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多出來這麽多人,事情迫在眉睫,而且,如果不解決,就會一直影響下去。正如守陵人田光奪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有符咒,哪兒也不能去,失去自由。就像是被困在一個大的監獄裏,如果逃離這個監獄,付出的代價就是引火自焚。
可是,目前沒有什麽線索指出怎麽才能消除符咒。靜蘭王的陵墓早就沒埋在大山下麵,裏麵的一切,應該都被岩漿所毀。唯一的線索,就是大小兩個永生玨。玉質的永生玨,在孟大壯手裏把玩五十多年了,沒有什麽發現。不知道青銅永生玨會不會帶來一點線索。
三個人分析了一下,覺得應該好好研究研究青銅永生玨。吳悅和董天成再次來到山下,從車裏取出永生玨,事先已經用一個蛇皮袋裝好,避免被人看到。
二人抬著蛇皮袋,吃力的往上爬,沒想到,這個永生玨如此沉重。
好不容易將東西抬迴家,打開蛇皮袋,取出青銅永生玨。孟大壯瞪大眼睛,居然有這麽大一個永生玨。他仔細的觀察一番,形狀和碧蛇玉玨完全一樣。蛇體上的鱗片都雕刻的栩栩如生,隻是青銅器鏽跡比較多,有些很細小的紋線已經被侵蝕掉了。
孟大壯看了很長時間,突然說道:“你們看,蛇尾這裏的鱗片,好像比蛇身的還要大,線條粗了很多。而且,蛇嘴裏有個小洞,我估計,這條青銅蛇,裏麵是空的。”
吳悅和董天成湊過來看了看,點頭同意孟大壯的說法。吳悅試著動了動蛇尾,一些鱗片居然動起來。這是個新發現,整條蛇身體上的鱗片都是雕刻出來的紋路,但是尾部的鱗片,顯然是一層一層拚裝起來的。
為什麽會這樣呢?孟大壯伸出手,摸了摸那些鱗片,然後他捏住尖尖的蛇尾,稍微一用力,居然拽出來一段,蛇尾變長了!
變長的蛇尾,正好插入張開的蛇嘴裏。玨變成環,蛇吃到了自己的尾巴。隻聽“哢吧”一聲清脆的響動,蛇眼部位的一層青銅片彈了上去,從眼窩裏掉出來兩顆黑色的圓珠。
吳悅趕緊用手接住,兩顆黑色圓珠滾動著,停在他的手掌心。孟大壯和董天成低下頭看,這是兩個非石非玉的珠子,具體什麽材質,不太清楚。通體黑色,沒有一絲雜質。
孟大壯告訴吳悅,先收起來,放在一個小木盒裏。
董天成說道:“你們快看,蛇眼裏還有東西。”
果然,兩個黑漆漆的眼洞裏,露出一些絲線。孟大壯取來手電筒和一個小鑷子,用手電筒照著眼洞,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夾住絲線,輕輕的往外拉。
絲線很細,但是沒有斷,說明很有韌勁。這是幾千年的物件,絲線居然沒有腐朽,說明上古的祖先,造絲的技術有多高超。
連接在絲線後麵的,是一個小小的絹帛。這個絹帛卷起來,像是一支煙卷,但是很長。
孟大壯用鑷子夾住絹帛的一段,輕輕往外拽,足有二十多厘米長,才完全出來。
三個人都屏住唿吸,生怕動靜太大,絹帛會從中間斷掉。
等到完全取出來,吳悅雙手捧著絹帛,將它輕輕放在炕上。
孟大壯輕輕的剝開絹帛的邊,由於年代久遠,絹帛有些粘連。
孟大壯謹慎地說道:“先不要打開,弄不好會損壞掉。不要急,我認識一位朋友,他有這方麵的手藝。隻能請他來打開。”
吳悅和董天成停下來,吳悅不無擔心地說:“舅,這東西怎麽說也是幾千年前的東西,屬於文物。如果太多人知道,有可能會被沒收的。”
