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諸葛亮送給孫權的禮物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將軍目前的困境,無非在於兩點。”
“前有強敵曹操窺伺,後有虎狼孫權覬覦。”
“而內不穩,無法號令三軍。”
諸葛亮語態從容,好似一切都在他的智商覆蓋之下。
“先生所言極是,備夙興夜寐,常為此憂慮。”
“不知道備要怎麽做,才能化解這樣的困局?”
劉備發自肺腑地請教,將姿態壓得很低。
“將軍隻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放下成見結盟孫權,抵抗曹操。”
諸葛亮脫口而出,相當地自信。
“可是,縱使我願意放下和江東的仇怨,孫權也可能會因為貪婪,襲擊我軍後方。”
“聯軍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遲早會散。所謂盟約,不過一紙空文罷了。”
“孫權不會坐視我壯大,每次我剛有起色,他便會橫插一杠。”
“我要與之較量,隻恨力有不逮。”
劉備談起辛酸往事,差一點落淚。
無論是巴蜀還是漢中,他都隻差一步便能拿下。
孫權實在是過於歹毒,不給劉備軍一丁點活路。
“將軍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自古以來,要鞏固盟約,無非就兩個手段。”
“一個是有外在的強敵,需要聯合抵擋。”
“另外一個是,弱者向強者輸送利益、財帛,維持著盟約。”
諸葛亮伸出兩根手指頭,為劉備剖析著聯盟之局。
“先生所言極是。”劉備讚成道。
“方今天下,曹軍勢大。隻要曹操一直駐軍在渭南,那麽將軍始終是關中諸侯盟主。”
“即使是孫權,也不會輕易地出兵偷襲。因為曹操最強,對所有諸侯都有威脅。”
“所以將軍在關中的策略,應該是和曹軍對峙,不能勝也不能敗。”
“當然,將軍要收攏人心,也可以一點點地勝。”
“今日勝一場,明日勝一場,殺曹軍幾百人也是大捷。”
諸葛亮點破劉備軍的處境,讓劉備豁然開朗。
“要維持不勝不敗的局麵,恐怕不太容易。”劉備遲疑道。
“將軍需要做到兩點,一點是聚攏關中、河西之力進行屯田,實現糧草自給自足。”
“另外一點,則是保持和江東的聯盟,並且讓聯盟鞏固下去。”
諸葛亮由大方向的戰略,逐步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
“如何與孫權修好關係呢?”
劉備敏銳地意識到,“鞏固聯盟”是三足鼎立的關鍵。
沒有江東的支持或者默許,他休想順利拿下關中和河西。
而想讓孫權讓出這麽大的利益,在劉備看來絕對是不可思議的。
法正和徐庶智謀加起來,都沒辦法做到。
“要鞏固聯盟,要做到我說到的以上兩點。”
“曹操的威脅越大,那麽盟約越鞏固。其次,便是給江東送一些好處了。”
“我願為使者,幫助將軍向孫權結盟,保證他不會在抗曹期間,出爾反爾。”
諸葛亮成竹在胸,洋溢出一股書生的傲氣。
他呷一口溫酒,動作從容不迫。
“善,隻要能結盟,我願意付出一定的代價。”劉備振奮道。
他親自送別諸葛亮,直到諸葛亮的車馬沒入風雪的盡頭。
孫權聽說諸葛亮要來結盟,也很意外。
畢竟他和關中聯軍,還是踏踏實實的盟友。
要不是有漢中輸送糧草物資,關中聯軍連這個冬天都熬不過去。
孫權的確需要聯軍牽製曹操主力,一步步消耗北方的力量。
聯軍十萬雜牌軍,牽製曹操將近一半的兵力。
不管孫權想做什麽,都無往不利。
如果曹操兵敗,那麽孫權不介意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北伐。
倘若聯軍崩潰,孫權可以趁勢奪取河西、關中,對於江東而言好處多多。
因而他並不抗拒會見諸葛亮,反而覺得是一個機會。
自成功奪取隴右後,孫權便駐軍陳倉,隨時關注著關中的戰局。
劉備堅持不住的話,江東兵馬還能從陳倉出兵長安,也算盡到盟誼了。
陳倉城外風雪漫天,諸葛亮的四輪車悠悠駛來,實乃氣概非凡。
孫權披著錦袍,在陳倉城牆上等候,還溫了一壺好酒。
諸葛亮泰然自若地上了城牆,緩緩將鬥笠拿下,拱手施禮道:
“參見車騎將軍,今日亮來,是為了送車騎將軍一份大禮。”
孫權伸出袖袍,示意諸葛亮坐在對案。
諸葛亮笑意溫和,施禮後入座。
他從袖袍中摸出一份地圖,舒展在案上,赫然是一張寶貴的行軍地圖。
孫權仔細一看,竟是從長安走武關,奇襲南陽宛城。
如果隻是區區宛城,或者說是南陽,不足以讓諸葛亮這麽自信。
地圖上的行軍路線,還從宛城延伸至許都!
