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縣峰口鎮。
張華的調研走訪出發了,一行人分別乘坐著三輛汽車,緩緩地駛出了鎮政府。
由於峰口鎮規模較小,鎮上的道路全部都是經過硬化處理的水泥路麵,而且路況良好,幾乎沒有任何損壞之處。
因此,車輛行駛得非常順暢,速度也相當快。
當他們行駛到距離鎮政府有七八百米的時候,帶頭帶路的王清河所乘坐的那輛車子突然緩緩的停了下來。
緊隨其後的王滿倉見狀,也緩緩地停下了車。
張華下了車,看見車子的右手邊矗立著一座嶄新的兩層小樓,這座小樓采用紅磚砌成的院牆環繞而成,圍成了一個麵積不算太大的小院。
此時,小院門口正站著幾名當地的老百姓。
他們看到幾輛陌生的汽車停在了自家門前,接著又從車上下來了幾位領導幹部,臉上雖然堆滿了笑容,但眼神深處卻流露出明顯的恐懼和害怕之色。
這一切都被細心的張華盡收眼底,他微微皺起眉頭,然後轉過頭去,與走在自己側身後方的白峰交換了一下眼色。
就在這時,王清河走上前來,開始向張華介紹起眼前的這戶人家。
原來,這家的主人名叫王大秋,六十一歲。
他的膝下育有三個兒子,如今都已各自成家立業。
現在這所房子就是幫著他的大兒子建的。
張華麵帶如春風般和煦的微笑,緩緩伸出右手,緊緊地握住了對方的右手。
他熱情地開口說道:“王大爺您好啊!我是咱們北原市的副市長張華,今日特意前來咱們峰口鎮看看,這路過你們家了,想到您家中拜訪一下,順便跟您嘮嘮嗑。”
王大秋那飽經風霜且呈現出醬色的臉上露著笑容:“張市長,歡迎您來我們家啊,快請、快請,快請屋裏坐!”
然而,此時的王大秋雖然臉上也掛著笑容,但那笑容看起來卻異常僵硬和不自然,就好像是被人硬逼著擠出來似的。
而且,張華還敏銳地注意到,王大秋的手竟然在微微顫抖著,這一個小細節,更加加深了張華的猜測。
不過,此時此刻張華並沒有時間過多地去思考這些。
因為王大秋一家老小都已經圍攏過來,對他展開了一場“熱情似火”的迎接。他們簇擁著張華一行,將他緩緩地帶進了院內。
這個院子麵積不算太大,但布局合理、錯落有致。一座兩層高的小樓矗立在中央,左右兩側分別加蓋了一間精致的配房。
正房的設計頗為考究,上下兩層均分為三個房間,看上去寬敞而明亮。
院子裏的水泥地麵顯然剛剛經過精心清掃,不僅一塵不染,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被水衝洗過後留下的片片水印。
陽光灑在濕潤的地麵上,反射出點點光芒,使得整個院落看起來格外整潔幹淨。
走進正房內,是一個大客廳,大客廳是占用的兩間房子縱向的一半,剩餘的另一半被設計成兩個小房間,或是小孩子的住房,或放置雜物。
客廳是一個大大的紅色木質沙發,沙發上還新鋪的軟墊子。
在王大秋熱情的讓座下,張華等一行人坐了下來。
王大秋的老伴與大兒媳等幾個婦女忙著給大家倒水泡茶。
沙發的前麵一個木質茶幾上擺放了好多盤水果。
王清河麵帶笑容地指著坐在自己身旁、看上去和張華年紀相仿的男子,對張華說道:“張市長,這位便是咱們峰口鎮峰口村的村支部書記!
這次王大秋來這兒蓋房子呀,全靠他這位村支書忙前忙後地張羅呢,這才順順利利地把房子給建起來了。”
張華聽到這話,臉上立刻浮現出親切和藹的微笑,微微點頭示意,表示對這位村支書所付出努力的認可。
那位村支書見狀,趕忙站起身來,略顯緊張但又充滿熱情地說道:“張市長您好!非常榮幸能夠迎來您到咱們峰口村來開展調研工作。
那我就先大致跟您匯報一下咱們村目前的基本情況吧。”
然而,還沒等他接著往下說,張華便笑著打斷道:“支書同誌啊,我深知在基層工作可不輕鬆,各種事務繁雜得很呐!
特別是我剛剛一路走來,發現你們村裏新建起了好多漂亮的小樓,由此可見,你們村這些年的發展真是相當不錯啊!
