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江東膨脹的貿易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南土漸定,各地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
交州的翡翠、玳瑁、珍珠、象牙、犀角等,成為暢銷品。
巴蜀饒丹砂、玉石、銅、鐵、井鹽等,當然還有蜀錦、蜀茶。
孫權加強大冶鐵礦的開采、冶煉、鍛造,鞏固江東的軍備。
當然,他也加快丹陽銅的開采,以及鼓勵江東桑蠶的養殖。
江東是產絲綢的,隻是品質比不上蜀錦罷了。
如果工藝能得到改善,江東絲綢的發展,很可能後來者居上。
除了益州、揚州、荊州、交州內部的漕運貿易,呂岱逐漸摸索海上絲綢之路。
林邑等諸國覆滅以後,呂岱有感陸地進軍的艱難。
隨意劫掠弱小,容易遭受到強國忌憚和報複,一如和扶南的衝突。
所以海上貿易,不失為一個大的方向。
能貿易有錢賺,那就友好往來。
要是真的窮得連塊遮羞布都沒有,勞動力也能開創出一個新的市場。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貿易,人口貿易也是貿易。
周瑜成為益州刺史後,也在積極地複通蜀身毒道。
張騫第一次通西域時,在大夏看到了蜀國的布匹和邛竹杖。
南方絲綢之路,要比河西走廊要早。
這兩條對外的貿易通道,將會成為南土經濟最重要的支柱。
至於向中原和遼東的貿易也很重要,隻是常常遭受政策的影響。
孫權隻對戰馬感興趣,可公孫康是一個人精。
每一次江東要購買戰馬,他都會夾雜其他的牲口。
比如購買一千匹戰馬,要捆綁其他牲口上萬頭。
就這,還沒有算上遼東亂七八糟的商品。
戰馬是賣家市場,孫權不可能遠征遼東。
他能做的是通過“不買”,以此威脅公孫康。
兩邊的貿易,算不上虧本。
但孫權可以肯定,他沒有掙到錢。
中原的市場最大,蜀錦、茶葉能有很好的銷量。
兩條絲綢之路和遼東的海上貿易加起來,體量都沒有北方大。
孫權能看出來的利潤,曹操自然也能。
官府收取的過路費,是相當恐怖的。
江東商賈獲得的利潤,還沒有北方的官府高。
曹操直接割走一大塊肉,還不用和孫權商量。
江東商賈獲得的利潤少,上交給孫權的錢財自然也就少了。
當然,孫權也是這麽反製北方的商賈。
隻是北方的商品中,沒有任何一項,能超過蜀錦。
河西走廊諸侯混戰,中原的絲綢之路斷絕。
他們要獲得翡翠、玳瑁、珍珠、象牙、犀角等珍品,從江東購買更便宜。
孫權和曹操的貿易,相當於聯起手來,坑世家大族的錢財。
不管是蜀錦,還是珍貴的玉石等,都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費得起的。
世家大族手裏有足夠的錢財,貨幣的超發讓他們苦不堪言。
他們需要囤積保值的商品,畢竟糧食不可能儲備幾年,甚至十幾年。
各種奇珍異玩隻要拿出去變賣,都能支撐他們的子孫後代渡過難關。
雙方是各取所需,各有各的算盤。
而明麵上的貿易,最主要還是為了走私做準備、打掩護。
孫權通過甄家的人脈,建立起了一條走私線。
也就是通過貿易船隻,向冀州沿海運輸貨物。
再將奢侈品,運輸到鄴城兜售。
北方海岸線非常廣袤,就算官府有三頭六臂,也管控不過來。
明麵貿易中蜀錦的價格越昂貴,江東進行走私的蜀錦價格越穩定,利潤越穩定。
孫權興師動眾,自然不會隻賣蜀錦。
他將大量的海鹽,都夾雜在蜀錦中販賣。
商賈走私蜀錦被官府發現了,還能花錢消災。
走私食鹽,可是實打實地犯罪。
他們將會和江東的走私捆綁起來,一生如履薄冰地為孫權掙錢。
甄家參與到這一條航線的貿易中,逐漸開始盈利,有了崛起的跡象。
孫權重利益,隻要甄家持續為江東掙錢,那麽他根本不會在意甄家的出身。
江東把掙來的錢,都投入到軍備當中。
孫權招募到鐵匠蒲元以後,鍛造工藝得到迅猛地提升。
環首刀越來越犀利,大規模地武裝到士卒手中。
現在南北方甲士的數量,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孫權想超越北方,是非常艱難的。
因而他專注於打造戰船,以戰船拱衛襄樊,以及江淮地區。
目前江東擁有大小戰船六千餘艘,漕運船隻還沒有計算在內。
