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的洪流中,一個大家族若想始終保持昌盛繁榮、經久不衰,其中牽涉的因素錯綜複雜,猶如一張緊密交織的巨網,需要從多個維度深入思索與精心謀劃。
維持各方勢力間微妙的平衡,固然是重中之重。
家族內部,各支係如同大樹的枝幹,雖同根同源,發展方向與利益訴求卻大相徑庭。
不同輩分之間,傳統觀念與現代思維激烈交鋒,長輩們往往更看重家族聲譽與傳承,年輕一代則熱衷於追求創新與突破。
此外,家族中還存在著眾多利益群體,他們相互依存又彼此競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內部紛爭,僅僅處理好這些內部力量的平衡,便已讓人心力交瘁。
而這不過隻是冰山一角。
更為關鍵的是,如何維係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在古代,大家族若想長久立足,必然離不開地方官府的支持與庇護。
一方麵,家族需積極配合官府的各項政策法規,按時繳納賦稅,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另一方麵,也要善於憑借自身的人脈資源與經濟實力,在適當的時候為官府提供助力,以換取更多的優惠待遇與特殊關照。
因此,如何把握好這個度,既不過於諂媚迎合,又能恰如其分地展現家族的價值與影響力,著實考驗著家族當家人的智慧與謀略。
路文山老人在這方麵還是有一定能力的,隻是他這一枝被路超遠一枝壓製、排擠得厲害。
如今由他主事路家,行事風格與路超遠截然不同。
別看他未曾在官場任職,卻有著路家其他人所不具備的眼光。
他的眼光,不難令人聯想到路家曆經數代紮根在北原市這片土地上的智慧。
其一,他能洞察形勢。
多年來,北原市的整體發展,與其他地市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和南邊搭界的新原市相較,差距愈發明顯。
在路超遠的強勢掌控下,北原市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市政府製定的全市發展規劃也毫無科學合理性,缺乏各方麵的綜合考量,與當前國內發展的大形勢嚴重脫節。
其二,路文山心懷敬畏。
當前,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有國家製定的科學、規範的法規進行約束與保障。
依法治國、依法治省、依法治市早已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
然而,路超遠依舊采用隨意性極強的家長製作風管理一個地級市,嚴重違背了大政方針。
路超遠之流的倒台,是可預見的,也是必然的,更何況他還做了諸多違規違紀之事。
其三,路文山善於識人。
張華自嶄露頭角、被媒體長篇累牘地宣傳報道時,便已進入路文山的視野。
自南陸省號召全省各級,尤其是基層深入學習張華的優秀事跡起,路文山便敏銳地察覺到,這背後絕非單純學習先進事跡那麽簡單,必定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那便是全省黨員幹部要以此為契機,轉變自身的思想作風。
從那時起,他便為路超遠把好了脈,若路超遠和北原市不做出重大改變,路超遠的仕途必定難以長久。
他知道省裏有陶南川老書記支持路超遠,實則陶南川支持的並非路超遠這個人,而是路家。
當然,陶南川年邁糊塗,不斷伸手要錢的行徑也讓路文山不齒。
隨著張華被調到北原市擔任副市長,路文山便深知,路超遠這個北原市市長離倒台已為時不遠。
同時他也明白,這是南陸省委省政府對北原市已不再忍耐,決心從根本上對北原市進行變革。
隻是他未曾料到,路超遠會倒得如此之快。
在路文山的認知裏,路超遠一枝的路家曾一度掌控北原市,並非路家族的輝煌,而是畸形的、不正常的。
倒不是他看不起路超遠這一枝路家,而是路超遠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
可以說,路超遠根本就沒有治理一個地級市的理念,除了在市長的位置上作威作福、違規違法施政之外,其他什麽都不會。
張華的到來,一下子吸引住了路文山的全部精力和心神,他有一種感覺,路家族重振的機會到了。
於是,搞好與張華的關係,搞好與張華所在的市政府的關係,是未來路家族重振的基礎。
隨著張華從普通副市長搖身一變成為常務副市長,路文山與張華建立起良好私人關係的迫切心情愈發強烈。
白俊生的到來,是他走近張華的最好契機,他絕對不會放過,盡管他知道白俊生必然帶著他所不知道的目的。
但此時此刻,已經容不得他多想和猶豫了。
不管是投桃報李也好、慷慨相助也罷,還是被張華借機敲了竹杠,反正對於張華所提出的要求,路文山幾乎是一切都答應了下來。
經過與張華短暫的相處,路文山更加堅定了自己之前所做的決定,那就是堅決同張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盡可能地為張華所在的市政府排憂解難,在成就張華的同時,也必定成就路家族。
路長盛離開會所後,直接迴到了路家大宅。
還未休息的路文山見路長盛一臉嚴肅地迴來,趕忙問道:“長盛,看你這臉色這麽難看,是出什麽事了嗎?”
