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破魏賊十萬,孫權立誌北伐!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權龍行虎步,走進軍帳。
他昂首挺胸,寬闊的肩膀仿佛能扛起整個神州。
“全琮何在?”
“屬下在。”
“你立即調遣兵馬,拔除曹洪之營。”
“遵命。”全琮抱拳道。
“朱桓聽令。”
“末將在。”
“你不覺得樂進的營地,有點礙眼嗎?”
“三日內,末將一定攻破樂進大營。”朱桓毅然道。
曹操設置二營,試圖阻擋江東主力。
孫權目光如炬,掃視著帳中眾將。
那眼神中透露出的是絕對的權威和不容置疑的霸道,讓眾將心神凜然。
“此戰,隻許勝不許敗。”
孫權倏地伸出右臂,有力地一揮。
仿佛指揮著千軍萬馬,又似在掌控著魏軍將士的命運。
江東軍輪番進攻,展開血戰。
時間短促,魏軍立營不穩,在朱桓、全琮的進攻下搖搖欲墜。
孫權又屢屢派出甘寧、黃忠、太史慈等將軍,頻頻掠陣。
他們深入魏軍腹地,展開野戰、偷襲,攪得魏軍人心惶惶。
戰鬥進行到第三天,江東連破曹洪、樂進大營,縮小包圍圈。
張遼突破陳武的攔截,向董襲營地進軍。
董襲苦苦支撐,士氣一次次崩塌,又一次次重組。
要不是孫權的主力兵馬,距離此地不遠,他們早就喪失信心了。
江東繼續搦戰、圍困,一直持續到第七天。
魏軍人疲馬乏,處於崩潰的邊緣。
同樣,董襲的人馬折損嚴重,最多堅持兩三天。
孫權當即下令,準許董襲撤退到山中。
軍令下達的第二天,江東主力立即展開大規模的決戰。
太史慈、黃忠、甘寧、周瑜、魯肅、陸遜、全琮、朱桓等數路兵馬,悍不畏死地強襲。
如果道路不通,魏軍很可能拚死抵抗,直到戰死的那一刻。
現在張遼打通夾石道,給了魏軍活命的希望。
他們決戰的意誌下跌,和江東軍上漲的士氣,形成鮮明的對比。
曹操欲決一死戰,被部下勸退。
兵馬損失了,他們還可以東山再起。
曹操要是戰死,或者被俘,簡直是一場席卷北方的天災。
誰都不敢賭,魏軍將士也賭不起。
更何況,曹操堅持不撤退,作為將軍的怎麽撤。
將軍們不撤,士卒又怎麽有理由撤。
在魏將的慫恿下,許褚硬生生地扛著曹操走夾石道撤離。
魏軍不再死戰,而是爭先恐後地撤軍。
這對於江東軍而言,簡直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宴。
戰鬥持續了兩天兩夜,諸將殺得筋疲力竭。
據戰後統計,此戰江東殺敵兩萬,俘虜五萬,餘者潰逃。
要不是張遼死死地堅守著夾石道,保障魏軍的退路,他們的損失還會更加慘重。
張遼撤向合肥時,孫權又繼續追擊三天,勉勉強強獲得幾千的戰果。
江淮決戰,漸漸落下帷幕。
曹操舉兵二十萬眾而來,戰死大概四萬眾,被俘虜的士卒超過八萬。
毫不誇張地說,魏軍幾乎損失殆盡。
江東繳獲大量的軍備器械、糧草輜重,狠狠地發了一筆橫財。
等到這些戰具,正式武裝到江東軍中。
孫權麾下的甲士數量,將直追魏軍。
當然,此戰最可惜的是沒能抓住魏公曹操,難免留下了一點遺憾。
但孫權沒有後悔。
江東軍以傷亡兩萬的代價,取得這樣的戰績,他已經心滿意足。
魏軍的裝備力量,遠在江東之上。
如果魏軍哀兵死戰不退,很可能給予江東重創。
孫權圍三缺一的思路,保障了江東軍作戰的元氣。
他們隻需要稍稍休整,即可舉兵北上,進攻合肥。
反觀魏軍要恢複戰力,沒有幾年時間根本不可能。
曹操在北方窮兵黷武,已經惹得百姓怨聲載道。
徭役不停,百姓得不到休息,民力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
此次江淮慘敗,曹操在軍中的威望,也會大跌。
以後魏軍作戰,難免會留一個心眼,不可能毫無保留地信任。
孫權在論功行賞時,將孫河排在第一位。
魏軍孤軍深入,很大的原因是受到孫河戰死的影響。
要不是孫河的奉獻,江東不可能取得這麽大的戰果。
為表彰孫河的功績,孫權追封其為威寇將軍,領豫州牧,爵皖侯。
孫韶為揚威將軍,封建德侯,兼任徐州牧。
宗室孫賁、孫瑜皆有封賞。
孫權一邊下令大軍休整,一邊為孫河舉辦君侯葬禮,繼續收攏人心。
“江東不能奪得江淮,我有何顏麵告慰伯海兄?”
“眾將士,請助孫某一臂之力!”
