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涼州義士何其多也!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瑜以益州刺史、中護軍之職,率軍六萬走上庸,向襄樊而去。
江東的中護軍,是征伐大軍的統帥,職權在一般將軍、都督之上。
孫權勒令周瑜總督襄樊朱然、孫瑜兩路兵馬,合兵十萬討伐李典鎮守的穰城。
穰城是南陽的大城、堅城,張繡的從父張濟,就是被射殺在穰城。
後來張繡成為劉表北藩,曾鎮守穰城,數次擊敗曹軍。
毫不誇張地說,拿下穰城、宛城以後,便能控製整個南陽。
周瑜率大軍走上庸,自然是為了偷襲。
曹操的關注點,都在西征上。
南陽雖然有曹仁、李典鎮守,可防備沒有想象中那麽嚴密。
畢竟江東的主力,都部署在漢中一帶。
為掩護周瑜偷襲,孫權以魯肅為右護軍、董襲為左護軍。
二將率軍佯攻江淮,牽製張遼、樂進的兵馬。
孫權自己也沒有閑著,直接親率十萬大軍,出陳倉道進攻陳倉。
他已經和徐庶商量過作戰的計劃,也就是佯裝奇襲關中聯軍的後方,麻痹曹操。
江東奪取陳倉後,便有路徑進擊三輔之地了。
孫權三路兵馬的配合,可謂是天衣無縫。
而且還能為關中聯軍造勢,影響曹操對聯軍的判斷。
孫權出陽平關,席卷武都,十萬大軍浩浩蕩蕩。
太史慈所向披靡,輕而易舉占據陳倉。
汧縣、渝麋、雍、杜陽等縣,望風而降。
孫權倘若向東進軍,那就是三輔之地的右扶風了。
馬超駐紮的槐裏,也在進軍的路線上。
隻不過孫權是一個信守盟約的霸主,他沒有趁勢偷襲關中諸侯。
而是向西進軍,兵鋒直指漢陽郡。
涼州刺史韋康嚇得瑟瑟發顫,采取堅壁清野的戰略固守冀縣。
西州大地,羌氐時常為亂。
不管是地方百姓還是郡吏,應對兵災都輕車熟路。
冀縣被打造得固若金湯,防禦力量相當鞏固。
曆史上馬超向張魯借兵,有楊昂萬餘兵馬助陣,進攻八個月才攻破冀縣。
孫權舉十萬之眾攻城,兵威甚盛,非是馬超、楊昂之流所能匹敵。
韋康出身京兆韋氏,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他知道憑借城內的幾千兵馬,根本無法守住冀縣。
關中聯軍又占據長安,斷絕了冀縣和朝廷的聯係。
明眼人都知道,冀縣成為了孤城。
韋康為了穩住軍心,派遣別駕閻溫出城求援。
還搞得興師動眾,大張旗鼓。
閻溫淚別親眷,剛跑出城立即茫然了。
天下之大,他能去哪裏求援?
甘寧巡視時,發現閻溫蹤跡,將其逮捕,送到孫權軍帳前。
孫權望著閻溫,好言相勸道:
“今成敗可見,足下為孤城請救而執於人手,義何所施?”
“若從孫某之言,告訴城內守軍,曹操無法派來援軍,即可轉禍為福。”
閻溫爽快地答應下來,剛到城下他立即變了臉麵:
“曹公大軍不過三日至,諸君共勉之!”
城中守軍皆泣,大唿曹公萬歲。
甘寧要斬閻溫,怒而執刀。
孫權伸手攔下,從容笑道:
“這是幫助我攻城的義士啊,怎麽能殺呢?”
江東圍城四天、五天、六天,孫權天天派人前去搦戰。
城內的守軍越來越絕望,士氣越來越低落。
到了第七天,孫權覺得時機成熟了,鏗鏘下令道:
“斬閻溫祭旗攻城!”
甘寧欣然領命,捆綁閻溫至城下,嘴角微微上揚道:
“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
閻溫目光灼灼,慷慨道:
“事君之道唯有一死,而足下乃欲令長者出不義之言,吾豈苟生者乎?”
甘寧手起刀落,斬下閻溫頭顱。
而後竭力強攻冀縣,勢如破竹占據城牆。
韋康素來仁義,不忍吏民傷殘,於是打算舉眾投降。
沒想到麾下楊阜不從,流涕諫道:
“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
“田單之守,也沒有如此堅固!”
“使君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這怎麽能行?”
“阜當以死守之!”