路長盛也不隱瞞,便將在會所裏的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告訴給了父親。
路文山聽完,眉頭緊鎖,緩緩說道:“蘇廣聯和高書誌他們,真是利欲熏心。
如今咱們路家在北原市好不容易想站住腳,他們卻想搞這些小動作,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局麵。”
路長盛握緊了拳頭:“父親,我絕對不會讓他們得逞。我們路家不能看著北原市被他們攪亂。”
路文山沉思了片刻,不屑一笑道:“想跟張華鬥,他們還真是會選人啊!但凡長一點腦子也不會這麽選擇。
張華是誰?那是全省優秀的黨員幹部,是基層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這是他們鬥的起的?
省裏就是嫌我們北原市發展的不盡人意才將張華這位幹部派來的,如今張華已經是常務副市長了,他們還想著與張華鬥?
鬥什麽?將張華趕出北原市?他們有這個能力嗎?省領導會同意嗎?
令張華帶領的市政府工作開展不起來,寸步難行?他們有沒有這個能力先不說。
張華可是從基層一步一步走上來的領導幹部,他會怕這些背後的小伎倆?他沒有豐富的鬥爭經驗?
別忘了,張華可是當過縣長、縣委書記的人,他鐵腕治縣,看看他以前所在的章平縣現在發展成什麽樣了,恐怕快趕上咱們北原市一個市的經濟體量了吧!
他們真要敢擋著張華施政,你以為張華會饒得了他們?
就一條,嚴重阻礙老百姓發家致富過好日子,張華就能跟他們死磕到底,他們的下場比路超遠也好不到哪去。”
路長盛問道:“父親,我們該怎麽辦?”
隻見路文山一雙日漸渾濁的雙眼中閃過一道淩厲的光芒:“他們若是急著想死,我們就毫不客氣的埋!
長盛,明天和你哥商量一下,放出風去,我們路家支持張華市長。
誰要是敢難為張華,就是在難為我們路家,我們路家一定跟他奉陪到底!
還有,將今晚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姓名、職務和他們在現場都說了什麽話,全部寫下來,我明天親自登門拜訪張市長,我要和他說清楚!
敢在這時候添亂,他們也真夠失心瘋的!”
維持各方勢力間微妙的平衡,固然是重中之重。
家族內部,各支係如同大樹的枝幹,雖同根同源,發展方向與利益訴求卻大相徑庭。
不同輩分之間,傳統觀念與現代思維激烈交鋒,長輩們往往更看重家族聲譽與傳承,年輕一代則熱衷於追求創新與突破。
此外,家族中還存在著眾多利益群體,他們相互依存又彼此競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內部紛爭,僅僅處理好這些內部力量的平衡,便已讓人心力交瘁。
而這不過隻是冰山一角。
更為關鍵的是,如何維係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在古代,大家族若想長久立足,必然離不開地方官府的支持與庇護。
一方麵,家族需積極配合官府的各項政策法規,按時繳納賦稅,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另一方麵,也要善於憑借自身的人脈資源與經濟實力,在適當的時候為官府提供助力,以換取更多的優惠待遇與特殊關照。
因此,如何把握好這個度,既不過於諂媚迎合,又能恰如其分地展現家族的價值與影響力,著實考驗著家族當家人的智慧與謀略。
路文山老人在這方麵還是有一定能力的,隻是他這一枝被路超遠一枝壓製、排擠得厲害。
如今由他主事路家,行事風格與路超遠截然不同。
別看他未曾在官場任職,卻有著路家其他人所不具備的眼光。
他的眼光,不難令人聯想到路家曆經數代紮根在北原市這片土地上的智慧。
其一,他能洞察形勢。
多年來,北原市的整體發展,與其他地市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和南邊搭界的新原市相較,差距愈發明顯。
在路超遠的強勢掌控下,北原市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市政府製定的全市發展規劃也毫無科學合理性,缺乏各方麵的綜合考量,與當前國內發展的大形勢嚴重脫節。
其二,路文山心懷敬畏。
當前,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有國家製定的科學、規範的法規進行約束與保障。
依法治國、依法治省、依法治市早已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
然而,路超遠依舊采用隨意性極強的家長製作風管理一個地級市,嚴重違背了大政方針。
路超遠之流的倒台,是可預見的,也是必然的,更何況他還做了諸多違規違紀之事。
