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臥龍略微出手,全殲曹軍?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軍十幾萬人馬撤退,聲勢浩大。”
“此既是我軍良機,又何嚐不是曹軍的良機呢?”
“我軍堅守營地,曹操一點辦法都沒有,如今貿然追之風險很大。”
徐庶在探討追擊的策略時,仍舊保持著清晰的頭腦。
“元直所言極是,曹操擅用兵,天下皆知。”劉備遲疑道。
眾人冥思苦想,都沒有頭緒。
最後還是法正站出來,沉聲道:
“曹賊生性多疑、謹慎,我軍從他後方追擊,必遭遇其伏兵。”
“主公不如采取三追之計,以麻痹曹賊。”
劉備大喜過望,追問道:
“何為三追之計?”
法正停頓稍頃,正色迴答:
“第一追,故意敗給曹軍。”
“第二追,再敗給曹軍。”
“第三追,曹軍必然鬆懈,追之可敗。”
徐庶驀地搖了搖頭,麵態凝肅道:
“此計賈詡已經用過,曹操不可能沒有防備。”
“他跌倒第一次,怎麽可能跌倒第二次?”
劉備深以為然,讚成道:
“故技重施,不智也。”
“我軍損兵折將不說,還容易丟了士氣。”
“等不到第三追,聯軍就要散了。”
法正繼續深思,好半晌才道:
“如此一來,隻能在蒲阪津半渡而擊了。”
不管什麽時候,半渡而擊都是最佳的策略。
曹軍必須留下斷後的部隊,隻是如此一來戰果就小了。
不可能將曹軍十幾萬人馬都留下。
能留下萬餘敵軍,都是燒高香了。
孫權在南陽取得大捷,威勢更盛。
誠如孫權所說,劉備要是沒實力的話,他是沒資格和江東平起平坐的。
不管曹操的威脅再大,劉備又如何如何向江東卑躬屈膝。
都不可能長久地維持盟約。
想要鞏固和江東的盟約,必須展示自己強大的一麵。
而且劉備要號令西涼諸侯,也需要一場大捷。
眼下這麽好的機會,他不願意錯過。
江東南陽大捷,曹軍歸心似箭。
不知道要等多久,才會出現下一次破曹良機。
劉備占據大漢西京,要是再有一場破曹大捷。
天下英雄豪傑,都會爭相投奔,一如諸葛亮的出現。
劉備隱約想到什麽,恍然望向諸葛亮,拱手施禮問道:
“孔明,你可有什麽妙計?”
諸葛亮輕揮羽扇,淡然地一笑道:
“曹軍可是有十幾萬人馬,皇叔要追擊,勢必會冒很大的風險。”
“我有一計可全殲曹軍,隻是不知道皇叔敢不敢冒險?”
法正聞言,難以置信反問道:
“足下好大的口氣,竟然敢說全殲曹軍,你當真這麽有本事?”
諸葛亮儒雅地淺笑,始終處於雲淡風輕的姿態。
劉備坐不住了,再次施禮請教道:
“還請孔明賜教!”
法正目光斜睨,傲氣道:
“足下不妨說說看,我洗耳恭聽。”
諸葛亮嗬嗬一笑,出謀劃策道:
“曹操渡河,肯定將注意力停留在後軍上。”
“倘若這時候有一支偏師,從對岸殺來。”
“豈不是能出其不意,大破曹軍渡河先鋒?”
法正拊了拊掌,稱讚道:
“妙計妙計啊,隻是不知道黃河東岸何來我軍。”
“想要搶在曹軍前麵偷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莫非足下,有飛天遁地之能不成?”
諸葛亮臉上的笑意越來越濃,還沒等他開口。
徐庶已是靈光一閃,搶先道:
“我推斷,孔明說的是從潼關北渡?”
“倘若派遣一支騎兵快馬加鞭,是有機會搶在曹操前麵趕到河東。”
“我軍再竭力追擊,拖延曹操一段時間,把握則更大。”
法正得意的麵色僵住,因為他知道此計可行。
曹操絕對想不到,會有一支軍隊從潼關渡河,由河東發起奇襲。
當然,此計正如諸葛亮所說的一樣,相當兇險。
一旦時間趕不上,或者兩邊沒有配合好,絕對是一場災難。
即使成功阻截曹軍於黃河西岸,曹軍也會背水一戰。
他們會化身虎狼,變得難以阻擋。
“我去,讓我去!”馬超大聲地呐喊,完全意識不到危險。
他隻有一個純粹的念頭,那就是將曹操永遠地留下。
為此,他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隻有我麾下精騎,能完成任務。”馬超鏗鏘道。
如果說此前劉備還有猶豫,此時此刻也已經蕩然無存了。
“孟起,一切拜托你了!”
馬超聞言朝天哈哈大笑起來,頗有舍我其誰的氣勢。
“元直,此行要通過潼關,還要收集渡船。”
“你跟著去,幫助孟起攔截曹軍。”
劉備深情地望著徐庶,眼神殷切寄予厚望。
“屬下遵命。”徐庶毅然抱拳道。
“此既是我軍良機,又何嚐不是曹軍的良機呢?”