隻要孫權集結兵馬,走關中出武關,那麽極有可能和周瑜配合拿下南陽。
南陽在手,穎川成為前線。
江東進軍順利的話,迎奉天子也不是什麽難事。
“前有強敵曹操窺伺,後有虎狼孫權覬覦。”
“而內不穩,無法號令三軍。”
諸葛亮語態從容,好似一切都在他的智商覆蓋之下。
“先生所言極是,備夙興夜寐,常為此憂慮。”
“不知道備要怎麽做,才能化解這樣的困局?”
劉備發自肺腑地請教,將姿態壓得很低。
“將軍隻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放下成見結盟孫權,抵抗曹操。”
諸葛亮脫口而出,相當地自信。
“可是,縱使我願意放下和江東的仇怨,孫權也可能會因為貪婪,襲擊我軍後方。”
“聯軍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遲早會散。所謂盟約,不過一紙空文罷了。”
“孫權不會坐視我壯大,每次我剛有起色,他便會橫插一杠。”
“我要與之較量,隻恨力有不逮。”
劉備談起辛酸往事,差一點落淚。
無論是巴蜀還是漢中,他都隻差一步便能拿下。
孫權實在是過於歹毒,不給劉備軍一丁點活路。
“將軍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自古以來,要鞏固盟約,無非就兩個手段。”
“一個是有外在的強敵,需要聯合抵擋。”
“另外一個是,弱者向強者輸送利益、財帛,維持著盟約。”
諸葛亮伸出兩根手指頭,為劉備剖析著聯盟之局。
“先生所言極是。”劉備讚成道。
“方今天下,曹軍勢大。隻要曹操一直駐軍在渭南,那麽將軍始終是關中諸侯盟主。”
“即使是孫權,也不會輕易地出兵偷襲。因為曹操最強,對所有諸侯都有威脅。”
“所以將軍在關中的策略,應該是和曹軍對峙,不能勝也不能敗。”
“當然,將軍要收攏人心,也可以一點點地勝。”
“今日勝一場,明日勝一場,殺曹軍幾百人也是大捷。”
諸葛亮點破劉備軍的處境,讓劉備豁然開朗。
“要維持不勝不敗的局麵,恐怕不太容易。”劉備遲疑道。
“將軍需要做到兩點,一點是聚攏關中、河西之力進行屯田,實現糧草自給自足。”
“另外一點,則是保持和江東的聯盟,並且讓聯盟鞏固下去。”
諸葛亮由大方向的戰略,逐步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
“如何與孫權修好關係呢?”
劉備敏銳地意識到,“鞏固聯盟”是三足鼎立的關鍵。
沒有江東的支持或者默許,他休想順利拿下關中和河西。
而想讓孫權讓出這麽大的利益,在劉備看來絕對是不可思議的。
法正和徐庶智謀加起來,都沒辦法做到。
“要鞏固聯盟,要做到我說到的以上兩點。”
“曹操的威脅越大,那麽盟約越鞏固。其次,便是給江東送一些好處了。”
“我願為使者,幫助將軍向孫權結盟,保證他不會在抗曹期間,出爾反爾。”
諸葛亮成竹在胸,洋溢出一股書生的傲氣。
他呷一口溫酒,動作從容不迫。
“善,隻要能結盟,我願意付出一定的代價。”劉備振奮道。
他親自送別諸葛亮,直到諸葛亮的車馬沒入風雪的盡頭。
孫權聽說諸葛亮要來結盟,也很意外。
畢竟他和關中聯軍,還是踏踏實實的盟友。
要不是有漢中輸送糧草物資,關中聯軍連這個冬天都熬不過去。
孫權的確需要聯軍牽製曹操主力,一步步消耗北方的力量。
聯軍十萬雜牌軍,牽製曹操將近一半的兵力。
不管孫權想做什麽,都無往不利。
如果曹操兵敗,那麽孫權不介意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北伐。
倘若聯軍崩潰,孫權可以趁勢奪取河西、關中,對於江東而言好處多多。
因而他並不抗拒會見諸葛亮,反而覺得是一個機會。
自成功奪取隴右後,孫權便駐軍陳倉,隨時關注著關中的戰局。
劉備堅持不住的話,江東兵馬還能從陳倉出兵長安,也算盡到盟誼了。
陳倉城外風雪漫天,諸葛亮的四輪車悠悠駛來,實乃氣概非凡。
孫權披著錦袍,在陳倉城牆上等候,還溫了一壺好酒。
諸葛亮泰然自若地上了城牆,緩緩將鬥笠拿下,拱手施禮道:
“參見車騎將軍,今日亮來,是為了送車騎將軍一份大禮。”
孫權伸出袖袍,示意諸葛亮坐在對案。
諸葛亮笑意溫和,施禮後入座。
他從袖袍中摸出一份地圖,舒展在案上,赫然是一張寶貴的行軍地圖。
孫權仔細一看,竟是從長安走武關,奇襲南陽宛城。
如果隻是區區宛城,或者說是南陽,不足以讓諸葛亮這麽自信。
地圖上的行軍路線,還從宛城延伸至許都!
隻要孫權集結兵馬,走關中出武關,那麽極有可能和周瑜配合拿下南陽。
南陽在手,穎川成為前線。
江東進軍順利的話,迎奉天子也不是什麽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