孟大壯低頭想了想,又看了看地上的青銅永生玨,“這麽辦吧,這件青銅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藏這件絹帛。現在絹帛取出來了,青銅器對咱們來說沒什麽作用了。將它捐給文物部門,讓他們去研究吧。咱們留下絹帛,尋找證據。對外就說,這是祖傳下來的東西。”
“這個主意不錯。”董天成興奮地說。
“也隻有這麽辦了。事不宜遲,咱們抓緊時間辦吧。”吳悅說道。
吳悅給幾個朋友打了電話,讓他們幫忙聯係文物部門的人,說是要捐一個青銅器。
一切都安排妥當,第二天縣文物部門就派人來實地驗證。經過他們反複鑒別,初步確定這件青銅器是真品。吳悅和董天成互相看了一眼,微微搖搖頭。如果他們敢說這件東西是假的,那隻能說明他們的文物堅定專家是假的。
縣文物部門的人給青銅器拍了照,說是要報給上級部門。這件青銅器,最起碼需要市級文物部門核驗,然後再上報。因為是青銅器,屬於國器,經文物部鑒定完後,有可能會進入國家博物館。
說完這些話,他們以為這幾個農村人一定會顯出一副感激之情,對他們感激涕零。沒想到,三個人隻是略微的點點頭,沒想顯出太多的興奮。
幾個人顯得有些尷尬,吳悅感激氣氛不太對勁,忙說道:“幾位同誌辛苦了。這件東西呢,是我舅在地裏幹活的時候偶然挖到的。他知道這地下的東西,都是國家的。所以才聯係了你們,至於將來放在什麽地方,我們也就管不了那麽多了。如果真的能像您說的那樣,將來會進入國家博物館,那真是我們的榮幸,也是我們這個小山村的榮幸。”
幾句客套話,化解了尷尬的氛圍。有點像領導的人說:“對,你們的覺悟很高,如果都像你們這樣,咱們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哪能都跑到國外去呀。”言外之意,讓三個人不要見錢眼開,如果真的跑到國外,那就構成犯罪了。
一個星期之內,市裏的、省裏的文物部門前前後後來了好幾撥。經過他們的反複鑒別,確定,這件青銅器是商周時期的文物。他們將舉行一個小型的儀式,將這件青銅器移交給省博物館。
移交儀式在縣文化館舉行,吳悅特地將田光奪請來。私下裏告訴他之前發現絹帛的事情,現在要將青銅器捐給國家。田光奪表示理解,那麽多年,他隻是將青銅器埋在地窖裏,沒有發現它的秘密。現在吳悅的做法很對,文物捐給國家,秘密自己開發,合情合理。
在縣文化館,簡單的移交儀式過後,辦理了相關手續,省文物部門收走青銅器,給孟大壯頒發了一張證書。一切結束後,幾個人返迴孟大壯家裏。田光奪還是第一次來到上寺村,這裏是他先祖一直居住的地方。老人激動的流下眼淚,孟大壯要將捐獻文物的證書送給他,田光奪沒有收。
“老哥呀,這個對我來說沒有什麽用。最主要的是,你我,怎麽去除掉身上的符咒才是大事。”田光奪淡淡地說。
“對對,你說的是。捐青銅器,就是為了能更好的破解絹帛上的秘密。你就不要走了,陪著我見證破解千年的謎題。畢竟你的家族守候了一千多年,你應該親眼看看。”孟大壯拍著田光奪的手背說道。
田光奪點點頭,沒再說什麽,他確實應該見證。
接下來,便是請人打開絹帛。孟大壯聯係了一個朋友,將他請到家裏,說祖上傳下來的絹帛,因為年久,粘連在一起,請他幫幫忙看能否打開。