“我軍堅守營地,曹操一點辦法都沒有,如今貿然追之風險很大。”
徐庶在探討追擊的策略時,仍舊保持著清晰的頭腦。
“元直所言極是,曹操擅用兵,天下皆知。”劉備遲疑道。
眾人冥思苦想,都沒有頭緒。
最後還是法正站出來,沉聲道:
“曹賊生性多疑、謹慎,我軍從他後方追擊,必遭遇其伏兵。”
“主公不如采取三追之計,以麻痹曹賊。”
劉備大喜過望,追問道:
“何為三追之計?”
法正停頓稍頃,正色迴答:
“第一追,故意敗給曹軍。”
“第二追,再敗給曹軍。”
“第三追,曹軍必然鬆懈,追之可敗。”
徐庶驀地搖了搖頭,麵態凝肅道:
“此計賈詡已經用過,曹操不可能沒有防備。”
“他跌倒第一次,怎麽可能跌倒第二次?”
劉備深以為然,讚成道:
“故技重施,不智也。”
“我軍損兵折將不說,還容易丟了士氣。”
“等不到第三追,聯軍就要散了。”
法正繼續深思,好半晌才道:
“如此一來,隻能在蒲阪津半渡而擊了。”
不管什麽時候,半渡而擊都是最佳的策略。
曹軍必須留下斷後的部隊,隻是如此一來戰果就小了。
不可能將曹軍十幾萬人馬都留下。
能留下萬餘敵軍,都是燒高香了。
孫權在南陽取得大捷,威勢更盛。
誠如孫權所說,劉備要是沒實力的話,他是沒資格和江東平起平坐的。
不管曹操的威脅再大,劉備又如何如何向江東卑躬屈膝。
都不可能長久地維持盟約。
想要鞏固和江東的盟約,必須展示自己強大的一麵。
而且劉備要號令西涼諸侯,也需要一場大捷。
眼下這麽好的機會,他不願意錯過。
江東南陽大捷,曹軍歸心似箭。
不知道要等多久,才會出現下一次破曹良機。
劉備占據大漢西京,要是再有一場破曹大捷。
天下英雄豪傑,都會爭相投奔,一如諸葛亮的出現。
劉備隱約想到什麽,恍然望向諸葛亮,拱手施禮問道:
“孔明,你可有什麽妙計?”
諸葛亮輕揮羽扇,淡然地一笑道:
“曹軍可是有十幾萬人馬,皇叔要追擊,勢必會冒很大的風險。”
“我有一計可全殲曹軍,隻是不知道皇叔敢不敢冒險?”
法正聞言,難以置信反問道:
“足下好大的口氣,竟然敢說全殲曹軍,你當真這麽有本事?”
諸葛亮儒雅地淺笑,始終處於雲淡風輕的姿態。
劉備坐不住了,再次施禮請教道:
“還請孔明賜教!”
法正目光斜睨,傲氣道:
“足下不妨說說看,我洗耳恭聽。”
諸葛亮嗬嗬一笑,出謀劃策道:
“曹操渡河,肯定將注意力停留在後軍上。”
“倘若這時候有一支偏師,從對岸殺來。”
“豈不是能出其不意,大破曹軍渡河先鋒?”
法正拊了拊掌,稱讚道:
“妙計妙計啊,隻是不知道黃河東岸何來我軍。”
“想要搶在曹軍前麵偷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莫非足下,有飛天遁地之能不成?”
諸葛亮臉上的笑意越來越濃,還沒等他開口。
徐庶已是靈光一閃,搶先道:
“我推斷,孔明說的是從潼關北渡?”
“倘若派遣一支騎兵快馬加鞭,是有機會搶在曹操前麵趕到河東。”
“我軍再竭力追擊,拖延曹操一段時間,把握則更大。”
法正得意的麵色僵住,因為他知道此計可行。
曹操絕對想不到,會有一支軍隊從潼關渡河,由河東發起奇襲。
當然,此計正如諸葛亮所說的一樣,相當兇險。
一旦時間趕不上,或者兩邊沒有配合好,絕對是一場災難。
即使成功阻截曹軍於黃河西岸,曹軍也會背水一戰。
他們會化身虎狼,變得難以阻擋。
“我去,讓我去!”馬超大聲地呐喊,完全意識不到危險。
他隻有一個純粹的念頭,那就是將曹操永遠地留下。
為此,他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隻有我麾下精騎,能完成任務。”馬超鏗鏘道。
如果說此前劉備還有猶豫,此時此刻也已經蕩然無存了。
“孟起,一切拜托你了!”
馬超聞言朝天哈哈大笑起來,頗有舍我其誰的氣勢。
“元直,此行要通過潼關,還要收集渡船。”
“你跟著去,幫助孟起攔截曹軍。”
劉備深情地望著徐庶,眼神殷切寄予厚望。
“屬下遵命。”徐庶毅然抱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