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霸業,始於屯田,成於轉運。


    屯田和轉運,是後勤保障的關鍵所在,支撐起曹操的霸業。


    江東地區,有著良好的水域網絡。


    孫權奪取嶺南和荊南後,打通了一片水域。


    珠水——漓水——靈渠——湘水——長江。


    豫章郡南北還有贛水連接,贛水又是長江的重要支流。


    毫不誇張地說,漕運將嶺南、荊南、江東連成一片了。


    在“轉運”方麵,江東和中原相比不會吃虧。


    唯獨在屯田方麵,稍稍有些不足。


    中原地區十室九空,曹操要振興屯田簡直不要太簡單。


    江東拾人牙慧,始終落後曹操一步。


    再加上江東占據的地方,很容易被水淹,屯田的規模很小。


    孫權此次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將屯田搞起來。


    奉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


    簡單的十二個字,足以概括屯田的作用。


    這也是孫權為何一定要收迴奉邑的原因,實則是為屯田做準備。


    實行屯田,需要大量的耕地。


    能耕種的良田,都已經被開發出來。


    剩下一些費勁的地方,需要好幾年進行開荒。


    前兩年需要培養地力,還要試著種植一兩年。


    不是說隨便圈一塊地,往地裏撒種子,就能完成開荒了。


    隻要種過地的朋友都知道,土地怪異得很。


    今年耕種有收獲,明年很可能就沒有了,特別是新開荒的土地。


    沒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好幾年的時間培育土地,是無法開荒成功的。


    孫權等不了這麽久,所以必須征收現成的耕地。


    “主公考慮周到,最好不過了。”


    “亂世當中百姓隻求一個穩字,將士們也是如此。”


    朱治敏銳地覺察到孫權的下一步意圖,可他沒有點破。


    隻要孫權不主動問,他便不打算插手。


    屯田這種事,一般都是交給張昭、張紘負責。


    朱治不管不顧,反而省心。


    “江東想要長治久安,還得奪下襄樊,全據長江天險。”


    “哪怕荊州成為盟友,我也信不過劉表,即使是劉備也不行。”


    “劉備是野心勃勃的大丈夫,必然不會久居人下。”


    “等到二劉折騰起來,便是江東的良機。”


    孫權在治理內政時,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


    “主公所言極是,接下來江東很可能會經曆一場動蕩期。”


    “程普、黃蓋、韓當等老將,是江東的基石。”


    “主公應當提前和他們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


    要是幾名老將毫不知情,朱治貿然上書交出奉邑,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我會妥善地處理。”孫權沉穩道。


    程普、黃蓋、韓當三人,部曲都超過兩千人。


    他們數次冒險犯難,陷陣擒敵,屢立戰功。


    兩千私兵不足以彰顯他們的功績,畢竟他們前後侍奉孫家三代,是江東元勳。


    孫權收奉邑,沒有動私兵,就是怕被人說得太刻薄。


    先將軍孫策為人慷慨豪放,又是給私兵,又是給奉邑。


    一給就是好幾千人馬,一給就是好幾個縣城。


    孫權一上位,就把孫策的政策全都否決了,勢必會引起眾怒。


    他還不如大肆地擴軍,將私兵的作用弱化,如今初見成效。


    朱治將三位老將軍的近況,娓娓道來。


    孫權做到心裏有數後,便告辭離開。


    他長舒一口氣,繼續拜訪張昭。


    作為江東的代理執政者,張昭非常讚同收迴奉邑的決策。


    孫權又提出大規模軍屯、民屯的設想,張昭全部認可。


    但在私兵的處理上,張昭表達出不同的見解:


    “主公收迴奉邑後,的確對將軍們做出了補償,給錢又給糧。”


    “可對徐矯、吳奮的嘉獎遠遠不足,容易寒了將士們的心。”


    “將士們奮不顧身殺敵,不是為了三瓜兩棗的錢財。”


    “而是向主公盡忠,還有報答先君和先將軍的恩情,以及博取一個前程。”


    “如果將軍們得知自己戰死後,會失去奉邑和部曲,他們還會死戰嗎?”


    孫權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竟忽略了這麽重要的一點。


    將軍們在陣前拋頭顱灑熱血,死後子孫還要挨一刀,任誰都不會賣命了。


    “張公,還好有您坐鎮江東,否則我真要犯錯了。”


    孫權深施大禮,感激不盡。


    不管他對吳景、徐琨的感情怎麽樣,都不能影響到江東的霸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家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家千年並收藏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