孟大壯的這位朋友姓韓,圈裏人都叫他韓一掃。所謂的圈,就是地下古董圈。所有見不得光的物件兒,隻要有瑕疵,都會經過韓一掃的手。經過他的一掃,瓷器修複如初,古畫看不出半點缺損。
韓一掃技術好,手段高,但有一條原則,從來不做假貨,隻修複古物。
孟大壯捐獻青銅器,在廣靈縣城,甚至整個平城市,都鬧得沸沸揚揚。韓一掃當然知道,移交那天,他也去看了。沒想到孟大壯這老小子悄沒聲息的,居然收藏了一件青銅器。隻可惜,自己沒事先搭手看一眼。
青銅器這種東西,很少能見到真貨。韓一掃感覺非常遺憾,但孟大壯能捐出青銅器,估計手裏還有好貨。誰都知道,他年輕的時候,和村裏人進入過一個大墓。結果死了五個人,隻有他一個人逃出來。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麽事,誰的不知道,如今他給國家獻寶,看來,當年的事情要重見天日了。
當孟大壯找到他,說是要請他幫忙開一件絹帛,他非常爽快的答應了。
當絹帛放在韓一掃麵前時,他微微有些吃驚。以他的眼力,這絕不是一件普通之物。年代之久遠,已經是他所見過的最老的物件兒了。
看到韓一掃遲遲沒有動手,孟大壯問道:“怎麽了,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嗎?”
“哦,沒有。你這件東西不賴,往少了說,”韓一掃伸出四個手指,“四千年有吧。”
孟大壯不置可否,“開始吧,東西肯定是老的。至於多少年,你說多少就多少。”
“你個老東西,請我幫忙,還跟我耍滑。放心吧,我不會說出去的。”說著,韓一掃打開工具包,裏麵排出一溜小巧玲瓏的工具,小鑷子、小刷子、小刀子、小叉子、小鏟子,各種絨布,各種顏料,還有一些化學製劑。
韓一掃開始專心致誌的剝離粘連在一起的絹帛,孟大壯、田光奪、吳悅、董天成在後麵看著,心情無比的緊張。不知道能不能順利打開,打開後,絹帛裏會出現什麽景象呢?
可是,目前沒有什麽線索指出怎麽才能消除符咒。靜蘭王的陵墓早就沒埋在大山下麵,裏麵的一切,應該都被岩漿所毀。唯一的線索,就是大小兩個永生玨。玉質的永生玨,在孟大壯手裏把玩五十多年了,沒有什麽發現。不知道青銅永生玨會不會帶來一點線索。
三個人分析了一下,覺得應該好好研究研究青銅永生玨。吳悅和董天成再次來到山下,從車裏取出永生玨,事先已經用一個蛇皮袋裝好,避免被人看到。
二人抬著蛇皮袋,吃力的往上爬,沒想到,這個永生玨如此沉重。
好不容易將東西抬迴家,打開蛇皮袋,取出青銅永生玨。孟大壯瞪大眼睛,居然有這麽大一個永生玨。他仔細的觀察一番,形狀和碧蛇玉玨完全一樣。蛇體上的鱗片都雕刻的栩栩如生,隻是青銅器鏽跡比較多,有些很細小的紋線已經被侵蝕掉了。
孟大壯看了很長時間,突然說道:“你們看,蛇尾這裏的鱗片,好像比蛇身的還要大,線條粗了很多。而且,蛇嘴裏有個小洞,我估計,這條青銅蛇,裏麵是空的。”
吳悅和董天成湊過來看了看,點頭同意孟大壯的說法。吳悅試著動了動蛇尾,一些鱗片居然動起來。這是個新發現,整條蛇身體上的鱗片都是雕刻出來的紋路,但是尾部的鱗片,顯然是一層一層拚裝起來的。
為什麽會這樣呢?孟大壯伸出手,摸了摸那些鱗片,然後他捏住尖尖的蛇尾,稍微一用力,居然拽出來一段,蛇尾變長了!