韋康不從,執意向江東投降。
楊阜隻能逃出冀縣,以圖再戰。
孫權入主冀縣,下令斬首韋康。
眾將心驚不已,皆勸孫權收迴成命。
“既要澄清玉宇,怎能留下圍而後降者之賊?”孫權沉聲道。
“至尊,今日韋康投降而身死,今後中原士族還會有投降之人嗎?”太史慈力勸道。
“善。”孫權從其諫,饒了韋康一命。
這是曹操任命的涼州刺史,也是投降江東的最高級官員,留之還有大用。
孫權要爭霸中原,必須有統一天下、結束亂世的胸襟。
江東的中護軍,是征伐大軍的統帥,職權在一般將軍、都督之上。
孫權勒令周瑜總督襄樊朱然、孫瑜兩路兵馬,合兵十萬討伐李典鎮守的穰城。
穰城是南陽的大城、堅城,張繡的從父張濟,就是被射殺在穰城。
後來張繡成為劉表北藩,曾鎮守穰城,數次擊敗曹軍。
毫不誇張地說,拿下穰城、宛城以後,便能控製整個南陽。
周瑜率大軍走上庸,自然是為了偷襲。
曹操的關注點,都在西征上。
南陽雖然有曹仁、李典鎮守,可防備沒有想象中那麽嚴密。
畢竟江東的主力,都部署在漢中一帶。
為掩護周瑜偷襲,孫權以魯肅為右護軍、董襲為左護軍。
二將率軍佯攻江淮,牽製張遼、樂進的兵馬。
孫權自己也沒有閑著,直接親率十萬大軍,出陳倉道進攻陳倉。
他已經和徐庶商量過作戰的計劃,也就是佯裝奇襲關中聯軍的後方,麻痹曹操。
江東奪取陳倉後,便有路徑進擊三輔之地了。
孫權三路兵馬的配合,可謂是天衣無縫。
而且還能為關中聯軍造勢,影響曹操對聯軍的判斷。
孫權出陽平關,席卷武都,十萬大軍浩浩蕩蕩。
太史慈所向披靡,輕而易舉占據陳倉。
汧縣、渝麋、雍、杜陽等縣,望風而降。
孫權倘若向東進軍,那就是三輔之地的右扶風了。
馬超駐紮的槐裏,也在進軍的路線上。
隻不過孫權是一個信守盟約的霸主,他沒有趁勢偷襲關中諸侯。
而是向西進軍,兵鋒直指漢陽郡。
涼州刺史韋康嚇得瑟瑟發顫,采取堅壁清野的戰略固守冀縣。
西州大地,羌氐時常為亂。
不管是地方百姓還是郡吏,應對兵災都輕車熟路。
冀縣被打造得固若金湯,防禦力量相當鞏固。
曆史上馬超向張魯借兵,有楊昂萬餘兵馬助陣,進攻八個月才攻破冀縣。
孫權舉十萬之眾攻城,兵威甚盛,非是馬超、楊昂之流所能匹敵。
韋康出身京兆韋氏,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他知道憑借城內的幾千兵馬,根本無法守住冀縣。
關中聯軍又占據長安,斷絕了冀縣和朝廷的聯係。
明眼人都知道,冀縣成為了孤城。
韋康為了穩住軍心,派遣別駕閻溫出城求援。
還搞得興師動眾,大張旗鼓。
閻溫淚別親眷,剛跑出城立即茫然了。
天下之大,他能去哪裏求援?
甘寧巡視時,發現閻溫蹤跡,將其逮捕,送到孫權軍帳前。
孫權望著閻溫,好言相勸道:
“今成敗可見,足下為孤城請救而執於人手,義何所施?”
“若從孫某之言,告訴城內守軍,曹操無法派來援軍,即可轉禍為福。”
閻溫爽快地答應下來,剛到城下他立即變了臉麵:
“曹公大軍不過三日至,諸君共勉之!”
城中守軍皆泣,大唿曹公萬歲。
甘寧要斬閻溫,怒而執刀。
孫權伸手攔下,從容笑道:
“這是幫助我攻城的義士啊,怎麽能殺呢?”
江東圍城四天、五天、六天,孫權天天派人前去搦戰。
城內的守軍越來越絕望,士氣越來越低落。
到了第七天,孫權覺得時機成熟了,鏗鏘下令道:
“斬閻溫祭旗攻城!”
甘寧欣然領命,捆綁閻溫至城下,嘴角微微上揚道:
“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
閻溫目光灼灼,慷慨道:
“事君之道唯有一死,而足下乃欲令長者出不義之言,吾豈苟生者乎?”
甘寧手起刀落,斬下閻溫頭顱。
而後竭力強攻冀縣,勢如破竹占據城牆。
韋康素來仁義,不忍吏民傷殘,於是打算舉眾投降。
沒想到麾下楊阜不從,流涕諫道:
“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
“田單之守,也沒有如此堅固!”
“使君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這怎麽能行?”
“阜當以死守之!”
韋康不從,執意向江東投降。
楊阜隻能逃出冀縣,以圖再戰。
孫權入主冀縣,下令斬首韋康。
眾將心驚不已,皆勸孫權收迴成命。
“既要澄清玉宇,怎能留下圍而後降者之賊?”孫權沉聲道。
“至尊,今日韋康投降而身死,今後中原士族還會有投降之人嗎?”太史慈力勸道。
“善。”孫權從其諫,饒了韋康一命。
這是曹操任命的涼州刺史,也是投降江東的最高級官員,留之還有大用。
孫權要爭霸中原,必須有統一天下、結束亂世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