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集合隊伍,立即迴睢陽。”


    朱雲飛尋思之餘,起身站了起來。


    “曹貴,還得辛苦你一下,派人去開封散布謠言。”


    “就說明軍十萬大軍在睢陽集結,準備對開封展開反攻。”


    曹貴聞言,<span>當<span>即拱手應道:“<span>卑職立刻去辦。”


    “注意安全,你現在是斥候營主將,凡事不必事必躬親。”


    朱雲飛在曹貴上馬之際,再次開口叮囑道。


    “卑職明白。”曹貴鄭重的點<span>點<span>頭,<span>策<span>馬<span>飛<span>奔<span>而去。


    一路飛馬迴到睢陽城時,已經是深夜時分。


    但朱雲飛還是連夜召集眾將,<span>召<span>開<span>了<span>會<span>議。


    “大將軍,卑職以為當先攻開封,迫使清軍來援,再集結主力,與清軍在開封城下展開決戰。”


    忠義軍主將李本深,聽完軍情通報後,第一個起身進言道。


    “決戰風<span>險<span>太大,卑職認<span>為不妥。”


    定武軍主將李之芳反駁道:“決戰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卑職認為,可以采取蠶食之法,既然清軍三路而來,咱們可以集中兵力,先吃掉敵人一部。”


    “這樣可以先取得階段性勝利,又可以打擊敵人士氣。”


    李之芳的策略,顯然與朱雲飛不謀而合。


    眼下朱雲飛經過這次整編,兵力雖然擴張到九萬餘人。


    加上山東各衛所,以及黃河南岸的水師營,琅琊營,長林營,忠武營。


    總兵力實際已經超過十五萬人馬。


    但是現在朱雲飛是防守一方,他不能為了勝利,放棄臨清關,亦或者東昌府和濟南府。


    這麽做就等於把大明的百姓生死置之<span>不<span>顧。


    所以,為了保護境內的百姓,朱雲飛不可能放棄黃河防線。


    如此一來,黃河防線的兵馬就不能調動。


    同樣,也就意味著朱雲飛手中的兵力,無法與清軍正麵決戰。


    事實上朱雲飛在接到消息之時,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召集眾將開<span>會,也<span>是<span>為了聽聽大家意見,以免自己有所遺漏的地<span>方。


    這個時候,隨著李本深,李之芳的發言。


    班納岱,李虎,陳子龍,張煌言也先後說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意見不一,但總體還是認為,要麽決戰,要麽殲滅敵軍一部。


    “諸位將軍的想法,我認為都可行。”


    最後朱雲飛先是肯定了大家的建議。


    然後接著道:“我的想法是佯攻開封,調動濮陽之敵。”


    “然後我主力出臨清關,圍殲臨清關之敵。”


    “為了製造我主力攻擊開封假象,我已經下令鳳陽營的高傑率部北上。”


    “進攻開封的主將,由高傑擔任。”


    “李之芳你部定武軍,秦山神機軍協同作戰。”


    “另外,我還會調動兗州衛的人馬,為你們虛張聲勢。”


    “營造我大軍匯集開封的假象,迫使清軍向開封匯合。”


    “卑職遵命!”李之芳,秦山二人拱手應道。


    “其餘各軍人馬,今晚連夜出發,從曹州過境。”


    “由平陰渡河,馳援臨清關。”


    隨著朱雲飛軍令下達,騎兵營,歸義軍,忠義軍,護衛軍各部將領,紛紛領命而退。


    “曹明,傳我軍令,讓淮安鎮的牟文綬所部,移防徐州。”


    “傳令東昌衛的薑坡,加強東昌的防禦。”


    “<span>傳<span>令<span>水<span>師<span>營<span>的宜永貴,準備船隻,在平陰接應,我大軍渡河。”


    朱<span>雲飛的軍令,由<span>姚啟聖起草成公文,由護衛軍的<span>傳令兵。


    以六百裏加急文書,傳達而出。


    臨清關總兵府。


    清軍五萬大軍寇關而來,並沒有對守城的楊遇明,以及城中軍民造成多少恐慌。


    因為早在數月前,楊遇明率領的忠武營,一萬五幹人馬,就一直在整軍備戰。


    前不久副將張名振奉命赴任,又帶來了朱雲飛堅守城池的指示。


    “楊總兵,關外的百姓,以及船隻,如今已經全部遷入關內。”


    “關內六萬百姓,得知清軍入關,現在都在踴躍報名,要求協助守城。”


    兵備道趙原一臉自信道:“現在城中糧草充足,民心可用,據城堅守,足以堅守三月。”


    “有勞趙大人了。”楊遇明欣然道。


    “張副將,你有什麽看法,不妨直說。”


