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書記哈哈大笑,說道:“為啥要罵我?你是景運的媽媽,景運工作不力,也是他媽媽的責任嘛。
景運鄉長,快匯報工作,我等著聽你的執政經曆呢。”
李景運點了點頭,將他這一年間任職鄉長所做的所有事情一一講了出來。
謝書記聽完,先是點了點頭,說道:“從總的情況來看,景運鄉長還是努力的,是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事的,這點毋庸置疑,也值得肯定。
這在廣大的基層鄉鎮領導幹部中工作能力和執政理念方麵也屬於靠前的一批了。
但是啊,什麽事都怕對比,和張華相比,你還有一段路要走,我給你總結一下:
一、缺乏係統性。你定的幾個項目發展計劃,看似都在推進全鄉的經濟發展,但是每個項目都是獨立的,相互之間不銜接,不係統,或許你想打造一村一品,地標性的特色。
但是項目與項目之間沒有互補,不能形成緊密型的連接,形不成以點帶麵、以點促麵。
二、經濟政策製定的粗糙,不細致、不完善。你看張華,大力發展手工藝品村之前,馬上就完成了物流園區的建設,上下遊有機的結合。”
第三呢.....”
謝書記一邊說著一邊幫分析著景運的政策漏洞,並拿張華所做的事情逐一作了對比。
謝書記的此番解讀與說教令李景運茅塞頓開,就連強哥也是不住的點頭,他們對張華所做的雙河鄉的發展建設又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謝叔總結完畢,李景運說道:“你謝大書記要是不這麽幫我細致的指出來,我還覺得我跟他張華沒有多大的差距呢。
這一下我徹底明白了,也徹底服氣了,我跟張華差的還有很遠一段距離,好,來年我及時優化我的這些項目,一定向張華學習,學習他的做法,緊跟他的腳步,堅決不能讓他將我拋的太遠。”
謝書記說:“其實你已經做的不錯了,誰讓張華太優秀了,我還是那句話,這做事情啊,就怕對比,這一對比,什麽都清楚了。
當然了,你眼下做的這些事,要是有人和你對比,那也是許多人拍馬難及的。”
李景運故作恍然大悟狀:“我懂了,隻要張華以後躺平不要再幹任何事的話,我就是最優秀的了,對不對?”
一桌子人哈哈大笑起來,謝叔笑著指著李景運:“你這個小家夥啊!”
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桌開心說笑的人,雖然來自不同的家庭,雖然有不同出身、不同生活經曆的人組成,但今晚,大家是開心的,在對過去的一年致敬之外,更是對新的一年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與期待。
熱鬧了好久的年夜飯終於結束了,眾人一一握手,相互告別。
溫雲霞是有駕照的人,來時已經說好了,張華與嶽父高長山盡管陪大家一起飲酒,迴去她負責開車。
雖然她的駕駛技術不怎麽高,但在除夕夜的街頭,幾乎不怎麽看到車的路上,她開著張華的越野車還是很有自信的。
五個人迴到家裏,連電視也不看了,各自洗漱了一番,便睡去了,明天是大年初一,明天家裏還有人來,又是忙碌的一天。
幾天下來,張蘭深深的感覺到原來當官的家裏逢年過節真的很忙,一點不如農村鄉下,鄉下過年就是閑下來了。
這城裏過年,那忙的,不說其他,每天光吃飯都應付不過來,看看親家公,為了推掉飯局,躲著不見還是一方麵,連手機都不敢開。
“都說當官好,當了官有什麽好的。”她心裏想著,慢慢的進入了夢鄉。
大年初一拜年,張華為了躲開其他人,早早的來到了李景運家,給李叔和慧芳阿姨拜了年,聊了一會便離開了。
到了家,本想著與高倩一起去高倩的叔叔家、姑姑家拜年呢。
溫雲霞攔著了,高處長說:“我已經打完電話了,今年你張華不方便出門,以後再說。”
據高倩介紹,高倩的一個叔叔和姑姑也在省城工作生活,叔叔高長海在省民政廳是一個副處長,年齡最小的是姑姑高長雲,與姑父劉青一起在省會城市的政府工作。
高倩的爺爺奶奶隨著姑姑一起生活,姑父的家在農村,蓋了一個院子,爺爺奶奶就住在那個院子裏,怎麽也不願進城住樓房。
最後幾人商定,明天早一點,讓高倩帶著張華去姑姑去城郊農村的家,與爺爺奶奶拜年。
初一上午,高長山也出去了兩個多小時,他也要去跟相關人物拜年的。
等他迴來的時候,家裏的客人幾乎走完了,當然,這時候沒走的隻有三個大人、一個小孩。
對,年齡大的那個就是程國林院士,年輕的夫婦就是女兒程芳兩口子,小的那個幾歲的孩子就是程芳的女兒了。
程院士大年初一來高長山家一起吃午飯、過大年,已經是好多年的習慣了。
程院士在吃飯時告訴大家他明年準備結婚了,媒人就是高倩,女方是高倩一個單位的,是電視台的一個部門副主任。
大家更是一陣熱鬧的恭喜。
連程芳也很高興,她與程國林的這對特殊的父女關係維係的很牢固,她也希望爸爸早日得到幸福。
午飯吃過,陳院士一家剛剛離開,下午的第一波的客人已經開始上門了。
張華已經成為了高長山處長家的門麵了。
客人去年來的時候,張華當時還隻是高倩的“對象”,今年高長山的口中對張華的介紹可是“咱女婿”。
張華如今的名聲,又是正在公示期間的副處級,未來的副處級實職領導,那也是一方權重,多結交肯定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迎來送往著一撥一撥上門的客人,已經是快下午五點了。
張華的手機又響了,張華以為又是打來電話拜年的朋友同事們呢,拿起一看,原來是梁國成的。
電話接通,梁國成問道:“怎麽樣?在省城過年比鄉下累吧?”
