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口罩的張華帶著張蘭、王滿倉在廣場上溜達了一下,看到廣場東南角處是一家比較大的超市,三人走出廣場來到了超市。


    張蘭在省城被著高倩、溫雲霞帶著逛大型商場、超市的,若是以前剛從夏瑤村走出來的她,進了這家超市是鐵定不敢往裏麵走的。


    商場並不太高,隻有三層,但是每一層的麵積都很大,所售商品都是生活化的,所有衣食住行方麵的物品幾乎都有賣的。


    一樓的蔬菜肉食區,菜品豐富,種類繁多,米麵、蔬菜、各類生熟肉食應有盡有。


    由於這時間還不到下午下班的時間,超市裏麵的人並不太多。


    張華三人在超市裏麵簡單的轉了一圈,便來到一樓,買了些米麵、糧油、碗碟就迴去了。


    住所內看似配的東西很齊全,那也隻是可以拎包入住行,要想真正的過日子,廚房裏麵缺的東西多著呢,不過都不是大件,那也得來超市跑個兩三趟才能買全的。


    迴到家裏,張蘭將車上卸下來的包袱、皮箱一一打開,將張華趕到客廳,自己收拾著衣物、被褥之類的,把衣服一件件幫張華和高倩掛進櫃子。


    張華無奈,則與王滿倉坐在客廳裏的沙發上聊天。


    王滿倉告訴張華,張華走的第三天,縣裏派來一個代理鄉長,縣委辦過去的,是個女的,三十二歲,挺老實的,看起來也幹練,跟田甜副鄉長認識。


    王滿倉還告訴張華,他臨來時,鄭山江書記、王明書記還有田甜鄉長三人一起在鄭山江書記的辦公室與他談了話。


    要他轉告張華,說一定幫張華看好雙河鄉,讓張華放心,若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及時打電話迴來。


    三人要求王滿倉一定照顧好張華,說這是雙河九萬家鄉父老的托付。


    臨走時,鄉裏還給王滿倉批了十萬塊錢的“特別獎勵”,說張華是個“老摳”,讓王滿倉拿著這些錢日常照顧好張華就行了。


    鄭山江還說,等遇到合適的了,就給張華送來一個幫著做飯、收拾家務的保姆。


    張華聽後罵道:“鄭山江這三個混蛋,拿我當官老爺還是地主老財了?還保姆?虧他們想的出來,得空打電話過去臭罵他們一頓。”


    看著王滿倉遞過來的那張存有十萬塊錢的銀行卡,手一推:“你收好,給你家裏轉迴去一部分,其他的你留著用吧。


    再說了,你也該相對象了,手中沒有錢,哪個女的能看上你這個憨貨?”


    王滿倉不好意思的迴答:“書記,不是,縣長,家裏年前幫我定好親了,跟我家關係不錯的一個伯伯家的二閨女,比我小一歲,也算是小時候一起長大的。”


    張華一聽好奇了:“已經定好了?給我說說女孩長的怎麽樣?漂亮不漂亮?個頭高不高?皮膚白不白?性格.......”


    王滿倉說道:“縣長,這是跟我介紹的對象,你打聽這麽多幹啥啊?”


    張華一下被王滿倉打斷了問話,他一愣,迴頭看見身邊有個沙發靠墊,拎著砸向了王滿倉:“你個憨貨,我打聽一下怎麽了?我就不能打聽嗎?”


    在裏屋收拾衣物的張蘭“格格格”的笑了起來。


    張華早上上班的時候,由於離縣府大院隔一個廣場和一條路的距離,張華沒有讓王滿倉開車來接他。


    他是一路走著穿過廣場來大院裏上班的。


    也不知道得到了誰的提醒或安排一樣,王滿倉雖是沒開車來接他,但人走過來了。


    他沒有與張華同行,隻是跟在張華身後幾米遠的距離,一路來到大院後,他就迴了小車班的辦公室。


    今天是周三,張華比他請假的時間提前一天迴來的。


    來到辦公室,坐下看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材料和文件,縣府辦的一位副主任送來了他所分管的幾樣的工作的材料。


    這位叫王忠啟的副主任告訴張華,縣府辦正在幫著張華物色聯絡員,問張華有什麽具體要求沒有。


    張華想了一下說道:“人品好,老實機靈,做事務實勤勉的就行了。”


    王忠啟點頭後離去。


    連續三天,上班期間張華沒有離開過辦公室,他一直在辦公室裏研究分析他所分管的幾項工作。


    一個地方要想加快經濟發展,就必須采取一係列措施來吸引投資和促進商業活動。而招商引資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之一。


    通過積極引進外部資金、技術和人才,可以迅速推動當地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並提高地區的經濟活力和競爭力。


    張華雖然知道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但他並沒有馬上開始著手這項工作,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家底”。


    在沒搞清全縣的實際情況、各鄉鎮的實際情況之前,他並不急於求成。


    一個負責任的領導幹部在製定本轄區的一切政策或舉措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麵、深入地“摸家底”。


    這意味著他需要對轄區內的各種情況有清晰、準確的認識和把握。


    因為隻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確保所製定的政策和舉措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真正符合當地實際情況,並能夠有效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同時,這樣也可以避免盲目決策帶來的風險和損失,讓每一項政策都能發揮最大效益,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人民群眾。


    而最有效、最直觀、最清晰、最準確的“摸家底”,就是老辦法,也是笨辦法——現場調研。


    隻有自己親身到過、親眼看過,才能知道自己管理的地方到底是什麽樣的情況,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知道該如何去做。


    張華站在全縣行政地圖前仔細的看過一陣後,自言自語道:“該下去看一圈了。”


    在省裏參加完會議的龔書記,結束會議後還沒來得及動身迴白馬市,便被一位領導的秘書叫走了。


    在省委組織部部長的辦公室裏聊了一個多小時後,龔書記才乘上車往白馬市返迴。


    下了高速,龔書記讓司機停下了車,推開門,他踱步在路邊,看著寬闊幹淨的路麵,再看看路一側那返青的麥苗,不遠處就是白馬市區,一座正在快速發展建設的城市,好多架塔吊高高的聳立,伸著長長的機械臂在吊裝著這座城市明天的美好。


    龔書記靜靜的站立著,他微笑著沿著身邊的大路看向市區,口中說道:“五年的時間,一千八百個日夜的思考與籌劃,一千八百個日夜的建設與發展,白馬,我龔元河終是沒有辜負這裏九百萬人民的重托啊!


    是啊,是該離開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總是要有新的崗位、新的工作要做的,白馬,希望你能發展建設的更快更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鄉鎮公務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木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木刀並收藏我是鄉鎮公務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