要不這樣,你就著重給我講講,在村民們建造新房這件事上,你們村具體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和開展了哪些工作吧。”
說完,張華麵帶微笑,目光柔和且充滿鼓勵地注視著眼前的這位村支書,眼神裏透露出滿滿的期待,似乎在無聲地催促他繼續往下講述後續的詳情。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就在張華滿懷期望等待的時候,這位原本信心滿滿、胸有成竹的村支書卻突然變得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原來,張華這突如其來的一問,一下打破了他原先預設的節奏。
他那些事先精心準備好、爛熟於心的匯報內容,此刻就像是被一陣狂風吹亂的書頁一般,在他腦海中瞬間失去了原有的秩序。
很明顯可以看出,這位村支書之前應該是花費了大量時間去死記硬背這些內容,但由於缺乏靈活應變的能力以及足夠的理解消化。
當麵對意料之外的問題時,他那原本清晰有序的思維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以至於一時間竟然不知從何說起,呆立當場,臉上浮現出尷尬與窘迫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神情。
王清河和趙傑看到這一幕後,心中不由得一緊,他們兩人急忙將目光轉向那個人,狠狠地瞪著他,仿佛要用眼神傳遞出自己內心的焦急與不滿。
然而,事情往往就是如此,越是心急如焚的時候,就會覺得外界的壓力就會越大,而此時那位村支書所麵臨的正是這種情況。
當看到來自王清河和趙傑那充滿責備意味的眼神,原本就有些緊張的村支書此刻更是感覺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一般,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張了張嘴,想要解釋些什麽,但最終還是隻能發出幾聲含糊不清的嘟囔聲,然後便無奈地低下了頭,不敢再看任何人的眼睛。
張華見狀趕緊打圓場,試圖緩解這個尷尬的局麵,便笑著說道:“支書同誌,坐坐坐,你不用這麽緊張,咱們就是聊天嘮嗑,說一下家常話。”
王清河拉了一下那個年輕的村支書,那個村支書趕緊紅著臉坐下。
張華笑著問道:“支書同誌啊,咱們峰口村今年建這樣的樓房不少吧?”
村支書趕緊點頭。
張華又問:“目前建這樣小樓的老百姓,是咱們村子裏的人多呢,還是從下麵其他村子裏來的人多呢?”
村支書考慮了一下,說道:“都差不多,嗯,是的,人數都差不多。
張市長,他們都是在礦上賺的工錢來蓋的房子!”
張華點了一下頭:“嗯,很好,不錯嘛,在礦上做工都能建這樣的小洋樓了。
支書同誌啊,我再問一句,我看到咱們村子外麵有好多農田都被石材加工廠給占去了,他們給咱們村裏繳納占地款了嗎?那些占地款分給被占走土地的老百姓了嗎?”
張華的這一句話一說完,全場人員全部麵色一變!
(未完待續!)
張華的調研走訪出發了,一行人分別乘坐著三輛汽車,緩緩地駛出了鎮政府。
由於峰口鎮規模較小,鎮上的道路全部都是經過硬化處理的水泥路麵,而且路況良好,幾乎沒有任何損壞之處。
因此,車輛行駛得非常順暢,速度也相當快。
當他們行駛到距離鎮政府有七八百米的時候,帶頭帶路的王清河所乘坐的那輛車子突然緩緩的停了下來。
緊隨其後的王滿倉見狀,也緩緩地停下了車。
張華下了車,看見車子的右手邊矗立著一座嶄新的兩層小樓,這座小樓采用紅磚砌成的院牆環繞而成,圍成了一個麵積不算太大的小院。
此時,小院門口正站著幾名當地的老百姓。
他們看到幾輛陌生的汽車停在了自家門前,接著又從車上下來了幾位領導幹部,臉上雖然堆滿了笑容,但眼神深處卻流露出明顯的恐懼和害怕之色。
這一切都被細心的張華盡收眼底,他微微皺起眉頭,然後轉過頭去,與走在自己側身後方的白峰交換了一下眼色。
就在這時,王清河走上前來,開始向張華介紹起眼前的這戶人家。
原來,這家的主人名叫王大秋,六十一歲。
他的膝下育有三個兒子,如今都已各自成家立業。
現在這所房子就是幫著他的大兒子建的。
張華麵帶如春風般和煦的微笑,緩緩伸出右手,緊緊地握住了對方的右手。
他熱情地開口說道:“王大爺您好啊!我是咱們北原市的副市長張華,今日特意前來咱們峰口鎮看看,這路過你們家了,想到您家中拜訪一下,順便跟您嘮嘮嗑。”
王大秋那飽經風霜且呈現出醬色的臉上露著笑容:“張市長,歡迎您來我們家啊,快請、快請,快請屋裏坐!”