張華笑道:“明年春節就能不這樣過了,還像我辦結婚一樣,找個地方舒舒服服的過幾天去。”
梁國成笑道:“你認為可能嗎?你可以躲著不見下麵的,可你的同事呢?上級呢?長輩呢?方方麵麵可都是人情世故啊。
再說了,你的下級你可不能簡單將他們看成是你的下級,他們可是代表著基層廣大的老百姓的,你張華剛當上副縣長就想翹尾巴、想脫離人民群眾了?”
“嗐!領導,這可是大年初一,你想跟我扣帽子換個時間好不好啊?說吧,你這個領導沒事是不打電話的,有什麽指示?”
“不是指示,我打電話是批評你怎麽不知道積極的向組織靠攏啊?聽好,天鵝酒店三零八房,晚六點半。”
“領導,幾個人啊?”
“加你六個人。”
“我都認識嗎?”
“我都不認識,你上哪會認識?你就認識我和陳劍鋒就行了。
就這吧,過一會見。”
景運鄉長,快匯報工作,我等著聽你的執政經曆呢。”
李景運點了點頭,將他這一年間任職鄉長所做的所有事情一一講了出來。
謝書記聽完,先是點了點頭,說道:“從總的情況來看,景運鄉長還是努力的,是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事的,這點毋庸置疑,也值得肯定。
這在廣大的基層鄉鎮領導幹部中工作能力和執政理念方麵也屬於靠前的一批了。
但是啊,什麽事都怕對比,和張華相比,你還有一段路要走,我給你總結一下:
一、缺乏係統性。你定的幾個項目發展計劃,看似都在推進全鄉的經濟發展,但是每個項目都是獨立的,相互之間不銜接,不係統,或許你想打造一村一品,地標性的特色。
但是項目與項目之間沒有互補,不能形成緊密型的連接,形不成以點帶麵、以點促麵。
二、經濟政策製定的粗糙,不細致、不完善。你看張華,大力發展手工藝品村之前,馬上就完成了物流園區的建設,上下遊有機的結合。”
第三呢.....”
謝書記一邊說著一邊幫分析著景運的政策漏洞,並拿張華所做的事情逐一作了對比。
謝書記的此番解讀與說教令李景運茅塞頓開,就連強哥也是不住的點頭,他們對張華所做的雙河鄉的發展建設又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謝叔總結完畢,李景運說道:“你謝大書記要是不這麽幫我細致的指出來,我還覺得我跟他張華沒有多大的差距呢。
這一下我徹底明白了,也徹底服氣了,我跟張華差的還有很遠一段距離,好,來年我及時優化我的這些項目,一定向張華學習,學習他的做法,緊跟他的腳步,堅決不能讓他將我拋的太遠。”
謝書記說:“其實你已經做的不錯了,誰讓張華太優秀了,我還是那句話,這做事情啊,就怕對比,這一對比,什麽都清楚了。
當然了,你眼下做的這些事,要是有人和你對比,那也是許多人拍馬難及的。”
李景運故作恍然大悟狀:“我懂了,隻要張華以後躺平不要再幹任何事的話,我就是最優秀的了,對不對?”
一桌子人哈哈大笑起來,謝叔笑著指著李景運:“你這個小家夥啊!”
