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夏。


    朱然頂著燥熱的天氣,匆匆走入府衙,匯報道:


    “啟稟主公,河北傳來最新戰報。”


    “曹操將兵於河上,擊袁紹倉亭軍,大破之。”


    “袁紹逃跑,複收散卒。”


    他恭敬地將戰報呈上。


    孫權伸手接過打開一看,一切盡在預料當中。


    袁紹官渡戰敗後氣勢驟降,再沒有侵吞天下的氣魄。


    他勉強聚集河北的勢力,酣暢淋漓打了一場倉亭之戰。


    毫無意外地敗北。


    接連兩敗,抽空袁紹的氣血。


    以他空乏的身體,支撐不了兩三年了。


    孫權關注中原的戰局,主要是為了弄清楚曹操下一步的行動。


    劉焉父子割據巴蜀後,斷絕了和朝廷的往來。


    士燮和他們不同,不管道路多麽艱辛,他都沒有忘記向朝廷進貢。


    曹操對交州的局勢,並非一無所知。


    上次曹操放棄對江東的戰略,是因為荀彧覺得,攻打河北更重要。


    兼之張紘在一旁勸說,這才成功阻止曹操討伐江東。


    如今張紘放棄在朝廷的官爵,毅然決然迴到江東輔佐孫權。


    再沒有人在朝廷,為江東說話了。


    曹操霸氣地打贏倉亭之戰,進一步化解河北的危機。


    倘若他要東征,江東的皖城必危。


    孫權提前做好布局,將兵馬交給周瑜統帥,時時刻刻提防著江淮和荊州。


    然而,這意味著江東無法繼續向嶺南增兵。


    一來考慮到江東的防守壓力。


    二來考慮到嶺南地區的後勤補給壓力。


    孫權能指揮的兵馬,隻有眼下區區三萬人。


    他攻下南海、合浦後,還抓到上萬俘虜。


    隻可惜,孫權不敢輕易任用他們。


    士家不除,他們的忠誠永遠沒有保障。


    孫權能指揮的三萬人馬中,有一萬部署在後方。


    太史慈還在堅守湞陽,抵禦桂陽郡守趙範的進攻。


    孫權知道,以太史慈的能力,是可以做到防守反擊的。


    他偏偏不允許太史慈出擊。


    趙範打不過太史慈,可以向荊南、向襄陽搖人。


    孫權實在分不出兵力,去幫助太史慈抵禦荊州的進攻。


    士燮麾下有三萬兵馬,江東部署在合浦的隻有兩萬人。


    兵馬數量處於絕對的劣勢。


    太史慈拖延作戰,反而顯得遊刃有餘,對江東最有利。


    孫權向士燮提出三個月的停戰協議,是為了給江東爭取時間。


    既是爭取張津參戰,又是為了避免夏季作戰。


    嶺南的夏季,有種喪心病狂的燥熱。


    江東士卒在這種氣候下作戰,容易引發水土不服。


    現在的嶺南還有野生的犀牛活躍,一些沼澤地盤踞著鱷魚。


    隻有秦漢先民耗費四百年開辟出來的縣域,才屬於安全的範圍。


    江東麵臨著兩大挑戰,分別是敵人和自然環境。


    孫權作為江東之主,還需要留意中原的局勢發展。


    “義封,你繼續關注中原的消息。曹操和袁紹有什麽動作,都必須一五一十向我匯報。”


    “臣下領命。”朱然凝聲道。


    到了建安六年秋,交州刺史張津正式宣告和江東孫氏結盟。


    他和區景率一萬五千人馬增援合浦縣,立時引發嶺南震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家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家千年並收藏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