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越深入秦境,越是沒見到秦軍主力。而且,由於秦國境內堅壁清野,聯軍不得不靠從晉國運糧食輜重。


    荀偃越發謹慎小心,他命令聯軍再次駐紮於涇河西岸,等待糧食輜重運到。


    就這樣等了好幾天,糧草沒來,但問題來了。


    聯軍士兵中一部分年老體弱者開始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一開始大家還以為是水土不服,但隨著同樣病症的士兵越來越多,軍醫斷定這是中毒了。


    怎麽可能中毒?經調查,最後認定是他們喝的水有毒。


    喝的水全部取自清澈的涇河水,難道秦國佬把整條涇河都下了毒?


    是的,原來秦軍見聯軍勢太大了,正麵作戰那肯定是雞蛋碰石頭的下場。本以為,聯軍殺到秦國涇河岸邊,已經是大獲全勝了,你中原諸侯不是講禮儀的嗎?打了勝仗不是應該撤退嗎?結果你們倒還渡過河來,看來這一次,你晉國佬是不想給咱老秦人活路了!


    既然你晉國佬不講理,以大壓小,以多欺少,以強淩弱,那就不要怪我們老秦人下陰招狠招了。


    秦國國君秦景公下令,收集民間毒性最強的草藥,專門組織一班人馬,夜以繼日夜製作毒藥。


    第一批毒藥自涇河上遊投放下,雖然被涇河水稀釋了,但還是毒倒了大量聯軍士兵。一時間,聯軍到處都是病號。


    這下,聯軍將士們坐不住了。


    尤其是鄭軍。鄭國剛歸服晉國,鄭軍將士們真心想在各諸侯們麵前展示一下鄭國軍威,所以,一路前來,鄭軍完全是自封的急先鋒架式,一直衝在最前麵替聯軍開道。


    鄭國是一個戰鬥諸侯,幾乎年年都要打仗,將士們的戰鬥力極為頑強。在鄭軍將士眼裏,打仗就是前進、衝鋒,遇敵則戰。


    但此次隨晉國伐秦,完完全全貌似是一場出國旅遊。大軍到一處,休整幾天,到一處,再休整幾天。


    敵人的影子都沒見到,反倒是被敵人下毒傷了那麽多人。


    這仗打得真沒勁,涇河邊還能呆下去麽?不喝水還能呆麽?與其被毒死,不如進軍!


    前幾天魯軍率先渡河,後來大家都跟著渡河了。所以鄭軍認為,隻要鄭軍先離開涇河向前進,那聯軍也都會向前進的。


    鄭軍拔營前進了。荀偃一看,這裏確實不能再呆下去了,喝水要中毒,不喝水要渴死,那就進軍吧。


    於是,下令進軍。


    叔孫豹確實很佩服鄭軍,鄭軍將士們真的非常勇敢,逢山開路逢河搭橋,一路前進,率先向根本無兵防守的秦國重鎮棫林發起進攻,並占領了棫林。


    棫林,今天陝西涇陽縣。聯軍到達棫林後,統帥荀偃的命令又來了:不許再前進,就在棫林安營紮寨。


    怎麽又停止進軍了?叔孫豹也搖搖頭,辛辛苦苦不遠千裏來討伐秦國,好不容易到了這裏,隻要聯軍將士們一鼓作氣,頃刻便能夠到達秦都雍城,然後便開始圍城,最後拿下雍城。


    誰知晉國中軍元帥卻一直不想進軍,難道統帥得到了什麽重要情報?或者是晉侯從國內傳來了最高指示?聯軍將士們嘀咕不已。


    一晚上下來,整個聯軍軍中就開始流傳此次伐秦已經勝利,統帥荀偃已經決定撤軍了。


    講到這裏,我們要說史書記載這次聯軍伐秦之戰為遷延之役,這與以往的戰役名稱有所不同。我們所熟知的如城濮之戰、崤山之戰、鄢陵之戰、鞍地之戰、泌之戰等等,都是以地點來命名的,但這一次卻是一個遷延之役。


    遷延的意思,就是拖拖拉拉、遲疑不前之類的意思。是的,這一次,史料對聯軍伐秦之戰,記錄為遷延之役,完全就是對聯軍的諷刺。


    連史料都這樣諷刺了,可想而知當時參加戰役的將士們心情是如何的。


    尤其是晉軍那些帥佐,都開始對荀偃不滿。魯軍統帥叔孫豹是親眼聽到了好幾個晉軍帥佐在譏笑荀偃。


    權力非常大、脾氣非常大的晉國下軍帥欒黶終於忍不住了,他已經相信荀偃肯定是得到了國君的命令。否則,他敢不進軍?


    一方麵是得到了國君的命令,另一方麵荀偃想著貪功,所以才導致聯軍走走停停,伐秦之戰變成了出國旅遊。


    但畢竟秦國的手段太陰狠了,知道打不過聯軍,就搞投毒。


    欒黶想想就不寒而栗,如果他們一路上將所有的城鎮、河道、水井都下了毒,那聯軍豈不是要全部葬身秦國?那麽大一條涇河都能被弄成毒河哦。


    既然如此,那幹脆就撤軍得了。荀偃更是擔心自己的命令會出什麽差錯,他再次召開了軍事會議。


    “元帥,明天是否要繼續向雍城推進?”欒黶沉著臉問荀偃。


    荀偃哪裏有答案?他也已經被秦國人的下毒手段給嚇怕了。


    “這不,我們不是正在開會研究嗎?”荀偃沉著臉道。他當然不喜歡欒黶居然當著這麽多的聯軍將帥們對自己這種態度。


    誰知欒黶幾乎不給荀偃麵子,他衝著將帥們擺擺手道:“算了算了,大家累了,想早點休息。元帥就告訴大家一聲,明天怎麽辦就行。”


    “明天......這個明天就這樣吧,大家以偃馬首是瞻就行了。”荀偃很不高興,但他不得不表這個態度。


    史料的原話是“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餘馬首是瞻”。意思就是,明天天一亮,大家都將水井給填了,將灶夷平了,準備好戰車,最後看本元帥的馬頭朝向哪裏,軍隊便向哪裏進發。


    馬首是瞻這個成語,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晉國中軍元帥荀偃發明了。


    大家麵麵相覷,但誰也不想發表意見。


    明天,那就看明天你荀元帥的馬頭朝哪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魯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草人並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