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軍大獲全勝,陽虎逃至陽關。


    在費邑的公山不狃長歎一聲,對陽虎深深失望。


    你小子直接一刀宰了季孫斯不就得了,非得搞什麽虛頭假腦的儀式,結果讓季孫斯逃脫。


    季家軍因此而士氣全散,好好一盤棋,就被你陽虎整出的這一場形式主義給害死了。


    看來,跟著你陽虎,已經絕對沒有好下場了。


    那自己與陽虎合謀的事怎麽辦?萬一傳將出去,自己還不是死路一條?


    那怎麽辦?


    趕快止損、補救!


    公山不狃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魯國一代梟雄,他沉著分析了一下後,立即派自己的心腹李四去陽關見陽虎。


    李四對陽虎道:“如今,滅三桓的計謀已敗,憑咱這幾處城邑,哪怕能與三桓的軍隊可以抗衡一段時間,但一旦三桓請出晉軍,則頃刻灰飛煙滅。


    如今軍事已無勝算,為大人計,請大人考慮一下名節之事。名節若盡失,則走到哪裏都是絕路。名節若存,憑大人之才,天下無處不可往!”


    陽虎聽後,若有所思。


    對啊,自己這一番動作下來,非但沒有滅了三桓,反而使三桓在魯國的地位更高一等。


    強行與三桓抗衡已然不是明智之舉,談判的話,又不見三桓有任何表示。自己已經被視為叛軍,隻要三桓向晉國求援,那自己就全完了。


    自己還剩什麽名節值得爭取的?


    對了,國君和叔孫州仇還在自己這裏,那讓他們迴去吧。


    隻有這樣,魯國人民才會相信,自己根本沒有篡位奪權的野心。否則,為何要放國君迴去?


    自己也沒有要滅了三桓的私心,否則,為何要放叔孫州仇迴去?


    這一次,完全是自己與孟氏相爭而已,僅此而已。


    陽虎聊以自慰了幾天,下令護送魯定公和叔孫州仇迴曲阜。


    對了,從魯宮中帶出來的夏後氏之璜和封父之繁弱也要還給國君。


    這說明老子並不貪圖寶物,隻是覺得國君應該隨身帶著這兩件至寶。如今,國君迴宮去了,那寶貝得迴宮。


    做完了這些,陽虎長長鬆了口氣。


    但是,季孫斯能放過陽虎嗎?


    不用說季孫斯不想放過陽虎,仲孫何忌也不想,甚至被釋放的叔孫州仇也不想!


    關鍵是季孫斯重新掌握了季氏家族後,原本被陽虎控製的原季氏家臣開始起來反對陽虎。


    陽虎目前掌握著兩個城邑,陽關和讙城。陽虎親自駐守陽關,但讙城卻出事了。


    讙城邑宰王五本就是季氏家臣,他見陽虎失勢,派人將讙城籍冊偷偷送給了季孫斯。


    這代表什麽?


    讙城反叛了陽虎!


    陽虎大怒,率軍攻打讙城。


    但讙城隻消將城門緊閉,陽虎這點兵力根本攻不下來。


    此時,季孫斯更是及時派軍隊來援救讙城,陽虎憤恨不已,但又無可奈何。


    如今,陽虎手頭僅剩下一個陽關了。


    但陽關能守得住嗎?令陽虎不安的是,陽關人心不穩,一大批原季氏家臣開始串連活動,策劃推翻陽虎。


    而季氏、叔氏、孟氏三大家族掌握著魯國僅有的左右兩軍,不斷向陽關發起進攻。


    陽虎很鬱悶,一把好牌怎麽給自己打成了這樣?


    他越想越覺得哪裏不對,細想一下,公山不狃先前派人對自己講的那通保護名節的大道理,在現實麵前,那是完全的狗屁道理!


    將國君和叔孫州仇放迴去,自己就失去了最後的護身符!


    有這兩個大人物在,季氏和孟氏投鼠忌器,不敢隨便對自己發號施令。


    反倒自己手頭有國君,可以挾國君以令群臣,為自己取得必要的政治籌碼!