    “卑職聽從楊總兵軍令。”張名振初來咋到,並不想出風頭。


    <span>目前的<span>態勢,在他看來,敵眾<span>我寡,據城堅守,<span>顯然是上策。


    “楊總兵,都說建奴兇悍,卑職是不服的,如今建奴遠來,卑職願意前往搦戰,以挫建奴銳氣。”


    參將焦夔盧,這會卻請纓出戰。


    “焦參將,無需意氣用事,建奴戰力毋庸置疑,出城沒有必要。”


    楊遇明本來就曾是清軍將領,建奴八旗的戰鬥力,他還是很清楚的。


    “從現在起,加強戒備,全城宵禁,防<span>止<span>奸<span>細<span>破<span>壞<span>城<span>防。”


    “另外,向巡撫衙門匯報軍情,請求大將軍安排支援。”


    楊遇明也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臨清關不容有失。


    臨清關雖然叫關,實際確實一座,臨運河修建的城池。


    西北兩門都是水門,依水而建,唯有東門和南門是陸地。


    但東南兩門外,地形開闊,處於平原地形,卻是十分適合大軍的排兵布陣。


    多羅貝勒博洛,是滿清鑲藍旗旗主,饒餘郡王阿巴泰的次子。


    說起來前年饒餘貝勒阿巴泰,率軍入寇山東。


    最後被朱雲飛連消帶打之下,狼狽撤出山東,還折損了長子博和托。


    迴到盛京的阿巴泰也因為傷勢而病逝。


    繼位的順治皇帝,以及攝政王多爾袞,追封了阿巴泰為饒餘郡王。


    按理<span>來說,作為順位繼承人,博洛是有資格,<span>繼承饒餘郡王爵位的。


    然而,朝廷卻剝奪了博洛繼承爵位的資格,而是讓他的弟弟嶽樂,繼承了饒餘貝勒的爵位。


    <span>對此,博洛並沒<span>有不<span>滿,反而心中高興。


    原因很簡單,他父親雖然是先帝皇台極的兄弟,可因為曾經得罪過皇台極,從而生前從未晉升王爵。


    事後才被<span>追封為饒餘郡王,繼承爵位的弟<span>弟<span>嶽樂,又<span>降爵一等,還是饒餘貝勒。


    而博洛少年時代,便追隨睿親王,如今的攝政王多爾袞<span>征<span>戰<span>沙<span>場。


    這對年齡相當<span>的叔侄,現<span>今關係可是十分<span>深<span>厚。


    這不,多爾袞晉封為攝政王後,原本隻是固山貝子的博洛,不但晉封為多羅貝勒,還晉升為鑲藍旗的都統。


    成為名副其實的皇親貴胄,以及統兵大將。


    城南外的大營內,留著金錢鞭子,光著大半個頭的博洛,大馬金刀坐在上首。


    圓臉高額,濃眉鷹目,麵相嚴厲的博洛,目光從帳下大將臉上掃過。


    “臨清關易守難攻,諸位可有破城之法?”


    此刻大帳之內,左右依次坐著的<span>是女<span>真的四大副都統,分別是鄂屯,譚泰,洛碩,<span>巴<span>山。


    其次漢軍旗的總兵張大猷,楊承祖,祖澤遠,劉武元、劉<span>光<span>弼、<span>王<span>璟、<span>張<span>天祿、張天福等十幾員戰將。


    在博洛那銳利的鷹目注視下,帳下眾將無不是心頭一震,尋思之下,眾將也是各抒己見。


    譚泰率先進言道:“貝勒爺,這一路下來,我軍所到之處,無論是明軍,還是蟻賊,無不是望風而降。”


    “據我所知,臨清關守將楊遇明,曾是您兄長的部將。”


    “若貝勒爺能夠不計前嫌,給對方寫一封親筆信,表示既往不咎,並許諾其隻要歸降,官職照舊。”


    “所部人馬也任由他統率,說不定可以勸降其開城納降也不一定。”


    譚泰這話一出,博洛不由眼前一亮。


    “楊遇明這個人我知道,雖然有些反複無常,但若能夠說降他。”


    “個人恩怨,與我大清國運來說,又算得了什麽呢?”


    博洛顯然是個極其冷靜,又心懷國家大計之人。


    事實上清初之際,女真各部落的八旗子弟,也確實湧現出大批優秀的將領。


    “貝勒爺,雖說勸降不失<span>為一計,<span>但也要<span>做<span>好攻城準備。”


    副都統巴山,接著獻策道:“為了促使楊遇明投降,可以雙管齊下,一邊派兵攻城,展示我軍戰力,讓楊遇明心生壓力。”


    “此言有理,明日由你率領兩萬人馬,對城東,城南展開攻擊。”


    博洛不覺點頭,說降自然是要展現出實力,才能有震懾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武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末逐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末逐鹿並收藏大明第一武夫最新章節