變長的蛇尾,正好插入張開的蛇嘴裏。玨變成環,蛇吃到了自己的尾巴。隻聽“哢吧”一聲清脆的響動,蛇眼部位的一層青銅片彈了上去,從眼窩裏掉出來兩顆黑色的圓珠。
吳悅趕緊用手接住,兩顆黑色圓珠滾動著,停在他的手掌心。孟大壯和董天成低下頭看,這是兩個非石非玉的珠子,具體什麽材質,不太清楚。通體黑色,沒有一絲雜質。
孟大壯告訴吳悅,先收起來,放在一個小木盒裏。
董天成說道:“你們快看,蛇眼裏還有東西。”
果然,兩個黑漆漆的眼洞裏,露出一些絲線。孟大壯取來手電筒和一個小鑷子,用手電筒照著眼洞,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夾住絲線,輕輕的往外拉。
絲線很細,但是沒有斷,說明很有韌勁。這是幾千年的物件,絲線居然沒有腐朽,說明上古的祖先,造絲的技術有多高超。
連接在絲線後麵的,是一個小小的絹帛。這個絹帛卷起來,像是一支煙卷,但是很長。
孟大壯用鑷子夾住絹帛的一段,輕輕往外拽,足有二十多厘米長,才完全出來。
三個人都屏住唿吸,生怕動靜太大,絹帛會從中間斷掉。
等到完全取出來,吳悅雙手捧著絹帛,將它輕輕放在炕上。
孟大壯輕輕的剝開絹帛的邊,由於年代久遠,絹帛有些粘連。
孟大壯謹慎地說道:“先不要打開,弄不好會損壞掉。不要急,我認識一位朋友,他有這方麵的手藝。隻能請他來打開。”
吳悅和董天成停下來,吳悅不無擔心地說:“舅,這東西怎麽說也是幾千年前的東西,屬於文物。如果太多人知道,有可能會被沒收的。”
孟大壯低頭想了想,又看了看地上的青銅永生玨,“這麽辦吧,這件青銅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藏這件絹帛。現在絹帛取出來了,青銅器對咱們來說沒什麽作用了。將它捐給文物部門,讓他們去研究吧。咱們留下絹帛,尋找證據。對外就說,這是祖傳下來的東西。”
“這個主意不錯。”董天成興奮地說。
“也隻有這麽辦了。事不宜遲,咱們抓緊時間辦吧。”吳悅說道。
吳悅給幾個朋友打了電話,讓他們幫忙聯係文物部門的人,說是要捐一個青銅器。
一切都安排妥當,第二天縣文物部門就派人來實地驗證。經過他們反複鑒別,初步確定這件青銅器是真品。吳悅和董天成互相看了一眼,微微搖搖頭。如果他們敢說這件東西是假的,那隻能說明他們的文物堅定專家是假的。
縣文物部門的人給青銅器拍了照,說是要報給上級部門。這件青銅器,最起碼需要市級文物部門核驗,然後再上報。因為是青銅器,屬於國器,經文物部鑒定完後,有可能會進入國家博物館。
說完這些話,他們以為這幾個農村人一定會顯出一副感激之情,對他們感激涕零。沒想到,三個人隻是略微的點點頭,沒想顯出太多的興奮。
幾個人顯得有些尷尬,吳悅感激氣氛不太對勁,忙說道:“幾位同誌辛苦了。這件東西呢,是我舅在地裏幹活的時候偶然挖到的。他知道這地下的東西,都是國家的。所以才聯係了你們,至於將來放在什麽地方,我們也就管不了那麽多了。如果真的能像您說的那樣,將來會進入國家博物館,那真是我們的榮幸,也是我們這個小山村的榮幸。”
幾句客套話,化解了尷尬的氛圍。有點像領導的人說:“對,你們的覺悟很高,如果都像你們這樣,咱們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哪能都跑到國外去呀。”言外之意,讓三個人不要見錢眼開,如果真的跑到國外,那就構成犯罪了。