    這一次,在打退魯軍多輪進攻後,陽虎後悔不已,當著很多人的麵大聲罵公山不狃是混蛋,然後加緊部署陽關城防。


    誰都以為陽虎將據陽關而一直守下去,但陽虎卻已有了打算。


    陽關,是絕對守不下去的。


    那就走吧。


    公元前501年6月5日上午,魯軍發起了新一輪的攻城戰,陽關軍士拚命死守。


    魯軍動用了衝車,在震天的喊殺聲中,一次一次的衝車衝撞城門,城門終於被破,魯軍呐喊著一湧而入。


    突然,城內有人射出一支火箭。頓時,城門燃起熊熊烈火,衝進城的魯軍死傷慘重,被迫退出陽關。


    原來,全陽關的所有油料都堆集於陽關主城門下,魯軍一入城,城門內外就被引燃,一場火攻大計,使魯軍吃了大虧。


    魯軍就在城關城外,呆呆看著熊熊烈火將陽關城門及附近一應建築燒成焦炭,最後看看陽關已無人出戰,遂入城搜捕陽虎及其親信。


    但陽虎早已不在了陽關了,此時的他,已經到了齊國!


    齊國國君齊景公對魯國的這場內亂非常感興趣。


    這幾年,齊景公最大的夢想就是奪了晉國的諸侯聯盟盟主之位,成為春秋一代霸主。


    所以,齊景公費盡心機與衛國、宋國、鄭國等國結盟,傳統中原諸侯中,貌似也就剩下了一個魯國。


    但魯國偏偏是對晉國表示著愚忠的那個鳥樣,這讓齊景公又氣又急。


    好幾次,齊景公想結結實實教訓一頓魯國,以武力逼迫魯國就範,但魯國就是跟齊國對著幹。


    如今,魯國內亂,一代梟雄陽虎居然前來投靠自己。


    陽虎,能夠以一介季氏家臣,強勢控製季氏家族,再通過季氏家族成為魯國執政上卿,控製整個魯國。


    這樣的人物,有著好幾把刷子!


    再加上,陽虎在魯國經營多年,雖然在這次權力鬥爭中一時落敗,但根基仍在。如果能夠得到陽虎相助,那齊國就可以趁勢拿下魯國!


    到時,齊、魯、鄭、衛、宋、邾、莒等列國諸侯召開一個盟會,就可以完全孤立晉國,齊國霸業成矣!


    齊景公越想越興奮,他熱情款待了陽虎,給予了卿大夫級別的接待規格。


    這讓陽虎很感動,他對齊景公道:“如果主公信任臣,那臣隻需要連續出兵三次,就可以拿下整個魯國!”


    齊景公大喜,立即宣布任命陽虎為齊國大夫。伐魯一事,也交代陽虎提出具體軍事行動計劃。


    齊國上大夫晏嬰苦苦相勸,齊景公不聽。


    很多人都認為國君重用陽虎不妥,但齊景公決心已下。齊景公要利用陽虎,一舉收服魯國。


    欲稱霸江湖,連隔壁鄰居魯國都不能收服,山東都霸不了,還霸春秋江湖?


    齊國原卿大夫鮑國聽聞國君居然欲重用陽虎,年愈九十、已經告老還鄉的鮑國急了。


    鮑國專程赴齊宮勸諫齊景公道:“主公,想當年,臣在魯國居住了很多年,曾為魯國施氏家臣。所以,臣對魯國的情況是比較清楚的,特來向主公匯報。


    魯國表麵虛弱,但魯國上下和順,眾庶和睦,緊緊依靠晉國這樣的大國,又對王室忠心不二。


    且近些年來,天災未曾降臨,故以武力收服魯國,絕非易事!


    陽虎乃亂世權臣,受季氏數世信任,委以家宰高位,卻生反叛之心,居然欲誅季氏,故雖手握大權,但最終敗亡。


    無信無義,失德失忠,雖有才但不得人心,此乃陽虎之敗所在。


    陽虎所謀,在於更多權力,更高地位,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主公若用陽虎,無異於給陽虎這樣的人一個新的表演舞台,結果必然導致齊國上下不得安定,將士疲弊不堪,民眾陷於困頓。


    陽虎之所以以魯國之誘獻讒言於主公,正是欲顛覆齊國。


    主公不但不能重用陽虎,甚至不能收留。收留陽虎,魯國必定憤慨,晉國亦有可能因此不滿。


    甚至陽虎一旦得勢,又怎會聽命主公?主公欲行大業,怎麽能讓一介陽虎而置國家於險地呢?”


    齊景公這才如醍醐灌頂猛然省悟,這是一位立行立改的齊侯,他決定不用陽虎,非但不用,還派人將陽虎軟禁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魯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草人並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