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攻破襄陽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甘寧圍獵漢水以來,已收獲十萬金的財物。
絲綢、蜀錦等堆積如山,竹簡中的孤本頻頻湧現。
當年蔡邕曾贈送王璨幾千冊竹簡,現在都成為孫權的珍藏。
還有海量的玳瑁、犀角、象牙、琉璃、翡翠、明珠、大貝等珍寶。
孫權攻略交趾時,將郡縣府庫搜刮一空。
奇珍異玩大都販賣到中原地區,其中富庶的荊州士族消耗三成以上。
現在這些珍寶兜兜轉轉,又迴到孫權手中,真是一場酣暢淋漓的掠奪。
倘若是江東軍攻破襄陽,孫權還不好意思明目張膽的劫掠。
荊州士族狼狽、怯弱地出逃,正好給了江東軍機會。
“啟稟主公,甘寧匯報襄陽城內已出現小規模的逃兵。”
“士族、豪紳們爭相逃竄,逐漸影響到下層的軍民。”
“昨夜甘寧逮捕到一百多名逃兵,據俘虜的口供,當夜最少有五六百人逃跑。”
朱然振奮地匯報,臉上洋溢著喜色。
江東長期圍困襄陽,終於有了成效。
一晚上逃跑幾百人,蔡瑁恐怕早就焦頭爛額了。
曹操的援軍遲遲不到,襄陽守軍的士氣崩塌隻是時間問題。
“繼續圍困,別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另外,派太史慈、魏延輪流搦戰,勸降城內守軍。”
“再令魯肅擬訂好安民的布告,很快就能派上用場。”
孫權運籌帷幄,時時刻刻都掌控著大局。
漢建安十年冬,襄陽城內軍民之心沸騰。
蔡瑁、張允再也控製不住局勢,率領殘部三萬餘眾,向北突圍。
孫權兵不血刃攻破襄陽,占據這座雄偉的大城。
“當年我父親進攻襄陽,铩羽而歸。”
“今十幾年過去,我終於攻破襄陽,完成父親的夙願。”
孫權設祭壇,告慰天上的父兄。
江東的旗幟,密密麻麻地布滿襄陽的城牆。
士卒們和百姓秋毫無犯,而封鎖各處府庫,並且搜刮、沒收大族的財產。
韓嵩、劉先、王璨、蒯良、蒯越、宋忠等士族子弟,已經向北逃竄。
他們留下的耕地、宅邸等,都收為官府所有。
光是田契中的膏腴良田,就達到兩百頃左右。
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
奴婢千群,徒附萬計。
都是血淋淋的事實,一點都不誇張。
孫權狠狠地發了一筆橫財,賬本根本算不過來。
呂蒙、太史慈、魏延、甘寧諸將,對蔡瑁圍追堵截,破其眾擄掠其財。
最終隻有三千人,逃到新野立足。
曹軍南下增援,救走蔡瑁、劉琦。
呂蒙等將軍不敢輕舉妄動,幹脆收兵返迴樊城。
孫權派遣魯肅勸降樊城守將文聘,文聘率眾降,宣誓效忠江東。
至此,襄樊以南都落入孫權手中。而新野以北地區,為曹軍占據。
江東張榜安民,荊州迅速地恢複穩定。
孫權奪得荊州大部,補全長江天險,進一步鞏固統治。
江東稱霸南土已成大勢,誰都不可能阻擋。
孫權治下百姓,達到五百萬多萬眾。
接納荊州降兵後,總兵力越來越接近三十萬眾。
絲綢、蜀錦等堆積如山,竹簡中的孤本頻頻湧現。
當年蔡邕曾贈送王璨幾千冊竹簡,現在都成為孫權的珍藏。
還有海量的玳瑁、犀角、象牙、琉璃、翡翠、明珠、大貝等珍寶。
孫權攻略交趾時,將郡縣府庫搜刮一空。
奇珍異玩大都販賣到中原地區,其中富庶的荊州士族消耗三成以上。
現在這些珍寶兜兜轉轉,又迴到孫權手中,真是一場酣暢淋漓的掠奪。
倘若是江東軍攻破襄陽,孫權還不好意思明目張膽的劫掠。
荊州士族狼狽、怯弱地出逃,正好給了江東軍機會。
“啟稟主公,甘寧匯報襄陽城內已出現小規模的逃兵。”
“士族、豪紳們爭相逃竄,逐漸影響到下層的軍民。”
“昨夜甘寧逮捕到一百多名逃兵,據俘虜的口供,當夜最少有五六百人逃跑。”
朱然振奮地匯報,臉上洋溢著喜色。
江東長期圍困襄陽,終於有了成效。
一晚上逃跑幾百人,蔡瑁恐怕早就焦頭爛額了。
曹操的援軍遲遲不到,襄陽守軍的士氣崩塌隻是時間問題。
“繼續圍困,別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另外,派太史慈、魏延輪流搦戰,勸降城內守軍。”
“再令魯肅擬訂好安民的布告,很快就能派上用場。”
孫權運籌帷幄,時時刻刻都掌控著大局。
漢建安十年冬,襄陽城內軍民之心沸騰。
蔡瑁、張允再也控製不住局勢,率領殘部三萬餘眾,向北突圍。
孫權兵不血刃攻破襄陽,占據這座雄偉的大城。
“當年我父親進攻襄陽,铩羽而歸。”
“今十幾年過去,我終於攻破襄陽,完成父親的夙願。”
孫權設祭壇,告慰天上的父兄。
江東的旗幟,密密麻麻地布滿襄陽的城牆。
士卒們和百姓秋毫無犯,而封鎖各處府庫,並且搜刮、沒收大族的財產。
韓嵩、劉先、王璨、蒯良、蒯越、宋忠等士族子弟,已經向北逃竄。
他們留下的耕地、宅邸等,都收為官府所有。
光是田契中的膏腴良田,就達到兩百頃左右。
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
奴婢千群,徒附萬計。
都是血淋淋的事實,一點都不誇張。
孫權狠狠地發了一筆橫財,賬本根本算不過來。
呂蒙、太史慈、魏延、甘寧諸將,對蔡瑁圍追堵截,破其眾擄掠其財。
最終隻有三千人,逃到新野立足。
曹軍南下增援,救走蔡瑁、劉琦。
呂蒙等將軍不敢輕舉妄動,幹脆收兵返迴樊城。
孫權派遣魯肅勸降樊城守將文聘,文聘率眾降,宣誓效忠江東。
至此,襄樊以南都落入孫權手中。而新野以北地區,為曹軍占據。
江東張榜安民,荊州迅速地恢複穩定。
孫權奪得荊州大部,補全長江天險,進一步鞏固統治。
江東稱霸南土已成大勢,誰都不可能阻擋。
孫權治下百姓,達到五百萬多萬眾。
接納荊州降兵後,總兵力越來越接近三十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