然而,此時的王大秋雖然臉上也掛著笑容,但那笑容看起來卻異常僵硬和不自然,就好像是被人硬逼著擠出來似的。
而且,張華還敏銳地注意到,王大秋的手竟然在微微顫抖著,這一個小細節,更加加深了張華的猜測。
不過,此時此刻張華並沒有時間過多地去思考這些。
因為王大秋一家老小都已經圍攏過來,對他展開了一場“熱情似火”的迎接。他們簇擁著張華一行,將他緩緩地帶進了院內。
這個院子麵積不算太大,但布局合理、錯落有致。一座兩層高的小樓矗立在中央,左右兩側分別加蓋了一間精致的配房。
正房的設計頗為考究,上下兩層均分為三個房間,看上去寬敞而明亮。
院子裏的水泥地麵顯然剛剛經過精心清掃,不僅一塵不染,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被水衝洗過後留下的片片水印。
陽光灑在濕潤的地麵上,反射出點點光芒,使得整個院落看起來格外整潔幹淨。
走進正房內,是一個大客廳,大客廳是占用的兩間房子縱向的一半,剩餘的另一半被設計成兩個小房間,或是小孩子的住房,或放置雜物。
客廳是一個大大的紅色木質沙發,沙發上還新鋪的軟墊子。
在王大秋熱情的讓座下,張華等一行人坐了下來。
王大秋的老伴與大兒媳等幾個婦女忙著給大家倒水泡茶。
沙發的前麵一個木質茶幾上擺放了好多盤水果。
王清河麵帶笑容地指著坐在自己身旁、看上去和張華年紀相仿的男子,對張華說道:“張市長,這位便是咱們峰口鎮峰口村的村支部書記!
這次王大秋來這兒蓋房子呀,全靠他這位村支書忙前忙後地張羅呢,這才順順利利地把房子給建起來了。”
張華聽到這話,臉上立刻浮現出親切和藹的微笑,微微點頭示意,表示對這位村支書所付出努力的認可。
那位村支書見狀,趕忙站起身來,略顯緊張但又充滿熱情地說道:“張市長您好!非常榮幸能夠迎來您到咱們峰口村來開展調研工作。
那我就先大致跟您匯報一下咱們村目前的基本情況吧。”
然而,還沒等他接著往下說,張華便笑著打斷道:“支書同誌啊,我深知在基層工作可不輕鬆,各種事務繁雜得很呐!
特別是我剛剛一路走來,發現你們村裏新建起了好多漂亮的小樓,由此可見,你們村這些年的發展真是相當不錯啊!
要不這樣,你就著重給我講講,在村民們建造新房這件事上,你們村具體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和開展了哪些工作吧。”
說完,張華麵帶微笑,目光柔和且充滿鼓勵地注視著眼前的這位村支書,眼神裏透露出滿滿的期待,似乎在無聲地催促他繼續往下講述後續的詳情。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就在張華滿懷期望等待的時候,這位原本信心滿滿、胸有成竹的村支書卻突然變得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原來,張華這突如其來的一問,一下打破了他原先預設的節奏。
他那些事先精心準備好、爛熟於心的匯報內容,此刻就像是被一陣狂風吹亂的書頁一般,在他腦海中瞬間失去了原有的秩序。
很明顯可以看出,這位村支書之前應該是花費了大量時間去死記硬背這些內容,但由於缺乏靈活應變的能力以及足夠的理解消化。
當麵對意料之外的問題時,他那原本清晰有序的思維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以至於一時間竟然不知從何說起,呆立當場,臉上浮現出尷尬與窘迫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神情。
王清河和趙傑看到這一幕後,心中不由得一緊,他們兩人急忙將目光轉向那個人,狠狠地瞪著他,仿佛要用眼神傳遞出自己內心的焦急與不滿。
然而,事情往往就是如此,越是心急如焚的時候,就會覺得外界的壓力就會越大,而此時那位村支書所麵臨的正是這種情況。
當看到來自王清河和趙傑那充滿責備意味的眼神,原本就有些緊張的村支書此刻更是感覺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一般,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張了張嘴,想要解釋些什麽,但最終還是隻能發出幾聲含糊不清的嘟囔聲,然後便無奈地低下了頭,不敢再看任何人的眼睛。
張華見狀趕緊打圓場,試圖緩解這個尷尬的局麵,便笑著說道:“支書同誌,坐坐坐,你不用這麽緊張,咱們就是聊天嘮嗑,說一下家常話。”
王清河拉了一下那個年輕的村支書,那個村支書趕緊紅著臉坐下。
張華笑著問道:“支書同誌啊,咱們峰口村今年建這樣的樓房不少吧?”
村支書趕緊點頭。
張華又問:“目前建這樣小樓的老百姓,是咱們村子裏的人多呢,還是從下麵其他村子裏來的人多呢?”
村支書考慮了一下,說道:“都差不多,嗯,是的,人數都差不多。
張市長,他們都是在礦上賺的工錢來蓋的房子!”
張華點了一下頭:“嗯,很好,不錯嘛,在礦上做工都能建這樣的小洋樓了。
支書同誌啊,我再問一句,我看到咱們村子外麵有好多農田都被石材加工廠給占去了,他們給咱們村裏繳納占地款了嗎?那些占地款分給被占走土地的老百姓了嗎?”
張華的這一句話一說完,全場人員全部麵色一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