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桌開心說笑的人,雖然來自不同的家庭,雖然有不同出身、不同生活經曆的人組成,但今晚,大家是開心的,在對過去的一年致敬之外,更是對新的一年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與期待。
熱鬧了好久的年夜飯終於結束了,眾人一一握手,相互告別。
溫雲霞是有駕照的人,來時已經說好了,張華與嶽父高長山盡管陪大家一起飲酒,迴去她負責開車。
雖然她的駕駛技術不怎麽高,但在除夕夜的街頭,幾乎不怎麽看到車的路上,她開著張華的越野車還是很有自信的。
五個人迴到家裏,連電視也不看了,各自洗漱了一番,便睡去了,明天是大年初一,明天家裏還有人來,又是忙碌的一天。
幾天下來,張蘭深深的感覺到原來當官的家裏逢年過節真的很忙,一點不如農村鄉下,鄉下過年就是閑下來了。
這城裏過年,那忙的,不說其他,每天光吃飯都應付不過來,看看親家公,為了推掉飯局,躲著不見還是一方麵,連手機都不敢開。
“都說當官好,當了官有什麽好的。”她心裏想著,慢慢的進入了夢鄉。
大年初一拜年,張華為了躲開其他人,早早的來到了李景運家,給李叔和慧芳阿姨拜了年,聊了一會便離開了。
到了家,本想著與高倩一起去高倩的叔叔家、姑姑家拜年呢。
溫雲霞攔著了,高處長說:“我已經打完電話了,今年你張華不方便出門,以後再說。”
據高倩介紹,高倩的一個叔叔和姑姑也在省城工作生活,叔叔高長海在省民政廳是一個副處長,年齡最小的是姑姑高長雲,與姑父劉青一起在省會城市的政府工作。
高倩的爺爺奶奶隨著姑姑一起生活,姑父的家在農村,蓋了一個院子,爺爺奶奶就住在那個院子裏,怎麽也不願進城住樓房。
最後幾人商定,明天早一點,讓高倩帶著張華去姑姑去城郊農村的家,與爺爺奶奶拜年。
初一上午,高長山也出去了兩個多小時,他也要去跟相關人物拜年的。
等他迴來的時候,家裏的客人幾乎走完了,當然,這時候沒走的隻有三個大人、一個小孩。
對,年齡大的那個就是程國林院士,年輕的夫婦就是女兒程芳兩口子,小的那個幾歲的孩子就是程芳的女兒了。
程院士大年初一來高長山家一起吃午飯、過大年,已經是好多年的習慣了。
程院士在吃飯時告訴大家他明年準備結婚了,媒人就是高倩,女方是高倩一個單位的,是電視台的一個部門副主任。
大家更是一陣熱鬧的恭喜。
連程芳也很高興,她與程國林的這對特殊的父女關係維係的很牢固,她也希望爸爸早日得到幸福。
午飯吃過,陳院士一家剛剛離開,下午的第一波的客人已經開始上門了。
張華已經成為了高長山處長家的門麵了。
客人去年來的時候,張華當時還隻是高倩的“對象”,今年高長山的口中對張華的介紹可是“咱女婿”。
張華如今的名聲,又是正在公示期間的副處級,未來的副處級實職領導,那也是一方權重,多結交肯定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迎來送往著一撥一撥上門的客人,已經是快下午五點了。
張華的手機又響了,張華以為又是打來電話拜年的朋友同事們呢,拿起一看,原來是梁國成的。
電話接通,梁國成問道:“怎麽樣?在省城過年比鄉下累吧?”
張華笑道:“明年春節就能不這樣過了,還像我辦結婚一樣,找個地方舒舒服服的過幾天去。”
梁國成笑道:“你認為可能嗎?你可以躲著不見下麵的,可你的同事呢?上級呢?長輩呢?方方麵麵可都是人情世故啊。
再說了,你的下級你可不能簡單將他們看成是你的下級,他們可是代表著基層廣大的老百姓的,你張華剛當上副縣長就想翹尾巴、想脫離人民群眾了?”
“嗐!領導,這可是大年初一,你想跟我扣帽子換個時間好不好啊?說吧,你這個領導沒事是不打電話的,有什麽指示?”
“不是指示,我打電話是批評你怎麽不知道積極的向組織靠攏啊?聽好,天鵝酒店三零八房,晚六點半。”
“領導,幾個人啊?”
“加你六個人。”
“我都認識嗎?”
“我都不認識,你上哪會認識?你就認識我和陳劍鋒就行了。
就這吧,過一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