江東子弟磨刀霍霍,士氣越來越高漲。
他昂首挺胸,寬闊的肩膀仿佛能扛起整個神州。
“全琮何在?”
“屬下在。”
“你立即調遣兵馬,拔除曹洪之營。”
“遵命。”全琮抱拳道。
“朱桓聽令。”
“末將在。”
“你不覺得樂進的營地,有點礙眼嗎?”
“三日內,末將一定攻破樂進大營。”朱桓毅然道。
曹操設置二營,試圖阻擋江東主力。
孫權目光如炬,掃視著帳中眾將。
那眼神中透露出的是絕對的權威和不容置疑的霸道,讓眾將心神凜然。
“此戰,隻許勝不許敗。”
孫權倏地伸出右臂,有力地一揮。
仿佛指揮著千軍萬馬,又似在掌控著魏軍將士的命運。
江東軍輪番進攻,展開血戰。
時間短促,魏軍立營不穩,在朱桓、全琮的進攻下搖搖欲墜。
孫權又屢屢派出甘寧、黃忠、太史慈等將軍,頻頻掠陣。
他們深入魏軍腹地,展開野戰、偷襲,攪得魏軍人心惶惶。
戰鬥進行到第三天,江東連破曹洪、樂進大營,縮小包圍圈。
張遼突破陳武的攔截,向董襲營地進軍。
董襲苦苦支撐,士氣一次次崩塌,又一次次重組。
要不是孫權的主力兵馬,距離此地不遠,他們早就喪失信心了。
江東繼續搦戰、圍困,一直持續到第七天。
魏軍人疲馬乏,處於崩潰的邊緣。
同樣,董襲的人馬折損嚴重,最多堅持兩三天。
孫權當即下令,準許董襲撤退到山中。
軍令下達的第二天,江東主力立即展開大規模的決戰。
太史慈、黃忠、甘寧、周瑜、魯肅、陸遜、全琮、朱桓等數路兵馬,悍不畏死地強襲。
如果道路不通,魏軍很可能拚死抵抗,直到戰死的那一刻。
現在張遼打通夾石道,給了魏軍活命的希望。
他們決戰的意誌下跌,和江東軍上漲的士氣,形成鮮明的對比。
曹操欲決一死戰,被部下勸退。
兵馬損失了,他們還可以東山再起。
曹操要是戰死,或者被俘,簡直是一場席卷北方的天災。
誰都不敢賭,魏軍將士也賭不起。
更何況,曹操堅持不撤退,作為將軍的怎麽撤。
將軍們不撤,士卒又怎麽有理由撤。
在魏將的慫恿下,許褚硬生生地扛著曹操走夾石道撤離。
魏軍不再死戰,而是爭先恐後地撤軍。
這對於江東軍而言,簡直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宴。
戰鬥持續了兩天兩夜,諸將殺得筋疲力竭。
據戰後統計,此戰江東殺敵兩萬,俘虜五萬,餘者潰逃。
要不是張遼死死地堅守著夾石道,保障魏軍的退路,他們的損失還會更加慘重。
張遼撤向合肥時,孫權又繼續追擊三天,勉勉強強獲得幾千的戰果。
江淮決戰,漸漸落下帷幕。
曹操舉兵二十萬眾而來,戰死大概四萬眾,被俘虜的士卒超過八萬。
毫不誇張地說,魏軍幾乎損失殆盡。
江東繳獲大量的軍備器械、糧草輜重,狠狠地發了一筆橫財。
等到這些戰具,正式武裝到江東軍中。
孫權麾下的甲士數量,將直追魏軍。
當然,此戰最可惜的是沒能抓住魏公曹操,難免留下了一點遺憾。
但孫權沒有後悔。
江東軍以傷亡兩萬的代價,取得這樣的戰績,他已經心滿意足。
魏軍的裝備力量,遠在江東之上。
如果魏軍哀兵死戰不退,很可能給予江東重創。
孫權圍三缺一的思路,保障了江東軍作戰的元氣。
他們隻需要稍稍休整,即可舉兵北上,進攻合肥。
反觀魏軍要恢複戰力,沒有幾年時間根本不可能。
曹操在北方窮兵黷武,已經惹得百姓怨聲載道。
徭役不停,百姓得不到休息,民力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
此次江淮慘敗,曹操在軍中的威望,也會大跌。
以後魏軍作戰,難免會留一個心眼,不可能毫無保留地信任。
孫權在論功行賞時,將孫河排在第一位。
魏軍孤軍深入,很大的原因是受到孫河戰死的影響。
要不是孫河的奉獻,江東不可能取得這麽大的戰果。
為表彰孫河的功績,孫權追封其為威寇將軍,領豫州牧,爵皖侯。
孫韶為揚威將軍,封建德侯,兼任徐州牧。
宗室孫賁、孫瑜皆有封賞。
孫權一邊下令大軍休整,一邊為孫河舉辦君侯葬禮,繼續收攏人心。
“江東不能奪得江淮,我有何顏麵告慰伯海兄?”
“眾將士,請助孫某一臂之力!”
江東子弟磨刀霍霍,士氣越來越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