憑借強大的水師、戰艦,孫權可以隻留少許兵馬鎮守襄樊、江淮。
如果漢中打起來,孫權能集結十五萬以上兵馬。
士卒再多,蜀道的後勤也支撐不了。
交州的翡翠、玳瑁、珍珠、象牙、犀角等,成為暢銷品。
巴蜀饒丹砂、玉石、銅、鐵、井鹽等,當然還有蜀錦、蜀茶。
孫權加強大冶鐵礦的開采、冶煉、鍛造,鞏固江東的軍備。
當然,他也加快丹陽銅的開采,以及鼓勵江東桑蠶的養殖。
江東是產絲綢的,隻是品質比不上蜀錦罷了。
如果工藝能得到改善,江東絲綢的發展,很可能後來者居上。
除了益州、揚州、荊州、交州內部的漕運貿易,呂岱逐漸摸索海上絲綢之路。
林邑等諸國覆滅以後,呂岱有感陸地進軍的艱難。
隨意劫掠弱小,容易遭受到強國忌憚和報複,一如和扶南的衝突。
所以海上貿易,不失為一個大的方向。
能貿易有錢賺,那就友好往來。
要是真的窮得連塊遮羞布都沒有,勞動力也能開創出一個新的市場。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貿易,人口貿易也是貿易。
周瑜成為益州刺史後,也在積極地複通蜀身毒道。
張騫第一次通西域時,在大夏看到了蜀國的布匹和邛竹杖。
南方絲綢之路,要比河西走廊要早。
這兩條對外的貿易通道,將會成為南土經濟最重要的支柱。
至於向中原和遼東的貿易也很重要,隻是常常遭受政策的影響。
孫權隻對戰馬感興趣,可公孫康是一個人精。
每一次江東要購買戰馬,他都會夾雜其他的牲口。
比如購買一千匹戰馬,要捆綁其他牲口上萬頭。
就這,還沒有算上遼東亂七八糟的商品。
戰馬是賣家市場,孫權不可能遠征遼東。
他能做的是通過“不買”,以此威脅公孫康。
兩邊的貿易,算不上虧本。
但孫權可以肯定,他沒有掙到錢。
中原的市場最大,蜀錦、茶葉能有很好的銷量。
兩條絲綢之路和遼東的海上貿易加起來,體量都沒有北方大。
孫權能看出來的利潤,曹操自然也能。
官府收取的過路費,是相當恐怖的。
江東商賈獲得的利潤,還沒有北方的官府高。
曹操直接割走一大塊肉,還不用和孫權商量。
江東商賈獲得的利潤少,上交給孫權的錢財自然也就少了。
當然,孫權也是這麽反製北方的商賈。
隻是北方的商品中,沒有任何一項,能超過蜀錦。
河西走廊諸侯混戰,中原的絲綢之路斷絕。
他們要獲得翡翠、玳瑁、珍珠、象牙、犀角等珍品,從江東購買更便宜。
孫權和曹操的貿易,相當於聯起手來,坑世家大族的錢財。
不管是蜀錦,還是珍貴的玉石等,都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費得起的。
世家大族手裏有足夠的錢財,貨幣的超發讓他們苦不堪言。
他們需要囤積保值的商品,畢竟糧食不可能儲備幾年,甚至十幾年。
各種奇珍異玩隻要拿出去變賣,都能支撐他們的子孫後代渡過難關。
雙方是各取所需,各有各的算盤。
而明麵上的貿易,最主要還是為了走私做準備、打掩護。
孫權通過甄家的人脈,建立起了一條走私線。
也就是通過貿易船隻,向冀州沿海運輸貨物。
再將奢侈品,運輸到鄴城兜售。
北方海岸線非常廣袤,就算官府有三頭六臂,也管控不過來。
明麵貿易中蜀錦的價格越昂貴,江東進行走私的蜀錦價格越穩定,利潤越穩定。
孫權興師動眾,自然不會隻賣蜀錦。
他將大量的海鹽,都夾雜在蜀錦中販賣。
商賈走私蜀錦被官府發現了,還能花錢消災。
走私食鹽,可是實打實地犯罪。
他們將會和江東的走私捆綁起來,一生如履薄冰地為孫權掙錢。
甄家參與到這一條航線的貿易中,逐漸開始盈利,有了崛起的跡象。
孫權重利益,隻要甄家持續為江東掙錢,那麽他根本不會在意甄家的出身。
江東把掙來的錢,都投入到軍備當中。
孫權招募到鐵匠蒲元以後,鍛造工藝得到迅猛地提升。
環首刀越來越犀利,大規模地武裝到士卒手中。
現在南北方甲士的數量,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孫權想超越北方,是非常艱難的。
因而他專注於打造戰船,以戰船拱衛襄樊,以及江淮地區。
目前江東擁有大小戰船六千餘艘,漕運船隻還沒有計算在內。
憑借強大的水師、戰艦,孫權可以隻留少許兵馬鎮守襄樊、江淮。
如果漢中打起來,孫權能集結十五萬以上兵馬。
士卒再多,蜀道的後勤也支撐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