或許還能得到關羽的忠誠,稱得上相當不錯的收獲了。
他越是重用關羽,孫權相信魏軍防線的破綻就越明顯。
當然,往後的作戰計劃,還需要孫權慢慢地擬訂,根本急不來。
曹操、關羽等人年邁,孫權年輕。隻要維持住僵局,江東便立於不敗之地。
上次孫權便說要休整兩三年,結果食言了。
這一次說不定有機會,畢竟沒有其他勢力攪局了。
關中有潼關作為防禦,江淮有合肥堅城,南陽有宛城體係。
江東在防線的打造上,非常用心。
反觀曹操一邊,弘農郡、河南尹、穎川、江淮都沒有險要可守。
江東要采取攻勢,幾乎是一馬平川。
隻要兵力足夠戰力足夠,那就是席卷中原之勢。
孫權停下來,還能繼續補充番兵。
番兵作戰悍不畏死,待遇也就比死士好一點。
孫權望了是儀一眼,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諸葛亮和馬超等人,抵擋不住魏軍的進攻,退向河套地區。”
“現在劉封、諸葛亮、法正為一派,馬超以及西涼諸侯為一派,匈奴單於唿廚泉為一派。”
“他們誰都不服誰,諸葛亮和法正還因為撤退之事爆發了衝突,劉封沒有任何掌控力。”
是儀娓娓道來,將劉備軍的情況摸索得相當清楚。
從今往後,劉備軍餘孽就是流寇一般的存在,不可能再威脅南北的格局。
最讓孫權覺得可惜的還是諸葛亮,他一生的才華都有可能被埋沒。
“至尊,馬超等西涼諸侯,越來越思念故地。臣下以為,可以對他們進行招攬。”
“劉備死後,或多或少都影響到江東。往後要招攬賢士,或者招降北方的士族,都會變得艱難。”
“正好將馬超等西涼諸侯扶持起來,以免被魏公曹操捷足先登。”
“馬超雖然還有信念,但他麾下的諸侯心態早就發生變化。”
是儀麵色凝重地進諫,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
“善,招撫西涼諸侯的工作,便交給涼州刺史諸葛瑾。”
“如果諸葛亮願降,那最好不過了。”
孫權心裏仍舊抱有一定的希望,沒有輕易放棄。
“恐怕很難了,近來徐庶已遞交辭呈,連官都不想做了。”是儀感慨道。
“將徐庶發配扶南,擔任蔣欽的軍師。”
“如果他連開疆拓土都沒興趣,就讓蔣欽暗中除掉吧。”
孫權雖然覺得遺憾,但不得不這麽做。
他打造的基本盤是淮泗士族、江東士族、荊州士族。
很難再有其他人的位置。
徐庶要是一心一意為官,想必龐統也不會介意提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