其三,路文山善於識人。
張華自嶄露頭角、被媒體長篇累牘地宣傳報道時,便已進入路文山的視野。
自南陸省號召全省各級,尤其是基層深入學習張華的優秀事跡起,路文山便敏銳地察覺到,這背後絕非單純學習先進事跡那麽簡單,必定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那便是全省黨員幹部要以此為契機,轉變自身的思想作風。
從那時起,他便為路超遠把好了脈,若路超遠和北原市不做出重大改變,路超遠的仕途必定難以長久。
他知道省裏有陶南川老書記支持路超遠,實則陶南川支持的並非路超遠這個人,而是路家。
當然,陶南川年邁糊塗,不斷伸手要錢的行徑也讓路文山不齒。
隨著張華被調到北原市擔任副市長,路文山便深知,路超遠這個北原市市長離倒台已為時不遠。
同時他也明白,這是南陸省委省政府對北原市已不再忍耐,決心從根本上對北原市進行變革。
隻是他未曾料到,路超遠會倒得如此之快。
在路文山的認知裏,路超遠一枝的路家曾一度掌控北原市,並非路家族的輝煌,而是畸形的、不正常的。
倒不是他看不起路超遠這一枝路家,而是路超遠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
可以說,路超遠根本就沒有治理一個地級市的理念,除了在市長的位置上作威作福、違規違法施政之外,其他什麽都不會。
張華的到來,一下子吸引住了路文山的全部精力和心神,他有一種感覺,路家族重振的機會到了。
於是,搞好與張華的關係,搞好與張華所在的市政府的關係,是未來路家族重振的基礎。
隨著張華從普通副市長搖身一變成為常務副市長,路文山與張華建立起良好私人關係的迫切心情愈發強烈。
白俊生的到來,是他走近張華的最好契機,他絕對不會放過,盡管他知道白俊生必然帶著他所不知道的目的。
但此時此刻,已經容不得他多想和猶豫了。
不管是投桃報李也好、慷慨相助也罷,還是被張華借機敲了竹杠,反正對於張華所提出的要求,路文山幾乎是一切都答應了下來。
經過與張華短暫的相處,路文山更加堅定了自己之前所做的決定,那就是堅決同張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盡可能地為張華所在的市政府排憂解難,在成就張華的同時,也必定成就路家族。
路長盛離開會所後,直接迴到了路家大宅。
還未休息的路文山見路長盛一臉嚴肅地迴來,趕忙問道:“長盛,看你這臉色這麽難看,是出什麽事了嗎?”
路長盛也不隱瞞,便將在會所裏的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告訴給了父親。
路文山聽完,眉頭緊鎖,緩緩說道:“蘇廣聯和高書誌他們,真是利欲熏心。
如今咱們路家在北原市好不容易想站住腳,他們卻想搞這些小動作,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局麵。”
路長盛握緊了拳頭:“父親,我絕對不會讓他們得逞。我們路家不能看著北原市被他們攪亂。”
路文山沉思了片刻,不屑一笑道:“想跟張華鬥,他們還真是會選人啊!但凡長一點腦子也不會這麽選擇。
張華是誰?那是全省優秀的黨員幹部,是基層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這是他們鬥的起的?
省裏就是嫌我們北原市發展的不盡人意才將張華這位幹部派來的,如今張華已經是常務副市長了,他們還想著與張華鬥?
鬥什麽?將張華趕出北原市?他們有這個能力嗎?省領導會同意嗎?
令張華帶領的市政府工作開展不起來,寸步難行?他們有沒有這個能力先不說。
張華可是從基層一步一步走上來的領導幹部,他會怕這些背後的小伎倆?他沒有豐富的鬥爭經驗?
別忘了,張華可是當過縣長、縣委書記的人,他鐵腕治縣,看看他以前所在的章平縣現在發展成什麽樣了,恐怕快趕上咱們北原市一個市的經濟體量了吧!
他們真要敢擋著張華施政,你以為張華會饒得了他們?
就一條,嚴重阻礙老百姓發家致富過好日子,張華就能跟他們死磕到底,他們的下場比路超遠也好不到哪去。”
路長盛問道:“父親,我們該怎麽辦?”
隻見路文山一雙日漸渾濁的雙眼中閃過一道淩厲的光芒:“他們若是急著想死,我們就毫不客氣的埋!
長盛,明天和你哥商量一下,放出風去,我們路家支持張華市長。
誰要是敢難為張華,就是在難為我們路家,我們路家一定跟他奉陪到底!
還有,將今晚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姓名、職務和他們在現場都說了什麽話,全部寫下來,我明天親自登門拜訪張市長,我要和他說清楚!
敢在這時候添亂,他們也真夠失心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