一個星期之內,市裏的、省裏的文物部門前前後後來了好幾撥。經過他們的反複鑒別,確定,這件青銅器是商周時期的文物。他們將舉行一個小型的儀式,將這件青銅器移交給省博物館。
移交儀式在縣文化館舉行,吳悅特地將田光奪請來。私下裏告訴他之前發現絹帛的事情,現在要將青銅器捐給國家。田光奪表示理解,那麽多年,他隻是將青銅器埋在地窖裏,沒有發現它的秘密。現在吳悅的做法很對,文物捐給國家,秘密自己開發,合情合理。
在縣文化館,簡單的移交儀式過後,辦理了相關手續,省文物部門收走青銅器,給孟大壯頒發了一張證書。一切結束後,幾個人返迴孟大壯家裏。田光奪還是第一次來到上寺村,這裏是他先祖一直居住的地方。老人激動的流下眼淚,孟大壯要將捐獻文物的證書送給他,田光奪沒有收。
“老哥呀,這個對我來說沒有什麽用。最主要的是,你我,怎麽去除掉身上的符咒才是大事。”田光奪淡淡地說。
“對對,你說的是。捐青銅器,就是為了能更好的破解絹帛上的秘密。你就不要走了,陪著我見證破解千年的謎題。畢竟你的家族守候了一千多年,你應該親眼看看。”孟大壯拍著田光奪的手背說道。
田光奪點點頭,沒再說什麽,他確實應該見證。
接下來,便是請人打開絹帛。孟大壯聯係了一個朋友,將他請到家裏,說祖上傳下來的絹帛,因為年久,粘連在一起,請他幫幫忙看能否打開。
孟大壯的這位朋友姓韓,圈裏人都叫他韓一掃。所謂的圈,就是地下古董圈。所有見不得光的物件兒,隻要有瑕疵,都會經過韓一掃的手。經過他的一掃,瓷器修複如初,古畫看不出半點缺損。
韓一掃技術好,手段高,但有一條原則,從來不做假貨,隻修複古物。
孟大壯捐獻青銅器,在廣靈縣城,甚至整個平城市,都鬧得沸沸揚揚。韓一掃當然知道,移交那天,他也去看了。沒想到孟大壯這老小子悄沒聲息的,居然收藏了一件青銅器。隻可惜,自己沒事先搭手看一眼。
青銅器這種東西,很少能見到真貨。韓一掃感覺非常遺憾,但孟大壯能捐出青銅器,估計手裏還有好貨。誰都知道,他年輕的時候,和村裏人進入過一個大墓。結果死了五個人,隻有他一個人逃出來。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麽事,誰的不知道,如今他給國家獻寶,看來,當年的事情要重見天日了。
當孟大壯找到他,說是要請他幫忙開一件絹帛,他非常爽快的答應了。
當絹帛放在韓一掃麵前時,他微微有些吃驚。以他的眼力,這絕不是一件普通之物。年代之久遠,已經是他所見過的最老的物件兒了。
看到韓一掃遲遲沒有動手,孟大壯問道:“怎麽了,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嗎?”
“哦,沒有。你這件東西不賴,往少了說,”韓一掃伸出四個手指,“四千年有吧。”
孟大壯不置可否,“開始吧,東西肯定是老的。至於多少年,你說多少就多少。”
“你個老東西,請我幫忙,還跟我耍滑。放心吧,我不會說出去的。”說著,韓一掃打開工具包,裏麵排出一溜小巧玲瓏的工具,小鑷子、小刷子、小刀子、小叉子、小鏟子,各種絨布,各種顏料,還有一些化學製劑。
韓一掃開始專心致誌的剝離粘連在一起的絹帛,孟大壯、田光奪、吳悅、董天成在後麵看著,心情無比的緊張。不知道能不能順利打開,打開後,絹帛裏會出現什麽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